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四关四隅(一)

知秋

<p class="ql-block">  章丘城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在解放后破四旧时被拆毁,真是太可惜!随着章丘区规划设计,现在要重建章丘古城,四关四隅面临着整体搬迁,周六带着老爹去老家看看,这里毕竟是我们的老家,生我养我的地方,对这里充满美好回忆!开车老爹上下不方便,所以借同学三轮车,一路走走停停,半小时来到老家,从大桥路开始逛。</p> <p class="ql-block">  章丘古城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分为四关四隅,城内是个田字格,以邮电局十字路口为中心,东南角九十度为东南隅,西南角九十度为西南隅,东北角九十度为东北隅,西北角九十度为西北隅;城门分内外,都有名字,南门外门叫长泰门,内门叫明秀门,护城河以南是南关;北门外门叫永定门,内门叫清平门,护城河以北是北关;西门外门叫道济门,内门叫锦川门,护城河以西叫西关;东门外门叫澄清门,内门叫绣江门,护城河以东叫东关,以东西马路为界,路南叫东关南,路北叫东关北,目前只有东关还有圩子墙,顺着绣江河西岸断壁残垣。</p><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关大集摆摊子的地方,以前也是阻碍交通把大集从街里搬迁到这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绣江河大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绣江河是我们章丘人的母亲河,一千多年来孕育了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章丘人!</p> <p class="ql-block">  这片属于东关南,顺着圩子墙前一条水泥路向北走不远就看到圩子墙。</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圩子墙还算保存不错。</p> <p class="ql-block">  东关南改革开放时富裕的很早,号称“扒鸡村”,家家户户都做扒鸡,远销省内外。</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东关大桥,过去都是三四米长条棚石铺成的,八十年代末期曾经重修过,碑文写着大明洪武多少年修。据说桥下埋着一把斩龙剑,不管多么汹涌洪水都会从桥下顺利通过,那年从桥底基础里挖出四尊镇水神兽,有一尊被吊上岸来,放在桥东北角木货市口,不知道啥时候被人偷走!</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口往北顺着绣江河也有一段圩子墙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关大街,过去是商铺云集的地方,异常繁华。</p> <p class="ql-block">  东关南里斜街,道路真是斜的,向西南延伸到寨子路口。和它对应的就是外斜街,放镇水神兽的那条木货市街也叫外斜街。</p> <p class="ql-block">  路边墙上都以测量过,喷着红色拆迁编号。</p> <h3>  东关南村委会。</h3> <p class="ql-block">  这户人家古香古色的是温家古宅,希望拆迁能把它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饮马沟街,过去牵着战马去河边喝水的路,所以叫饮马沟街。</p> <h3>  这是蒜市街,过去卖蒜的街道。</h3>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从金盘村流过来的水补充到护城河里的地方,目前啥都没有。小时候大年初三跟着奶奶去金盘村走娘家,一路沿着河沟就到金盘桥。</p> <p class="ql-block">  菜市场,有三十多年,我小时候买菜就来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个十字路口向北是省道071线,拆了城墙建成的马路,有五十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南隅城墙街,过去这里城墙都拆了成宅基地,护城河也很窄很浅。</p> <h3>  往北的这条街是仓熬巷。</h3> <h3>  顺着青龙街向北走看看去。</h3> <p class="ql-block">  西北角是老公社驻地,以前是城隍庙。后来284部队也住过家属。我有几个同学就在家属院住过几年。</p> <h3>  东南隅村委会。</h3> <h3><font color="#010101">  前面看到了几个熟人。</font></h3> <p class="ql-block">  年纪最大的是韩纪武老师,老爹的老同事!握手这位的父母和老爹都是同学,而且他妈妈和我奶奶是亲姨表姊妹呢。见了都特别亲!一问表叔已经57 岁!旁边那个是老爹同事黄校长的儿子,都不是外人!</p> <p class="ql-block">  聊了几句继续向北走来到东大街,路北就是我们东北隅王家巷。王家巷过去自然王姓居多地得名。</p> <h3>  繁华的东大街。</h3> <h3>  冯哥老家,骑得三轮车就他的。😬</h3>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古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因为四隅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叫隅首,西北角是老邮电局,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建的。</p> <h3>  向南的路口就是南大街。</h3> <p class="ql-block">  路南老镇政府,过去是284部队驻地,周末经常放露天电影,我们也能去看,一到周末下午五点多就去占空!过去看的很多老战斗故事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战上海》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p> <h3>  向西就是西大街。</h3> <h3>  一路向西。</h3> <p class="ql-block">  路北是西北隅的大施胡同。过去都嫌名字不雅观而改为大施胡同。</p> <p class="ql-block">  民利街,以前叫学巷,东邻大成殿,是供奉孔圣人的地方,也是秀才们读书备考举人进士的地方。</p> <h3>  进去看看。</h3> <p class="ql-block">  走到头到南园,遇见熟人,老爹的老学生,是我同学的姐姐,虽然有三十多年没见面,看长相还能看出来呢。</p> <h3>  南园菜地。</h3> <h3>  西南隅的城墙街。</h3> <h3>  后来砌的护城河。</h3> <p class="ql-block">  西南隅的南顺城街。小时候记得跟母亲去护城河洗衣服路过这里。那次还花五块钱买一把带靠背圈椅,每次去284部队看电影都带着去,坐着可舒服了。</p> <h3>  还有一个老门洞呢,保存的不错。</h3> <h3>  老西关桥,过去的锦川门。</h3> <p class="ql-block">  南寺巷,过去旁边镇教委就是南寺。</p> <p class="ql-block">  一条东西小巷。小时候跟着大姐去隅首打酱油买醋走的最多就是这条小巷。</p> <h3>  西南隅也在测量呢。</h3> <p class="ql-block">  小姨家胡同。小姨是母亲堂妹,也是当年母亲做媒才成就和姨夫这段美好姻缘。</p> <p class="ql-block">  南寺巷我在这里长到五岁搬家走。那时候已经开始记事。这是同学妹妹徐洪文,他父母还是母亲做媒的,她母亲和我母亲还是一个村好姊妹,小时候也是形影不离。她父亲和我父亲还是多年老同事,也是好几年没见他们了。</p> <p class="ql-block">  老大门没大变样,小时经常去他们家玩,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过去是四合院的,青砖瓦房,西南角还有个小二层楼呢。</p> <p class="ql-block">  西屋是主房。</p> <h3>  西南角小楼。</h3> <p class="ql-block">  记得四岁那年,他家跑进一只黄鼬偷鸡吃钻进阳沟被烟熏出来,被他们给收拾了。</p> <p class="ql-block">  小姨老家——徐家大车门还保留着呢!他家有棵大酸枣树,每年秋天就会硕果累累,红彤彤大酸枣又脆又甜,可好吃了,至今没忘呢。</p> <p class="ql-block">  这是高家房子,大门还不错,过去我们家租后面的房子住四年。儿时的记忆犹新,记得我三岁时母亲在那里摊煎饼,我自己爬过去,一把把暖瓶拽倒,热水烫我脚面俩水泡呢!现在如果仔细看还能看到那个疤痕呢。</p> <p class="ql-block">  大门侧墙和院墙都破烂不堪,我们住过的老屋也接近坍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那时住在南屋里,屋子东边是茅房,西边是饭屋,院子里还一棵大枣树呢。五岁搬家走的时候我出去玩回来还把玩具小铁碌碡放在门后呢,母亲说咱搬家,不住这里,我还恋恋不舍,一晃已经45年,仿佛就在昨天。</span></p> <p class="ql-block">  几个老熟人一眼就认出老爹,亲切握手交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是隔壁李浩老师家侄子胥子哥也得六十多,模样没大变,只是剃光头。</span></p> <p class="ql-block">  胡同里这不是房东大娘吗?都没认出我,不过有十几年没见面。</p> <p class="ql-block">  过去大门过道里的神龛。小时候经常来她家玩耍,那只可爱的小花猫一直也是看不够的,可喜欢了。</p> <h3>  腊子婶子还能认出我来呢,还能叫我小名呢!真的很感动!</h3> <p class="ql-block">  朮老师,我初一班主任,也得十几年没见面,他们跟随女儿去青岛定居,一年来不了几趟了,这次是为拆迁测量来,真是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  合影留念吧!那时候南寺巷住着好几个老师,最大的就是李浩老师,其次是我父亲,徐老师,术老师夫妇。</p> <h3>  南寺巷还叫德同街,这是巷口的影壁墙。</h3> <p class="ql-block">  西南隅村委会。过去村子里跑印刷的不少,“西南隅公文包”说的就是那些头脑精明的人,夹着公文包出去联系印刷业务。</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当年出生的地方,爷爷把兄弟家,1970年阴历三月十八父亲从潍坊市调回老家在这里租房住,母亲从潍坊怀着我回来,9月24日在南屋里生的我,那时没有表,敲门问对门时光照相馆说凌晨两点。</p> <h3>  出来又是南大街,路东就是东南隅。</h3>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家租住的第二家房东家,早就大变样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满月后不久又搬到这户人家,一直住到来年清明节。后来才搬到南寺巷。这是高婶子,见到老爹才认出我来!也是得二十多年没见。我1992年8月调至红外线车间枣园网点。有一次早晨骑车子上班路竟然偶遇她家霞子姐姐,虽然好多年没见面我居然认出她来。</p> <p class="ql-block">  扫二维码请看:再看四关四隅(二)。</p> <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中共党员。出生于1970年9月,祖籍章丘区绣惠街道东北隅村。爱好户外爬山、写作,是章丘区、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1163篇,加精658篇。在章丘人论坛发帖加精120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3篇。齐鲁壹点发布文章507篇,今日头条发布529篇文章。2018年写的《再看四关四隅》两篇文章载入《2018年章丘大记事3》。《金章丘古城一—绣惠镇的前世今生》发表在《海右文学》2022年第6期上 。发表在齐鲁壹点文章《小时候打过的刀》阅读量达到50万,《我的小姑奶奶》达到47万,《母亲学车的故事》达到30万。2023年6月《又是一年父亲节》达到108万阅读量,并获得六月份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自2023年11、12月,2024年1月连续三个月获得《美篇精选创作者》荣誉证书,2024年1月获得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造个人》荣誉证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