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概况</b></h1>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摄游伴侣</b></h3> <h3>2018年,从4月18日到5月14日,我们在意大利自由行了近一个月。罗马入境,罗马出境,先后到访了梵蒂冈,罗马,奇维塔(天空之城),锡耶纳,圣吉米那诺,佛罗伦萨,拉斯佩齐亚(含韦内雷港,五渔村,莱里奇港),米兰,科莫湖,博洛尼亚和威尼斯,然后从威尼斯直飞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从机场取车后开始了一段自驾游行程,最后在罗马Termini火车站还车。期间走访了诺托,陶尔米纳,特罗佩阿,马拉泰亚,阿玛尔菲海岸线,索伦托,卡普里岛,庞贝古城,那不勒斯等。</h3><h3><br></h3> <h3>意大利的地图看上去像一只“大长靴”,我们的行程地图宛若这只“大长靴”上的拉链。如果算上飞行的里程,在意大利的总行程超过四千公里;微信运动上的总行走步数超过四十万步;两架相机拍摄了约一万一千照片。</h3><h3><br></h3><h3>我们将分十二部分分享我们在意大利的所见所闻,初定标题如下:</h3><h3>第一部分 先知之城梵蒂冈</h3><h3>第二部分 罗马古迹</h3><h3>第三部分 奇维塔,锡耶纳,圣吉米那诺及托斯卡纳风光。</h3><h3>第四部分 难忘的佛罗伦萨</h3><h3>第五部分 美丽的海港渔村 - 韦内雷港,五渔村,莱里奇港印象</h3><h3>第六部分 米兰 - 不仅有古迹,还有时尚和摩登建筑</h3><h3>第七部分 仙雾缭绕的科莫湖</h3><h3>第八部分 文化名城博洛尼亚</h3><h3>第九部分 水城威尼斯</h3><h3>第十部分 从古城诺托到山城陶尔米纳</h3><h3>第十一部分 迷人的阿玛尔菲和西海岸风光</h3><h3>第十二部分 庞贝古城 - 凝固的古罗马历史</h3><h3><br></h3><h3>每一部分将包含我们拍摄制作的照片,广泛查阅、考证和整理后的历史史实,以及自由行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建议。</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先知之城梵蒂冈</b></h1> <h3>4月18日中午,我们飞抵罗马的菲乌米奇诺机场(简称FCO)。到达民宿稍事休息后,当天傍晚我们便去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及附近的圣天使桥。广场上排队进入圣彼得大教堂的游人络绎不绝(见下图)。</h3> <h3>夜幕下的台伯河Tiber River(见下图)。</h3><h3>台伯河是罗马市内最主要的一条河,罗马城就在台伯河下游,跨越台伯河两岸。梵蒂冈在罗马城西北面,台伯河西岸。</h3> <h3>从台伯河畔远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穹顶(见下图)。</h3><h3>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梵蒂冈全称是梵蒂冈城国,英文:Vatican City State。梵蒂冈城国与意大利首都罗马之间没有任何国界围墙,游客可以随便进出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h3><h3>梵蒂冈城国是在墨索里尼执政初期,由意大利政府与教皇通过谈判才正式成立的国中之国。</h3><h3>没错,就是那个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具体故事请继续往下看。</h3> <h3>圣彼得大教堂夜景(见下图)。</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梵蒂冈城国的由来</b></h3> <h3>清晨的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见下图),这里是梵蒂冈最具标志性的地方。但是在公元一世纪前后,这里是罗马皇帝的赛马场。罗马皇帝尼禄在位时,这里又成了屠杀基督徒的刑场。</h3><h3>公元64年7月,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史称“罗马大火”),持续燃烧了六天七夜(也有说烧了一天)。全城绝大部份焚为灰烬。有传言放火者是尼禄本人,目的是为了绕开元老院,按照他的设想重建罗马新城。这引起了罗马人对尼禄的愤慨。但残暴的尼禄却将焚城巨祸转嫁给了基督徒。无数基督徒被捕并遭到残酷的逼迫。 这片赛马场成了屠杀基督徒的刑场。耶稣使徒彼得就在这里殉教而亡。</h3> <h3>公元31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国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为圣彼得重修墓穴,并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这就是老圣彼得大教堂。</h3><h3>进入公元四世纪末,西罗马帝国衰亡。罗马城的(天主教)主教乘机掠夺土地。公元555年,东罗马帝国收复了意大利全境,查士丁尼大帝又将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授予给了罗马主教。罗马主教宣称自己为“教皇”。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为酬谢教皇协助自己夺取王位,于公元754和756年两度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德人,并于公元756年将罗马城及其四周区域送给教皇,史称“丕平赠土”。这样,教皇权势就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达 4万平方公里以上。教皇先后建造了梵蒂冈宫,梵蒂冈图书馆,西斯廷教堂和梵蒂冈城墙,又在16~17世纪初重建了圣彼得大教堂。</h3> <h3>19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逐步统一,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罗马教皇领地的存在受到威胁。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梵蒂冈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h3><h3>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朗条约》(Patti Lateranensi),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b>教宗</b>。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b>梵蒂冈城国(Vatican City State)</b>。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此条约正式解决了教宗与意大利政府间多年的纠纷。 </h3><h3>这就是梵蒂冈城国大概的来龙去脉。</h3><h3>梵蒂冈城国虽然是只有0.44平方公里袖珍小国,但她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也是文化中心。梵蒂冈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全世界各国的游客。梵蒂冈博物馆2017年接待游客总人次已达六百四十万。</h3><h3>梵蒂冈地图(见下图)</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使徒彼得</b></h3> <h3>现在来简单地讲讲彼得Peter(见下图),也有按照拉丁语(Petrus)读音翻译成伯多禄,基督教书籍上也称西门.彼得。彼得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首。彼得原名西满·刻法,犹太人,靠捕鱼而生,后跟从耶稣。耶稣赐名彼得的原意是“磐石”。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在耶稣基督升天十天降下圣灵后,彼得开始广传福音。据说耶稣受难三天后复活,基督教里的这一天是复活节。耶稣复活40天后升天,升天10天后降下圣灵。所以复活节后50天是基督教的圣灵降临节(也称五旬节)。</h3> <h3>公元64年,彼得和无数基督徒在“罗马大火”后被罗马皇帝尼禄嫁祸迫害而亡。彼得在基督徒中的威望极高。彼得殉教后,很多其后殉教的基督徒主动要求和彼得葬在一起。圣彼得大教堂是为纪念彼得而建。所以大教堂建城后,圣彼得被追认为第一任教宗。</h3><h3>用现代语言通俗化地理解,圣彼得大教堂的地位相当于天堂驻地球代表处,圣彼得相当于首任总代表。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在绘画作品里耶稣把两把钥匙交给彼得的场景。耶稣站着,手持金银两把钥匙,彼得通常单膝跪地,接过钥匙,金的那把是开启天堂大门的;银的那把是开启地球圣殿的。梵蒂冈的标记就是两把交叉在一起的钥匙。</h3> <h3>下图的上半部分是西斯廷教堂里的油画《交付钥匙》,描述了耶稣将金银两把钥匙交给彼得的场景。下半部分分别是梵蒂冈城国的国旗和国徽上的图案。</h3><h3>钥匙象征着权利,也象征着传统。我们在意大利(尤其是罗马)民宿使用的钥匙很多是这种传统式样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彼得大教堂的故事</b></h3> <h3>我们现在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见下图)是十七世纪重建的。前面讲过老圣彼得大教堂建于公元333年。进入十六世纪后,经过一千二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教堂已经破损。教皇尤里乌斯二世1503年登基后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1506年,教堂重建开始,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名师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被聘为主设计师,他设计的大教堂主殿是一个希腊十字形(四臂等长)建筑群。1513年,年轻画家拉斐尔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设计,改为拉丁十字形(竖长横短的十字)建筑群,并在正殿两边加了5个小礼拜堂。1547年,70岁的米开朗基罗在拉斐尔死后继续教堂的设计建造工作。圣彼得大教堂主体工程前后历时120年,完工后,又花了二十多年时间进行内外装饰。</h3><h3>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建造过程,融合了多位大师的心血,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它还是一座建筑艺术瑰宝。同时,它拥有数以百计的雕刻、绘画和装饰艺术珍品,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殿堂。</h3> <h3>圣彼得大教堂结构示意图(网络照片,见下图)</h3> <h3>每天一大早都有很多游客排队等候进入大教堂(见下图)。</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观圣彼得大教堂</b></h3> <h3>到达罗马的第二天(4月19日)一大早,我们带着“长枪短炮”来到圣彼得广场(手机照片,见下图)。</h3> <h3>排过不算很长的队伍,我们终于进入了教堂的大殿(见下图)。请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进入大教堂看看吧。</h3><h3>金碧辉煌,气势宏大的大殿让人一下子肃然起敬......</h3><h3>画面右侧有幕布遮挡,有些作品正在维护保养之中。</h3> <h3>大殿进门的右侧就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创作的传世杰作《哀悼基督》(也有称《圣母哀悼》或《圣殇》等)。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作者突破了以往苍白衰老的模式,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h3><h3>这是米开朗基罗唯一刻有自己名字的作品。</h3> <h3>1972年,一个精神病患者用大锤严重损伤了雕塑......修复后的雕塑现安置在防弹玻璃制成的展示柜内。</h3><h3>我们现在只能远看而不能近观这件杰作了。好在有长焦镜头帮忙。</h3> <h3>长焦镜头里的雕像《哀悼基督》(见下图)。这是大教堂最重要的三件文物之一。</h3> <h3>屏息静气,仔细听讲,认真观赏!</h3> <h3>另外两件最重要的文物都是贝尔尼尼的作品。 </h3><h3>其一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见下图),就在大穹顶下面。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h3> <h3>举行弥撒时的场景(网络照片,见下图)</h3> <h3>华盖的中文原意是指帝王或贵官车上的伞盖。</h3> <h3>青铜华盖上的十字架(见下图)。</h3> <h3>其二是圣彼得的宝座(见下图),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伯多禄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h3> <h3>圣灵鸽(见下图)</h3><h3>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众多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阳光经过彩色镶嵌玻璃透射进来,12条射出的光线象征着12使徒。一个栩栩如生的圣灵鸽扑扇着翅膀正朝我们飞来,圣灵鸽的翼展长达1.5米。</h3><h3>在基督教里鸽子是圣灵的化身!</h3> <h3>大殿内的圣彼得铜像(见下图)。</h3><h3>铜像头顶上的金属圈是圣人的标记,他举起的右手代表祝福,而左手则握有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有意思的是,传说亲吻或抚摸圣彼得铜像的右脚,就能得到圣人的祝福。所以,铜像前总是排着长队,信徒们虔诚地亲吻着或抚摸着圣人的右脚,使那只右脚越摸越小,已经看不出脚趾头了。</h3><h3>传说在最后的晚餐后,耶稣端水给使徒们洗脚。这是被耶稣洗过的脚,难怪信徒和游客们要排队前来亲吻或抚摸圣彼得的脚。</h3> <h3>青铜华盖两边墙壁上有很多尊雕像(见下图),每一尊雕像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宗教故事。另外,大教堂里还有很多祭坛油画和壁画......<br></h3><h3>下面就根据我们拍摄的照片来欣赏一下这些作品,并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些塑像的背景和历史。</h3> <h3>《圣海伦娜》(见下图)鲍尔济1639年的作品。</h3><h3>圣海伦纳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公元325年她去耶路撒冷寻找圣物,当时的耶路撒冷经受了罗马帝国的严重破坏,正在恢复重建中。海伦纳在瞌睡中得到天使指引,进入耶稣受难地附近一座神庙挖掘,找到了3个十字架,一位随行妇女在当地染上重病,她触摸了前两个十字架均无反应,当触摸到第三个十字架病立即痊愈,海伦纳知道这就是耶稣被钉的十字架,即刻将它带回罗马,成为基督教的圣物,海伦纳也被天主教和东正教奉为圣人。</h3> <h3>圣伯多禄.阿尔刚达拉St.Peter of Alcantara(见下图),生于1499年,卒于1562年,方济会士,一次复活节搭露天祭台圣人为教众做大礼弥撒,暴风雷雨骤至,圣人心平气和继续祈祷,奇迹发生了,没有一滴雨水滴落在祭台和教众间,没有一枝蜡烛熄灭。1669年册封,雕像1753年完成。</h3> <h3>亚历山大七世,1655年56岁继任教皇,第239任教皇,在位12年,是一位非常开明的教皇,支持贝尔尼尼完成了圣彼得广场设计,他的墓位于圣彼得宝座左侧(见下图)。</h3> <h3>庇护七世,1800年58岁继任教皇,第253任教皇,在位23年(见下图)。</h3> <h3>本笃十五世,1914年继任教皇,第260任教皇,在任8年,初任教皇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笃十五世支持教廷中立,并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其圣号“本笃”被认为具有仁慈和容易亲近的意思,并带有和平使者以及协调者的喻意。</h3><h3>这尊塑像把教皇祈求和平的虔诚之意刻画得淋漓尽致(见下图)。</h3> <h3>圣安德鲁 St. Andrew 雕像。由Francois Duquesnoy作于1635年。</h3><h3>安德鲁是圣彼得之弟、耶稣十二使徒之一。他在赴希腊传教时被捕,因自认不够资格仿效耶稣和彼得,故而要求用X型十字架殉教。</h3> <h3>大教堂里还有很多镶嵌在祭坛里的油画。这里的是圣约瑟祭坛,圣约瑟是圣母玛丽亚的世俗丈夫。</h3> <h3>《谎言》(见下图)原作兰卡利1604年作品,这幅镶嵌画制作于1727年。圣经里一段故事,第一个基督教团体“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个信徒亚拿尼亚试图欺骗圣灵,将出卖田产所得私自留下一部分,却向圣彼得谎称全部奉献,当即倒毙,3小时后他的妻子撒非喇不知已发生的情况,又向圣彼得重复了丈夫的谎言,也当场倒毙。</h3> <h3>圣大格里高利祭坛。祭坛主画《圣格里高利的神迹》(见下图)描绘圣者展示染着殉道者血迹的布片,以神迹激励信众忠诚于基督。油画原作由Andrea Sacchi作于1625年。</h3><h3>教皇圣·格里高利一世(St. Gregory the Great ,590-604年在位),中世纪教皇国的创立者,被称作“大格里高利”,他当过隐修士,其著作《教牧关怀(pastoral care)》被奉为经典。他因抵御外敌的功绩被称为“教堂拯救者”和“罗马保卫者”,并且是第二位被尊称“伟大”的教皇。他最大的成功是通过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的传教工作使英格兰归信。<br></h3><h3><br></h3> <h3>《耶稣变容图》或称《耶稣显圣容图》(见下图),拉斐尔1520年作品,原作在梵蒂冈博物馆。</h3> <h3>《耶稣显圣容图》局部(见下图)</h3> <h3>这幅画是拉斐尔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祭坛而作, 取材马太福音:耶稣带彼得、雅各和约翰上高山,突然变相,脸色明亮如日,衣裳洁白如光。此时,忽有摩西、先知以利亚向他们飞来并同耶稣说话。忽然飘来的 一朵云彩里传出声音:“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门徒闻言匍匐在地,极其害怕。耶稣抚着他们头说:“起来,不要害怕。” 拉斐尔这幅画中,地面虽然阴暗,但人群被耶稣显灵的光照亮,画家在此运用螺旋形造型技法,形成一种旋转的动感。 </h3><h3>画面分天上和人间两部分,天上部分出自拉斐尔手笔,这时拉斐尔突然去世,所以人间部分由他学生完成。</h3> <h3>王位觊觎者墓龛(见下图)。</h3><h3>这是英国三位斯图亚特家族后裔的陵墓,三人因皆皈依天主教而失去了继承英国王位的机会。它的位置就在教堂出口附近。</h3> <h3>主祭坛画《洗礼祭坛》(见下图)施洗约翰在约旦河边为耶稣做洗礼,圣母坐着观看,其他都是天使。这幅画是马拉塔1698年的作品,原作保存在天使圣母大教堂,这里看到的是镶嵌画,1722年被布置在这里。</h3> <h3>祭坛主画《玛丽在神殿的奉献》(见下图)描绘3岁的玛丽被其父母带去神殿还愿的场景。其后,她被选中并留下接受教育,直到成年后成为耶稣之母。油画原作由乔瓦尼•弗朗切斯科•罗马内利(Giovanni Francesco Romaneli)完成于1642年,他曾在罗马学习过古希腊—罗马艺术,受到梅迪奇家族的赏识,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筑大师。此处的马赛克摹品由Cristofari完成于1728年。<br></h3> <h3>最后来看看米开朗基罗的大穹顶壁画(见下图)。大穹顶直径42米,高138米,站在大穹顶下感觉一切都是渺小的。圆顶壁缘用马赛克镶嵌《马太福音》中耶稣的一段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h3> <h3>长焦近景看一下大穹顶内的壁画里的人物(见下图)。据说这些都是旧约圣经里的人物。</h3> <h3>大穹顶里的小穹顶,也是采光亭。上面是罗马城的最高点,可以俯瞰全城。我们当天下午登顶了。且看后面的精彩照片。</h3> <h3>圣彼得大教堂里的珍品油画,壁画,雕塑和塑像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h3> <h3>一出大教堂就看见了威武帅气的瑞士卫兵(见下图)。瑞士近卫队制服充满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有说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也有说是由当年的瑞士近卫队队长Jules Repond于1914年设计。</h3> <h3>瑞士近卫队,这张照片来自网络(见下图)。</h3><h3>梵蒂冈只用瑞士近卫队,那是有历史渊源的。</h3><h3>1527年5月6日,在罗马之劫中,时任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卡洛斯一世率领3万大军包围罗马,意图抓捕教皇。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掩护教皇撤离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阵亡,余下的42名士兵成功掩护教皇安全撤离罗马。5月6日也因此被作为瑞士近卫队重要的纪念日,2006年5月6日,瑞士近卫队成立500周年,梵蒂冈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瑞士近卫队同时也得到了绝对忠诚的褒奖,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以及仪式象征。</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观梵蒂冈博物馆</b></h3> <h3>参观完大教堂稍事休息,便跟着英语导游一起游览梵蒂冈博物馆。我们在网上预订的是英语的“Guided Tour”。事后发现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跟团游览,不自由,还漏掉了不少内容,遗憾!</h3><h3>这件雕塑叫《破碎的地球》(见下图),一进博物馆就看到了,是意大利雕塑家阿纳尔多.波莫多罗1990年的作品,另一件在联合国,采用大球套小球、小球不断转动的结构,寓意地球的残缺。<br></h3> <h3>跟团游要紧跟导游听讲解,没能近距离拍摄这个雕塑。</h3> <h3>松果庭院,这里因陈列一座高4米青铜松果雕塑而得名,这座雕塑原是万神殿旁古罗马喷泉装饰,1608年移到这里。松果边一对青铜孔雀是复制品,原件制作于公元2世纪,存放室内。</h3><h3><br></h3> <h3>博物馆本来是罗马教皇的宫廷,后来被改造成为了梵蒂冈国家博物馆。主要以收藏艺术品为主,大部分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艺术精髓,如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都藏于此,十分值得一看。</h3> <h3>群雕<b>《拉奥孔及他的儿子们》</b>(见下图)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他看穿了希腊人的木马诡计,警告民众木马有诈,为让他闭嘴雅典娜女神派出两条海蛇缠死了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特洛伊人目睹拉奥孔被神惩罚,赶紧把木马移入城中,铸成大错。</h3> <h3>这件雕塑作品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1506年在罗马尼禄的金宫原址发掘而得,可能以前为尼禄所有。教皇得到讯息,即派雕刻家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开朗基罗前往,大师见后连呼“不可思议”!教皇立即买下这座塑像,一个月后在此公开展出。这也是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h3><h3>群雕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那是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h3><h3>群雕《拉奥孔及他的儿子们》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之首。</h3><h3>想象一下吧,两千多年前的欧洲先人们就能把人物雕刻得如此生动,确实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认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h3> <h3>雕塑<b>《望楼上的阿波罗》</b>(见下图)古希腊雕塑家列奥卡列斯公元4世纪的青铜雕塑,塑造了阿波罗射出箭瞬间的姿势,头部微侧高扬,直视前方持弓的手臂,眼中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原作已失,这是罗马时期大理石复制品,在罗马一望楼发现而得名。</h3> <h3>阿波罗是宙斯和女神勒托之子,与月神阿耳忒弥斯为孪生姐弟,传说天后赫拉因嫉妒到处追杀女神勒托,勒托逃到爱琴海上的得罗斯岛,生下了这对孪生姐弟,赫拉派了巨蟒皮东前来加害,幸好海神波塞冬救了母子性命。阿波罗长大后,用箭射杀了巨蟒皮东,作品表现的是阿波罗射出利箭后轻松喜悦表情。</h3><h3>梵蒂冈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h3> <h3>镇馆之宝之一,<b>《残躯》</b>希腊雕像的生命力充满全身,即使剩下断臂残躯,仍给人以生命力和美感。</h3><h3>据说这是大力神海格力斯的躯体,米开朗基罗为之倾倒,由此他所创作的人物都是膀大腰圆、肌肉隆起、四肢异常发达。</h3> <h3>康斯坦丁母亲海伦娜的石棺。</h3> <h3>漂亮的天顶画(见下图)。</h3><h3>梵蒂冈博物馆里有大量精美的宗教题材的壁画和天顶画。尤以拉斐尔的作品居多。拉斐尔在梵蒂冈博物馆的君士坦丁厅,签字厅(教皇签署文件的办公室),艾里奥多罗厅,波尔哥火灾厅留有大量壁画和天顶画。</h3><h3>摘录一段关于他的介绍:“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拉斐尔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三杰”。</h3><h3>下面介绍几幅我们翻拍的大师作品。</h3> <h3>《利奥一世会面阿提亚》(见下图)这幅画由拉斐尔和学生朱利诺.罗马诺于1514年完成。 公元452年,匈奴人阿提亚率军进攻罗马,西罗马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逃亡。教皇利奥一世大义凛然前往谈判。他威严庄重的气势、慷慨激昂的演讲,完全征服了阿提拉,让他感受到了上帝之伟大。而圣彼得和圣保罗又拿宝剑在阿提拉眼前显灵,令阿提拉胆战心惊,不得不立即撤兵。</h3> <h3><b>《埃里奥多罗被逐出圣殿》</b>(见下图)(拉斐尔完成于1512年)这幅画的故事取材于圣经外经《玛克比书》。埃里奥多罗是塞琉西王朝的一位将军,他带兵到耶路撒冷去抢劫犹太人神殿中的财宝。塞琉西王朝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由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统治中心的王国,公元前三世纪,它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争夺巴勒斯坦。就在埃里奥多罗和他的士兵闯入神殿欲行劫掠时,一位天神骑士突然出现,他骑着高头白马,率领两位力大无比的青年武士,把前来掠夺的异教将军打翻在地。我们看到白马踏翻了埃里奥多罗,两位武士挥舞着鞭子冲向他,把他打成了瞎子。画面中后方的祭司正在乞求上帝的帮助。</h3><h3>这幅画要表达的意思:别想窃取教堂财宝。</h3> <h3>艾里奥多罗厅天顶画非常漂亮(见下图),1513-1534年拉斐尔构思时,参观了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杰作,深受启发,创作了这几幅画。</h3><h3>下图是<b>《雅威显现给诺亚》</b>雅威就是上帝,也有称呼耶和华,上帝告诉诺亚建造方舟,躲避洪水灾害。</h3><h3>左图是<b>《以撒献祭》</b>上帝让人类先知亚伯拉罕将独子以撒献祭,实际是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亚伯拉罕依上帝旨意,即将动刀之际被天使阻止。</h3><h3>上图是<b>《燃烧的荆棘》</b>正在放羊的摩西在荒野里看到燃烧的荆棘,火光中上帝显现,上帝让他带领犹太民族离开埃及。</h3><h3>右图是<b>《雅各的梯子》</b>以撒的小儿子雅各离家出走,在荒野里瞌睡做梦,梦见一个梯子从天而降,下来两队天使,最后上帝显现,将这块土地赐给他。雅各是犹太人的祖先。</h3><h3><br></h3> <h3><b>《解救圣彼得》</b>(局部)由拉斐尔和他的学生朱利诺.罗马诺于1514年完成,取材于《使徒行传》十二章的内容,圣彼得被以色列希律王关在监狱里,天使前来解救。</h3> <h3>壁画<b>《雅典学院》</b>(见下图)是拉斐尔25岁的作品,被公认为是拉斐尔最伟大的杰作。</h3><h3>雅典学院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兴办的。拉斐尔在这幅巨型壁画中描绘了当时这个学院里的哲学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进行学术探讨的热烈场面。画面中央边走边议的是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斯多德,他们在激烈地争论着。虽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在他兴办雅典学院时已不在人世了,但画家为了表现哲理的继承性,还是在左边的一组人物中画出了苏格拉底。而右边的则是天文学家托勒密,弯着腰在画几何图形的则是阿基米德,在他们的后面,戴着暗色无檐帽的是画家本人。左边的下方是以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核心的一组人物,还有一个伊斯兰教学者叫阿维洛依。在台阶上坐着沉思的是赫拉克利特,离他不远躺着第奥根……这样众多的人物,宏伟的场面,各种不同的形象性格,各种交错纵横的内在联系,拉斐尔竟能以严谨的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层层深入的圆拱门古典建筑为背景的构图,表现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足见画家的艺匠才智,非同凡响。</h3> <h3>《雅典学院》(局部,见下图)穿红衣弯腰画圆规者是数学家阿基米德。</h3> <h3>这幅画叫<b>《圣体的评判》</b>(又名《圣礼之争》,见下图)拉斐尔的作品。</h3><h3>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的神圣不凡与神甫们在隆重圣事上谈论圣典细节的场面。这里有作为圣餐(即圣体)象征的圣饼,它放在全幅构图中间的祭坛上。画上展开的事件共分两大层次,即两个不同场面--人间与天上。在天上,象征圣父的形象是在圆拱形画面的最高处,两侧有诸神与天使长加百列;在他的下面是处在光芒万丈的圆形光环之中的耶稣,他以裸体形象展现。在耶稣两边,是圣母与施洗约翰,在耶稣的云彩下有一球形,内有一只鸽子,它是圣灵的象征,如此来构成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圣经中所述的各路先知与使徒们分坐在两侧,气势十分庄严,脚下彩云翻滚,形成一个天上人间的大间隔。在这一长条的浮云下面,乃是数量众多的人间著名人物形象。这里有神甫、主教、祭司、老人和年轻人。每个形象都画得极其生动。观者可以从中找到但丁、萨伏纳罗拉、虔诚的僧侣画家安哲里柯,等等历史人物。</h3><h3>画面人物众多,神态各异,层次分明,互相呼应。</h3><h3><br></h3> <h3><b>《波尔哥的火灾》</b>(见下图)由拉斐尔设计,1514年由拉斐尔的学生朱利诺.罗马诺完成。这又是一个神迹故事,公元847年在罗马的波尔哥发生了一场火灾,教皇利奥四世作了祈祷,大火神奇地停止了。画面里教皇利奥四世处于画面的中心,下面一群人在祈求呼救,另一群人正在担水灭火。母亲们又要呼救,又要照顾孩子。男人爬出楼阁,绝望的母亲将孩子递出......</h3><h3> </h3> <h3>这是“圣母无染原罪厅”里的一幅画(见下图)。教宗庇护九世在1854年12月8日宣布了圣母无染原罪的信理后,以圣母玛丽亚为主題的系列壁画装饰的。房间中央是弗朗切斯科.波戴斯蒂绘制的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的作品<b>《宣告圣母无染原罪信理》</b>。这幅画共分为两部分,下面是教宗位于众多的教会人士和贵族中间;上层则是圣父、圣子和代表圣灵的鸽子;以及中部先知、天使、圣人和圣经人物簇拥下的玛丽亚。</h3><h3><br></h3> <h3>罗马皇帝尼禄浴盆,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极为罕见。(见下图)</h3><h3>尼禄(公元37年12月15日—公元68年6月9日)是古罗马乃至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暴君。</h3> <h3>地面镶嵌画《米涅瓦》(见下图)是公元3世纪的作品,已有18个世纪的历史,依然鲜艳,极为珍贵。米涅瓦是古罗马的智慧女神,就是希腊神话里的雅典娜女神。</h3> <h3>挂毯《耶稣复活》(局部,见下图)圣经记载耶稣受难三天后复活,吓坏了所有人包括他的门徒。这幅挂毯已有500年历史,都是手工制作。</h3> <h3>地图厅里富丽堂皇的天顶画令人炫目(见下图)。</h3> <h3>雕塑《戴安娜》(见下图),戴安娜是月亮和狩猎女神,身上无数乳房象征生殖和丰饶,裙子上有各种猎物。</h3> <h3>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见下图)。没想到这里也能见到罗丹的作品,有点意外。</h3> <h3>梵蒂冈博物馆里的宝贝太多,不能一一拍照分享。</h3><h3>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西斯廷教堂(见下图),这里有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天顶壁画《创世纪》和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h3><h3>这座教堂建于公元1445年,原称麦格纳教堂,1477年教皇西斯都四世下令改建为教皇私人经堂,以后新教皇也在此选出,教堂的名字改为西斯廷教堂,也源于这位教皇西斯都四世。</h3><h3>西斯廷教堂内部现在不允许拍照,以下有关西斯廷教堂的壁画的照片,均是梵蒂冈博物馆内官方照片的翻拍照。<br></h3> <h3>米开朗基罗的不朽名作巨幅天顶画《创世纪》(见下图)。人物多达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琪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平方米。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h3><h3>《创世纪》创作历时长达4年多。画题均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画面由以上9幅中心画面和众多装饰画部组成,共绘有343个人物。 </h3> <h3>《创世纪》的局部,《创造亚当》(见下图),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幕太传神......</h3> <h3>更令人震撼的是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见下图)。壁画尺度巨大,占满了西斯廷天主堂祭台后方的整面墙壁,壁画中有400多个人物。</h3><h3>《最后的审判》是圣经的传统题材,在所有的教堂里几乎都有这个主题的壁画。它无非是宣传人死后凡行善升天堂,作恶入地狱的因果报应。</h3><h3>画面大致可分为四个阶层,最上层是天国的天使,画面中央是耶稣基督,下层是受裁决的人群,最底层是地狱。</h3><h3>米开朗基罗为了解决从下面仰视画中人物时,视线上所呈现的不协调比例,便将上面的人物画得大一点,底部的小一点,以适应自下而上的观赏效果。从上面的照片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h3><h3>1541年揭幕时,这幅独自完成的巨作引起轰动,然而,画中裸体人物却引发亵渎神灵的争议。二十多年后,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教皇庇护四世就下令将所有裸体人物画上了腰布和衣饰。</h3> <h3>西斯廷教堂里还有十二幅其他大师绘制的基督教题材的壁画,下面做简单介绍。</h3> <h3>第一幅是《摩西去埃及》由佩鲁吉诺1482年完成。佩鲁吉诺与达芬奇同窗,是拉斐尔的老师。</h3><h3>第二幅是《奋斗的摩西》由波提切利1481年完成。</h3><h3>第三幅是《跨越红海》由多梅尼科.基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于1481年完成。 作者是米开朗基罗的老师。</h3><h3>第四幅是《走下西奈山》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柯西莫.罗塞利(CosimoRosselli)于1481年完成。</h3><h3>见以下四连图</h3> <h3>第五幅是《惩罚反叛者》也由波提切利于1481年完成。</h3><h3>第六幅是《摩西的祝福和去世》由路加.西诺雷利(Luca Signorelli)于1482年完成。</h3><h3>第七幅是《基督受洗》,位于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旁边,由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于1482年完成。</h3><h3>第八幅是《试探基督》,1482年由波提切利完成。</h3><h3>见以下四连图</h3> <h3>第九幅是《召唤使徒 》,1482年由多梅尼科.基兰达约完成。</h3><h3>第十幅是《登山宝训》,柯西莫.罗塞利(Cosimo Rosselli)于1481年完成。作者是米开朗基罗的老师。</h3><h3>第十一幅是《交付钥匙》,1482年佩鲁吉诺(Perugino)完成。作者是拉斐尔的老师。</h3><h3>第十二幅壁画《最后的晚餐》,1481年由柯西莫.罗塞利(Cosimo Rosselli)完成。</h3><h3>见以下四连图</h3> <h3>参观完西斯廷教堂,梵蒂冈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就算基本结束了。但对摄影爱好者和建筑爱好者来说,出口处还有惊喜,那就是精美的双层旋梯。见下图(网络照片,见下图)。可惜我们错过了😎 </h3><h3>导游告诉我们从博物馆直接去圣彼得大教堂,可以免排队登顶。登顶心切,于是就错过了这个绝佳的摄影机会,非常遗憾!</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登顶圣彼得大教堂</b></h3> <h3>一出博物馆,直奔登顶电梯处。要登上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据说得登551级台阶。如果坐电梯,也得登320级台阶,而且楼梯越走越窄......</h3><h3>不过登高看美景的巨大吸引力鼓舞着我们,一会儿就登上了穹顶。从数码照片的拍摄时间计算,我们登顶一共用时约25分钟(包括坐电梯和爬楼梯)。</h3> <h3>终于登顶俯瞰圣彼得广场。 俯瞰广场是不是很像一把巨大的钥匙?😁(见下图)</h3><h3>圣彼得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延伸建筑,椭圆形广场纵轴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场所。广场的建设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亲自监督工程的建设。 按照贝尔尼尼的设想,他希望巨大弧形石柱回廊能有一种人文的效果:“当基督徒走进由弧形柱廊双臂环抱的广场,就像儿女走进母亲怀抱一样”。</h3> <h3>广场周围有4列共284根圆柱,每一面向广场的圆柱上面都有一尊高达3.2米的殉教者的大理石雕像,共有140尊。 </h3><h3>在广场的正中央,像众星捧月一样托出一个高耸的建筑体,梵蒂冈(无字)方尖碑。碑高25.5米,碑重超高320吨。如果加上柱础和碑顶上的十字架,梵蒂冈方尖碑高达41米。</h3><h3>方尖碑由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来自古埃及的太阳城赫里奥波里斯(Heliopolis)。一般方尖碑的四周均刻有象形文字。唯有梵蒂冈方尖碑是无字的。据说在公元40年前后,这块方尖碑就被树立在了皇家赛马场,也称卡利古拉广场(也就是后来的圣彼得广场)。</h3><h3>作为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和广场的一部分,教皇西克图斯五世1586年下令将方尖碑迁移到了现在的位置。有埃及学者对梵蒂冈方尖碑有过这样的描述:在卡利古拉广场有无数殉难的圣徒,包括被处死的圣彼得,这座方尖碑从来没有倒塌过,所以它是这里关于彼得遇难的最后见证。</h3><h3> </h3> <h3>登顶圣彼得大教堂,还能远眺罗马的很多景点。圣彼得广场协和大道的另一头就是圣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桥。(见下图)</h3> <h3>远眺梵蒂冈博物馆,松果庭院尽收眼底(见下图)。</h3> <h3>这里还能看见一座东正教堂,回家后用谷歌地图搜索知道,这座教堂叫Santa Caterina Martire(见下图)。</h3> <h3>俯瞰梵蒂冈广播电台(见下图)。梵蒂冈广播电台(Vatican Radio),罗马天主教廷创办的国际宗教广播电台,1931年2月从梵蒂冈城播出,1939年正式设立, 现在使用三十多种语言对全世界各地广播。</h3> <h3>我们回到广场地面再来看看这座方尖碑(见下图)。方尖碑是古埃及异教崇拜太阳神的象征, 所以数百年来,把方尖碑放置在圣彼得广场一直饱受诟病。1740年,教皇克雷芒十二世下令在方尖碑的顶部安装了天主教的十字架。</h3><h3>后来我们在罗马的西班牙台阶,沃纳沃广场,人民广场等均看到过类似的方尖碑。</h3> <h3>最后给出一些<b>梵蒂冈的旅游建议</b>:</h3><h3>如果你只安排一天时间游览梵蒂冈的话,建议网上提前预定好早上参观梵蒂冈博物馆的票。旅游旺季,博物馆游客很多,一定要提前预定。博物馆官网:http://www.museivaticani.va </h3><h3>一大早赶到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拍摄外景。大教堂正面朝东,早晨拍照最佳。然后进入博物馆参观,中午或下午直接进入大教堂游览,免排队。当然别忘了博物馆出口处的双层旋梯。日落之前,登顶拍摄圣彼得广场。</h3><h3>圣彼得大教堂是免费参观的,但登顶大教堂是要买票。</h3><h3>上面的梵蒂冈广场俯瞰全景照的拍摄时间是下午(夏令时)5点30分。再晚的话,大教堂穹顶的影子就会投射到广场上。要想拍摄好广场的全景照,一定要根据季节选择登顶时间。</h3> <h3>关于住宿,梵蒂冈附近有很多民宿可供挑选。我们是在Booking预定的。这家叫All Ponte del Papa(见下图)的民宿值得推荐给大家,离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很近,步行5-10分钟就可到。Booking上的评分9.5。民宿不大,只有三间房,但收拾整理地很干净,很温馨。老板DANILO英语很不错,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罗马景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另外,那里的早餐也很不错😁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