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h3> 在黄山市黟县屏山村有一座叫御前侍卫的祠堂。<div> 根据记载在雍正丁末年春月,皇帝出猎夜归,与二十八人群饮,既酣,皇帝更衣,烛忽灭,有人弑帝更衣室,情正危,一带刀侍卫身手敏捷擒住贼人,皇帝询名 曰“舒琏”随赐“御前侍卫“;待(舒琏)荣归故里后便给自家修建祠堂并将御前侍卫字扁悬于牌楼之上,看现在的牌楼可以想象当年的御前侍卫祠堂是何等的风光堂皇。 </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4年,御前侍卫以二百九十岁的高龄与第五代电影人张震燕相遇时,除了一张饱经沧桑的面孔什么都没剩下。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span>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p><p class="ql-block">这一脸的沧桑让张震燕心痛,他相信这是前世有约缘份未了,于是有了让张震燕一顾倾心将其收入囊中成为他新主人的故事;</p> <h3>在修复御前侍卫之前他已经迁移修复了107栋古民居、老祠堂,耗费了大部分家财。为了修复御前侍卫他又动用全部家财,踏遍徽州遍访老祠堂老民宅及村里的老人,在时间的隧道里挖掘拾荒。在现实的生活中将村民们拆下的旧砖、旧瓦、旧门、旧窗、旧梁、 旧柱、及旧的木制构建一件一件宝贝般地收购回来清理编号查资料,查阅地方旧档案,一点一点地遵从了御前侍卫出生时的模样修复了祠堂大殿。并用他半生的收藏修饰了大殿,使大殿内部即秉承了传统的审美又融入了海派风情,外部亲切随和地融合在村里的民居中,不争不抢安逸自在地迎来送往。</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最初听到御前侍卫四个字还以为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当闺蜜告诉我,御前侍卫是他哥做的一个民宿酒店名字时我错愕了一下,随即想到他哥与张艺谋合作了二十几年也就无怪了。搞艺术的天马行空是常态,但心里的那份好奇总没放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5月我带着好奇与闺蜜一同住进了御前侍卫,流连大堂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私人博物馆,大堂是依据原古祠堂形制复建,厅柱 举梁用料硕大风格古朴,梁顶,牛腿等小构件雕镂精美,玲珑剔透让人领略了徽派建筑构造的大气古朴与精致细腻的契合之美。</font></h3> <h3>大堂正面高悬慈禧楷书匾额”延欢纳豫“与藻井的龙纹图饰辉映得堂皇富丽。是现在的主人将他对之前古祠堂的敬畏和感受全部融进了今天的大堂中。</h3> <h3>上世纪出品,都还能使用的几十部放映机揭示着主人电影人的身份。</h3><div> </div> <h3>大堂中每晚会循环着放电影,每晚都会有一些年轻人来此点上一杯饮料看一晚电影。</h3> <h3><font color="#010101">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把铜壶也太洋气了吧。😄</font></h3> <h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h3><h3>这是一艘来自法兰西的船,漂洋过海送来了一帆风顺。</h3> <h3>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br></h3> <h3>老式留声机已成为了艺术与怀旧的代言词。</h3> <h3>一把旧圈椅展示了设计者的功力和收藏者的审美。</h3> <h3>寂寂轩窗淡淡风</h3> <h3>关住的是风景,留下的是岁月。</h3> <h3>百年前美国铸造的壁炉在今天仍然温暖着坐在它身边的每一位客人</h3> <h3>梦中依稀灯光暖,浅握双手影朦胧。</h3><div> 的确一盏灯,灯光会令人身感温暖心生希望。我喜欢御前侍卫中灯的设置,他没有灯火通明的华彩而是在你需要地方都会有灯光关照。</div> <h3><font color="#010101">酒吧的灯将吧台扮的斛筹交错,灯红酒暖。</font></h3> <h3>咖啡座一侧的灯略显私密,你可坐看灯光中热气升腾的咖啡将缕缕幽香弥散在空气中。</h3> <h3><font color="#010101">客房中的灯光朦胧让人产生睡意。</font></h3> <h3>天台吸烟区的灯光静谧幽暗还有那淡淡的烟草味道似乎在提醒着什么。</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小餐厅的灯光让人食欲大增</font></h3> <h3>小小收银台两盏灯足以让人将单据看清。</h3> <h3>上世纪美式收银机</h3> <h3>走廊里的灯光引导你回房</h3> <h3>最喜欢御前侍卫入口处的灯光,偌大一个牌坊的中心流淌出暖暖的红色灯光透出几分神秘与温情、传递着热茶暖汤的温馨与爱。让不期而遇的旅途中人瞬间因爱上这灯光而投入其中。</h3><h3>这是一片温暖曾经的灯光。</h3> <h3>在御前侍卫中用到最多的老料,也是主人收购数量之最的老料就是民国时期的瓷砖。可以说你目光到达的地方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地上铺的旧地砖来自天津、上海等地的老洋房,台灯、地灯的灯柱,餐厅餐台、送餐的托盘、壁炉口的饰面、客房卫生间的装饰线、墙上的装饰画等均来自伪满时期东三省民居中的炕柜。</h3><h3>用量多达二万多块。<br></h3> <h3>在许多人眼中这都是钱呀!现在的价格已经比收购时翻百倍不止,是可以赚很多钱的。 可张震燕心里追求的是御前侍卫古祠堂老贵族气质的自然神韵。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细节是现代材料无法启迪的。这个细节将古祠堂近三百年岁月沉淀到脚下这片片老地砖温韵的倒影中,让旅者追寻着历史的足印随它‘’回家‘’。</h3> <h3>在我们刚住进御前侍卫时,张震燕给我们讲过屏山村不仅是个千年古村落,而且风水极好,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高山,清朝诗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时曾写下:“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的诗句。更有屏山山间的溪水经屏山村流入漳水,名吉阳溪。就是这依山傍水的绝配风水让屏山村的先人历经千年在此繁衍生息。到现在村里还有七座祠堂二百余栋明清老宅。</h3> <h3>为了看到屏山村的好风水 我上到御前侍卫的天台 这是一个能看到屏山村全景的位置,眼前的山水、田园、村庄令我沉醉,瞬间我竟然又上了‘’一层楼‘’拉了几张屏山村全景 。</h3> <h3>有些风景你看不到 是因为你的位置不够高</h3> <h3>漫步在屏山村的石板路上,看到一些老屋的墙面上留着岁月的斑驳和门上那些新红的对联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体会到这古村落笑对沧桑的淡然与感动。</h3> <h3> 穿村而过的吉阳溪,让村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更显温婉。</h3> <h3>小桥</h3> <h3>流水</h3> <h3>人家</h3> <h3>闲来贪观麻鸭嘴</h3><h3>胜似镶金衬绿水</h3> <h3>在屏山村每个角落都有可能出现写生的学生,这让小村多了一层青春文艺的气质。</h3> <h3>标准的徽州民居院落布置</h3> <h3>在这里的农耕生活还是一部分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房前屋后的瓜园菜地油绿鲜嫩,村外的稻田青葱郁秀疏密有秩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色。</h3> <h3>晨理暮浇瓜菜田,</h3><h3>珠汗滚滚落绿园。</h3> <h3>稻田十里银光闪,</h3><h3>秋来金穗玉满盘。</h3> <p>大东家张震燕</p><p>还记得初到御前侍卫张震燕给我们介绍屏山村、讲御前侍卫、讲传统建筑与现代装饰的融合、呼应、相衬时的那份激情感染着听者打动着旅者。我身边的60后现在有含饴弄孙的、有找个闲差混日子的,有扛着'单反'满世界扫街打鸟的,还有跳广场舞、唱红歌、满世界摇纱巾的;他是我遇见的唯一一位为了梦想全身心投入倾尽家财的60后痴人。只要说到古宅修缮,古村落的保护他就会滔滔不绝,令人感受到他内心对古宅的深爱、情怀与境界。以前他们拍电影是将一个故事拍成画面,而画面在一个个场景的烘托下完美呈现。现在他让场景鲜活起来有了生命的延续,让生命在这个些场景中演绎更多的故事。谈到自己修缮恢复的107栋古宅、老祠堂都被当地政府利用保护时他很欣慰。但凡让人爽的事也一定会让人痛,黄山地区6000多栋的古民居中有1100栋列入文保单位,还有不少濒临倒塌废弃,說到这些时他很心痛,必定个人的能力有限。近年 张震燕也欣喜地看到有民间资本流入徽州,给修缮古宅注入了资本,有人说这是资本看到了利益来抢一杯羹。张震燕却说谈不上抢,我看到的是古民居被保护,被利用保存下来。就像我修复的御前侍卫一样,之前他经历近三百年,遇到我之后我要他再活三百年。</p><p>一生痴绝处,圆梦到徽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