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kpqdfu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车多(原创图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ua9m3b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车殇·自画像(原创图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ywk4ku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人生如车(原创图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w7m4pe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有的车 有的人(原创图文)</a><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网图</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网图</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网图</h3></font></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自行车狂想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2018年4月6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前言</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808080">前不久,我又有了一辆新自行车,现在几乎每天都骑车上下班。为此,我脑海里不止一次闪现过写一篇关于自行车短文的冲动。正好清明节放假期间外甥女过来,她要我帮她完成一份作业。我问怎么帮你,她说老师布置他们采访长辈,听他们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正所谓巧合,我何不合二为一,写了这个话题呢?于是,我便当天用讯飞语记口述以下文字,发给外甥女,帮她完成任务。后来稍作修改,隐去人名身份等等信息,发在这里,算是完成我的一个小计划。</font></div></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font color="#808080">我对自行车有特别浓厚的情结,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1.初见自行车</font></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808080"><br></font></div><font color="#808080"><h1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一次见到自行车,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大约三四岁或者四五岁的时候,我记不清楚了。当时我的一个表叔,就是我父亲的表弟,要从宁夏固原回老庄(他们先前搬家到固原居住,后来又迁回来,叫做“上老庄”),路过我们家,两个人骑了两辆自行车,在月光下到了我们家。</h1></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在我童年的记忆当中,月亮永远是明亮明亮的,那天晚上的月亮尤其亮。自行车在月光下闪闪发光,随着车轮转动,辐条发出一道一道的光线,感觉能刺伤人的眼睛。我至今还能记得他们推着自行车的时候,自行车轴承发出“喳喳”的声音。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自行车。后来上小学,同学们吹牛,说起自行车的事情。我不甘落后,说我曾经骑过自行车,就是我表叔来我们家的时候,他们骑着两辆自行车,在我家院子里把一辆给我骑,我表叔骑着车在我后面推着我骑的车走。我的同学居然相信了。</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2.梦想自行车</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荒林构是个小山村,不太规则的东西两面是陡峭的山坡,不太方正的南北相向是一道狭长的沟,唯一可以骑自行车的路就是河底那条1974-1975年农业学大寨时期在公社书记张壁先生带领下全大队男女老少联合作战治河造田填出来的坝楞。如果有人骑自行车沿坝塄上飞速而下,链条击打着护链板发出清脆响亮的“咵咵”声音,简直就是那寂静山村的天籁,骑车人潇洒的影子刻印在人的脑皮层上,经久难忘。</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然而,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早期,那条路上很少有人骑车,所以偶尔飞速经过的一辆自行车会成为村民们兴奋的话题:“那个人是谁?”“那是哪里哪里的人,去哪里哪里……”等等等等。</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因此,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有一辆自行车,能够骑着它从荒林沟的坝楞上飞速流过,就像高加林带着刘巧珍从村子里经过时引起那样的轰动效应。然而,我们家一直没有自行车。不仅我们家没有自行车,我们村40多户人家大概200多口人,很少有人有自行车。</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直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有几个学生是甘家坡的,他们骑自行车上学。甘家坡是新店乡(当是叫公社)相对富有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学生大都是骑自行车的,当然也有人没车骑。他们早上骑着自行车进校门,下午骑着自行车出校门,自行车链条撞击着护板发出“咵咵”的声音,清脆悦耳,令人羡慕不已。用现在话来说,那简直是酷极酷毙了。</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我上的是地区重点高中,我们是第一届学生。高中所在地离家至少有70里路,我三四周回一趟家,每次往返都是用扁担挑着吃的东西一路步行。当地一些同学每天骑车往返,他们上车下车的姿势太潇洒迷人,令人梦幻梦想。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家里的时候,院子里面会奇迹般地停放着一辆自行车。为此我还寄希望于我的姑父,因为他有个远房叔叔在黑龙江工作,我们以为外面的世界总是比我们所在的地方精彩,在外面干公家的人总是比我们富有。我盼望着姑父的亲房会给他一辆自行车,他把自行车推到我家,让我骑车去上高中。可见家族或者亲戚中间有个公干的人,即使不一定相关,也能充实人的梦想内容,提升梦想质量。</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我是在我们学校操场里面学会骑自行车的。好像是在月光下面,我用我小舅舅骑来我三舅舅的自行车学会了骑自行车。刚刚学会骑自行车,见到自行车就格外想骑,手痒痒腿痒痒脚也痒痒,大有馋猫想肉的样子,有点像刚学会开车,见车就想试一把的那种冲动。</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当时有些同学家里条件稍好一点,有自行车,他们骑车上学,我有时候借他们的自行车骑着回一趟家,感觉比开上飞机还好。自行车在砂路上飞速前进,车轮摩擦路面发出“唰唰”的声音,路两边的树林和田野飞速从两边退去,你感觉简直就像是插上了翅膀一样。</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3.奢借自行车</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在那个年代,一辆自行车就是高档家具,车主十分珍惜。买了新车,一般都会再花2元或者2.7元买一盘黑色或者蓝色或者黄色的塑料带子,悉心地缠好自行车上除了车轮、把手、辐条之外的钢梁、支架等等部件,车座还要缝一个漂亮的套子套上。如此珍贵的高档财产,一般人自然不会轻易借给别人。</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有一次,我被和我同岁的亲人怂恿着向我的一位亲人借车。我的这位亲人十分珍惜他的自行车,怕两个小孩子没轻没重的,出去闯祸,不给我借车,直爽的他口无遮拦:“人都说指望将来喝谁的茶叶抽谁的烟,我不指望我的谁以后会给我什么东西,我没有这个指望,你也不要借我的车子。”</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当时我舅奶就在院子里,她叫着我这位亲人的名字大骂:“我把你个没眼光的东西,你不要把一本老黄历往老里看!”“不要把老黄历往老里看”这句话,我是从我舅奶那里学来的,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远见,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人看事。</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其实这次借车并不是我的初衷,我一没有勇气,二没有想法要借这位亲人的自行车,是被怂恿开口的,结果挨一顿臭骂。当时的我脸皮挺薄,自尊心超强,被骂得极为伤心。不仅我伤心,我母亲也很伤心。直到很多年以后,母亲还记得这件事。</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因为借自行车“烧爪儿”还有第二次,也是蛮亲的亲人。我的这位堂亲是一位公派小学教师,他有一辆自行车,大概是我们村最早的,他周末骑着自行车回家。我刚考上师范那年夏天,斗胆向他借自行车,想去一趟新店子。这位堂亲比我那位亲人更“直言不讳”,他说:“别以为你考上师范就有资本了,我的自行车不会借给你的!”用现代人的话说,我当时即便没有晕倒也够狗血,至少是非常尴尬。</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两次借自行车,遭遇如此尴尬,只能说明一个道理:“没钱难倒英雄汉,人穷自把精神短。”</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不过,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人看事情。要是换了现在,我的亲人们肯定十分愿意我骑他们的自行车,也许连汽车也愿意借给我开,如果他们有的话。但是在那个年代,自行车极其稀缺,极其珍贵,谁愿意借给一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毛孩子呢,更何况因为借车酿成的悲剧也不少。</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4.再借自行车</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1982年,我刚参加工作,还买不起自行车,我偶尔会向别同事借自行车回一趟家。有一次是借同村张先生的自行车。张比我大七八岁,我们两家离得很近很近,大概不到一百米。他高中毕业以后,在村里开手扶拖拉机。1977年还是1978年他准备考试的时候,跟我有比较多的交集,我们两个人看了数学又看物理,看了化学再看语文,一起学了很多课本知识。后来他考上了平凉农校,毕业后参加工作,不在本地。有一次他到县城开会,骑着他的新自行车,应该是一辆“飞鸽”。当时中国大地自行车就有三几个厂家四五个牌子,例如上海的“凤凰”和“永久”,天津的“飞鸽”和“红旗”,广州的“五羊”等,后来又有“野马”载重自行车,在农村销量很好。张先生到县城开会,骑的是他的崭新“飞鸽”自行车,大概要住三四天。我说周末想回一趟家,他非常慷慨大方,把自行车借给我。不幸的是,我回家的时候下雨,沙路上的沙子把他的车给划坏了。我非常不好意思,还车子时跟他说这事儿,他说没事儿,车子就是人骑的。<br><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我多次向同学朋友借过自行车,也有偶尔把人家的车子搞坏的时候,他们都十分谅解,从未给过我难堪。倒是我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这些朋友的好,感恩他们的慷慨大方。</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5.有了自行车</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参加工作后,我攒了大概一年的工资(当时工资不是19.75就是27.5),买了两样东西:一块“上海”牌手表,一辆“红旗”牌自行车。当时买自行车还要凭票,是我们学校教导处孔老师通过关系给我搞到的票。那辆大概是180元买的自行车我用了很多年。</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后来我到外地上了四年学,这辆车子基本上闲着,回来后用了三年。再后来考到更远的地方念书,那辆车子就彻底闲置下来,后来我给了二妹。那就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后来我到了其他地方,买过的自行车就很多了。那是后话。</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6.自行车风光</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那个年代,能够买得起自行车的人,基本上相当于现在能够买得起小车的人,属于“让一部分人先骑起来”的那些人。在没有摩托车、更没有汽车的年代,自行车好像是最快的私人交通工具,它的速度十分之快,“嗖”地一下就从你身边经过,从你的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留给你无限的羡慕和渴望。当时年轻人谈恋爱,自行车是必备的神器,小伙子的自行车后座上坐着女朋友,从你身边骑过去,潇洒得令人窒息。晚上每人花2毛钱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散场的时候,唯一的一条街道上满是行人和自行车,骑车带着女朋友的年轻人,不耐烦地炫耀地按着铃铛,在清脆响亮的“叮铃铃”的声音中,快速从行人身边冲前去,给他们的女朋友带来无比的自豪和优越感。或者,每到仅仅休息一天的周末,有自行车的人星期六下午骑上辐条灿烂得耀眼的自行车,链条击打着护链板“咵咵”地响着,一溜烟似的回家去了,带给在农村干活的家属无比的幸福感和自豪感。</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当时的自行车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运输工具。大家买东西,往往是骑上自行车,东西往后面的行李架上一架带回来,很方便。有时候我到学校锅炉那里去打开水,我都会骑上自行车,一个手把着车把,一个手提着两个水壶去打水,然后骑着自行车回来,当时感觉学校里几百米的路步行很不方便,骑着自行车快捷得多。不仅如此,自行车也是我们的娱乐工具。下午放学以后,我们在食堂里吃完饭,在学生上晚自习之前,基本上没什么事情,大家比赛骑自行车,看谁骑得最快或者最慢,看谁骑着自行车可以从一砖宽的花坛边楞上走过去。</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7.又借自行车</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后来,我很运气地考到兰州的一个学院去进修,又跟自行车有了很多交集。当时的学校坐落黄河边的雁滩,离市区大约有十公里路,没有公交车。学校有通勤车,但是车次很少,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发一趟,中间如果有学生要进市区,非常不方便。当时我们班一位姓董的同学有辆自行车,他应该是金昌人,自行车是他从家里带来的,基本上是我们班的公用自行车,大家要去城里就借他的自行车。董同学十分大方,谁张口借,他二话不说就借给他们,他的这辆自行车我也骑过很多次。</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还有兰州市几位同学也是自行车往返,有时候也会借她们的自行车。只要自行车闲着,她们总会大方地借给我们。</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当时有个自行车,人的机动性、自由度和活动半径就“严重”提升,甩开没有车子的人不知道几条街道。</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8.二手自行车</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再后来,我考到更远的地方读书。当时我的津贴不足以资助我买一辆自行车。不过学校里有一摞一摞堆积在那里的废弃自行车,我就捡了一辆,稍微收拾了一下就能骑了。不过车圈严重生锈,刹车不好修,我索性在本该装刹车皮的地方拧上两截铁丝,刹车就特灵。不仅我自己搞了一辆二手还是八手的自行车,我也给同学搞了一辆。我们到外面去代课的时候,就骑着这样的自行车,穿行在大上海的街道上,来来往往,风雨无阻。</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后来到了现在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们先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后来又买了一辆捷安特自行车。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自行车行业和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生产自行车的著名厂家有的重组,有的彻底倒闭,“凤凰”“飞鸽”“红旗”都基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中外合资的企业,例如“捷安特”等等。</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当时自行车还都是比较上档次的财产资产,所以新车都要去登记,还要发牌照。可是不久,自行车就慢慢地退出来了,已经不怎么重要了,买了自行车经常被人偷走。你去报案,人家说这个无法立案。所以人们买自行车用用就被偷走,偷走了继续买,买了继续被偷,接着继续买,如此往复。</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9.共享自行车</font></h3><h1><font color="#808080"><br>后来,有了政府统一管理的自行车。这个是全国首创吧,后来其他大城市都逐渐有了这样子的自行车。这种模式运行了很多年,给市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慢慢退出舞台。</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最近几年兴起共享单车,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过也给有些人施展自己的任性提供了很多的空间,这些人骑到哪里就丢在哪里,造成极大的浪费,路边上、草丛里、树林里、河水里、河滩上、山地里,凡是人能到的地方都有丢弃的共享单车。有一篇文章说,中国每年在共享单车上面浪费的财力物力可以造几艘航空母舰。</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有了共享单车,买自行车的人似乎不多,不过依然有人买,因为自行车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折叠的、大型的、小型的、快速的、跑车、山地车等等等等。这些车可以适应、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所以还是有市场。不过比起以往的自行车市场来说,这个有点小众的行业已经今非昔比。</font></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