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榆次永红沟】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原石疙瘩乡)高家山、神堂坪、马头三村交界处。原名“千佛寺沟”,因沟内有著名的唐代古建筑“千佛寺”而得名。文革期间更名“永红沟”。</p><p> 1969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原石圪塔公社高家山、神堂坪、马头、固庄四个生产大队联合在这条沟里建了一所小学,让周边16个自然村的孩子在这里上学。学校竣工后,命名成了重要的议题。当时正值文革“破四旧”的第一波改名潮中,最时髦的红色名有“卫红”、“卫东”、“红兵”、“保红”、“永红”,有“反修学校”、“育红学校”“东方红学校”等。“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是当时的教育理念和指导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基于上述因素,原高家山中心校校长、新建学校的第一任校长王俊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将原“千佛寺沟”改为“永红沟”,将新建的学校命名为“永红沟学校”。 </p> <p>千佛寺桥</p><p> 位于原石圪塔乡现在长凝镇高家山、神堂坪、马头三村交界处,是榆次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梁,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p><p> 此桥建于明朝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为单拱形石桥,完全由不规则的石块砌成,桥长15.6米,宽2.8米,高13.2米,由高家山村刘氏七世孙刘碧等人主持所建。</p><p> 据传,建此桥时,过程十分艰难。当时劳动工具有限,全凭石与石之间支持力的巧妙结合。曾好多次,每当拱洞下的支撑物撤掉时,几个月的辛苦便前功尽弃。但刘碧并不气馁,索性日夜睡在桥下,苦思冥想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终于有一天夜里,他从梦中惊醒,第二天把工匠们集中在一起,胸有成竹的指挥起来,没过几天,一座浑然天成、古朴优美的石桥屹立在那里。</p><p> 千佛寺桥名因该处有著名的唐代千佛寺而得名。原有的千佛寺、乐亭(古戏台)、真武庙、河神庙等建筑,均被日本侵略军所毁。剩下近千尊唐代摩崖造像剥蚀严重,1988年,榆次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郭恒耀 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