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深山养蜂人

知之

<h1>视频:白竺黄岗养蜂人陈师傅一家收蜂蜜实录。</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小昆虫闹嗡嗡</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来飞去忙一生</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吐出精华献人类</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哪知过程多艰辛</h1> <h1>  在人们的思维惯例中,凡是要表现美好事物时,都爱用蜂蜜做喻体来形象描绘本体。像比喻句“我们的生活甜如蜜”,“婚姻爱情甜如蜜”,“高兴的心情甜如蜜”等等。这样的比喻句常常动辄会随口而出。毫无疑问,自然界中,最甜的东西,非蜜莫属。</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众所周知,蜂蜜既好吃,又营养极丰富, 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高级,最上等的天然食品,口感和价值,食品之最,沒有之一。说它是食品中的精华,精髓,精品,珍品,极品等,用这些词语来概括,都不为之过。<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喝蜜水一大碗</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嘴甜心舒又营养</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活有它更滋润</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亏人世走一趟</h1> <h1>  “蜂蜜”顾名思义“蜂的蜜”,蜜的酿造者蜜蜂,算得上是酿造甜美生活的“使者”,“工程师”。喝着这种甜到心底的蜜,大家可别忘了蜜蜂为酿蜜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更别忘了饲养蜜蜂采割蜂蜜的辛勤养蜂人!</h1> <h1>  18年5月25日,我们老同学一行6人,由陈同学做向导,老幺和老王两人自驾,辛苦驱车蜿蜒曲折五六十里的山路,来到白竺黄岗深山里(去年第一次来,这是第二次),这次有幸亲眼目睹了养蜂人陈师傅一家收割蜂蜜的全过程。</h1> <h1>  我们跟着陈师傅一道去山边的养蜂场,这里的蜂箱零零散散才十来个,每个蜂箱里放了七八块蜂巢坯,这就是蜜蜂在山上树林里采集花粉后,集中回到蜂箱里酿蜜的地方。陈师傅说他们大部分蜂箱分布在山上,今天特地带我们去了个走平路的小蜂场,避免了大家辛苦爬山的劳累。不然,我们这几个从城里来的花甲老人,在这三十七度高温天气里,爬上山去,也真会够呛的!</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蜜蜂可不认识人,哪怕是精心伺候它们的养蜂人,操作过程中,一旦惊动了这些小家伙,想必它们身上那根刺,不会亚于黄蜂吧?记得小时候,我曾经领教过黄蜂的那根毒针,在出其不意中,被黄蜂不怀好意的吻了一下,嘴巴立马肿成猪八戒,疼痛难忍。今天在这些闹声嗡嗡的蜂箱前转悠,会不会也来蛰我们呢?想起曾经的那一幕,硬是有点小心翼翼,想拍照,但不敢近前,生怕故剧重演。也不知这些长年与蜜蜂打交道的养蜂人,是如何走过来的。</h1> <h1>  陈师傅要和蜜蜂零距离接触了。他的防护工作做得很好,身穿工作衣,头戴防护帽,双手戴长厚布手套,皮肤尽量不外露,准备就绪,开始工作了。只见他们从蜂箱里取出那一块块蜂巢坯,我们看见每块蜂巢坯的一边附上一层黄白色的东西,他们告诉我们,表面一层那是蜂蜡,蜂蜡越铺得满,蜂蜜就越多,割蜜的时机就到了。 </h1> <h1>  这是蜂巢上还沒削的一层蜂蜡。</h1> <h1>  用刀削开蜂巢表面一层蜂蜡后,就露出里面棕色闪亮,晶莹欲滴,湿漉漉,黏糊糊的百花蜜!鼻子闻闻,散发着浓浓蜜香,诱得人垂涎欲滴。削掉的那层蜂蜡也粘着一层蜜,我们这些馋嘴人看见了,禁不住都伸出手,抓来一把蜂蜡就往嘴里塞,一嚼,满嘴甜滋滋的,真让人回味无穷。</h1> <h3>现场亲自品尝蜂蜜小视频</h3> <h3>9</h3> <h1>  这是刚削了蜂蜡,里面满是蜂蜜的蜂巢。</h1> <h1>  看着这些蜂巢坯,发现了么?每块上面都有一大块沒有封蜡,表面有些星星点点的东西,陈师傅告诉大家,那是蜜蜂的后代,在每块蜂巢坯,都有很多还未能飞的幼小蜂蜜在蜂孔里。它们在一边酿蜜的过程中,一边繁衍后代。据说工蜂最多活6个月,蜂王最多活三年。更让人感动的是,蜜蜂在生命结束时也不给人添麻烦,蜂箱里看不到一只蜜蜂的尸体,临终,它们把自己的驱体悄悄地留在了大自然!为了给人类酿造最甜的蜜,它们就是这样无私无怨,前赴后继,吸取大自然的精华,忙忙碌碌度终生。</h1> <h1>  这些就是还在蜂巢里生长的蜜蜂幼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前辛劳为人类</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死后身躯留大地</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生不求何回报</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有多酿香甜蜜</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就是蜜蜂一生的写照!这就是蜜精神的概括!</h1> <h1>  此时,不禁想起了阳朔《荔枝蜜》中的一段精彩句子: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 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h1> <h1>  再看摇蜂蜜,削了蜂巢坯表面那层蜡后,就把它搁置在摇蜂蜜的桶子里,一次放两块,手工摇了不到十秒钟,就停下将蜂坯换一面,再摇几秒钟,一次两块可摇出蜂蜜2一4斤。</h1><h1><br></h1> <h1>  摇到桶里的蜂蜜还要过滤,里面有残余的蜂蜡,有幼崽被蜂巢快速旋转而跌落在蜂蜜里,还有正在工作或产仔的蜜蜂殉职在蜂蜜里。当然不多。</h1> <h1>  今天上午空瓶上山,下山时,两大瓶基本盛满。一称近八十斤,看着养蜂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也倍感欣喜。我想,这是他们一年到头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劳动为他们创造了财富价值,也为我们喝蜜者增加了生活的甜美!</h1><div><br></div> <h1>  今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养蜂人收蜜的情形,是陈师傅今年以来的第一次收蜜。在蜜蜂与人的辛勤付出过程中,它只是冰山的一角,漫长而艰苦的细节过程,我们是都无法体会得到的,熟知这一切,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渺小的生物和不起眼的工作,算得上是平凡中的伟大,让人油然而生敬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细听蜜蜂嗡嗡嗡</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沸沸扬扬忙不停</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谁给它一个家</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忘可敬护蜂人</h1> <h1>  跟着陈师傅带回战果下山后,我们拿大瓶小瓶各自装满蜂蜜,上午收获的近八十斤蜂蜜被我们五人全部瓜分!陈师傅一家热情好客,陈夫人下山后,又炒了一桌子菜招待我们,我们也不讲客气,在他家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自家池塘里养的草鱼和门前水渠里打捞的小游鱼各炒了一大碗,太好吃了!被我们几个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在此,我代表大家再说一声,谢谢陈师傅一家人!谢谢你们的好饭好菜好蜂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束语:</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近黄岗养蜂人</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目睹割蜜整过程</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野外蜂场来体验</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见所闻感受深<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甜得来不容易</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养蜂护蜂同样辛</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喝蜜切莫忘根本</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山有人如蜜蜂</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