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尽的微湖芦苇情——刘志红国画作品

刘志红国画

<p class="ql-block">刘志红,号闲云居士。江苏省沛县人。先后师从画家刁成美先生,郭石夫先生。扬州大学毕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协会员,北京广陵阁书画院签约画家。中国振鸣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印书画院副院长,龙城书画院副院长,汉源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郭石夫画友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画家刘志红先生生长于千岛湿地微山湖畔。</p> <p class="ql-block">美丽富饶的微山湖养育了这位年轻有为的画家,微山湖的芦苇俯拾即是,风过之处疏影横斜,微微幽香沁人心脾。与其说微山湖畔的芦苇闻之让人神清气爽,不如说画家刘志红先生笔下的芦苇赏之令人心驰神往。</p> <h3>明初画家夏文彦评画曰:“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h3> <h3>中国画历史悠久,神品创作,可遇不可求,于世间日月般稀缺珍贵。而所出妙品、能品且如星辰璀璨夺目,历朝历代层出不穷。当今画坛,论及各种画派技法则广博精深、各有千秋;传统国画家尤其在花鸟画领域,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契合自我意识,陆续涌现出来众多的新时代花鸟画派名家,江苏画家刘志红就是当代画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h3> <h3>清唐岱《绘事发微》认为:“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古人天资颖悟,识见宏远,于书无所不读,于理无所不通,斯得画中三味……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发墨挥毫,皆成天趣。读书之功,焉可少哉!”</h3> <h3>  因着国画花鸟写意的观点,画家在绘画创作中的主观情绪和意念相对显得重要。所以,刘志红先生对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下了很大功夫。他是通过对古典文学知识的归类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h3> <h3>他认为一位优秀的画家必须具备真正的高雅之气,是画家气质和学问修养显现在作品的平和安详之气;作品必须是脱离物欲牵引的纯洁的心态之迹化,是以德服人的王道之气。</h3> <h3>刘志红先生擅长写意花鸟,他笔下的芦苇堪称一绝。他的画作《池塘小景》等芦苇系列画作;用墨讲究,分别用焦、浓、重、淡、清五种墨法晕染勾勒出苇枝、苇叶的细腻微妙变化。</h3> <h3>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枯、干、润、湿、漓等五种感观来体现作品的丰富变化,体现芦苇飘逸优美的观感美,给人一种淡远清旷的艺术享受。他在笔墨中,强调“含蕴”,而在墨法体现“活”和“变”。“笔为骨,墨为肉”,即写意水墨花鸟画。</h3> <h3>刘志红先生通过多年写生,深谙国画绘画要旨,他认为:水墨太枯则有燥气,水墨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醒之。注重于笔墨的变化多端,讲究笔韵为其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他的内在文化底蕴,融情感与笔墨的起伏顿挫,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画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他高雅修养和内敛低调的风格的外在体现。</h3> <h3>与其他画派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情趣。细细欣赏他的作品,能读懂画家本人的心灵清新洒脱、豪情逸达的内心世界。</h3> <h3>“清苇风迎书案月、墨花雨润砚池春”,刘志红先生多年致力于追求创作出情景交融的佳作。追求笔墨提倡的情趣之美,追求一种国画写意画派技艺上的创新和发扬。他创作不仅只是简单地写形、求真,而是通过对形的细微刻画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美妙艺术意境,通过作品深邃的内涵去感染观者,让观者走进他所追求德艺双修的人生境界和至高无上的艺术高峰。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已经形成他自己的独特画风:以墨色为主,近手写意,讲究线条与色彩的相互结合;把自己的绘画语言完美融入到作品中去,通过画作内在语言去感染观者乃至群体。这种注重画作对象精神与内涵特质的画风必将涌现更多佳作,让我们祝贺这位画坛新星,今后的艺术天空更为广阔,终将成为璀璨耀眼的明星,与芦苇争雄,与花鸟争鸣,与山河同在,与日月争辉。</h3><div>向着太阳努力奋进吧,挡住他的树枝能怎么样?挡住他的树叶又能怎么样?拨开他们,向着太阳努力奋进吧!</div><div>相信刘志红先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海内外的画坛上会飞得更高,走的更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