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8日一21日,越训班《相约丽水》同学聚会,下榻在丽水现代广场大酒店。门口的三岔路口,三条道路望去都可看到高山。这是丽水四面环山,市区是盆地特色的体现。</p> <h3>南明门城墙,距今已有750年,具有防御敌人进犯和防洪功能。</h3> <h3>瓯江南明湖紫金大桥游轮码头。</h3><h3>请点大了看,这艘象画舫的漂亮游轮就是将要载着我们越训班同学与家属畅游瓯江及瓯江段开挖的南明湖的游轮。气派吧,黄色的琉璃瓦、四角翘翘的双凉亭造型,象极了宫廷画舫。</h3> <h3><br></h3><h3>游轮在瓯江遨游,劈波斩浪,令人心旷神怡,但也摇晃不止,拍几张好照片着实不易,我干脆离了座位,站在上船头的台阶上,找寻目标。捕捉到了三处,屏息拍下,还较满意。应星楼象是在静止不动的船上拍的,楼处照片正中,特别清晰,点大了仍十分清晰,令我喜出望外。<br></h3><h3>桃山大桥这张也较满意,要不是站在摇晃的船上,也许桥更水平些。</h3><h3>"夕照瓯江"这张照片拍摄时,船摇晃得更厉害了,人都有些站不稳了。我坚持着拍好了,虽然画面上江岸线不夠水平,但总算如愿以偿拍下了“夕照瓯江"。<br></h3><h3><br></h3><h3>桃山大桥,这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横跨瓯江两岸的石拱桥,当时为双向两车道,目前依然发挥着便利两岸人民往来的重要作用。</h3> <h3>应星楼,因对应天上“少微处士星宿”得名,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由叶宗鲁撰文、何澹书丹的《应星楼记碑》拓本尚存,记述应星楼兴建始末。处州也因“处士星”分野名州,应星楼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与地标性意义。应星楼经历代修葺重建,至民国时期尚存,1944年焚于火。</h3><h3>新建成的应星楼高达45.9米,共有九层,面积达2480平方米,其雄伟壮观之景是古代的应星楼所无法类比的。虽然她是一座现代仿古建筑,但由于项目建设者们在当初规划设计时就赋予她所特别需要承载的历史内涵,所以,她包涵和反映出的更多的是南宋时期历史文化艺术元素。如按照宋式营造法式建造的大木作,挑檐翘角的屋面以及正脊上的鸱尾等等,特别是登临其上,还能体会古代应星楼“上挹景纬(日与星)之精,下为誉髦(喻英杰之士)之应”的恢弘气势。</h3> <h3>夕照瓯江。</h3> <h3>站在码头望紫金大桥。</h3><h3>紫金大桥,是横跨南明湖两岸的第一座斜拉桥。工程全长736.7米,主桥宽30.5米,主塔高107.6米,为国家级特大型桥梁,是丽水市区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h3> <h3>小时候看了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从此爱上了天上的云,去年七月份,夏日的云彩特别漂亮,为了云,开始学手机拍照,成追云一族。瞧,到瓯江边拍云来了。</h3> <h3>远远望去,紫金大桥远处山峦起伏,风景美极了。</h3> <h3>似镶了花边的方块云不太多见。</h3> <h3><font color="#010101">离桥越来越近,群山也愈发的近了,因为拍照,总是落在队伍最后,老李的吊带裤特别醒目,使我不易掉队。</font></h3> <h3>紫金大桥上的大片白云象不象一头正在与同伴吵架的雄狮,口中唾味飞溅!</h3> <h3>堰头村位于莲都区碧湖镇的最南端,松荫溪畔,距丽水市区25公里,50省道沿村而过,瓯江和松荫溪在此汇合。是丽水市“生态文明村”、“丽水十大美丽生态村”、“丽水市文化名村”、“丽水市十大养生长寿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平安村”、“省绿化示范村”。</h3> <h3>村头一棵1500年的老樟树迎接各地来客。</h3><h3>请点大了看树的根部,粗壮的老根裸露在土地之上,似一条蛇盘着主干,象在护卫着这个宝贝老祖宗。</h3><h3>再看树皮,一千多年的沧桑全写在上面了。也请点大了看,几十、几百年的樟树树皮绝没有这种沧桑感的!</h3> <h3>建于北宋政和元年的三洞桥,距今9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水上立交桥</h3> <h3>我们从这十字交汇的两条溪流的颜色便可知道这水立交的存在。桥下上面那条黄色浑浊的溪水是上游龙泉下来的,因上游在施工,故水色呈浑黄色,而上图三洞桥下面的溪水从松阳下来的,清澈见底,过了三洞桥,流出的仍是清澈的溪水,通过两股不同颜色溪水的流向,清楚地展示了水立交桥虽看不见内部却分明感受到了它的存在。聪明的祖先,您让后人为 您翘大拇指!</h3> <h3>通济渠两岸十棵古樟树护佑着渠水及两岸村民,现在又为游客们挡风遮阳。瞧这棵,多么秀美,枝繁叶茂,伸臂迎客,让人格外喜爱。</h3> <h3>这几棵千年以上老樟树确与一般樟树不同,一般樟树皮呈淡褐色,而这些千年多老樟树树皮呈暗红色,修锯过的枝干横截面也呈暗红色。</h3><h3>堰头村村民敬这些树祖宗,让他们安稳地在溪沟旁生长了一千几百年,全无衰败之相,仍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我拍下了五棵老樟树,带回让亲朋好友一饱眼福,并祝愿树们活到两千岁、三千岁,继续护佑着堰头村百姓!</h3> <h3>瞧这一棵的主干的外表颜色,确与低龄樟树颜色相差太大了,它用它皮肤的颜色在告诉我们,我已活了一千多岁了,我可是从明朝弘治年间过来的"老人”了,孩子们,我什么没见过啊!</h3> <h3>再见了,老樟树,在这山青水秀空气极好的环境里,祝您老一直站在溪沟边,滋润地活下去!</h3> <h3>梁氏节孝坊结构简洁明晰,保存完好。是莲都区为数不多的古牌坊之一。</h3> <h3>“南山映秀”是堰头村比较典型的古民居,特别是门楼雕饰精美,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h3> <h3>堰头村已是全国知名古水利建筑生态村,青山绿水,风景极秀美,引来无数远方客人,不少人选择在民宿住上几晚。我看这幢修饰特漂亮的房子是民宿无疑。</h3> <h3>堰头村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通济堰,它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1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着碧湖平原4万亩良田。</h3> <h3>《通济堰》概况清楚写于墙上,这是我国古代著名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堰头村百姓的骄傲。厉害了,我们的祖先!</h3> <h3>詹、南二司马曾建有司马祠,该祠俗称“龙庙”,建于何年无考,最早提及龙庙的是宋明道中碑:“元 壬申,堰坏,命尉姚希治之。明年帅郡官往视其成功,堰旁有庙,曰詹南二司马。”祠内,原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碑刻22块,记录通济堰历代修建情况,以及堰规、堰图等。宋代诗人范成大、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等人撰写过碑文。解放前夕,司马祠原貌已严重破损,解放后进行多次维修,并收集失散的历史碑刻15块。1988年11月建通济堰纪念馆,并修葺司马祠,重塑詹、南二司马像。</h3> <h3>通济堰水系图。</h3> <h3>《通济堰》向各处分水的其中一个水渠,看清楚了吗?右下方偏上一点,靠照片边是绿色堰内水,而水渠处的水流头上白色,淌上一段后则清澈透明了。</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堰头村乘船可到达古堰画乡。</font></h3> <h3>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龙丽、丽龙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53,50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交通便捷,距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只有100多公里。古堰画乡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世人。</h3> <h3>一出船舱,眼前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终于搞明白先祖为何给这方水土取名“丽水"了!</h3> <h3>古堰画乡码头绿树成荫。</h3> <h3>古堰画乡码头上两个可爱的女孩坐在船上。</h3> <h3> 古堰画乡在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离丽水不远仅20公里。这里是一个集生态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古堰”景区山清水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建于公元505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虽然被被水淹没,但仍不减其雄姿),有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在堰头村内通济渠两岸)。</h3><div> 这里还是油画之乡,所以叫作“画乡”是因为这里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另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画乡景区的商业性质较浓,主要是油画坊组成的一条商业街,这里的江水不是很清澈,但是坐上游船遥望两岸也是风景如画。</div> <h3>游轮每日数次往来于古老的堰头村与古堰画乡之间,把参观好堰头村内古通济堰、古樟树及若干古遗宝贝后兴致勃勃的游客带往古堰画乡。</h3> <h3>又是几棵遮天蔽日的千年以上老古樟树,她每日迎送着游客,世事沧桑、人间百态全在她眼睛里。我信这老樟树真有灵性,人们对她的好,她全知道,又有这好空气好水,便铆足了劲让古树头上发青丝,枝繁叶茂,为她的人类后代遮风挡阳。</h3> <h3>湖面微风舟自横。几叶扁舟,远处山影,给游人陡发思古之幽情。</h3> <h3>湖光山色,近墨远淡,让人无端生出“赖在此间度余生,不枉人世来一遭”的念头一闪。</h3> <h3>远处山岭逶迤起伏,湖上帆船点点,多好的爱好国画、油画及摄影的"文艺青年们”采风的好去处啊!</h3> <h3>在这风景就是画的好地方,邀上三五好友,沏上山茶一壶,对影成N人。谈古论今,喝茶论英雄,何其痛快也!</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堰画乡之画廊,限于团体出来,不能多停留,依依惜别,留照纪念。</font></h3> <h3>画乡里的油画工作室。</h3> <h3>《偶闲居》,一看牌匾名,再望室内一幅山水中堂高悬,便知是国画工作室。门旁一茶字高挂,想来是以茶会友,切磋画技,或看中几幅高山流水,携带回家也算带回一知音是也。</h3> <h3>大宝推二宝,画乡街上跑!</h3> <h3>画乡里闻花香。</h3> <h3>绣球花里的珍品一一蓝色绣球花。</h3> <h3>古堰画乡知名度不小啊!</h3> <h3><font color="#010101">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皆为景、画而来。</font></h3> <h3>街尽头一凉亭,这曾是我梦境中街景啊,望之特别亲切。</h3> <h3>古堰画乡的千年老樟树,那个粗壮啊。可惜没让老伴站树旁留影,也让此古樟有个参照物,更准确看出她的粗壮的身躯有多少尺码。</h3> <h3>上下两张照片的凉亭中有副对联乃丽水同学李蒙惠所作,内容为:</h3><div>暮江烟锁渔舟隐,</div><div>新雨岸移鹭影低。</div><div><br></div><div>巧了,才子李蒙惠同学正在凉亭内。那位头戴旅游帽,身穿黑色与桔黄相间的横条T恤衫的壮汉便是!</div> <h3>哈哈,拍蒙惠的对联捎上雪芳了,她还浑然不觉!</h3> <h3>来到缙云仙都风景区,首先见到的是高山流水,溪水哗哗向下流。</h3> <h3>远处溪流开阔,成一横线倾泻而下,有点象海宁盐官的一线潮了。</h3> <h3>景区木桥。</h3> <h3>小桥流水。</h3> <h3>这段小赤壁象斧劈刀削过的有棱有角。</h3> <h3>越训班大部队走过这段刀削小赤壁。</h3> <h3>从衣着上辨别出前方通过很霸气一段小赤壁的有陆小妹、曾雪芳及老李,老李的饶有风度的吊带裤最易识别,其他是谁谁就不清楚了。</h3> <h3>队伍行进到两石相靠形成的巷道,有些人疲马乏,乘凉休息了,导游小王守候在巷口,清点人数,小导游很有职业操守,很温和,善解人意。</h3> <h3>这块赤壁上方象是倒翻了几大桶酱红色油漆,赤壁赤壁,名符其实。</h3> <h3>好名字,蓬莱仙境!</h3> <h3>到了这儿,几百米长独块岩石一一小赤壁算是到头了!独块山石,高度又很齐整的大石头不知是什么地质构造?怨自己只顾拍照没好好听小王老师上课,反正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奇特的岩石,定有来头,待我查一下百度。可惜百度上查遍了,找不到是什么地质构造?什么时候形成的?为什么一块岩石会有几百米长,二三十米高?百度上不是讲刘秀皇帝逃难到此云云,就是全国有多少多少剧组来此拍摄过什么什么电影电视剧,是旅游者心中的蓬莱仙境云云,商业味道太重了,我天生好奇,一定设法把我的几个为什么查个水落石出不可,现在想起来是听见导游在讲刘秀皇帝“蒙难记"与石头的关系,但那只是个传说!</h3> <h3>鼎湖峰,是整个浙江省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787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h3><div>据说轩辕黄帝在峰顶用鼎炼丹,鼎重达千斤,把峰压成了凹形,下雨积水成了一片湖——鼎湖。轩辕黄帝升天后,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鼎湖峰。</div> <h3>坝儿多象小型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啊!当时在想,不利用一下发电可惜了!</h3> <h3>驭龙亭,亭前的池水中养着许多红鲤鱼。</h3> <h3>守坝待鱼。</h3> <h3>这风景篇文字完工了,马上不管生的俊丑都要抱给亲朋好友们看看了,当然妈妈、爸爸也要跟大家见个面对吧?喏,这张照片上的二老便是,其貌不扬吧,对不起大家了!哈哈!</h3> <h3>摄影:施梅宝</h3><h3>文字:施梅宝</h3><h3>音乐:网 络</h3><h3>部分景区介绍说明文字来自网络</h3><h3>古堰画乡6张高度小一码的照片来自网络,</h3><h3>与6张借用照片相配文字由施梅宝撰写。</h3><h3>古堰画乡是丽水人心头之宝,我一见钟情,</h3><h3>为加强画乡力度,借用网络图片6张。</h3><h3>感谢6张图片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