法国文学大师书信手迹选萃

Saltzburgese

<h1>  十九世纪初,在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文学掀起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代表作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它的巨大影响使法国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文坛出现了流派并列、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一批浪漫主义作家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中坚力量,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等大家辈出,群星璀璨。进入 20世纪后,法国文学继续保持了这一势头,产生了现实主义大家罗曼.罗兰、意识流文学大师普鲁斯特、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等等。法国文学的发展也为丰富世界文学宝库做出来了重要贡献。 出于对文学先贤的景仰,近年来,经过国内外的多次往返奔走,终于集得世界文学大师亲笔手札、签名本若干。现将其中法国作家部分集成一帖,以便集中欣赏(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因受法语文学影响较大,此处遂一并列入)。</h1> <p>司汤达致姐姐家书。司汤达(1783~1842),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为其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帕尔马修道院》。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大军征战欧洲。此信写于1810年7月,其时作者正在拿破仑军中服役。收件人为司汤达的姐姐 Paulline Perier-Lagrange,署名L.A.Chlet。为规避通讯审查和拦截,此信不仅使用了笔名,还同时使用了法文和英文,并夹杂着意大利文。此信曾收录于《司汤达通信集- 第一部》 (Stendhal, Correspondance1,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如图)。</p> <p>(法) 司汤达 (Stendhal )致土伦海军总长贝拉德的亲笔信 (1833年8月1日) 。部分译文:“总长大人,我在7月20日与8月1日,非常光荣的收到了您给我的来信,那时亨利四世应该刚刚乘坐汽艇离开马赛。我会购买一千立方公尺的火山灰,但是恐怕我不能以每桶低于15至16法郎的运费从这里运到土伦。我有幸成为领事,您最谦逊和顺从的仆人,来自贝尔。” </p><p>司汤达从1831年起担任法国驻奇维塔韦基亚的领事直到去世。在此期间,司汤达发现和收集了许多意大利16世纪和17世纪的手抄本,记录的多为历代口头相传的故事。以此为基础,他改编出一系列以意大利生活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就有著名的《巴马修道院》。因长期受到意大利文化的熏陶,司汤达的精神深处留下了无法割舍的“意大利情结”, 他的墓碑上便刻有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亨利.贝尔,米兰人,写过、爱过、生活过。”</p> <h3>巴尔扎克致友人亲笔信。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 1838年4月,他倡议、推动成立了以捍卫作家权利为宗旨的文学家协会并亲任主席。此札书于1839年。</h3> <h3>雨果致友人亲笔信。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有“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之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h3> <h3>  雨果 签赠奥古斯汀·尤金·史克里布《雨果戏剧全集》(1846年初版 )</h3> <h3>大仲马致友人亲笔信。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人称大仲马,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著有小说、剧作等达300卷,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有“通俗小说之王”之美誉。</h3> <h3>小仲马致友人亲笔信。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189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1848年以力作《茶花女》扬名文坛,一生创作颇丰,文学成就不输其父。《茶花女》是首部被译成中文的西方文学作品,小仲马也随之成为国人最为熟悉的西方作家之一。</h3> <h3>小仲马签名本(1867),为其最后一部小说《克莱芒索事件》限量版发行一百部之第16号,并由作者于1867年签赠友人。</h3>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i>(法) 小仲马 (Alexandre Dumas ) 签赠著名法学家Ernest Descamps 《茶花女》</i></b>(1886年法文豪华插图版,附其信札一通一页)。该版开本阔大,书脊与封面封底书角均为真皮包裹,书脊文字烫金,内收多幅法国画家Albert Lynch绘制的精美插图)。作为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西方文学名著,《茶花女》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h3> <p class="ql-block">福楼拜致高莱亲笔信。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生于法国鲁昂。著名文学家、作家,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中学时代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就读于巴黎法学院,因患癫痫于1843年秋辍学,此后他一直住在鲁昂,专心从事创作,终生未婚。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布瓦尔和佩库歇》等。此信上款人应是福楼拜著名情人路易丝·高莱(Louise Colet)。1864年7月,25岁的福楼拜认识了法国著名女诗人高莱,两人不久即热恋。此为福楼拜情书,谈及其手稿创作。通信以俏皮、亲密的语气与情人对谈,福楼拜虽一生未娶,其感情生活却丰富多彩。</p> <p>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致友人亲笔信.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1901年,普吕多姆成为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破碎的花瓶》及诗集《孤独》《徒劳的柔情》《正义》等。</p> <h3>莫泊桑致友人亲笔信。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俊友》、《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1893年7月6日,因精神病严重发作而英年早逝。此件应书于1879—1880年作者于法国教育部任职期间。</h3> <h3>左拉 致友人亲笔信。爱弥尔·左拉(Émile Zola,1840-1902),法国19世纪后半期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主要作品为《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该作包括20部长篇小说,登场人物达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钱》等。</h3> <h3>阿尔丰斯·都德致友人简札,1878年3月9日为在S.I.预定包厢事:——先生,请您务必替我为今晚在S.I.的演出准备一个包厢,诚挚的感谢!阿尔丰斯·都德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法国杰出的爱国作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其代表作为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等,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因充满爱国主义情怀而成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杰作。</h3> <h3>都德 手书名片。此为都德名片及写于名片上的简札,右下方为都德当时的住址。 简札内容大意:“我亲爱的朋友,是的,我曾经收到过屠格涅夫的来信。但是我没有像克莱雷特那样分类的习惯,所以我不知道信件在哪里,有可能是在某个角落里!现在我正在埃布纳办公室里,我们一会要讨论工作。之后我会好好找找它,给我三天左右的时间。”</h3> <p><b>阿尔丰斯·都德</b> (Alphonse Daudet,1840—1897) 签赠本 《Rose et Ninette》( 1891年版)</p> <h3>马赛尔.普鲁斯特致弗兰肯维尔亲笔信 。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自幼体质孱弱、生性敏感、富于幻想,这对他文学禀赋早熟起了促进作用 。中学时开始写诗,为报纸写专栏文章。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对博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博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艺创作的导师。</h3> <h3>罗曼.罗兰致友人明信片两通。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著有《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用音乐写小说”的作家、传记文学的创始人。</h3> <h3>罗曼罗兰1941年签赠友人的《科拉斯.布勒尼翁》</h3> <p>萨特(Jean-Paul Sartre)为法国作家雅克·朗兹曼(Jacques Lanzmann)《破冰(La Glace est rompue)》所作的修饰文稿。雅克创作之时,其兄长克劳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法国导演、萨特密友)正与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热恋相处,克劳德借机将弟弟的初出茅庐之作交由萨特、波伏娃修改。(法) 让·保罗·萨特, 1905—1980, 法国战后重要文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其学说对欧美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代表作《恶心》为存在主义著名小说。</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萨特 签赠友人的《圣.格内特—喜剧与圣徒》初版毛边未裁本(1952) 。</span></p> <h3>萨特与波伏娃1955年在北京。</h3> <h3>屠格涅夫 致友人亲笔信。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Ivan Sergeevich Turgenev),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第一个拥有全欧乃至世界影响的俄国小说家。其后半生主要在西欧度过,1883年病逝于巴黎,终身未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几乎都可以视为诗歌与散文相结合产生的形式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h3> <h3>注: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