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4月18日,我们游玩三峡后,从宜昌坐高铁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下榻古城东门一家宾馆。</h3> <h3>傍晚我们在东门拍日落。荆州古城,是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座名胜古迹,整座古城高大巍峨,环城建有城门6座,分别为东门(寅宾门)、小东门(公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小北门(远安门)和北门(拱极门)。</h3> <h3>东门落日。荆州古城主要景观有宾阳楼、藏兵洞、炮台、文字砖、朝宗楼、城墙博物馆、公安门(水门)、仲宣楼遗址、曲城、南纪门、远安门、安澜门等。</h3> <h3>荆州,古称江陵。图为江陵石坊,位于东门内,张居正故居南门前。</h3> <h3>第二天早晨,我在日出前出东门,计划拍日出九孔桥、宾阳楼和公安门。</h3> <h3>荆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h3> <h3>古时的荆州城每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座座雄伟、壮观,可惜年代久远,战争的硝烟已将这些古建筑风掠火烧,只剩下东门和大北门的城门上还保留有城楼,供后人凭吊、欣赏。这是东门翁城城门处拍摄的宾阳楼。</h3> <h3>宾阳楼原名"寅宾楼", 俗称东门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重建。1987年8月,由国家文物保护科研所设计修复完善,1987年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整个楼台高9。5米,东西宽12。65米,南北长34米,采用大木框架结构,气势宏伟,造型别致,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宾阳楼"三个金色的大字由赵朴初题。</h3> <h3>漫步在荆州古城之中,你会发现,这里至今仍无处不打上关羽的烙印,有"点将台";有"得胜街";有"临江亭";有"三义街"等等,仿佛荆州古城的每一块砖石都浸润着三国的故事。</h3> <h3>荆州古城历史悠久,不仅有刘禹锡、李白、张九龄等人写诗称赞,更有荆江麻鸭、雪里藏凤、鱼糕的特产令人念念不忘。</h3> <h3>来到公安门时,人们正在晨练。</h3> <h3>公安门位于古城墙东南角,又称小东门,是古城唯一的水门。如今水门码头虽早已失去它的功用,但码头之上的青石护岸栏杆,上下码头的石阶仍清晰可辨。</h3> <h3>公元210年,立营公安县的刘备,从接替周瑜执掌帅印的鲁肃手中侥幸借得荆州,并派关羽镇守,他自己仍扎营公安。以后刘备每由公安来荆州视察防务,都经水路,由小东门码头登岸入城。为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后人遂用刘备驻守之地的公安代称小东门。年深日久,小东门称谓淡化,公安门便成了惯称。</h3> <h3>公安门翁城。出翁城,有一高台就是点将台。</h3> <h3>出公安门右转过小桥,就是关公义园。</h3> <h3>关公义园规划用地面积228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义"为主题,以多种方式生动展现关公"义薄云天"的一生。园内矗立着世界最大体量关公青铜雕像,是世界和平艺术家、当代艺术大师、"福娃之父"韩美林的收山之作。雕像总高58米,寓意关公一生度过了58个春秋,重1200余吨,内部采用钢构固定,外贴4000多片青铜片。关公圣像双目微醺,不怒而威,侧身迎风而立,右手拖一把70米长大刀,整个身躯如山峦般屹立。</h3> <h3>关公巨雕。提起荆州,人们自然会想起"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有关荆州的三国故事。而我的脑海中总是呈现出关云长跃马横刀,驻立于荆州城下的场景。尽管这些都是个人臆想,但还是沉醉其中,不可自拔。</h3> <h3>早餐后,我参观了张居正故居。</h3> <h3>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北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h3> <h3>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h3> <h3>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卒,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h3> <h3>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h3> <h3>张居正街上的老街坊</h3> <h3>古城小北门(远安门)</h3> <h3>荆州古城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1.28公里,城墙高8.83米,城垛4567个,炮台26座,藏兵洞4座,有城门和城楼6座。城池依地势而起伏,顺湖池而迂回,蜿蜒状若游龙,飞舞于湖光水色之上,绚丽壮观,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热切向往,感受历史的旅游胜景。</h3> <h3>禹定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古城墙在时间上跨越数千年,其沧桑岁月背后隐显的文化、艺术、建筑、历史、军事、民风等内容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是历史的巨大遗赠。</h3> <h3>古城保存完好,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荆州古城墙现已成为外环跑马,内环通车,城墙上行人的环城风景区,是感受三国文化、楚文化不可替代的人文景观。</h3> <h3>在北城墙上眺望护城河</h3> <h3>北门有九老仙都风景区</h3> <h3>古街</h3> <h3>玄妙观位于荆州市荆北路中段,其名体现了道家玄学思想的精髓。该观始建于唐代,后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重建。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荆州三观之一。</h3> <h3>玉皇阁。玄妙观在唐初建时便名为玄妙观,公元一00九年,宋真宗下诏更名为天庆观,公元一二九七年,元成宗复改为玄妙观,公元一三三九年,元顺帝赐题"九老仙都宫",清代为避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名为元妙观,现仍恢复用老名。古观原由山门和六座殿阁组成。六殿阁分别名为四圣殿、三清殿、玉皇阁、玄武阁、圣母殿和梓潼殿。</h3> <h3>三国公园</h3> <h3>古城西门。安澜门俗称西门,明代称龙山门。门外即龙山风景区,时人常出此门登谒,因地势低洼,常遭水患。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堤决,水由此门及水津门冲入城,致万余人丧生,此门亦溃圮。</h3> <h3>《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始于26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h3> <h3>西门内不远就是荆州博物馆。</h3> <h3>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占地4.8万平方米。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h3> <h3>作为楚文化的发源中心之一,荆州古城的周围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属于国宝级文物的有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h3> <h3>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h3> <h3>编钟</h3> <h3>开元观位于荆州古城内,与荆州博物馆毗邻,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站在山门处沿中轴线朝北望去,依次是山门、雷神殿、三清殿、天门、祖师殿,除山门外殿宇保存尚好。</h3> <h3>荆州历史文化底蕴相当厚重,其中传承道教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荆州现在保存完好道观有三处:分别是太晖观、玄妙观和开元观,如今香火稍旺的数太晖观。</h3> <h3>参观完荆州博物馆,我们打车来到南门广场。</h3> <h3>古城南门</h3> <h3>明洪武年间称东门楼为寅宾楼,小东门楼为楚望楼,南门楼为曲江楼,西门楼为九阳楼,大北门楼为朝宗楼,小北门楼为景龙楼。此后无变易。今朝宗楼尚存、寅宾楼已重建,其余门楼圮毁。</h3> <h3>城楼气势雄壮。以朝宗楼保存最好,以曲江楼最享盛名。城楼前之箭楼,今俱不存。 </h3> <h3>曲江楼俗名南门楼。此楼之东,古有一楼,唐右相张九龄贬任荆州长史时,常于楼上,南望大江,置酒赋诗。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名望冠于一时,人称曲江公。</h3> <h3>南宋张栻知江陵府,尝登楼怀古,仰慕九龄,遂重建斯楼,并更名曲江楼。后楼毁,即以今南门楼名曲江楼。</h3> <h3>荆州关帝庙也称关公庙,亦称关公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h3> <h3>第三天,游玩古城后,我们来到了沙市区。沙市区,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市,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参观了历史悠久的章华寺。</h3> <h3>章华寺建于元代泰定年间,鼎盛时期占地约14.7万平方米,殿宇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财神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弥陀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净月堂、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体建筑,规模巨大,雄伟壮观。整座寺庙为宫廷式建筑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辉煌。<br /></h3> <h3>相传章华寺是在章华台的遗址上修建的,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曼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章华宫又有"细腰宫"之称。</h3> <h3>后章华宫毁于兵乱,在章华台遗址上,元代修建章华寺,清代又重修。寺庙坐东朝西,面积8790 平方米。庙宇建筑宏伟,装饰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h3> <h3>地处荆州市沙市区的中山公园,于民国22年(1933年)起建,民国24年(1935年)完工,当时公园园名由原国民党第10军军长徐源泉所题。</h3> <h3>该园在建成初期占地仅270亩,现全园共面积74.62万平方米,是江汉平原上第一大公园,全国第一大中山公园。</h3><h3><br /></h3> <h3>万寿园坐落在荆州市沙市区 荆江大堤古观音矶头之畔。因园内拥有始建于南宋年间的"万里长江第一矶"观音矶和明代嘉靖年间筑建的" 万寿宝塔"而赢得中外游人得瞻目。万寿园依江伴水,九曲回肠的荆江之水三面环绕。</h3> <h3>万寿园依江伴水,九曲回肠的荆江之水三面环绕,全园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园内整体建筑均取明代仿古形制构建,清幽淡雅,玲珑精巧,是游人休闲游览的佳景。</h3> <h3>万寿宝塔矗立于万里长江第一矶━荆江大堤观音矶头之上,系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火(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历时4载。</h3> <h3>荆州大坝</h3> <h3>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