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樱桃熟了的时候,</font></b></div><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我们又回到大山</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上)</font></b></div></b></h1></h1> <h1><b> 2018年5月19日至22日,我应邀和山底知青组的张家琛、李福杰、许恒吉一道,驾车又一次回到离别半年多一点的大山。眼下,正是樱桃熟了的时节,临港一年一度的盛会“樱桃节”刚刚拉开大幕,大山的父老乡亲们热情地迎来了八方宾客。此时回大山,看望老乡,品尝樱桃,自然是很快乐的一次旅程。</b></h1> <h1><b> 下午5时许,我们一行到达大山,家琛他们去大山社区与老乡们相聚,我则去张家寨向厉月庆书记“报到”。在办公室里,月庆书记正在安排往墙壁上粘贴着几幅图板,原来他和几位老乡也办起了大樱桃专业合作社。月庆书记很高兴我再次回老家看看。</b></h1> <h1><b> 当晚,我就住在了小组邹桂荣大姐的家里,和相建大哥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也少不了要小酌一下。尽管不想过多地麻烦月庆书记,可他还是特地安排人买了水饺送来,让我和相建大哥吃晚饭。</b></h1> <h1><b> 当天夜半时分,老天下起了雨,时断时续,到第二天清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大山的顶端被乌云和水汽笼罩着,大山又戴上了“帽子”。</b></h1> <h1><b> 今天上午,我们要到大山空村附近去看看。在山底村老乡的引领下,我们驱车来到大山空村上方山半腰的一个地方。这是我们几人第一次来到大山的后面。一路看来,感觉这里的山体植被要比山前好许多,原生态面貌保护的不错,大山和周边几座山峦起伏连接,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题图照片就是大山后面的景色。</b></h1> <h1><b> 这座三层楼房是山底村建起的看护山林的建筑,楼顶有监测设备与大山顶上的“电子眼”传递信息,上山一旦有火情,远在临沂的林业部门就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b></h1> <h1><b> 和山底村老乡在楼下合影。</b></h1> <h1><b> 楼房室内设施齐备,家具和电器一应俱全,不仅有居住的房间,还有厨房和卫生间,甚至还有乒乓球台和卡拉OK。</b></h1> <h1><b> 大家兴致勃勃地在三楼瞭望平台上留影。</b></h1> <h1><b> 我身后的山叫小龙山,北面还有一座叫横山,按老乡的语音叫hunshan。</b></h1> <h1><b> 这拍照的姿势不好拿捏吧。</b></h1> <h1><b> 一边拍照,还要一边发到微信群里,让朋友们分享回家的欢乐。</b></h1> <h1><b> 和老乡们一起合影,右二是山底村(今大山社区)党支部书记薄夫松。</b></h1> <h1><b> 张家寨村和山底村过去相距3里,如今成了路东路西一河之隔的近邻,所以,和山底的老乡见面,同样感到十分亲切。</b></h1> <h1><b>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在四处欣赏着山间的景色,留下一个个惬意的瞬间。</b></h1> <h1><b> 张家琛对这自来水是怎样引到上山的发生了兴趣。</b></h1> <h1><b> 当初把这个贮水罐弄上山来一定很费力气。</b></h1> <h1><b> 通往山下的水泥路面。</b></h1> <h1><b> 上山不仅到处种着各种果树,还有茶叶和多种蔬菜。</b></h1> <h1><b> 大山前后有许多这样巨大的山石,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给大山凭添了不少独特的风采。</b></h1> <h1><b><font color="#39b54a">(未完待续)</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