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的心灵》赏析

大雨

<h3>  作者张金刚从几个“小年轻人”给他过39岁生日,唤醒他内心尘封的天真为切入点,把几个事件串联起来,落脚在不管年华几何,愿做“天真的少年”。以此来点明文章主题——纯净的心灵。</h3> <h3><br></h3><div> 纯净的心灵,永远是纯洁的,无论他是年少还是七八十的老翁。因为他执守自己的心门,不让污浊的东西涌进;因为他不被世俗的东西击败,保持自己这块“净土”的心境;虽然他不能拯救“世界”,但他可以独守“空门”;虽然他不能抗拒社会“潮流”的涌动,与之同流,但他绝不合污。</div><div> 纯净的心灵是美好的。对万事万物都是用美好的眼光和心情去看待。即便是遇到挫折,也坚信会走向胜利;即便遇到风雨,也坚信会看到彩虹;即便病魔缠身,也无惧无畏,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相信阳光普照,大地回春,人间真情。</div><div> 与纯净相反是污浊和邪恶。邪恶的心并不是生下来就邪恶,也曾是一颗纯净的心。但纯净也会受到了污染,污泥浊水浸泡了纯净,纯净不在,邪恶占领。现在网络上揭露了一些老人的丑行。有人说坏人变老了,也有人说老人变坏了。我以为,是老人的群体扩大了,出现个别的丑陋行径,会倍受人关注,影响极广。主要是个别老人的“心门”被破,纯净不在,为老不尊,丑陋行为,败坏名声。所以,在人慢慢变老的过程中,能坚守一颗纯净的心灵是弥足的珍贵。</div> <h3><br></h3><div> “历过岁月风尘,阅过人生五味,仍保留一份孩童般的天真。对生活充满激情,凡事乐观对待,闻花香,听夜雨,善待他人,放过自己。用纯净的眼眸发现一切真善美,岂不快哉。”文章中的这段话,恰恰说明了作者的心境,向往真、善、美,保持“童心”的纯净。</div> <h3><br></h3><div> 纯净的心灵贵在纯,纯的不含杂质,纯的如精金良玉,纯的如赤子之心;美在净,净的清白,净从水从争而得清洁,净的如佛家的六根清净无欲念。 当然,我们是俗人,生活本身又是那么丰富多彩,面对着精彩的世界和社会上的诱惑,是很难做到完全“纯净”的心灵。多数人无法也无需达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修行养心,拒绝诱惑,清理杂念,使心灵一步步接近或达到“纯净”。</div><div> </div> <h3> “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未有所存如是,而所发不如是者。心本人欲,而事欲天理;心本邪曲,而言欲正直,其将能乎?是以君子慎其所存。所存是种,种皆是;所存非种,种皆非,未有分毫爽者。 ” 所以,在心中种下什么,肯定也会开出什么心灵之花,结出什么心灵之果的。心地善良,所结出的果也肯定是善良的;心地丑恶,那么结出的果也一定是罪恶的。 知道这个道理,就必须重视自己的心地培养。只有自己的心灵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说出话来才会正直感人,做出的事来才会合乎天理。 修行养心使心灵更纯净,达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境界。</h3><div> 愿纯净的心灵伴我们一生一世,到天荒,到地老。</div><div> </div><div><br></div><div> &nbsp;</div><div><br></div><div> 作者:大雨</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8 5 25 草于厦门</div><div><br></div><div>注:《纯净的心灵》一文是河北师大教授天增兄在“老同学群”荐读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