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埃塞俄比亚

正者无敌

<h3>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高原,号称"非洲屋脊",举世闻名的非洲母亲河——尼罗河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海拔2000米的高原,这条被称为青尼罗河的支流供应了尼罗河三分之二的水量,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的母亲。</h3><h3>来到埃塞后,才知道,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的我,远远低估了埃塞,因为除了非洲姥姥河之外,埃塞不仅是对非洲文明,甚至对世界文明都具有重要影响。要知道,人类的祖母Lucy的骨架就是在埃塞的阿法盆地被考古学家发现的,320万岁的Lucy是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祖先,人类就是从阿法盆地走向全世界的。另外,埃塞还有一样送给世界的礼物,那就是埃塞咖啡,星巴克,雀巢在埃塞人眼里太Low了。传说很早以前,牧羊少年无意中发现羊群吃了树丛中的一种小红果后兴奋的欢叫蹦跳不知疲倦,他也好奇的尝起来,并且告诉寺院的僧侣,他们发现,吃了这个果子后晚上祷告时再也不犯困了。于是小红果慢慢被加工成咖啡豆、煮成饮料,先是被传教士、商人带到了红海对岸的中东,然后欧洲、美洲继而世界各地,埃塞咖啡是当之无愧的咖啡鼻祖。在这个国家,无论是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高档酒店,还是大街小巷寻常人家穷乡僻壤,都能见到煮咖啡的标配:摆放整齐的青草上面有个炭火炉,上面架着煮咖啡的陶器,一名明媚或恬静的女子则在旁边加着木炭,用小铲子拨拉着咖啡豆使之受热均匀,炭火熊熊燃烧,炊烟袅袅升起,这种意境让我这等每天生活在烦躁焦虑的凡夫俗子也想静坐下来品味咖啡、思考人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爱喝咖啡,比国人喝茶的文化还要盛行。</h3><h3>埃塞人引以为豪的三大骄傲,Lucy、咖啡还有Ambo水,这名不见经传的Ambo水乃何方神圣?为何能和Lucy还有咖啡相提并论,我品尝过后,觉得比国内苏打水味道要好点,仅此而已。但据工作在埃塞首都亚蒂斯亚贝巴的一名热爱埃塞的中国同胞讲,每天喝了Ambo水过后,感觉身体棒棒的,很少生病。</h3><h3>除了埃塞人的三大骄傲,埃塞也贡献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海尔塞拉西皇帝,这位曾经的埃塞国父,二战期间亲上战场抗战意大利,他的英勇和无畏,让埃塞成为非洲唯一一个避免成为殖民地的国家,该皇帝与中国也有不解之缘,当年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参加了美国组织的联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相遇,上甘岭一役,胜券在握的埃塞俄比亚军队遭到了迎头痛击,伤亡惨重,事后整个埃塞俄比亚都后悔轻信美帝国主义的教唆,对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中国怀有深深的歉意,于是两国重归旧好;两千多年前的埃塞示巴女王到耶路撒冷访问,所罗门王对示巴女王的爱情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圣经旧约》和《古兰经》均有记载。埃塞还是非洲国家中唯一一个拥有自己文字的国家,这些文字就像调皮可爱的小孩在摆各种造型或者在做体操,煞是可爱。埃塞俄比亚这六个当地文字就像2008北京奥运会的五个福娃多一个,让人忍俊不禁。</h3><h3>还有让埃塞人倍感自豪的就是他们的颜值,每年在维多利亚秘密走秀的非洲模特一般都来自于埃塞,确实,他们的颜值明显高于其他非洲国家的黑人,百闻不如一见,到了埃塞后,发现埃塞人的高颜值果然名不虚传。因为埃塞人根本就不是黑人,他们是被晒黑的白人,至少埃塞人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在古希腊语中,埃塞俄比亚为"被太阳晒黑的人所居住的土地"之意,而之前的国名"阿比尼西亚"则是阿拉伯语,是"混血儿"的意思。红海对岸就是阿拉伯国家还有犹太人,所以埃塞人是黑人与阿拉伯或者犹太人的混血。众所皆知,犹太人是白人,其实还有黑皮肤的犹太人,他们就在埃塞,这个原因就要问问两千多年前的示巴女王了。</h3><h3>还有令埃塞人颇以为豪的埃塞俄比亚航空,是全非洲最大的独立航空公司。当年,埃航一穷二白、步步为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配套服务,慢慢在航空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发展至今,埃航已有70余架大型客机,绝大多数都是新购置的波音系列客机。无论是安全性、准点率、服务质量,埃航都是有口皆碑,在非洲的航空公司中名列前茅。而且,埃航空姐的颜值和优雅也不输于任何一家顶级航空公司。</h3><h3>所以,埃塞俄比亚人是非常骄傲的,这份骄傲完全体现在精气神上,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很自信,虽然国家暂时还不富裕,但是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卑不亢。</h3><h3>此次埃塞之行,被我誉为"梅兰菊竹"的四人组,一会上天,到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一会入地,下到海拔负100多米的盐沙漠。我们在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下,攀登火山,来到了"地狱之门";我们在埃塞的死海里体验漂浮,尔后享受当地温泉,洗去一身疲惫和火山上硫磺的味道;我们来到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硫磺湖尽情拍照留念;我们惊叹盐山盐湖世界末日般的景观;我们见识到了盐沙漠的丝绸之路,夜以继日辛苦劳作的盐工和骆驼;我们在亚的斯亚贝巴品尝咖啡、蜂蜜、果汁以及当地美食,欣赏了埃塞民族舞蹈,了解到很多中国人中资公司扎根在埃塞,很多基建项目,包括我们这几天跑的公路都是由中国公司承建,我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惊喜的是我们还到了赣菜馆吃到了我的家乡菜,大快朵颐的享用了四川火锅。</h3><h3>几天的埃塞之行,实在是太匆忙,拉利贝拉、青尼罗河瀑布、塔纳湖、南方依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各部落,这些心中记挂的地方,都只能安慰自己下次再去。带着一些遗憾,带着许多感悟,我们和埃塞挥别,阿比尼西亚,下次再见!</h3><h3>中国(江苏)第27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 吴正参</h3><h3><br /></h3> <h3>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Lucy,示巴女王,海尔塞拉西都在这里</h3> <h3>人类共同的祖母,Lucy,因为考古学家们发现Lucy骨架的当天晚上,大家载歌载舞尽情狂欢,播放着披头士的《天上戴着宝石的露西》,于是他们异想天开,取名我们的祖母Lucy</h3> <h3>这个餐馆的果汁很好喝</h3> <h3>到百年老店品尝咖啡</h3> <h3>跟我们合影的右一是穿越非洲的董总,英文名字,Monica,+251 966 35 2555,monicamayutao@gmail.com,到非洲旅游的朋友请选择穿越非洲,在此致谢董总,亲自陪同在亚迪斯亚贝巴参观</h3> <h3>一群埃塞少年学生,很大方很主动的跟兰姐合影,这就是自信骄傲的埃塞人</h3> <h3>三大骄傲之一,AMBO</h3> <h3>魂牵梦萦的江西小炒,瓦罐汤,炒米粉,在亚的斯亚贝巴吃到了,惊喜、兴奋</h3> <h3>“梅兰菊竹””灵感的由来</h3> <h3>麦格雷机场,这里也是高原,像南京的初秋天气</h3> <h3>麦格雷机场大道</h3> <h3>途中的大风车</h3> <h3>中午用餐的餐馆,条件虽然简陋,味道还不错</h3> <h3>餐馆外景</h3> <h3>午饭后继续前进</h3> <h3>一望无际的沙漠</h3> <h3>沿途的居民,据司机讲,这里的人一辈子都待在这里,没有外出过,食物和水都是政府提供</h3> <h3>孩子们每天最大的乐趣估计就是等待沿途的车辆要点吃的</h3> <h3>火山脚下的登山大本营</h3> <h3>远处可以看到火山在冒烟,Smoking mountain名副其实</h3> <h3>“梅兰菊竹”登山前合影留念</h3> <h3>夕阳西下,骆驼已经准备上山工作</h3> <h3>荒野的落日,苍茫大气</h3> <h3>火山口的日出,跋涉了几个小时并且等待了一个晚上,烟灰太大,只看到了这个,没有看到滚滚的熔浆和地狱之门</h3> <h3>下山路上</h3> <h3>盐湖漂浮</h3> <h3>美丽的沙漠</h3> <h3>途中摆个造形</h3> <h3>去硫磺湖路上</h3> <h3>色彩斑斓</h3> <h3>It's amazing!</h3> <h3>梅哥在50度左右的高温兴奋裸跳</h3> <h3>途中一个裸露出的小盐湖,浮力很高,黑白双雌,相映成趣</h3> <h3>阿法地区,一路都需要当地持枪军警陪同,因为与厄尔特利亚的邻近,并且这里的人们有的还处于原始状态,已经有些游客因为没有军警的陪同在这里遇难</h3> <h3>盐山,兰姐说像新疆的魔鬼城</h3> <h3>全是盐结晶</h3> <h3>躲在盐山,落草为寇</h3> <h3>美少女烘烤研磨咖啡</h3> <h3>目之所及都是盐,据说深达800米,不知是否准确</h3> <h3>一望无际的盐沙漠,好像永远开采不完,辛劳的盐工在50多度下的高温环境夜以继日的作业,拿着很微薄的薪水</h3> <h3>盐砖,在当地可以当钱使用</h3> <h3>沙漠之舟,骆驼是这片盐沙漠的重要生产工具</h3> <h3>我也体验下盐工的劳动</h3> <h3>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骆驼,让我非常敬仰</h3> <h3>又到了一片盐湖,菊哥说有点像青海的天空之境</h3> <h3>在这里,很多国际友人面前,假装会中国功夫</h3> <h3>亚的斯亚贝巴的制高点,恩拖拖山,鸟瞰这座城市</h3> <h3>有名的圣三一教堂,埃塞绝大多数人是虔诚的基督教徒</h3> <h3>非盟总部,由中国设计制造,呈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造形,意味着呱呱叫</h3> <h3>6个福娃,哈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