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戏——苏州同里之行散记

徐梅

<h3>  初夏时节,大雨中的同里古镇消散了干燥与单调,多了几丝迷蒙、柔润。时值周末,撑着雨伞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但幸好有雨,雨阻止了匆忙与浮躁,雨声净化了喧嚣和嘈杂。伞就像一个随身移动的隐形屋,让你可以躲进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你的观察更容易聚焦于一点,而这些观察似乎顺着伞柄更容易流入内心。</h3> <h3>  小巷、爬满青藤的古墙、隔墙传来的越剧唱腔,这些江南符号都烙着悠远的时间印记,恍如在梦里,在戏里。<br></h3><div> 转过古墙,就是戏台,一墙之隔却如两个世界。小巷宁静悠长,戏台繁华热闹。戏台前站满了观众,撑着伞,静静地看。</div> <h3>  戏台上正在唱的是一个“生”,看样子是一个读书人,是典型的夫君状元登科、妻子苦苦等待的江南老戏。仔细观察“生”的扮相,有几分诧异,潜意识里演员应该都是很年轻的,可是她发福的脸写满岁月的痕迹,长袍无法遮掩的略微发福的身材也表明她已经不再年轻,准确地说她已经上年纪了,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于是我转而期待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主角。</h3> <h3>  这时,“出将”莲动,伴着轻糯幽怨的唱腔,女主角上场了,身形谈不上婀娜,却是轻盈的,我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在她的脸上,期望她至少有一丝丝佳人的神韵。当她移步台前,能看清她的脸时,我大大地吃惊。她的身形维持得不错,腰上几乎看不到赘肉,因此她的脸是瘦的,也许正因为这瘦,又打上了厚厚的粉底,所以皱纹显得特别深,从她的皱纹判断,跟“生”的扮演者应该同龄。可不同的是,她的脸使她更容易向人表明她的真实年龄。</h3><div><br></div><div> </div> <h3>  这时她手里拿着“丈夫”的牌位,悲伤而失落地缓缓转过身去,她的背影、她的莲步、她坐在椅子上的姿态都是戏里那个人物的传神,尤其是她的轻柔,像在无尽地向你述说着她的教养、她的美丽、她曾经被深爱着的自怜自惜、她失去幸福的忧伤怨艾,还有她那不带年龄感的声音,这一切都透着一种年轻的娇俏和动人。不看她的脸,你难以想象她的年纪!</h3> <h3>  作为演员,她对这个角色一定理解很深,这个角色她应该演了将近一辈子并且将一直演下去吧。在这个角色里,她忘了自己的年龄,她忘了自己,在这场戏里她可以永远做遥远时空之外的那个年轻娇俏的女主角。只要装扮完毕、站上戏台,她就可以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h3> <h3>  这是我们呆在同里的第二天,站在雨中听戏。</h3><div>&nbsp;</div> <h3>  星期四,当别人仍然埋头于工作之中时,我们得以拖着行李箱离开自己的工作环境,我们不约而同地带着逃离的窃喜。来到同里,白天,我们穿上平时不会穿的衣服,任性地随时拿出自拍杆,摆出各种姿式合影。晚上,我们坐在百年老店里跟有故事的老板喝酒聊天,或者就在酒店大堂,一把尤克里里,可以歌唱到天明。在空间之外,这是我们的另一个世界。</h3> <h3>  雨中的同里古镇更像江南,这次的同里之行弥漫着一种还没有结束就开始怀念的珍惜,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始终挥之不去的却是戏台上那轻盈娇俏的身影。</h3>

同里

戏台

戏里

娇俏

女主角

年轻

古墙

发福

角色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