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文作者:冯宝麟<br /></h3><h3>(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理论部主任)</h3><h3><br /></h3><h3> 2006年初冬,因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合肥开幕,我便有了安徽之行,期间受邀游览了峰回路转的琅琊山,蔚然深秀的醉翁亭。除了景致、以及那飘荡在山水之间的洞箫之声,再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在琅琊山上的一家画店里,见到了朱荣贤的画作。那是一把书画成扇《醉翁亭记》,意境幽深,与琅琊山的景致以及那一时刻我的心境产生了共鸣,所以,时至今日,仍然记忆犹新。</h3><h3><br /></h3><h3> 其实,青年时代的朱荣贤是一位篆刻家,而且担任琅琊印社的秘书长,虽然未曾谋面,但名字是比较熟悉的。后来,朱荣贤到我的老家黄骅参加笔会活动,我们才得以结识,有了面对面的交流。那时的他,已经放下了刻刀,专心致志地研究绘画了。而且从他的作品当中,能够读出很丰富的审美取向,能够看出他多元的取法。当然,那时的朱荣贤,其作品无论是画面意境的营造,还是笔墨技法的运用,都隐约能见到时人、时风的影子,很新颖,很时尚。</h3><h3> </h3><h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感性的朱荣贤开始了自省之旅—— 他的画风变了,他的笔墨语言变了,他运用笔墨的方式变了……他的画,褪去了那层华丽的、明显带有时代标记的外衣,融入到古典画风之中,融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了。我想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毅然决然地放下自己曾经熟悉、曾经驾轻就熟的套路"告别故我",一定是有着自己的考量,而这种考量后的抉择,正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艺术家,拥有大智慧的明证。因为传统的天地广阔,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取法资源,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h3><h3> </h3><h3> 朱荣贤曾经迷恋篆刻和书法,这是他艺术生命的底色,无疑,也成为他绘画的底色。篆刻的古拙与精妙,篆刻刀法的殷实与痛快,书法的抒情达意,书法笔墨的凝练与超逸,最终都转化为他绘画作品的营养,使他能够真正深入到传统绘画的堂奥之中,抓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纲",并能"纲举目张",由此生发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艺术体系。</h3><h3> </h3><h3> 朱荣贤的"变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美、更深刻、更有文化内涵的"他"。正如他自己所讲:"传统山水画是一条大河,一路下来千余年,形式和内容都在变,无论从微观或整体上学习,都要着眼他的脉搏与精神,切忌遗神取貌。"这就是他的绘画思想,有着如此高屋建瓴的艺术观念,审美观照,其作品的格调肯定不同凡响。所以,他的创作,执着地向宋元挺进,并循其流而能导其源。当然,我在体会其作品所反映出的精神境界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他作品"基本功底"的考查,因为只有当艺术家的笔墨与自然的山水物象相融,笔墨能够正确地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愿望的时候,其作品方能称得上高妙,才能让人信服。在我看来,无论是精神境界的低下,还是笔墨语言的粗鄙,有任何一个环节不过关,都难以产生高格调的作品。就山水画而言,艺术家的笔墨要与物象契合,方能在宣纸上挥运自如,又能"随心所欲而不逾距",如果不能如此,便如作文之"词不达意",虽貌似高深,但终究是华而不实,有白石翁所谓"欺世"的意味。很多当代的画家,以玩世不恭的心态,一味炫耀自己放浪不羁的才华,而其才华,又是那样的不着边际,在作品中找不到落脚点,因而虽然想画好,但终因"不通画理"而只剩下虚伪的形式。因为传统绘画的要旨就是书写,而且所写皆要通画理:每一笔都有"交待",都"言之有物",都"讲究笔墨的时序与排列的秩序"。而当代很多人,笔墨是混乱的、无秩序的,如同一个个莽汉,在画面上跌跌撞撞,找不到"归宿"。朱荣贤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好地处理了笔墨与物象、心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他的画作既有野逸情趣的表达,又能正确地反映自然的生趣,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这充分显示了他创作手段的高超、高妙。</h3><h3><br /></h3><h3> 朱荣贤的画,我是以"挑剔"的目光认真审读的,无论是宏观的气韵还是微观的细节,都能经得住我的这种"挑剔":每一笔都有来历,每一笔都有去处,每一笔都是画面所需,每一笔都能再现自然,每一笔都能传达心性,每一笔都精练而无所懈怠……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从艺的境界,一种殚精竭虑、让人的整个身心融入自然也融于艺术的境界。正是欣赏并服膺于朱荣贤的作品所能体现出的这样一种境界,我才愿意为其击掌,为其喝彩!</h3><h3> </h3><h3> 对古典艺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渴慕,让朱荣贤自己浸淫其中而得以蜕变和升华。这是人的思想境界的升华,而这种升华,从根本上带动其艺术境界的升华。正如他自己所言:"心里有诗和远方,画里就有……"是的,在他的心中有一片林泉,那是一片精神的绿洲,是人生旅途中的歇脚处、养心处,他寄情于这片林泉,并守望着这片林泉,又用手中那历经淘漉的笔墨,再现、重塑这片胸中的林泉,自然能坐拥林泉逸趣,画出林泉高致。</h3><h3> </h3><h3> 朱荣贤说,他近日正在练习古琴。我能够深深地理解一位沉入传统文化瀚海的人所做出的选择,因为他的身心,已经与文化和艺术的精神高度融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能在他的山水画里,品出来自远古的琴韵。</h3><h3> </h3><h3> 2018年5月25日于北京千鹤家</h3> <h3>朱荣贤山水画作品</h3> <h3>朱荣贤山水画作品</h3> <h3>朱荣贤山水画作品</h3> <h3>朱荣贤山水画作品</h3> <h3>朱荣贤山水画作品</h3> <h3>朱荣贤山水画作品</h3> <h3>联络林泉:18201122180(可加微信)</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