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育“范画”该如何取舍

美玉

<h3>少儿美术教育的要求是不局限少儿的想象力,但是如果没有范画美术教学又改怎么进行呢?</h3><h3>“范画”这个烫手山芋成了“存在又不合理的事物”</h3><h3>然而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没有了范画,一些线条,物体,颜色又该怎么引导和讲解呢?…………这些问题真的很烧脑!(抓狂中)……</h3> <h3>当我们正在思考“范画”的取舍这个问题的时候似乎总是忽略了结合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h3> <h3>1~3岁幼儿处于涂鸦期,画面内容和动作受手眼生长和协调所限制。</h3><h3>3~6岁儿童属象征期,能对简单的事物造型有一定理解。</h3><h3>6~7岁其写实性表达开始萌芽……</h3> <h3>我认为,“创意美术”老师,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画,而是激发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引导孩子在体验中,进行自我的情感表达。</h3> <h3>与同行老师交流时“范画”总会掀起一片话题的浪潮,大家意见不符,也有互相认同,但是说来说去好像都各有各的道理……</h3><h3>我从开始从事美教就有做范画的习惯,当时无关于图省事,为效果等听起来不是很正面的理由……</h3><h3>就两个字,跟风。</h3><h3><br></h3><h3>别人都做,别的老师都画,别的画室都这样……</h3><h3><br></h3><h3>直到今日我做过的范画已不计其数,但跟以往不同的是后来很多范画甚至都没能在我的课堂上“大显身手”亮相过。</h3><h3>我个人而言我对范画的定义是教师在课堂前先“彩排”绘画的过程,在课堂中更“胸有成竹”的去讲授,课堂后做纵比激励学生创作兴趣!也就是说我的范画,不是给孩子参考模仿的工具,而是对于课堂的准备和自身的学习。</h3><h3><br></h3> <h3>在我幼儿时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局限在“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这样的“范画”以“一刀切”的方式局限了想象,一味地模仿老师的“艺术”却毫无情感可言……</h3><h3><br></h3><h3>所以我能更要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惯用的“范画”做深入的思考……</h3> <h3>教学相长,教的人更需要学才能相互成长,充实自己才能充实课堂,学生的进步也和老师的进步丝丝相扣,所以勤为本,千张成触,万张为师。♡</h3> <h3>我列举几个常见的听了头疼的……</h3><h3>(不针对任何老师(ಥ_ಥ))</h3><h3><br></h3><h3>A:“孩子们习惯了范画,没有的话死活都画不出来东西,怎么办啊”</h3><h3>B:“课堂上用范画就是无能,老师不会引导孩子,可悲可悲……”</h3><h3>C:“没办法家长要效果啊…画的不好看家长肯定不高兴…”</h3><h3>D:………………</h3><h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老师先要突破“示范”的方法,大胆表达情感和想法,举个例子……我在黑板上画一个藏宝图,我看看你们能找到什么宝贝,选一只单色笔,在黑板上画出无规律的涂鸦线条,当画面充满线条时,每个同学上来寻找出线与线之间的隐藏图形,它可能是一条小鱼,一个苹果,一只猫…………</h3><h3>当幼儿习惯于自我表达和思考的时候,自然就不再需要老师的过多示范。</h3> <h3>回复上一条C老师和家长朋友:当孩子画的不像时,我知道这是成长的必然,并相信他会在反复练习中进步,当孩子画的夸张时,我知道孩子是在放纵自己的童真灵性的表达,当孩子画的“人不人鬼不鬼”时,我知道孩子更需要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理解和鼓励。</h3><div><br></div><div><br></div><div>每一个孩子都会学的很好,但不会是同一天,也不会是同一种方法……</div> <h3>有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非常触动我,做教育始终心怀一句话“如果是我的孩子,如果我是孩子”。</h3> <h3>课堂小情景↓</h3> <h3>蒋子涵原创</h3><h3>《蛙》</h3><h3>(并不曾在画室学绘画却很有天赋的孩子)</h3> <h3>蔡亚绮</h3><h3>保持每周两张绘本日记,从我这学期开始给班级孩子制定绘画本之后,孩子更愿意选择在课间休息去拿自己的小本子“放肆的”画一画,偶尔闲暇翻翻看,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本子上留下了当时的心情和感受…………</h3> <h3>明星B班《火龙果写生》</h3><h3>不同角度的火龙果♡</h3> <h3>  黄学成7岁</h3><h3> 《圣女果》</h3><h3>指导教师:美玉</h3> <h3>真真假假</h3> <h3>  徐丹洋7岁</h3><h3>《魔法书》(预备好绘画课程仍坚持想做自己想做的手工)</h3><h3>指导老师:向荣</h3><h3><br></h3> <h3>♡♡♡</h3>

范画

孩子

老师

课堂

美术教育

幼儿

绘画

表达

少儿

火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