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原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祖先为蚩尤。苗族在"三苗"时代迁移到江汉平原,后因战争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最后进入山区和云贵高原。苗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与汉族长期交往,有部分苗人兼通汉语并用汉文。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居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第五位。</h3> <h3>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是世界上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在全县16.8万人口中,苗族人口占98%,被眷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境内有9个苗族支系,分别是革一支系、施洞支系、革东支系、巴拉河支系、台拱支系、反排支系、方召支系、太拥支系和南宫支系。</h3> <h3> 我们一行四人2018年4月26日从广州出发,前往台江参加苗族一年一度的"姊妹节"盛会。苗族有两个最盛大的节日,一是姊妹节,一是独木龙舟节。台江县的"苗族姊妹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举行。</h3><h3> "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苗族年轻姑娘为中心,以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h3><h3> "姊妹节"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金丹和阿娇是姨表兄妹,俩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产生感悟,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好像许多爱情故事都是这个套路)。金丹发誓非阿娇不娶,阿娇发誓非金丹不嫁。他们偷偷约会,在野外谈情说爱。每次约会阿娇都会用装针线的竹篮藏着饭给金丹吃。经过多年的磨难和抗争,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h3><h3> "姊妹饭"是用在山上采摘的植物将糥米染成红、黄、绿、黑色,再加上白色,共五色。农历三月,染红、绿色的植物还没生长成熟,所以我们只看到黄、黑、白三色"姊妹饭"。</h3> <h3> 后来又传说台江施洞这个地方有800个姑娘嫁不出去,而三丙大塘有800个青年男子娶不到媳妇。施洞的老人们想起了阿娇和金丹的故事,便邀请三丙大塘800青年男子来吃"姊妹饭",最终人人都找到自己的意中人。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汉语意译为"姊妹"。从此,吃"姊妹饭"就演变成为以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如今"姊妹节"大部分地区已失传,唯有台江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习俗。</h3><h3> 2018年4月28日上午,台江县城举行了大型苗族盛装游演活动,相当于苗族服饰大展演。当天县城里云集了十里八乡的大姑娘、小媳妇,走在大街上一阵清风吹过,叮叮铛铛清脆的银饰声从身后传来,扭头就会看到一个个穿着盛装的苗族美女向你飘来,她们体态婀娜、绣衣艳丽、银饰闪烁,令我目不暇接。当地人告诉我:这一天姑娘媳妇们穿的盛装都是家中长辈一针一线绣制的,头上身上的饰品也都是纯银制作的,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姑娘出嫁才会穿戴。每位姑娘全套行头重约20-30斤,价值8-10万元。</h3> <h3> 据说苗族的服饰共有一、二百种款式。台江苗族的服饰有9个类别几十种款式,是苗族服饰最丰富、最漂亮的地区,尤其是女式盛装,刺绣精美、银饰亮丽。苗族人把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民风民俗、独特审美都体现在银饰和刺绣的图案、造型上了,所以有"文化藏在身上,史书从头读起"之说。</h3> <h3> 台江的苗族服饰款式风格大致可分为:方你、方鸠、方翁、方南、方白、方秀、方黎、翁芒、后哨等九种类型。我只感觉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傻傻地分不清。</h3><h3> 总之,苗族的支系复杂、服饰繁多,苗族的文化博大精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