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游戏化课题观摩研讨活动之二</b></h3><h3><b><br></b></h3><h3> 5月22日,<b>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组</b>,迎来了由<b>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b>主办,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承办的<b>第二次</b>观摩研讨活动。</h3> <h3><br></h3> <h5><i>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为北京市市级示范园,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i></h5> <h3> 课题观摩研讨活动旨在<b>为课题研究搭建共同学习、互相探讨的平台</b>。在第一次研讨梳理了<b>幼儿行为对“游戏精神”的体现</b>的基础上,本次研讨将<b>探寻影响幼儿游戏化行为的关键因素</b>。</h3> <h3> 参加活动的有课题负责人、原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教育部“做中学”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专家组成员国秀华教授,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园长滕红健、副园长王明珠,课题负责人、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教研员夏彧婷,课题组核心成员、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教研员石倩倩、杨莉,以及来自14个课题园和课程园的57位园长和老师们。</h3> <h3> 课题组首先观摩了育新实验幼儿园教师呈现的2节科学活动,接着由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石倩倩老师引导教师进行集体和分小组研讨。<br></h3><h3><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一、要点回顾</font></b></h1><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 观摩前,石老师带领大家对第一次课题活动要点——<b>“游戏精神”在幼儿行为上的体现</b>,进行了回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二、介绍“记录表”</b></font></h1><h3><br></h3><h3> 接着,为促进教师自主思考影响科学活动游戏化的关键因素,石老师向大家介绍本次研讨的重要工具——<b>《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表》</b>,并请教师们边观摩边对<b>活动体现的游戏精神</b>、<b>幼儿对应的行为表现</b>,以及<b>行为产生的原因</b>进行记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三、科学集体活动观摩</b></font></h1><h3><br></h3><h3> 小班活动展示:《快乐池塘》,执教教师:陆怡。</h3><h3> 本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幼儿喜欢的钓鱼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愿望,引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主动探究,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构建了对“磁铁吸铁”现象的经验。</h3> <h3> 中班活动展示《快乐摇摆》,执教教师:颜伟。</h3><h3> 本活动中,趣味性的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材料蕴含的结构性巧妙地将对不倒翁“不倒”现象的探究隐含到幼儿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使幼儿在专注、投入的操作中获得关于“不倒翁”原理的认识。</h3> <h3> 教师们边观摩,边进行记录,并被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所感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四、集体研讨</font></b></h1><h3></h3><h3><br></h3><h3> 观摩后,石老师以中班活动《快乐摇摆》为例,组织教师对记录的3个问题进行讨论,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h3> <h3> 通过讨论教师们发现,游戏精神的4个特征——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在探究式科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i>(下图为现场研讨记录)</i>。</h3> <h3> 接着,通过进一步梳理和凝练游戏行为产生原因,教师发现,<b>科学活动游戏化主要受到材料和教师指导的影响</b>,<b>具有结构性、趣味性、贴近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材料</b>,以及<b>教师创设的自由探究氛围、开放式的的提问、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理念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精神</b><i>(下图为现场研讨记录)</i>。</h3> <h3> 最后,再以一个开放式的提问——<b>“活动中哪些环节可以更加游戏化?”</b>让教师完全打开思路,将游戏化策略进行巩固性运用,为知识经验的迁移应用搭建了桥梁<i>(下图为现场研讨记录)</i>。</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五、小组研讨</font></b></h1><h3><br></h3><h3> 基于相同的研讨结构,教师们分小组对小班活动《快乐池塘》进行再研讨。</h3> <h3> 每组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小组记录表上。</h3> <h3> 每组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陈述。</h3> <h3> 通过再研讨,教师对游戏精神的特征、幼儿游戏行为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的理解得到了<b>强化</b>,再次<b>凸显</b>科学活动游戏化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材料和教师指导。</h3> <h3> 至此,整个研讨过程通过<b>层层递进的研讨问题</b>、<b>研讨后再研讨的形式</b>,让教师对游戏化的影响因素<b>理解透彻、把握准确、运用灵活</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六、总结点评</font></b></h1><h3><br></h3><h3> 最后,国秀华教授对本次观摩研讨活动进行总结点评。</h3> <h3> 国老师建议各课题园学习本次教研方式,回园后展开园本教研,紧扣<b>“自由、自主、愉悦、创造”</b>的游戏精神来分析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游戏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不断<b>巩固和深化教师对游戏化材料投放及教师组织指导策略的思考和认识</b>。 </h3><h3><br></h3><h3> 另外,国老师指出,<b>对教师要求需贴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b>。对于<b>初级阶段</b>刚接触《科学动手做》课程的教师,应先熟悉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环节;熟悉基本环节后,需让科学活动更加“<b>生活化</b>”,贴近幼儿生活;而对于使用课程多年的成熟型园所,应鼓励教师有所<b>创新</b>,让科学活动更加开放和灵活,贴近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朝着“游戏化”的方向不断拓展。</h3><h3><br></h3><h3><b> 希望教师们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梳理,让科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最终使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化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发展!</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