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您看见过这样的小学奖状吗?</h3> <h3>您看见过这样的小学毕业证明吗?</h3> <h3> 这是我老爸收藏了七十多年的宝贝,我第一次看到民国时期的小学毕业证明和奖状,让我惊奇的是,毕业证明日期竟然是六月一日,当时还称为“淮海省”,这是我老爸最高学历证明。我小心地用电脑扫描,保存到老爸的电脑里,我的电脑里,还用U盘备份了。</h3> <h3> 我喜欢捧着老爸的《自传》,一遍一遍地用心阅读。桌上的台历提醒我,<b>又到“六一”儿童节啦</b>。</h3><h3> 我问老爸:小时候过“六一节”吗?老爸摇摇头说没有,因为老爸读“私塾”时,还没有这个节日。<br> 我又问老爸:你读书快乐吗?老爸说:我特别想读书,如果不是生活困难,我应该再多读几年。<br> 今天我又读了老爸《自传》中“上学”那篇,老爸描写的读私塾情形,读小学的逸文趣事,那是老爸曾经的快乐时光。由于我的爷爷在老爸七岁时就去世了,我奶奶只有老爸一个男孩,为了家计,为了帮衬奶奶艰难的生活,老爸依依不舍,告别心爱的学校。</h3> <h3> 我将老爸短暂快乐的学习过程,用老爸自己的文字,原本原样呈现给朋友们。</h3> <h3> 以下是老爸写的《上学》一章。</h3> <h3><b> 1939年初,经历过战乱的徐州稍微平静一些,老百姓的生活也安定了,日子就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地走下去。</b></h3><h3><b> 徐州铁茶庵住着一位老先生名字叫魏梅峰,他原先以教书为生,因为战乱没法教书。看到生活安定了,魏老先生就在铁茶庵大庙里,利用三间闲着的房子又办起教书业务。<br> 当地老百姓愿意让孩子识字的,就让子女自带桌子板凳,交钱买书来学习。</b></h3> <h3><b> 我母亲一生共生育五个孩子,我有四个姐姐,就我一个男孩。我父亲在我虚岁七岁时因病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生活艰难,日子难熬。母亲不识字,却是识大体看得远的。</b></h3><h3><b> 母亲把我看得很重,一定要让我读书,一心要培养我,母亲领着姐姐一起推磨面,尽管生活艰难,还是挤出学费让我去读书。<br>母亲把我送到魏先生的庙堂里学习,我还记得正面墙上挂着“孔圣人”的画像。<br> 那个时候,来学习的学生自己要带一个小桌小凳子。母亲还让本家兄弟的孩子,就是我的表哥,帮助我把小桌子搬到庙里,先生指定位置。以后又有同学来学习,家里没有小桌子的,就坐我的旁边。<br>学习方法是,初学的学生先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庸”,大一点的学生读“诗经”、“古文观止”。<br> 小学生拿着书本到魏先生处,先听先生教你读,等学生能读了,回到座位默黙着小声念,念会了就到老师处把书交给老师。学生转过身背对着先生,不能看书,把先生教的背一遍,背下来了,就算这一篇学完了。老师再教你读一篇,学生再回去默默的念,一天两次,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论语》《中庸》等书学完为止。</b></h3><div><br></div> <h3><b> 大一些的学生读《古文观止》《诗经》,每天老师讲一课。因为都是坐在一间屋子里,讲课时大小学生都能听到。讲完小学生自己念课文,大学生几人讨论解读,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听不懂的就问先生,先生再给学生讲解,每天反复,直到这一篇学生都看懂了。</b></h3><h3><b> 遇到先生有事了,不能来庙堂教课文,学生就放假。如果老师只是半天不能来,就让大学生代理讲解给小学生听。<br> 就这样我学习了两年半,学到《诗经》。<br>记忆最深的是先生讲“袁让疑事”的故事。</b></h3> <h3><b> 到1941年,徐州市开办了小学校,当年老百姓称为“洋学堂”。我们本族亲戚有一个叫做世名的,是保长,他家的孩子要转到徐州梁庄去上学,我母亲听说了,想让我也去这样的学校学习,就出面找到保长,请求把我也带去梁庄学校,他同意了。</b></h3><h3><b> 就这样1941年下半年进入梁庄小学读三年级。</b></h3> <h3><b> 初到梁庄小学,我对于学校里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我们家的邻居,原在铁茶庵庙堂一起读书的同学,见了我的面都说:世武你上了洋学堂了,洋学堂好吧?原有的同学羡慕我说:反正比上私塾背书歌子好,我们也想到你的学校……等等。</b></h3> <h3><b> 到了学校我在三年级,学习课程有语文、算术、常识、日文等各书本,每课老师讲完了休息10分钟。</b></h3><h3><b> 我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学校里的事情我感觉新鲜。我们除了课文之外还有体育,每天上课前还做体操。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广泛而且实用。</b></h3> <h3><b> 说实在的,到徐州梁庄小学以后,感到学校要比私塾学得好一些。</b></h3><h3><b> 第一是方法变了,私塾是老师拿着书本教你念,自己能读了,回到座位上再反复念,也不知道学的念的是什么内容,就是背出来的。私塾老师给大学生讲课时我们也听,都是古代上百上千年以前的内容,是各个朝代帝王将相的事情,我们年级小也不了解真正含义,只是当故事听一听。</b></h3> <h3><b> 粱庄小学还有踢球运动。</b></h3><h3><b> 在业余时间,爱好踢球的同学,经常放学后及星期假期举行足球比赛。<br> 我们虽然年级小但是踢球时很认真,有时叫起劲来还要赌铅笔,即两个队比赛,大家凑钱买一沓铅笔(12支),谁赢了,一沓铅笔就给赢了的队。而且这个活动流行还很广泛。<br> 有的时候是一个学习班与另一个班比赛,有的时候还与另外一个学校比赛,而且比赛的学生非常认真,非常较真。<br> 虽然初到徐州梁庄小学,我非常喜欢踢球,加上我的年纪个子在同班的同学中算大的,所以我也是踢足球的积极分子。</b></h3> <h3><b> 我班球队里,有一个球员的哥哥在徐州北部一个叫狄北村的小学里上学,他们那所学校里上学的同学,还有许多日本人的孩子,也是喜欢踢足球,这项活动当时很盛行。</b></h3><h3><b> 同学的哥哥提议要和我们徐州梁庄学校赛球。我们几个爱好踢球的同学特别兴奋,想让自己的学校赢球,天天认真的练习,等待和狄北村小学里日本学生比赛。后来因双方时间不一致没能比赛,但大家信心很足认定一点能赢。</b></h3> <h3>(注:这是当年徐州梁庄市立小学校长盖章的奖状,内容是“课业精勤”)</h3> <h3><b> 1942年升读四年级。刚开学不到半个月,徐州东屏街新开设了一所小学,叫光裕小学,正在招生。 </b></h3><h3><b> 光裕小学离我家很近,我报考五年级,比在梁庄小学跳了一级,结果录取了,母亲也同意我到光裕小学上学,此后,我就高高兴兴地转学到光裕小学校读书了。</b></h3> <h3><b> 光裕小学最高班是五年级,我被指定为这个班的班长,老师来上课,我要喊:“起立”,“坐下”。全班出操和组织活动,我要整齐队伍,喊口令等工作。</b></h3><h3><b> 全校五个班,每天早上集合,听老师讲话及做早操等工作,我被选做队长,负责喊口令等等。<br> 我在学校里很活跃,心里很舒畅,自己也很用功,每次考试都在四五名之上。<br> 1945年我小学毕业了,考试成绩是全班第三名,光裕小学历属徐州市培真中学,小学毕业的前三名不须考试可直接入学培真中学。</b></h3> <h3>(注:这是当年私立培真中学附设光裕小学毕业证,成绩是第三名。)</h3> <h3><b> 培真中学在徐州郊区云龙山角下,离我家太远,不能住校,每天来回跑很浪费时间。</b></h3><h3><b> 我选择报考徐州市昕昕中学校,该学校是法国天主教办的学校。学校建筑高大宏伟,教室宽敞明亮,当时是徐州首屈一指的。</b></h3> <h3><b> 经过考试,我被录取了。我要到当时最好的学校读书了,心里乐滋滋的。我一定要给母亲争气,我默默的制定计划,心想每天必须六点起床,不然就要迟到了,到学校须经南部天桥,过津浦铁路,再经五孔桥,还要拐两条马路。虽然路途也很远,但别无选择,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名次,让母亲高兴。</b></h3> <h3><b> 但事与愿违,心想是一回事,事实又是一回事。</b></h3><h3><b> 一天我母亲对我说:咱不上学了,家里供不起你上学了,我托人给你找工作了,你也不小了,该给家里挣钱过日子了。<br> 我懂得母亲为了让我读书,这些年来硬是挤出学费,中学的学费更多,我已经虚岁15岁了,我不能再让母亲操心操劳,虽然心里特别想读书,想去那所法国天主教办的高大宏伟的学校,但我别无选择,只好按母亲的意见做。<br> 从这天开始,我就结束了我的学生时代。</b></h3> <h3> 老爸出生于1930年正月,上私塾是从9岁开始,经历转学,直到15岁小学毕业。</h3><h3> 这张毕业证明,伴随老爸一生,每一次填学历一栏,都是:“高小”。</h3> <h3> 假如当年家境好一些,假如我的爷爷还健在,老爸一定能再享受几年校园时光。</h3><h3> 一个喜欢学校,热爱读书的人,一个把读书看得很重,一心想读书的人,让他离开心爱的学校,难以想象,当年的老爸,是怎样依依不舍地离开已经录取的学校。</h3> <h3><b> 老爸没有辜负奶奶的期望,一生努力工作,一生支撑家庭,一生将自己的母亲守护在身边。</b></h3> <h3> 我的爸爸和妈妈相濡以沫,牵手走过六十多年,当妈妈突然中风卧床,老爸无怨无悔地照顾妈妈八年,喝水,喂饭,穿衣,翻身,大小便……整天拉着妈妈的手,说着他们之间一辈子也说不完的话……</h3><h3>妈妈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h3> <h3> 老爸思念妈妈,日见衰老。做儿女的看着心疼老爸,为了转移老爸注意力,我们鼓励老爸写一写生活经历,写一写我们的奶奶,我们的妈妈,写一写老爸热爱的铁路工作,写一写自己的孩子们。</h3> <h3> 老爸是个认真的人,每天晨练回家,吃过早饭就开始伏案写字。我每天负责将老爸手写的文字,一字一句原本原样输入电脑,保存到我们家的QQ邮箱。</h3> <h3> 三个多月时间,老爸的文字竟然被我打印出了两大本。我哥哥和姐姐每天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阅读更新了的老爸《自传》。</h3><h3> 我帮助老爸输入《自传》的过程,是感受老爸一生曲曲折折、自立自强的过程。<br> 老爸孝顺奶奶,呵护妈妈,疼爱孩子的字字句句,件件感动,我常常是泪眼模糊看不清键盘,停下来,待我情绪宣泄平稳,再接着输入……</h3> <h1><b><font color="#ed2308"> 我打印了美篇书,做为今年父亲节的礼物送给老爸。</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