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真的是“弹指一挥间”。最近一段时间,见了很多三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当年风华正茂的同学,现在都已步入中年,心中涌现出许多感慨,不禁想起年轻时听过的一首美国民歌《当我们年轻时,梅姬》(When You And I Were Young,Maggie),这首歌旋律优美且带着淡淡的忧伤,充满了对年轻时美好时光的怀念。</p> <h3>如今听着这首歌,那曾经熟悉的面容,曾经的欢笑,都浮现在脑海,带给我许多青春年华的记忆。</h3> <h3>《当我们年轻时,梅姬》,George . W. Johnson(约翰逊)作词,James Austin Butterfield(巴特菲尔德)作曲,创作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创作过程非常感人。</h3> <h3>150多年前,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汉密尔顿,教师约翰逊爱上了他的学生梅姬,并订了婚,但梅姬正被肺结核疾患折磨着。</h3><h3><br></h3><h3>1864年的一天,忧心忡忡的约翰逊漫步登上山岗,俯瞰山下碧绿的原野,感慨万千,赋诗《当我们年轻时,梅姬》,字里行间倾诉着他对梅姬无尽的爱恋,并祈盼能与梅姬幸福生活,白头偕老。</h3> <p class="ql-block">这首诗也登载到他出版的名为《枫叶》的诗集里。1864年10月21日,有情人终成眷属,梅姬也随着已成为记者的约翰逊在美国各地辗转。婚后七个月,梅姬不幸因患斑疹伤寒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作曲家J.A.巴特菲尔德读了《当我们年轻时,梅姬》这首诗后,被诗人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打动,含着热泪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在1866年5月19日出版歌页。 第一个唱这首歌的是梅姬的姐妹Elizabeth(伊丽莎白)。</p> <h3>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身处风雨飘摇乱世的人们渴望温暖和真情,《当我们年轻时,梅姬》很快风靡美国,并成为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欧美乃至世界最流行的歌谣之一。 </h3> <h3>至今在加拿大汉密尔顿还存有梅姬的故居及约翰逊的墓碑。那首《When You And I Were Young, Maggie》一直传唱着,两人的爱情传奇也一直感动着世界。 <br></h3> <h3>小时候,我家里有本《外国名曲200首》里收录了这首歌,当时就被歌词深深打动了。但在网上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中文歌词。仅记忆中还记得部分歌词,不知是否准确:</h3><h3><br></h3><h3>“今天我登高眺望, 梅姬,望那山脚下,绿草青青仍然繁茂, 那辆老水车仍然吱吱作响,就像我们年轻时……人们都说我已衰老,梅姬,但你依如初见时,一样年轻美丽。”</h3> <h3><font color="#010101">风飞飞的《往日如昨》就是由这首歌翻唱的(不是邓丽君的《往日如昨》),但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与原唱有很大不同,已失去了原有的意境。</font></h3> <h3>“如今我们白发如丝 ,梅姬 ,多少人间沧桑已经历,我们歌唱那幸福往昔,歌唱我们少年时 。”</h3><h3><br></h3><h3>今夜,静静地听着《当我们年轻时,梅姬》,心存一份感恩,在我成长的路上,感谢有你相伴,与我同行……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