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草萌芽

帕格妮妮儿

<h3>关于高中班级合唱比赛排练准备工作的反思与建议</h3><h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于畅</h3><h3><br></h3><h3>日前,我校班级合唱比赛刚刚落下帷幕,紧锣密鼓地排练过后,由本人任课的班级也收获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但从作品的完成情况来看,准确程度以及美感呈现方面仍有遗憾。本人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如今,校内的班级合唱比赛已成为每年的常规工作,由各班的音乐任课教师负责排练督导与组织。排练对象为普通高中生,其中大多数从未接受过专业的歌唱技术训练。因此本人认为,合唱排练时的方法与要求应当与专业歌者加以区分,同时,合唱排练工作的重心也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即提升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以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围绕高中班级合唱比赛的排练准备工作,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问题反思,并尝试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建议,供同行们参考。</h3><h3>一、合唱基本理念的普及</h3><h3>(一)问题反思</h3><h3>本人在任职期间经过了解发现,在高中,合唱基本理念的缺失可以说是普遍现象。造成在合唱比赛准备期间,班主任及学生提出的选曲建议往往与任课教师的初衷相去甚远,造成分歧,导致在选曲初期,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有碍于后期合唱排练的展开。因此,合唱基本理念的普及,是不容忽视的问题。</h3><h3>(二)建议</h3><h3>1、普及对象</h3><h3>基本理念的普及应同时在学生及班主任之间展开。首先,学生是参与合唱活动的主体,基础理念的普及有助于其合唱意识的养成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其次,作为班级的领军人物,班主任在合唱理念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有利于团队信心的树立,更能够使合唱排练秩序得到保障。</h3><h3>2、普及内容</h3><h3>(1)作品选择的专业性</h3><h3>在合唱作品中,声部构成、和声编配、风格设计等都是专业性的集中体现。任课教师应尽可能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培养学生专业性的态度和眼光。作为音乐要素之一,"和声"与合唱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可通过音乐鉴赏的课堂自然呈现,即通过对该要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多声部的独特魅力,在选择合唱作品时,能以此作为有效的衡量依据,提升所选作品的专业性。</h3><h3>(2)对指挥与伴奏的角色认知</h3><h3>指挥是合唱团的核心人物。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同学们应学会在演唱过程中对其时刻保持关注,并跟随其肢体动作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积极的向集体统一的状态靠拢。此外还应认识到,伴奏是合唱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密切关注伴奏与指挥的配合,养成主动聆听的习惯。</h3><h3> (3)特色伴奏乐器选择及形体动作设计</h3><h3>特色伴奏乐器的选择及形体动作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即有益于作品风格的表达及声音美感的表现。除钢琴外,在加入其它伴奏乐器时,首先应考虑与作品风格是否相宜。其次,对于伴奏同学的演奏能力也必须有所考量。忌张冠李戴,画蛇添足。而在形体动作设计方面,建议根据作品的旋律、节奏等设计适宜的律动,以提升合唱团队的表现力,避免出现诸如伴舞等喧宾夺主的情况。</h3><h3>二、指挥与钢琴伴奏的选择与培养</h3><h3>(一)问题反思</h3><h3>高中班级合唱比赛前期,指挥及钢琴伴奏往往由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若缺乏对其能力的考察和培养,参演前夕便可能面临人选的临时更换问题,不仅会对学生个人的心理造成冲击,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合唱排练的进度与完成质量。因此,指挥与钢琴伴奏的选择和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h3><h3>(二)建议</h3><h3>1、能力考察</h3><h3>指挥作为合唱团的灵魂和核心,首先应在音乐素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此外,在组织协调方面也应当有出色的表现。而钢琴伴奏除了需要有过硬的弹奏技术之外,更要具备协作的精神和松弛的心态。因此,在指挥和伴奏人选确定之前,任课教师对其能力的考察十分必要。</h3><h3>2、能力培养</h3><h3>(1)及时反馈,强化技能</h3><h3>督促指挥和钢琴伴奏在基础技能方面的练习,提醒他们在熟练程度不断提升的进程中,利用课余时间随时向任课教师反馈成果,以便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适时地指导。</h3><h3>(2)潜心歌唱,学会倾听。</h3><h3> 歌唱不仅仅是合唱队员的专利,作为指挥和钢琴伴奏,更要充分熟悉作品各声部的演唱,才有可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适度地分配到团员身上,达成音乐上的默契配合,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h3><h3>三、选曲难易程度的把握</h3><h3>(一)问题反思</h3><h3>本人认为,在合唱比赛的准备初期,合适的选曲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般来讲,高中班级合唱比赛选曲难易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点,一为学生的歌唱能力。二为排练时间的长短。若任课教师对以上两点没有细致的把握和详实的计划,易出现曲目难度与学生实际能力或排练时间不对称的情况,演出效果亦会受到影响。</h3><h3>(二)建议</h3><h3>1、了解学生能力,建立成长档案</h3><h3>建议在学期初建立各班学生的音乐成长档案,包含合唱团参与经历、音乐特长学习经历、所获音乐类奖项、识谱能力等内容,然后加以统计。即基于本班同学的基本情况,对学生音乐方面的能力实现初步的把握。</h3><h3>2、落实时间计划,有效把控进度</h3><h3>详实的计划即为良好的开端。即根据时间周期的安排,选择难度适宜的作品,并做出具体的排练计划,设定出阶段性的排练目标,并传达给每一位团员,使其在未来的排练过程中有目标可循。</h3><h3>四、声部的分配和队形的设计</h3><h3>(一)问题反思</h3><h3> 比赛曲目选定后,声部的分配将根据曲目的要求来设定完成。其中易出现的现象为;对学生的声音条件及音准能力把握不精,导致声部分配方式过于随意,各声部曲谱的难度也缺乏相应的把控。若后期临时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排练的效率。另外,队形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若不论任何作品均采用同一种队形进行组合,可能会使合唱的音响效果大打折扣。</h3><h3>(二)建议</h3><h3>1、依据声音条件划分声部</h3><h3> 在对声部进行分配之前,可以请每位同学将一句歌词分别用高低不同的音区读出或唱出,由任课教师逐个聆听。由此能够短时间内对每个人的音色和音区作出大致判断,提高声部划分的科学性。</h3><h3>2、根据音准能力简化声部</h3><h3> 教师可基于音乐成长档案中对学生识谱能力的了解,在排练正式开始前,采用模唱等方式对学生的音准能力进行初步考察,以便对各声部的曲谱作出相应的简化处理。</h3><h3>3、根据音响需要构建队形</h3><h3> 在高中的班级合唱比赛中,因有全员参与的要求,因此形式以混声合唱为主。针对常见的混声合唱作品中,教师可遵循基本的排列方法进行队形设计,但当遇到男女声人员不均衡或者作品需要某一声部起主导作用时,队形则应当随之进行灵活地调整,营造更适宜的声场。</h3><h3>五、学唱的效率</h3><h3>(一)问题反思</h3><h3> 多数情况下,在高中学校组织的班级合唱比活动中,从选曲、学唱直至排练完成,时间周期较短。45分钟的音乐课上,若将所有声部安排在同一个空间集中教唱,教师很难做到全面顾及。此外,纠正站位,整理队形若均在课堂上完成,也会占用宝贵的排练时间,导致学唱效率低下。</h3><h3>(二)建议</h3><h3> 为了使学生在声部学唱初期能高效的利用时间,提出以下建议:</h3><h3>1、利用录音文件分声部教唱。</h3><h3>排练前教师范唱,并使用多媒体设备形成录音文件。有条件的话,为各声部同学提供不同的场地,学唱各自进行,防止相互影响。</h3><h3>2、利用录音文件分声部反馈</h3><h3>教唱环节结束后,为督促学生课下坚持练习,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或者周末时间,把学唱成果同样以录音的方式予以反馈,并由班主任、各声部长协助监督。</h3><h3>3、站位及队形整理课下完成</h3><h3>当声部分配和基本队形由任课教师确立之后,站位以及队形的整理由班级负责人在课下完成,为备赛节省出更多的排练时间。</h3><h3>本文从合唱基本理念的普及、指挥与钢琴伴奏的选择与培养、选曲难易程度的把握、声部的分配和队形的设计、以及学唱的效率共五个方面,对常见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尝试性的提供了建议,希望能够为各位同行在贡献一些工作上的思路,敬请指正,谢谢!</h3><h3><br></h3><h3><br></h3><h3>结合自己对合唱多年的学习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突破,每一步前行的路上,都离不开思考与探索的反复,只有在"反复"中才能真正获得提高!</h3> <h3><br></h3><h3> 浅谈一年级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表演能力养成</h3><h3><br></h3><h3>姓名:贾鋆桔</h3><h3>单位:市中区泉秀学校小学部</h3><h3><br></h3><h3>四年的教学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间发现今年的自己重新回到一年级的起点。所谓"三省吾身,谓予无愆",在这四年里,我时刻在感受自己的成长,在反思与总结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念:针对一年级教育教学,我将教学重点从昔日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慢慢转移到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音乐表演是蕴涵了语言、动作、舞蹈、角色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反映在人身上的动态美育。它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讲、演的能力,通过自身的演绎体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掘内在的音乐潜质。</h3><h3>根据新建校时对音乐学科的整体规划,我认为,可以通过六年的音乐教学将音乐教化成为学生自内而外的一种气质,并将其作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愿景贯彻于日常教学中:多多设计简单且符合音乐作品情绪的律动,为歌曲加入与歌词相符的表演,为学生创设更多音乐表演的舞台。通过律动培养学生对乐感的敏感度,通过表演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背后的灵魂,激发学生感知、学习和表达歌曲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听的开心,唱的动听。</h3><h3>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音乐表演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表演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师们在教学中可抓住时机,适时采用不同表演形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对比以往的教学,不难发现,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静止的"的形式,不如采用"动起来"的形式,因为它不仅符合音乐教学的自身规律,而且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每个学生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老师引导学生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教学中,为学生选一些有风格特点、节奏鲜明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做出体态反应;根据音乐演绎不同的音乐形象... ...融入学生,开展师生互动,传统的"教唱式"教学令师生之间没有了交流和共鸣,这样久而久之就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开,不利于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表演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作为老师应当经常积极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放开身心和学生们一起唱、一起跳,有时是对新学歌曲深情的演唱,有时是根据新学歌曲跳一段舞,有时是对刚欣赏的乐曲来一段精彩的合奏,有时是师生互动的音乐游戏。这样的师生互动能使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更浓。在互动中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浓厚兴趣,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表演能力。 </h3><h3>良好的表演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演唱积极性,更让学生进一步对歌词加以感受记忆,从而更好的演唱和表演歌曲。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歌曲《小雨沙沙》,我设计了与歌词相符的律动表演动作:"小雨小雨 沙沙沙,沙沙沙":学生蹲在椅子后面,双手高举由上而下表现下落的小雨,"种子种子 在说话,在说话":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种子,想大声与这个世界对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哟我要发芽",种子喝饱了水正要破土而出的样子请同学们将双手合拢模仿种子的嫩芽,唱到发芽的乐句让我们的双手"破土而出";"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唱到前半乐句,双手举过头顶,扭动身体我们起身到达半蹲,后半乐句我们站直双手打开,成长成参天大树。一开始,有个别的男生羞于参与,动作扭捏放不开,歌唱声音也不洪亮,于是我来做示范,表演了一粒强壮有力的小种子,学生们笑的好开心,也就慢慢放松下来,在鼓励中,他们不仅完成的很好,而且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喜悦。随后,再引导学生体会从小种子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我们如何用声音表达,即由弱渐强;沙沙的小雨温柔可爱,我们又应该用怎样力度的声音和动作来表达呢?在学生自我的思考和实践表演中探究体验,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创设了互利共赢的多元化自主学习课堂。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表演和天籁般的歌声中,我幸福无比。</h3><h3>音乐教学中,从学生主体出发,在日常教学中贯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引导学生,做到唱跳结合,亲身示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愉快地学习音乐、尽情的表现音乐,慢慢的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将会在老师们的引领和培养下不断提高。总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指导,逐步提升,循序渐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出共鸣我们自身就必须对准琴弦。"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在于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培养,相信不断努力探寻教学方式、方法,每个学生音乐潜能都能逐渐进发出耀眼的光芒,让音乐教化成为每个人独特的气质。</h3><h3><br></h3><h3>低年级的孩子有着天籁般的嗓音和纯净的心灵,希望老师们都能将音乐课上的有趣、生动,让孩子们爱上你们,爱上音乐课,爱上聆听音乐的生活!</h3> <h3>基于教学目标下的音乐常规课</h3><h3>济南市行知小学 盛玉萍</h3><h3>上学期天桥区进行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绿色评价,所以这学期我校开展了基于绿色评价体系下的课堂展示活动,但我反复思考后觉得与其说是基于绿色评价体系下的课堂,更准确的还原后应该是基于教学目标下的音乐课堂。下面是我的一点点反思。</h3><h3>根据教学进度,我准备了《田野在召唤》一课。在备课之前,我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达到绿色评价要求之间的重点是摇摆不定的,我一度认为两者是存在矛盾的。以本节课为例,之前的展示课活动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基本都是把二声部演唱作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先去解决二声部旋律,然后再去学唱一声部旋律,讲解休止符感受弹性的声音演唱,最后拓展环节还会加入意大利民歌的欣赏。当我仔细的研读了教参中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的时候,我发现教参中对于二声部演唱的要求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提到了对弱起小节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可见对学生的声音调整和情绪的表达很重要。所以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导入环节调整为复习之前学过的弱起小节歌曲,发现相同点,从而认识弱起小节、掌握弱起小节、能分辨弱起小节。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一举两得。 </h3><h3>拓展环节我也重新调整了思路,怎样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最后让这种美由心生发呢?我准备了三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分别表现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象,其中一首还是四年级聆听过的,让学生听辨后完成作品音乐风格和曲名的连线,从而体会大自然不同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h3><h3>整节课经过这样的设计后,我个人认为主线更清晰了,新旧知识的联结,形成了纵向的知识线,温故知新,教学的重难点更清晰明确了,纵观整节课的设计,反而更契合了这个单元的主题"你好!大自然",让我也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绿色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更发现了认真研读教参,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的前提,更要在平时的常规课中做到深挖教材,延展知识,同时当堂将重难点落实到位,这样才能让每节音乐常规课都是基于教学目标下完成的。</h3><h3>一点点思考,比较浅显,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指正,谢谢!</h3><h3><br></h3><h3><br></h3><h3>由课例引发的思考,打破传统已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教学设计,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不断探索更有效更真的课堂教学!</h3> <h3>教学心得之回到过去</h3><h3>济南市天桥区鹊华小学 陈希</h3><h3>本月的上旬,因线路故障导致学校停了一天的电,一听停电自己顿时皱起了眉头,心想那课怎么上呢?没有电怎么播放PPT?怎么播放光盘中的范唱?脑子短路了几分钟后突然有了想法倒不如就这样歪打正着的给孩子们上一节没有多媒体,最初的音乐课好了。</h3><h3>我教授的课题是二年级下册的《小蜜蜂》,旋律较简单,于是第一遍聆听我采用的是只弹不唱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聆听旋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其实这首歌难就难在歌词上,一节课记忆三段歌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第二遍聆听我让孩子们分工听记,把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每组只听记一段歌词,比赛看看那一组记得歌词又多又准确,当我弹唱示范后,请每一组的代表回答,我发现学生们在听我演唱时比平时听光盘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有的学生不仅能记住本组内的歌词,还有能力帮别的小组记,待他们回答完毕后,我带领全体同学一起回忆三段歌词内容。熟悉歌词为教唱歌曲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第三遍聆听我请同学们打开书,我来弹旋律学生们对口型,又是一遍旋律和歌词的巩固,这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能小声跟唱了,我又加了一项唱谱环节(用简单的歌曲培养音乐素质)。唱完简谱后我没有再教唱,而是让学生们跟着琴直接演唱,不准确的地方我再停下来纠正一下。循序渐进的学习让学生们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不过这些内容进行下来时间还没有过去一半,于是我又灵机一动把"我们绝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一句加入了渐强渐弱,先由我来做示范,问学生们听声音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明白是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后再尝试演唱,这不仅加入了音乐要素的学习与感受,还增加了音乐的趣味。</h3><h3>经过这些学习,很多同学已经能够背过12段歌词了,之后我采用了交换背歌词的方法,开始聆听第一段歌词的小组这次背第二段歌词,以此类推,一轮演唱下来很多同学已经能够记住3段歌词了,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们4人一小组自己为歌曲配律动演唱,这又是一次记忆(我主要写的是自己教授歌曲的环节)。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们不仅对歌词掌握的扎实,而且我加入的音的强弱也能记忆深刻。</h3><h3>这节课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现代化教学的大环境下,我们自己也深受影响,在备一节课时,最先考虑的不是怎么把歌曲本身教好,怎么把重难点突破而是先想到我应该如何把ppt做的有趣吸引学生,我想这应该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就以这节课为例学生们的专注程度甚至超过了有多媒体的课堂,这值得我仔细思考。还记得小时候的音乐课吗?音乐老师就是一架电子琴,一块黑板,但那时候学习的歌曲我到现在也能背唱的一字不落,这是为什么呢?答案不想而知。还是那句话,不管怎样都要不忘初心,所以我把这篇叙事命题为回到过去。</h3><h3><br></h3><h3>另附两张学生们自己创编律动展示照片:</h3><h3> </h3><h3> </h3><h3> </h3><h3> 2018.04.20</h3><h3><br></h3><h3>我们说一节真正的优质课(公开课),一定是日常教学的缩影,并非所有人经过被人指导和集体打磨,都能上出真正优质的好课。课上反应的是执教人的智慧,这份智慧来自于平日多动脑筋,认真对待每一节常态课的态度!</h3> <h3>教学反思</h3><h3>实验中学 李晓雨</h3><h3>根据我们学校的音乐课程计划,在高二年级的《音乐鉴赏》课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西方音乐。一般第一课时从巴洛克时期开始讲起,然后按照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进行讲解。通过之前学生在课堂的状态,发现多数人对西方音乐感兴趣,但是却了解甚少,尤其是一些与西方音乐有关的常识性知识,学生也是缺失的,课堂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为了能让每节课收到更好的效果,这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以"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为素材,让学生聆听和感受为主,自己介绍和讲解为辅,旨在提前为学生创作一个学习西方音乐的环境。就像学习语言需要有语境一样,要想学好音乐,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们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先提前熟悉和其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常识等。把这样的一节课作为整个西方音乐学习的导入和引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知识之间也可以更好的衔接。</h3><h3>这场音乐会的直播开始前,中央电视台会请相关的专家进行介绍,包括指挥,本场音乐会的曲目,本场音乐会的独特之处等。学生在观看这部分的过程中能获得很多有关音乐会的常识性知识,比如指挥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挥如何发挥其作用,本场音乐会的指挥简介、指挥风格,新年音乐会的曲目风格等。接下来我会有选择的挑选两到三首作品让学生欣赏。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和组成,不同类别的乐器在乐队中所起的作用,介绍学生相对生疏的乐器并通过聆听了解其音色等。</h3><h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接受后面知识的时候,理解力和掌握度都有明显的提高。比如在聆听和赏析具体作品时,可以更深入的挖掘音乐本身,提出相对来说更专业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不再像之前一样只是通过一些浅显的问答让学生浅尝辄止。在讲巴赫的时候,我选择了他的G大调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快速的说出这首作品的编制。其实这首作品主要通过提琴家族的相互呼应,来突出一种音响中的回声效果,而这种音乐特点也是复调音乐的典型特点之一,学生通过熟悉不同提琴的音色可以更清晰地铺捉到不同声部间如何相互模仿,互相呼应,音乐的整体进行又是如何的。再比如,我在讲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时,侧重让学生体会"惊愕"感的制造,除了音量的增加外,还通过什么乐器发挥作用,另外通过让学生模唱主题,感受接下来的四段变奏分别如何变化,哪类或哪种乐器突出作用,音色有什么特点。通过第一节课的衔接,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会主动联想上一节课的内容,使知识前后能够很好地串联在一起,在再一次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新知识也在潜移默化间得到掌握。</h3><h3>因此,每当讲西方音乐的课程前,我都决定为学生先上一节西方音乐环境预备课,选取当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让学生在了解最新的交响乐文化的同时,自己也可以随时查缺补漏,一举两得。</h3><h3><br></h3><h3>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每年新年音乐会,都会有不一样的指挥家执棒,作品年年相似,风格却由于指挥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更重要是,音乐会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轻松愉悦的,利于学生在初接触交响乐时易于接受!</h3> <h3>如何化解高中学生学习舞蹈的畏难情绪</h3><h3>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h3><h3>孙珅珅</h3><h3>自入校工作以来,我一直主要负责学校舞蹈方面的日常教学、社团训练、比赛演出等工作。刚刚开设《音乐与舞蹈》这门课时学生在情绪上明显是有些畏难的,这几年来我在这一问题上思考了很多,也试着改变了一些方式方法,略有成效,也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现与大家分享交流。</h3><h3><br></h3><h3>一、畏难情绪形成的原因</h3><h3>从客观上讲,舞蹈的学习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它既是一种肢体动作技能的学习,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若要在舞蹈学习中有所成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反复练习过程。然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畏难心理的产生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大部分学生舞蹈基础薄弱,男生多为零基础,担心动作难度太大完成不了,特别对于软开度的练习很是担忧;2、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认为舞蹈是"瘦人"的专属,身材不好或者形象不出众的孩子往往不敢尝试;3、男生认为舞蹈是女孩子的艺术,学习舞蹈的男生会被同学嘲笑;4、肢体不够灵活,协调性不好,担心自己会闹笑话。基于以上几点畏难心理,学生往往表现为否定自己能取得成绩,甚至放弃即将进行的任务,上课时表现为不认真练习,敷衍老师,或根本不愿意练习。</h3><h3><br></h3><h3>二、解决方法</h3><h3>1、耐心沟通,心灵疏导</h3><h3>我认为无论是源于何种畏难心理,来自教师的耐心沟通和鼓励永远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第一步。举个例子来说:在刚刚开设《音乐与舞蹈》这门课的时候,我记得一个班选择这门课的学生仅有四分之一,而且几乎没有男生。我与部分学生私下交流后总结出几种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并记录下来,逐一进行分析和解决。在下次选课前,我会首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降低他们的顾虑,比如告诉他们:"我们的舞蹈课是面向所有零基础的学生所开设的,内容不会很难,每位同学都可以选择,只要你有一颗热爱舞蹈,并且敢于尝试的心......"对于男生我也会鼓励他们:"男生学习舞蹈可以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自信的气质,舞蹈课堂需要男生的加入才会更有朝气、更有活力......"经过沟通选择舞蹈的学生比原来多了一倍,可见孩子们对舞蹈学习还是有极大的热情,只是出于种种原因爱而却步了。</h3><h3>   </h3><h3>2、抓住兴趣点</h3><h3> 在舞蹈实践部分的学习中,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高中学生来说,让他们从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等等这类艺术性较强的舞蹈学起实在有些困难,因为不好掌握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并不高,因此我基本上会选择他们喜欢的舞蹈类型,比如街舞、流行舞蹈等等,事实证明这类舞蹈也确实适合高中学段孩子们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特点。通常来说只要选择了他们喜欢的舞蹈,即使再不爱跳舞的孩子也会不由的跟着舞动起来,整节课下来畏难情绪消除大半,课堂气氛活跃。总而言之抓住兴趣点、乐教乐学更适合高中的舞蹈教学。</h3><h3> </h3><h3>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h3><h3> 高中学段的学生在舞蹈基础水平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有些孩子从小学习舞蹈,到了高中阶段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还有部分孩子毫无基础。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老师仔细把握,即不能太难,让没有基础的孩子无法接受从而放弃尝试,又不能太简单让有基础的孩子失去兴趣。我通常会选择较为简单的内容进行集体学习,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一下个人展示,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动力。当然也还存在很多思虑不周之处,我会不断反复思考,继续努力。</h3><h3><br></h3><h3>在紧张的高中学段开设舞蹈课程,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助力高考、助力人生的重要环节。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它折射出人生、人情和人性的真谛,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学习舞蹈可以让高中学生在高压下释放内心压力,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努力让更多学生热爱舞蹈,热爱舞蹈学习。</h3><h3> </h3><h3>基于本校学情的分析,很有针对性,方法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需要教师用心用情,与学生真正建立平等互通的交流,站在学生立场探寻解决办法!</h3> <h3>静等花开识谱教学引发的思考</h3><h3>长清区实验小学 杨晓明</h3><h3>本周的音乐课上是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歌曲旋律平稳优美,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往常一样我去班里上课,学生很快就能演唱这首歌曲,在剩下的这段时间里,我就让学生试着演唱歌曲中第二乐段的旋律" </h3><h3> "但效果特别不好,学生嘴巴里哼的是这部分曲调,但音名张冠李戴、乱七八糟。顿时我有点崩溃,但还是耐下心给学生规范每个音的唱名,并将"1234567 "写在黑板上做上标记,让他们再结合乐谱演唱时,又不认识了。</h3><h3>唱谱一直是我们学生的一个弱项,之前也曾尝试着让学生学会歌曲后唱乐谱,但学生不感兴趣,班级间差距大,学生觉得困难太大,只喜欢唱歌,也不认真地唱谱,慢慢地就放弃了。课余时间我与同事就唱谱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并查阅相关书籍得出:唱谱是很有必要的。课标中也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音乐书籍中也指出"唱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高感、节奏感。"</h3><h3>课下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给他们讲了这么多遍,还是不能说出音的唱名?是我太急了,硬生生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慢慢地理解消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用心去记,效果才会好。在课余时间,我将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做成卡片的形式,课上让学生一一认识它们的唱名,再让小组间互相提问,最后再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每一个音的唱名,并及时鼓励学生,说一些肯定他们、鼓励他们的话,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和老师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高,事半功倍。课下时间,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带动音乐素质相对弱的学生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平时多积累。</h3><h3>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耐下心来,静等花朵慢慢绽放。只要每节课拿出一点点时间加强练习,每节课进步一点点,长此以往,学生以后一定可以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h3><h3><br></h3><h3>一个巧妙的小办法,解决学生一个小行为,小行为若不及时解决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问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