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拾年我的金色年华

幼浦

<h3>美。《安微十年我的梦》七二届话说同龄人之一</h3><div>安徽十年,是我人生中的难忘。十年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陳,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四十年前的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冷。我们一行近五十名同命相连者,同乘一輛大客車,将要背井离乡,远离親人,远离父母,远离故乡上海。将要奔赴陌生地,也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一一安徽岩寺培新汽車修理厂。那是安徽大地啊,离开上海略有四百多公里啊,太遥远了。对于我们从小依偎在父母怀</div><div>中,不离不弃家中,不出远门的人来说,真是太不可想象了。一个怕字始终在头脑中盘旋。但又能如何呢?命运的安排,谁也难以抗拒,认命吧!命运的转折将在这一天拉开了帷幕。早上五时时钟刚敲响,上海闹市一角的南昌路八十一号,那已是热闹非凡,汽車的喇叭声,亲人的教育声,朋友的告别声,还有小小的抽泣声,都不绝于耳。第一次的离别,第一次的苦恼,第一次的泪水,交织在心胸,那将是人生旅途迈出的艰难第一步。車子徐徐启动,开出了南昌路的八十一号。拥挤的人群马路二</div><div>边揮手告别,望着親人们目送的眼光,看着朋友们揮手的告别,彼此的眼泪流在了同一情感上久久难以释怀。車上我们的同命人,忐忑的心情真是太迷茫了。脸上带着苦涩的笑,精神上的痛苦又能对谁诉说。大家都保持沉默,思绪的脑袋却难以停留。《人的沉默也会爆发》車开出上海,車厢一片宁静,疲惫的心也已经安睡了。眼前的一切景象只能在思索中回想。平望到了,第一次放风,喇叭声停止,車门打开,冬天的天气刚有所亮光。大家终于从昏睡中醒来,看到了熟悉的脸庞,有的是上海培</div><div>训单位的三年同事,有的是上海实习厂的朋友。我们这一批是最后到安徽培新厂去的。当时培新厂宿舍改造,不能急于安排住宿,照顾我们在上海汽車修理十六厂实习九个月,在实习期间和上海客車厂的实习同事成为好朋友。我和中国纺织机械厂的胡伟毅。就是在上海实习期间交识的好朋友。我们都是没有本厂同事的独立人员。同一車辆进山,在平望相逢了。都熟悉话语也多了起来,寂寞的心情也缓和了许多。平望辣酱是大家的首选。其它食品也不需要。60公分的旅行袋里已有足够的吃</div><div>货。同样,车到广德,要吃饭了,但大家根本没有吃的胃口,心情还是非常惆怅,眼前一片迷茫,就是鸡鸭鱼肉虾蟹鲜,也不会引起大家吃的兴趣。有暈車者更是难受无比。怎么人会有精神呢?种种苦恼袭击着大家的心坎。車到宁国终于爆发了心中的悲哀,哭声起伏了。看窗外连绵山峰,高耸入雲。看车轮碾压的乡间小道。坎坎坷坷。道路上車辆稀少,更无人烟,太荒凉了。大山里的人呢?和繁华的大上海相比,那更有天壤之别。车刚到安徽,就这么凄凉,群山僻壤,乡间小路。真不能去想</div><div>象,我们的第二故乡是更加凄惨的大山沟吧。越想越可怕,不知谁,哇的一声苦,迎合了大家内心的恐惧和思念。哭声,抽泣声从车厢四面连绵不断。心中的压抑终于奔放。沉浸在思念的痛苦之中。車到岩寺塔,眼前终于亮起了阳光。岩寺具有光荣的历史情怀。培新大门敞开了,欢迎新工人横幅在寒风中飘荡。锣鼓喧天,厂大门两旁已经站满了工厂的新老职工,厂级車间领导都出现在欢迎现场。人声,鼓声,笑声,掌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片欢腾的海洋。多么温暖,多么亲和,慰藉‘</div> <h3>了我们一路奔波创伤的心。尤其是車厢中的女同胞,如花似玉,更是欢迎者窍窍私语的对象。凭头论足津津乐道。客车厂的女同胞不就成了老职工追逐的对象,最终有情人终成誉属,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到厂后环顾了四周,並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厂区还是以平原为主。山并不高,只是坡而已。厂区宿舍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四人一间,上下铺。当时单身用品不多,一只被头柜,足以解决。厂里配有共用写字台。放置热水瓶架子,门口走廊有晒衣架。一切都不用担心,条件设施,还是</h3><div>不错的。当时宿舍安排也合乎惰义。我和客车厂杨九成电车三场丁根康都在同一宿舍。走出宿舍到厂区转一圈。食堂规模也不小,冷菜,炒菜,小锅菜应有尽有。点心也是品种齐全。据说食堂厨师都是来自上海的各大饭店,有新雅饭店,大方饭店,北京饭店,德大西餐馆,还有支内职工中的厨艺高手。食堂是大家向往的地方。还有小卖部,商品琳琅满目。上海烟酒凭票供应,待遇和上海相等。营业员徐阿姨和冯阿姨,更是笑脸相迎,热情待客,口碑甚佳。厂区的图书馆,精神营养的滋补地。图书</div><div>管埋员忻玉琴,陳蓓华,在我的接触中,热心有责任心。医务室,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活动室虽不大,打乒乓球还是绰绰有余。車间也不少,家属宿舍,窗明几手,灯火辉煌。培新厂是軍工单位,軍事化管理还有痕迹,当年的信箱代号六0六还有信件往来中使用。全厂职工一千七百多人,是世界上最多人数的修理厂。也是军工企业造军車的定员编制。为了后方小三线的迠设。上海企业的好刀,好枪,好人马都来了。我们厂就有汽修三厂,十一厂,培新枝校的大多数优秀人才。我们</div><div>七二届是社会的牺牲品,领导一句话,我们一锅端。又成了小三线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我们的砉春岁月,供献给了小三线的建设。我们七二届到达培新厂人数就有三百人左右。主要是《上海交通运输局》和《机电一局》两个主管局下属企业。汽修二厂,四厂,五厂,十六厂。上海客車厂,电车三场,汽車四场。上海柴油机厂,拖拉机附件厂,新迠齿轮厂,锅炉厂。锻压铸造厂。还有枝校毕业生。生产能手,枝革能手,文艺能手,都相继来到了培新厂。增添了太大的新鲜血液。培新托儿</div><div>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七二届同龄人活跃的身影。培新文艺舞台,同龄人的吹拉弹唱各有风彩。张文英的手风琴,陈继跃的笛子,陈迠国的小提琴,金迠中的洋琴,谢爱明,将云海的舞蹈。曾记否,一曲小戏《风叶红了的时候》风糜后方基地半壁江山。《培新厂大名也进一步在后方基地传颂。体育平台也有同龄人的风光再现。乒乓王长平,王祥兴。羽毛球的候寅良,足球黄礼奎,象棋俞承桧。在上海培训期间就是厂队,区队的佼佼者。来到了培新厂,带来了新的活力。致使培新厂的文</div><div>化艺术,体育活动,长期活跃。各类比赛也是络绎不绝。这就是我们七二届同龄人荐在的价值。培新厂的厂史也有我们同龄人辉煌的一筆。《七二届》顾名思议,就是七二年毕业的初中生。而我们七一年就应该毕业了,是社会抛弃了我们。把我们送到了《学工》和《学农》基地,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真不知有什么效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好光阴就在无聊中流失了大好时机。生产工人文斗,口诛笔伐大批判,工厂停工。农民武斗锄头铁搭作为武器,荒废农田。知识青年上山下</div> <h3>乡战天斗地!我们知识青年的小尾巴,</h3><div>巴,又能去哪里落户教育哪?工厂学徒工三年满师。我们半年学工,能学点什么哪?真是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糟塌了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命运一生坎坷。生不逢时。一九五四,五五年,《光荣妈妈》年代,我们呱呱坠地。那时谁家不是多子多女。二,三个小孩还是计划生育标兵了。五,六个不稀奇。七八个也不少见。《甜蜜的事业》电影有一幕。阿大,阿二,阿三,阿四,阿五,阿六起床。不正是我们当年一些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多</div><div>子女的存在,光荣妈只能锅居在家中带小孩,丧失了一份工作。造成了家庭的贫困。父亲工作养活全家,比比皆是。吃不优,饿不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薪家庭在贪困线上挣扎。最大的安慰却是膝下的多子多女玩乐。一九五八年全民大跃进。大炼钢铁,“光荣妈妈都走出了家门,冲向社会,服务于国家,哪还有时间顾小家了。孩子从小就缺失了母爱过多的关怀。一九六二年,三年自然灾害,缺衣少食,食不果腹,南瓜面瘩答,豆腐渣,我们长身体吃这些食物,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太残</div><div>忍了,家庭的人员都是如此。一九六二年我们踏进了小学的大门,小书包肩上一背,端坐在教室从拼音字母发声开始。语文,数学、体育,唱歌、图画幼童的文化知识学习,就从小学课堂开始。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批“师道尊严老师臭老九被扫地出校,牛鬼蛇神怎能统治教育舞台。我们学业也停顿了。只能在家中和社会上闲逛。大串连轮不到我们,口诛筆伐批判会,我们还没资格。只能浪迹社会,看《破四旧立四新的焚烧字画》《游街戴高帽手中敲破面盆的阶级</div><div>异己分子》。《跳忠字舞手擎红宝书的实信徒。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经燃烧在祖国大好河山。一所所学校被解体。一张张课桌椅被砸碎,支撑桌椅的三角铁则是学生武斗的凶器。社会也是_一片混乱。打架斗欧,凶器砍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恐怖的事。听到的故事也十分恐怖。什么《绿色的尸体》《恐怖的脚步声》《一双锈花鞋》《南京长江大桥追杀案》。我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就是如此。不读书,因为学校不开课。不看书,图书馆巳封闭。不看报,二报一刊,红旗杂志不适</div><div>合我们。不看电影,电影已列为毒草,只供批判之用。赋闲在家,又空间太小。社会虽大,但太恐惧,没有一块清静之地。公园门票也把我们档在门外。还好,我们还有自制的玩具可消磨时间。《滾铁圈》《刮豆腐刮子》《打玻璃弹子》《叮槛榄丸》《抽铃角》《飞香烟牌子》《打康乐球》《斗鸡》《跳绳》《跳山羊》。苦中作乐,也自有安慰。一九六八年四月一曰,《九大》召开的東风,又把我们送进了中学的大门。想想也好笑。小学也没学业毕业,又进初中了。学习基础也</div><div>没打好,中学知识又要灌进大脑去了。能消化吗。阄囵吞枣行吗。中学又多了《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政治通俗读》《化学》虽没有《物理》其实已经在《工基》书里替代了。三年学期能掌握吗?一晃三年过去。读书时间所占比例有限。政治活动却接连不断。读书一一停课一一复课。循环连续进行。说来也奇怪,三年毕业学到的文化知识实在可怜。而却被告知可以毕业了,却拿到的毕业证书,社会不承认。哎!又荒废了三年宝贵的学习时机。真是实在太遗憾了。一九</div><div>七二年终于走出校门,实行了《四个面向》我们都分配到了上海的各大企业,进行了培训。想不到安徽小三线《培新厂》是我们当时的归宿。如今回想,培新十年,我们留下的痕迹太多太多了。《文化补習》《枝术等级考核》《政治轮训》《法律知识培训》《枝术大比舞》《迎春长跑》《书画展艺术节》《集邮展品艺术节》《花盆景展览艺术节》《六一儿童游园会》《职工新春联谊会》《先进劳模茶话会》。不管哪项活动,都有我们七二届培新同龄人的身影。我们是逆境中生</div><div>的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不断进取,敢于攀登,勇于创新,是开弓沒有回头箭,永往直前者。如今人已花甲之年,还马不停步,重新擎登,兴趣爱好,展现自己的一枝之长。老年大学琴,棋,诗,画的深造,给自己充电。老年唱歌队一展歌喉,尽情放松。翩翩起舞跳出欢快的健身舞。拳操击剑养生防身,老有所乐。学到老,学不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七二届人是不屈不挠。最大特点是,不服老,不服輸,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旅游,聚会更能煥发青春。敬请我</div><div>存们同龄人珍惜每一次的相聚酒宴。记住!二O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我们同龄人、又要相聚在《浙江安吉》共同欢乐。这是我们情的延续,也是我们走出培新厂后的第三次相聚。我们还会保持延伸,让更多的同龄人来相逢。《培新厂聊天》室,听你们的声音。相聚中看你们的心情。酒杯中流淌着你们共同的心愿。安吉行,愿为友谊干杯!</div><div>十年相逢十年情,一朝分别思念心。</div><div>花甲之年重相聚,更添相思话如今!</div><div>重拾回忆想当年,蹉跎岁月破碎心。</div><div>人生坎坷一路走,朝夕相处朋友情!</div> <h3>腊冬十二月,寒风刺骨。安徽大地已经白雪皑皑,银装素裏。我们培新大地也是大雪纷飞,地面结起了一层层薄冰。走路也只能小心翼翼,摔跤那只能自认倒霉。初到培新厂正好大雪来临。我们哪里也不能去,只能蜗居在寢室自己娱乐。我们寢室座落在三村的集体生活区。前后几幢都是我们七二届的同龄人。清一色们单身汉。我们单身楼绝大多数人都是来自《上海客車厂》的同事。混熟了,就玩在一起了。喝茶,聊天,打扑克。寢室就是战场。一群人围坐在长桌旁,摊开扑克牌。玩扑</h3><div>克形式太多了。什么內容都有。《四十分》《八十分》《大怪路子》当时还没有《斗地主》只有《沙哈》《博眼子》。那纯粹是种消闲。在这穷乡僻壤,举目无親的异地,每当夜深人静,心中总有思乡的情感。精神上的空虚,人生中的无聊,单身贵族的无助。只能在扑克娱乐圈中消磨时光。我们圈中的蔡炳祥,俞志惠,翁国宝,有时还有陳伟康,陈金龙的参与。反正牌桌上不用耽心,会有空缺的牌搭子。有时牌桌周围立满了看牌的同事。吆喝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太热闹了,驱散</div><div>了彼此间想家的思念。有时通宵达旦,照样精神百倍。丝毫没有一丝倦意。牌的魔力固然不小。但尼古丁更起到了提神醒脑的推动作用。窗外早已长烟落日,漆黑一片,可室内也是腾云驾雾,雾都茫茫。灯火通明。牌桌上自制的烟灰缸內更是烟蒂堆得小山似高。牌友们在浓浓的烟雾中尽情的享受。老烟民只要在室内深呼吸一分钟那绝对喊一声过瘾。《味道好极了!精神上得到了放松,多玩加点小刺激更爽。来吧!香烟输赢也有刺激啊!当时的香烟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可要凭票供应的。起</div><div>码的《飞马》牌香烟每包二角捌分,好一点的《大前门》三角五分一包,还能上一般台面,一般人还舍不得自己来抽,往往是敬请朋友才献上一支。《红牡丹》每包四角八分,那是上档子的人,才抽的。还扎足了台型、被人刮目相看。一般作用在节假日的敬请至爱親朋上。至于《中华》那不是考虑范围,不敢去想象的侈品。我们培新青年也有烟票享受,小卖部就在厂区、方便的很。买几包烟,牌桌上一放,吆喝一声。有本事来赢我香烟,否则你的烟就是我的战利品,有我来抽。小小一支烟</div><div>却成了赌博的道具。实在业余活动太枯燥。人又有时间和精力,到哪里去发揮呢?看看其它寢室也是如此。寢室之间串串门,家常聊聊。光聊无味、用酒来增加气氛更好。卢燕国,蔡伟平,徐才元,徐扣成,趙根宝、付根元,胡伟毅那就更是酒桌上的朋友了。啤酒,黄酒,还有白酒。菜肴不用耽心,食堂有供应。素菜品种很多,都合口味。大排,红烧肉,狮子头,回锅肉,走油肉,咕咾肉,应有尽有。每当周未,食堂更有小锅菜供应,鸡,鸭,鱼,虾,菜肴丰富。告诉</div><div>大家,这么丰满的菜肴,你们还不喝酒吗?那周来,厂里就象过节一样。食堂,小卖部人满为患。家属区也是人流涌动。单身宿舍基本上都在聚餐喝酒。酒桌上放满了一只只搪瓷碗。那时我们进厂时,发给我们的福利品。我们叫它四两碗。每天三餐离不它。还有多瓶酒,颜色不同,度数也有相差。反正倒进碗里也不透明,谁也看不到谁的颜色酒。只有啤酒会冒泡。干吧、为我们的萍水相逢的友谊而干杯!乒乒乓乓搪瓷碗的碰击声划破夜空,在寢室内回荡久久。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杯又一</div><div>杯。往事的回忆,就在酒桌上拉开帷幕。你一句,我一语,斗酒斗嘴。热闹非凡。酒到兴致极佳,还会拉开嗓子唱一段京剧样板戏。《红灯记》谢谢妈!可今天酒桌上没有妈,只有哥。于是思念爸妈的心情太强烈了,掩饰不住内心的悲伤,借着酒的醉意,抽泣难免。人人都有一个家,家的温暖在故乡。而我们却流落在它乡。只能对酒当歌,共同唱一曲《常回家看看吧》。食堂和小卖部是我们单身贵族的最爱,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食堂货源是否充配,直接关系到我们单身男女。我们的</div> <h3>营养搭配和食堂相连。长身体的时候,更需营养的补肋。八0年不寻常,大雪封山路。人要出行也要踏着冰块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行走。那車子在冰块上行驶,那简直在玩命。我们厂采购車只能停驶。那食堂就会造成货源短缺。尤其荤菜肉类制品,难得看见。鱼也见少还算荣幸,冷庫里还有许多青占鱼。那好!食堂青占鱼唱主甪了。每天青占鱼挂头牌。《清蒸青占鱼》《红烧青占鱼》《油煎青占鱼》《咸菜烧青占鱼》《糖醋青占鱼》鱼天,鱼地,吃了能不厌食吗?但</h3><div>又有什么办法呢!差一步人没变成青占鱼。走进食堂心中就有一股鱼腥味。实在吃厌了。有的单身男女只能自己去岩寺小街去买点猪肉来,烧红烧肉来解馋。每当闻到付根元烧的红烧肉,那真是香味扑鼻,口水也要谗流了。有时红烧肉还在锅里烧,可多少块肉已经全落实人的口味计划中。趙根宝鼻子嗅觉很灵,一踏进单身贵族付根元的宿舍楼。鼻子已闻到小付今日又烧红烧肉了。其它寢室也会到岩寺小街去买些鸡蛋,豆制品来调剂自己的伙食。有时相互交流,菜和菜拼桌共享。当时人与人</div><div>之间就是有福同享。大家都是,快乐的单身汉。寢室之间也相互串门。我们宿舍楼有二层,一楼,二楼。我们住在二楼。楼道宽长,一个楼层有八间寢室,每间寢室四人,也有三十多人。大家相处的都很好。有话则长,无活则短。彼此还是很热情。上下楼同事关系也处理的不错。相互都能照顾好。每天早晨把门打开,都会问一声好!关切的一声问候,早饭吃了吗?我刚去过食堂,今天早点心有很多花色品种,这就是一天的开场语。单身汉集体育宿舍有个特点。楼层之间前后距离仅二米左</div><div>右,对过宿舍打一只喷嚏,我们也听的很清楚。窗和窗的对视,也是一目了然。隔空还能歌曲连唱。还好大家都没有隐私可言。财产也是公开的。我的对窗恰好是伟毅,叶祖耀,王祥兴,马国庆。伟毅和我都是浙江绍兴同乡。祖辈出生在《酒乡绍兴》血液中都含有酒精的成份,基因遗传就是酒种。那哪有不喝酒的道理呢?男儿有酒不流泪。伟毅有一手好的厨艺,虽然不是科班出生,也没去大酒家进修过。但烧出来的菜,也还有色、香、味。有时星期天休息,起个早岩寺街上兜一圈,特色柴爿</div><div>馄饨吃一碗。新鲜猪肉斩一块,鳝丝划几条,河鲫鱼拎一条。回到寢室大开杀价,大显身手。一桌酒菜烧好,立在窗口,向我会大招手,过来吃老酒。喔!有酒喝,那脚底抹油不要跑的太快喔。一只转身,三步并二步,就到他寢室了。长桌上已是美酒佳肴了。桌旁已有同事落坐了。引起我更注目的一瓶《绍兴花雕》酒。当时价格也要四元伍角一瓶。价格不低啊。我们一个月工资也就只有三十六元。一瓶酒就要喝掉九分之一的工资。如果喝一瓶《女儿红》那代价还要多几倍了。酒逢知己千</div><div>杯少吗!有时喝酒中人数会逐渐增加,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多一只酒杯,多一份情。来者不拒都是好朋友。常言说的好,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尤其独居异乡的游子,需要的更是朋友。今天你请喝酒,明天我请你喝个痛快,后天我们都借酒消酬,一醉方休。酒醒时分,也是我们梦醒时分。酒友親酒友,酒友请酒友。那可有一个庞大的《酒友群》啊!不亚于如今的《微信群》。哪里有酒香、哪里就有酒友群朋友的存在。我喝过的酒友群也不%少。本寢室丁根康,扬九成、还有</div> <h3>一些朋友陈天石,我们都干过杯。走出寢室串门也喝过。卢燕谷寢室人也不少,气氛也蛮浓烈的。陈迠跃的老单位同事扬国良,邵玉川,李夏林,他们都来自于上海煤气公司,上海,安徽都是同一岗位,经常湊在一起喝酒聊天,无忧无酬。我们几人夏惠银,于国华也凑热闹端起酒杯敬敬酒。最多喝酒轧闹猛要去孙俊杰寢室。陈勇敢,钱国良,姚刚,李瑞钦,周江嘉、顾伟成,阿标,张亚金,许世槐。那在酒桌上更是无话不谈。这个组合都是来自上海不同厂家的,在安徽培新厂的酒桌上结成的</h3><div>友谊至今仍保留。可惜已有二位英年早逝,为他们惋惜!俊杰来自于上运二场,是培新厂驾驶班黄河牌驾驶员。上海,安徽。四百六十公里公路上来回奔驰。每当他回到寢室,那寢室内更像炸开了锅,人员川流不息。喝酒相聚那是必不可少的。酒足饭饱,泡上一壶清茶、那就不知道时间了。基至天热一聊就已东方佛晓了。俊杰为人忠厚,办事踏实,重情感。口啤很好。人缘也不错。驾驶班一些同龄人都是来自上运二场。是我们培新厂运输线上一支生力军。年轻气盛,精力充沛。俊杰也是我</div><div>们的好朋友,虽酒量不佳,但质量不错。喝酒聊天,寢室满堂生輝、已成为培新厂单身宿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也是我们单身贵族苦恼人的笑。有些单身贵族还会去家属宿舍谈天说地。他们的师傅已结婚成家,有小家庭,搬入了家属区域。我们称其是家属宿舍。家属宿舍离厂並不远。有五层高楼,也有平地楼房。一到星期天,那正象过年,过节。杀鸡宰鸭,剁肉剖鱼,煎炒油炸,家家户户开起了油锅,招待至爱亲朋,我们单身贵族的师傅也会发出邀请去度佳节。只有无亲无眷也没有师傅的</div><div>单身贵族蜗居在集体宿舍中。自取自乐。吹拉弹唱也不绝于耳。还有趁着艳阳高照,洗衣,晒被,打扫床铺,也为数不少。发呆晒太阳,写一封家书,唠叨别后相思苦。集体宿舍,集体有事。人各有志,不能强勉。我们楼舍客车厂人数综多。其次是电车三场的小丁,小娄,外厂的小丁施爱好是每天长跑。在培新厂迎春长跑中还得过名次。小倪言语不多,与人交往比较少。伟康小木匠,为人热情,善交朋友,我们还一起去杭州游玩呢。共同语言较多。小丁,伟毅,继跃、夏林,我</div><div>们还先后去攀登过黄山天都峰。小丁,九成相约游孝西湖。培新集体宿舍区,我们曾经的居室。那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岁月的沧桑在那里留存。酸甜苦辣在那里品尝。青春的脚步在那里迈出。人生新的一页在那里书写。小三线调整。一九八六年我们离开了皖南的培新厂。三十年的思念,三十年的等待中,我们四十四人重返培新厂,看到了我们当年的集体宿舍,一筹莫展。紧锁双眉。眼前已是一片浪藉。残壁断垣,门窗破旧。真是好惨啊。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当年四季安享的居室。</div> <h3>室。哎培新厂食堂,那更是我们单身贵族的想往之地。每天肚中唱空城计唯一想去的就是食堂。一日三餐来相伴。我一九七九年进食堂也属偶然。七六年进培新厂时,我分配到后勤总务班做白铁工。师傅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龙贵。师傅来自于上海汽修三厂,是支内职工,夫妻二地分居,他有的寂寞,在工作区训养了一条大狗,喚名《黑熊》,气势吓人。真是狗也分穷富,狗眼看人低。对乡下农民表坊,衣裤打补丁,它马上会咬住他裤管,汪!汪汪!大叫,告诉主人乡下人来了。对培新厂人一</h3><div>嗅,好,主人的明友。黑熊被师傅一训,特别听指令。叫它趴下,它是不敢起立的。师傅巳把情趣都倾注在黑熊身上。师兄,沙秀琴,是支内职工沙秀祥的儿子。听名字是女的,可见到大活人时,却是男儿身。个子不高和师傅同样尺寸,脚有点坡,路见不平也难行的人。我们三人蜗在仓库一角,很不起眼的一间小屋。一盏日光灯,就是我们的工作室。还要外面还有广阔的天地,呼吸新鲜空气没有问题,更不要耽心pm2、5雾霾了。工作之余要班组政治学习。报纸社论那是首选。政治统帅</div><div>一切吗!第一次的班组学习,坐了满满的一间房。坐在高低不一样的蹬子上。看了都傻眼,哪来这么多人啊!平时进出人不多呀。班长丁长富,上海支内来的。他亮开嗓子一一点名。我这才记住了这些师傅的大名。年纪稍大的王长年师傅,枝工一把好手,如今精配钥匙,手势麻利,一把把钥匙从他手中成型。他的女儿王怡萍也是我们同龄人。唐金山师傅善长修补套鞋轮胎橡胶制作,精工细作。郑志娟从她一副深度近视眼的镜片中,就知道她是知识女性。高中毕业生,一手字也写的漂</div><div>亮。她的确是随軍家属,做过老师呢!她是跟丈夫来培新厂的。周征荣也是造反起步的副组长。他说话不多,但落地有声,习惯用语《笃落》二字。无法考证他这么钟情这二个字。听说这是他造反时的习惯用语,要改也难。邵关荣师傅,慢条斯理,温文而雅。温吞水永远烧不开的。嗓门和笃落二人正好阳反差。是个热情服务,善意近人的大好人。粱怀莱热情奔放,真诚与人交谈,心胸开阔的女人。任美蓉骄小玲珑,小鸟依人姿色,对人也是客气有加。马明山师傅分管小仓库,和粱、任</div><div>共管理,也属总务班。这样我们政治学习小组要人少也难啊!我是里面的小字辈,跟小沙可能是同龄人吧!但他她们都对我很好,也认识我莲娟姐的,说来都很有热情。更有感情。都是天涯论落人吗!在总务班没有长久,干白铁工也没有继续。扬峰领导给了我跳槽的机会,去《培进中学监管唐鸿兴学习班》。当年全国清查《三种人,即文革中打,砸、抢的人》培新厂也有多人,唐就是其中之一。扬峰是后勤科领导,来自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知识型干部。有能力,有魄力。他看过我</div> <h3>的材料,七三年在上海彭浦机器厂担任过車间团干部,在厂写作组集训过,一手字也可以,他推荐我去培进中学唐的学习班。也好,我反正单身,吃住都在中学。唐就是我的伙伴。材料改写,谈心说事。丛中也对社会有一个了解。对我厂的三种人,也略知一些。也学到了不少人性之间的常识。有收获。更有收益的是结识了我的同龄人孙显文。他因身体不好,遗传高血压,脸红一年四季。做驾驶员那肯定是酒驾的嫌疑犯。小孙其实也很耐闷,身体不佳,照顾在水庫上班,独自一人,离厂也有一</h3><div>段距离,没有人可以交谈。有时只有老工人胡善喜交接班时可以搭理几句。但离我培进中学道不远。都是同龄人又是同命相连,很快就融合在一起,並且成了好朋友。他姐姐家在黄山茶林场。高山茶黄山茅峰成了他招待我的最佳饮品。一眨眼,唐鸿兴学习班结束了,几个月也不短啊!我写了份综合报告给扬峰科长。我回培新厂了。扬科说,你不要回总务班去了。去食堂膳食组对外卖饭菜票,对内搞帐务统计,也适应你工作。我想也好,和文字打交道、也是我的强项。膳食组是比较好的部门,一般</div><div>人难以进门。李明莲,胡萍,朱迠国都在那里工作过,如今扬科长要我去工作、这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去吧!真的想去倒去不了啦!包迠宪身体有病,有后方雄路医险出证要求照顾轻微工作。小包大饭店科班出生,烧的一桌好菜。枝术比武中还得过名次。如今有病,他也无奈。扬科长跟我商量,是否照顾小包去膳食组工作,你到食堂菜组去工作。我二话不说,当即表示同意。到哪里都是工作,何况,食堂还有油水每天可以添加。直到如今、我还是说,不会忘记当年扬科长对我的裁</div><div>培。我就这样偶然之际,走进了培新厂的大食堂。带着饭戴,套着袖褒,一顶白帽就是我的裝束。二把菜刀,一把斩刀,一把劈刀,就是我的全部财产。食堂人员还真不少。年老的阿姨我塾悉。张阿姨和刘阿姨话语不多,只知干活,非常朴实。宋雅琴是只快活的百灵鸟。说话不停,嗓门也大。她的笑声更会回荡在食堂上空。虽然她们都干基本活,枝术含量不高。但都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特别是余阿姨,标准的鹅蛋脸,人漂亮,做事也漂亮。非常热情又大方。待人很好,心直口快,从来</div><div>不打小报告。脾气爽直,为人真诚。尤其对我们小字辈的游子,更是呵护有加。在食堂人员中口碑极佳。我们都尊称地叫她余阿姨。她的女儿顾月敏也是我们同龄人。秉承了她毌亲的美德。一样的人品,一样的诚信,一样的热情。有其母,必有其女。基因遗传,血脉的流淌,一脉相承。更可贵的是食堂还有一批我们的同龄人,他们都身怀烹饪枝术,不论刀功,火候、点心、切配都是屈指可数的高质量操作。我们每天和食堂打交道的单身贵族,更知道食堂菜肴的口味。组长张善山心中最清楚。</div> <h3>楚。《培新食堂我的最爱》</h3><div>《徽洲培新之四》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人皆需之。想当年,我们在故乡上海,一日三餐的饮食起居,都有家中的厨娘来料理,虽不非常富有,但饭菜也是十分可口的。鱼、肉,鸡、鸭、豆制品、素菜,可根据所需调制出各种口味的佳肴。有时还能享受到自己的家乡菜特色。苏帮菜、杨淮菜、我是浙江绍兴人,就能经常品尝到家中厨娘做的家乡菜肴。&lt;霉干菜蒸肉&gt;一层霉干菜一层肉,肉还有要求,要五花肉,霉干菜要嫩。夹水一蒸,把整幢房子都一片喷香</div><div>了。我们住房邻居都是绍兴人。走进楼房谁家蒸干菜肉,心中的食欲就大开了。不要说品尝,就闻到这一股香味,就知足了。当时没有化学饲料喂饱的猪肉。什么瘦肉精听都不曾听到过。都是人工饲养的营养安全饲料。都是吃肉放心。虽要凭肉票、数量有限,但绝对是可以大口吃的。没有毒素的存在。不会伤你的脾胃。用不着耽心激素催人肥胖。当时吃不到肥肉,心中还不好受呢!干菜也是家乡人亲手掩制,绝不会烂菜要充数,放工业用盐。油是用油票供应的。不可能出现地</div><div>沟油。这时煤气还没普及,都是用煤饼炉子幔悠悠的烧的。菜鲜,肉香吃在嘴里融化在胃里,喜在心里。招呼亲眷这是一种家乡保留菜。也是家中厨娘推荐菜。我们同乡都是有同感的。杨洲狮子头、无锡山小排骨、镇江肴肉。还有什么粉蒸肉、走油肉、乳腐肉、东坡肉,咕咾肉。都是招待客人的,味道也不错。但不是我们的家乡菜。我只对&lt;霉干菜蒸肉&gt;惰有独钟,那有家乡的味道,家乡的感受!十年安徽吃过也不少肉类。但都没有那种觉和感受。那不是祖籍家乡,也不是故乡上海,那是生</div><div>活在穷乡僻壤的安徽大地啊!最好的佳肴,巳经淡而无味。人的精神快乐难以丛中提取。霉干菜肉是香味菜,还有一种菜是臭的。那就是绍兴人家喻户晓的&lt;臭东瓜&gt;。闻一闻臭的,吃一吃香的。一般人不理解,东瓜只有红烧,东瓜咸肉汤。为什么要放了臭了才吃那。其实冬瓜不臭,是配制的乳料臭中带鲜。只有在绍兴人家中才能尝鲜。霉百叶包也是如此。自己动手掩制,自己享受口味。安徽十年,在食堂根本无法吃到这种家乡特色菜。食堂都是大锅菜、小锅菜、还有各式冷盆。培新食堂</div><div>的饭菜质量优劣和我们单身男女贵族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营养的配备和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大家的情绪。每当食堂开饭时,人鼎兴旺,比节日赶集还闹猛。各只窗口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穿着各式工作服。白色电焊工,蓝色电工,背带裤金加工,清爽整洁办公人员。手中的搪瓷饭碗却是统一的。一只大碗二只小碗,上面有培新厂食堂字样。这时候食堂门口,总会走进一帮快乐的单身汉。边走、边击打手的瓷硫。发出悦耳的打击音乐声。侧耳细听、总是这个字,吃饭吃饭又一天。心</div><div>中真有太多的无奈。不吃饭,肚中要唱空城计,吃了饭,又觉菜肴乏味没兴趣。有什么办法呢!既然已到异乡,就要努力生存下去。要走的路还长着呢!一辈子在这里生根开花。这仅是一个开端呀!面对现实过独居生活吧!食堂是培新厂的后方机构,隶属厂后勤科管理。后勤科领导,来自于各个地方。楊峰来自于江西共同产主义劳动大学,典型的知识分子。操一口普通话。个子蛮高也属伟岸。性格直爽,办事干净利落。和王文卿真好造成反差。无论个头高低,性格脾气的爽直和</div><div>懦弱。办事能力快和慢都难以理解。但有一点王领导做的很好,有耐心。不愠不火,没见他发过火。独居人生三餐也要和食堂打交道。所以食堂伙食也是他操心的范围。他洗个澡也是耐心多多。经常有人会调侃他。他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讲。我行我素,我有耐心。邵潮林来自于部队复员干部。軍队一套管理带进了培新厂。也对!我们厂是軍工企业。军队管理也适用。但转到民用企业就失落了。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周广顺第一次跟他接触,几句交谈,就知道他是造反干部。知识面侠,说话粗还</div><div>带口头语带标点符号。我在彭浦机器厂,见过和打过交道的也有些。有些还是机电一局造反派的邻袖。这些人普遍是文化素养薄弱。讲话水平欠缺。文字游戏缺乏。但有共同细胞,做人讲意气。办事讲朋友。我刚进彭浦厂分的部门不理想。我同学他哥帮我找了金结車间的钱主任。他就是造反干部。满口应承,意气十足。但我没去,車间要我搞团的工作,我虽然没去,但我已知道造反干部的为人了。在培新厂也不例外。造反干部也有一些,这是我清查三种人时,进一步熟识的。蔡文娟是后勤</div> <h3>科唯一的女干部。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看她模样,跟家庭主妇基本上一个模式。看她写字真是啼笑皆非、字和字跳跃性很强,她老光眼一脱、自己看了也会发笑。人近中年,还没老,怎么会叫她&lt;蔡老太婆》也纳闷。噢!原来她是专管婆婆妈妈事宜的。做事踏上也热情。大家对她的尊称。几位后勤干部都有一位好的贤内助。杨峰有毛杏英强有力的支撑着。毛也是一位厂级女干部。聪慧能干,说话快节奏不含糊。待人热情。之后,我当团委干事时,她分管过团的工作。团委组织下的一些活动</h3><div>大都出于她的手筆之下。邵潮林的贤内助徐阿姨,贤惠热情。在小卖部做服务员,和气生财,笑嘻嘻的。和冯阿姨二人在大家的心目中可碑极佳。蔡文娟则是另类,背靠大树好乘凉。夫君也是后方683总部的干部。王文清坚持独生。一切为了培新厂。培新厂后勤科有这样的干部来掌管,食堂中的分管也不会差到哪里。下面有管理员张国联,采购员符寿林,每天为职工的伙食而忙碌着。歙县、屯溪当地天天买菜車来往反复。上海也要经常货源不断。有时还有季节性的供应。毛蚶、大闸蟹,都有所</div><div>配额供应。乙肝期间跟我们的毛蚶供应没有关系。毛蚶食用,乙肝中招。厂里人为数也不少。我的好朋友中就有一些。隔离也不是好滋味。这时食堂伙食更不能掉以轻心。是重中之重。我在食堂期间,就有分管领导王文清来战高温,体验生活。厂部,科室干部都会来食堂战高温和体验生活。张善山是我们的大组长。张伟也协同负责。老小搭配。管理方式各有分管对象。张主要管食堂一些老阿姨,职工配偶,原来都来自于上海的各个单位,随軍家属支援内地,来到培新厂,食堂是她们的落脚</div><div>点。辅助工作干的比较多,洗菜,斩菜,打扫卫生,站立窗台对外供应。虽然枝术不熟练,但她们都有一颗热情的心。踏实的工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实干作风。食堂人员也是老中青三结合。刘阿姨,张阿姨,于阿姨,王阿姨,小浦东,张组长属于老一代。中年人员比较少,陈秀英,李元兰,刘爱宝是从大三线调剂过来的。他丈夫王永章是大龄者。妻随父进培新厂分到食堂。宋雅琴不知划到哪—类。此人热情肯帮人,大大咧咧笑哈哈精神好,力气也大。听说在上海是菜场营业员,跟夫君张一</div><div>兵,跨过了四百六十公里,从上海来安徽培新厂扎根的。休息时都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好像忧愁和她无缘似的。她们中的开心果。年青的班长张伟,特征长脚。来自于上海大饭店科班出生。有一手烧菜刀工手艺。食堂年青人,都是七二届同龄人。来自于上海各大饭店。人人都有一手厨艺。刀工枝法个个漂亮。有新亚饭店、大方饭店、北京饭店,德大西餐馆,黄饮二公司。培新食堂他她们都是主心骨,当家厨手。张伟也是管理有方者。早上一上班,他会从冷庫和冰箱中拿出原料,搬上工作</div><div>台。一一交代清楚。肉丝斩多少斤、肉片斩多少斤,排骨开多少块!每块排骨份量要保证。谁上炉子拉油煎品。素菜也要保证。土豆丝,萝卜丝要像、火柴棒条型。不能粗细不均,影响质量。任务分配完毕,大家各自忙开了。工作台上蒸墩板,都均匀地摆放着。劈刀,斩刀、分别使用,使用者用得非常自如得心应手。听到的都是的!的!的!地刀切声。我初到食堂什么都不会。不怕!不慬不怕,可以学。不想学就永远都不会了。荣幸地是他她们都肯帮我教我。刀切我从笨鸟学飞开始。吴伟</div><div>昌,胡迠荣,王玉红,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帮助很多。使我刀功也有长进。至今还能熟练使用。高国安、朋泽明,吴泽津、包迠宪他们工作在一起的机会较多,关系也蛮融切。黄永盛来自上海北京饭店,独自一人。陈福舟他是另类。顶替农民工,一度也担任过班组长。食堂人手紧张,又从車间调来了黄礼盛,盛蛇根我们也合作过。点心组也是上海饭店来的点心师。张文标,陈宇京,王杭蓉、李明莲、他她们也要每天翻花头点心而操碎了心。既要职工满意,又要保证质量.这就是他她们的工</div><div>作。尤其王杭蓉和包迠宪都担任了团的工作、朋泽明又是老的团干部。他她们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到了本职工作和团的工作两不误。职工们也每天能品尝到他她们亲手做出的各种点心。满意率很高。还有徐锦芳是点心组和菜组都会出现她的身影。食堂有这一批又有枝术,又有厨艺、又有精力的年轻人打理,真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每次枝能大比武、总有佼佼者出现。厂内食堂员工枝能切磋。后方基地青工枝能厨艺大比武。我厂食堂都有名列前茅者。虽然我在食堂</div> <h3>工作时间有限。但我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交谈。所听,所看,所经历,也确实不少。所看的每天实况,至今记忆犹新。上班班组学习会。政治学习和业务棎讨。最后工作安排。班组会结束。&lt;三白显身&gt;及白工作服、白工作帽、白口罩。这是食品卫生工作人员的必备。然后工具箱里拿出二把刀。劈刀和斩刀。那是吃饭的道具。刀在油石上磨擦几下,增加刀的锋利度。否则切出来的肉丝和肉片就会连刀块。影响菜的质量。职工吃了会高兴吗!各就各位立在工作台前。一天工作拉开了帷幕。二</h3><div>小时后收工,打扫工作台。休息聊天自由放松。十时半员工饭开桌。菜欢喜吃啥买啥,饭菜有价,汤是免费的。简单一碗汤。实行记帐方法。月底结账。十一时对外供应前,菜价黑板要挂出去。黄永盛一手长仿宋体粉筆字写得十分漂亮。牌菜价都不贵,基本上都能承受。只有周未小锅菜价稍许高一点。但当时大家工资相差不多。经济条件都还过得去。开饭的时候,食堂人头窜动。条桌上都坐满了吃饭的男女。绝大部份都是单身男女。家属他们有自己安乐的小家。苦的则是我们无家可归的单</div><div>身男女。中午有二个小时休息。那就自由活动。岩寺街上逛逛,食堂大堂扑克打打。寢室里觉睏睏。四时又要上班了。主要是开夜饭。夜饭人就要少多了。首先家属自己开伙了。有些单身男女也会去走亲访友搓一顿。剩下的则是我们无地可去吃饭的可怜虫。食堂就是我们家,一日三餐都想它。吃饱肚皮是关健,营养价值谁去想!有一年封山,连续吃了很长时间青占鱼。吃了真的有不少人大倒胃口。有什么办法呢?短缺原料,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哪。七九年元月,我离开食堂去团委!</div> <h3>委!《团委一班人的相识相亲》徽洲培新之五:调进团委担任干事,是胡伟毅推荐而进入的。我们交谈之中,他对我比较了解。新一届团委刚建立,我前任已经有陈明洁,史太岗,尉强担任过团委干事。我是向他们去学习经验的。他们都有一手好字,文筆都不错。团委书记周建华七二届党员,来自于上海锻造厂。在上海培训期间就搞过团的工作,这一点我和他相同,彼此间的交谈就多了共同知趣。他能说会道,办事果断。脑筋急转弯也很灵活。曾经有人和我讲过一句话,说他很骄傲,目中无</h3><div>人。我当时回答此人也很干脆。人骄傲不是错,说明他有资本。否则无知无识只能算粗逛。我也想骄傲,但我没有多大向资本。只有利用时机,虚心学习,取人之长处,来勉补自己之短处。积累一点经验有什么不好呢。在我眼里,合作过维中,小周是敢想、敢做开拓型的团委书记。付书记李元海是典型的枝术能手。性格温和,态度和谒,为人真诚,尽管话语不多、但都锵腔有力,落地有声。办事思路煞清。二位书记性格真好互补。配合默契。把整个团委班子都搞活了。刘米之则是我们</div><div>团委的老领导。是老一届团委的连任者。七0届来自于上海锅炉厂,我们都尊称他大哥。资格老,经验老,办事沉稳老道,人的长相故然也要比我们稍老一点。两位书记也对他刮目相看。对培新青年的活动规律和生活情况他都了如知掌。实际操作能力很强。当时我们厂青工人数也达六百人左右,绝大多数都是我们七0届、七二届、七三届的同龄青年。他所在的六車间,是厂的重要部门之一。金加工也是比较多的。活跃着一批同龄人。楊宗昇、谢爱萍,汤永毅也是車间团的领导,都是同龄人。他她</div><div>们都是刘元老的得力助手。米之的能力,就是能团结青年的大多数,发挥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到車间领导黄家富,罗震蓉、虞志湧,潘如意的有力支持。六車间团的工作也是生气勃勃!青工政治轮训、法制学习考核、青工枝术大比武、参加者也比较集中。和一車间青工参加人数不相上下。他和一車间都属于金加工車间。是厂部的主要部门。主力部队中有一支精力充沛的青年存在。年龄都在二十五岁左右。论枝术,都是上海各大企业的正规满师工人。论精神,都是年轻气盛,初生牛犊</div><div>不怕虎。论时间,都是单身贵族无忧愁。但唯一欠缺的却是文化程度不高,都是名义上的初中毕业生。那时教育还在改革中,我们却是一代牺牲品。初中毕业还是虚的。证书也没有含金量。同龄人,命运不相同。陈妹华,沈洪刚,要比我们工幸运,初中毕业进枝校继续读书。三年毕业正式得到了含金价值很高的枝校毕业证书。知书达理、文化知识型团委领导干部。沈洪刚性格内向,脾气温和,说话朴实,实干苦干。灵活不是他的菜。在四車间人缘极好。尉强、金迠中、楊素英都是他</div><div>的朋友,也是团的工作搭档。尤其楊素英既是他枝校同学、又是他的工作伙伴。做事风风火火,讲话干净利落。尉强则是筆扞子舞文弄墨,一手好字能写一串好文章。金迠中文艺体育细胞灵活。洋琴敲击是他兴趣,踢球跑步是他爱好。培新厂每年举行的迎春长跑比赛,都有他骄健的身影,绿荫场上可见他踢球的潇洒。四車间团的班子人员,各有千秋。陈妹华热情似火,善于为别人解难。性格直爽,脾气也急。办事一杆子到底,从不喜欢拖拉。青年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与車间领导杨万</div><div>明,查金华关系也很融切。时刻和他们交換意见,听听他们的指导。車间团的工作主要有她和陈明洁来操作。主要是她来主管。当时明洁时刻要借调到团委来筹办各种活动。每年迎春长跑奖品书签上的墨宝,就出于他手。还好还有王麟标、陈松林的鼎力相助。一車间金属切削,青工人数是厂里各部门之最。枝术力量强大,各种人才辈出。生产能手、枝术标兵,先进模范,都有青年工人的身影出现。尤其名扬培新的乒乓三兄弟,即王长平、趙留根、夏迠华。均工作在一車间。培新厂乒乓球邀请比</div><div>赛。已进行过几次。根据比赛要求各車间先打选拔赛。决定名次进入厂里初赛。再进行决赛。总共参赛人数也不少。经过层层对抗,进入决赛已经是高手林立了。他们三兄弟都进入到决赛行例。真是不易。我们厂乒乓球高手确实也不少。周振球原来是上海杨浦区队培养出来的专职队员。张立民和王重华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王长平、王祥兴、钱志平、周德海都是上海培训单位的厂队。专业训练过,都有基础。他们三兄弟能过五关斩六将,拿到决赛胜券,太不容易了。但是他们做到了。还</div> <h3>能拿到名次。真让人刮目相看了。王长平打乒乓球,我看过,不但功底扎实,打的漂亮。而且拉出来的孤旋球看的眼花瞭乱,落点正确。不愧为受过正规培训的。内行一看就门道看出来了。赵留根左撇子,是进攻型选手。近台快攻。起板果断。推档有力。左撇子优势必然进攻到对方死角,迫使对手一脸无奈。球枝也不错。夏迠华兴趣型选手,打球怪路子,使对手捉摸不透。长球短打起板快。尤其开球非要蹬地,否则难以开球。力度又大。比赛结束仔细看地板,总凹凸痕迹,这就是他打乒乓</h3><div>球的杰作。要学他,还真是难啊!我也和他交过手。但他的打法根本接受不了。能进入决赛还是有潜力的。三兄弟在乒乓球坛上也是成绩卓然的。乒乓球比赛以及羽毛球赛事,厂团委配合工会在新一届团委中,也是一直受青年关注和喜欢的。我也喜欢,曾经和汤伟良打乒乓球到第二天晨曦初升。实在打不动了,蹲在地上发高泡球取乐。这时厂内体育氛围很浓。羽毛球一車间参与比赛者不多,名次上没有优势。候寅良,徐吉义、吴伯龙、王重华,张立民,陳章义,穆国祯。这些都是廝杀的竞枝</div><div>者。他们中有专业培训过的候寅良、王重华、张立民,也有自我成才的,更有兴趣爱好者中脱光赢而出的佼佼者。决赛权也激烈地争夺。谁也不示弱。候寅良离厂去台湾。竞争对手中又少了一个高手。他毕竟是上海卢湾区羽毛球队的吗!我也跟他学过基本步法和揮拍姿势。他离厂时还把自己一只心爱的羽毛球拍赠送给我留作纪念。我至今还保存着。毕竟是夺冠的球拍啊!值得珍藏!培进中学的绿荫球场上。还活跃着一支培新青年足球队。工作之余踢踢球,也是一项很好的体质锻练。何为而</div><div>不乐呢!黄礼奎曾经在上海楊浦区青少年足球队集训过。是足球科班出身。正规训练过的球员。在这支业余球队中当之无愧是球队的主心骨。球枝好是必然的。而且球风也好。球员之间切磋球枝,他也把脚下传球,盘球,脚底功夫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球员。使球员更加精益求精,在比赛中发揮作用。在后方厂青年足球友谊赛时能为培新厂增光。球员都是同龄人,共同志趣更加投缘。陈仁干、吉凤刚、金迠中,邱迠国、朱永昌、王大龙。还有陈松林、王师龙,王大公都是来自于一車间的球员。有的球</div><div>员在上海就是同一培训单位的。绿荫场上就是较熟悉的朋友。培新迎春长跑赛上都有他们夺冠的身影。一車间青年多,主要来源于上海培训厂、枝校毕业,顶替工、以及当地征地民工还有一些当年上海支内,好刀、好枪、好人马带来的好苗子。人的枝能参差不齐。人的素质也各有千秋。七九年培新青年参加上海汽车修理公司团代会的二十二名人员中,人员的结构就这样组成的。陈妹华、陆叶骏、诸德生就来自于一車间。妹华枝校生,叶骏学徒工,德生顶替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它車间也</div><div>有人员共同前往。李元海带队,阎道荣、谢爱明、胡伟毅、蔡芝萍、钱德君、黄国宪、邵国强、包迠宪、谢国强、曹国芳、王春生、周孝发、顾有钧、王重华。周迠华和我们大家,在团委大楼下,合影留念。他她们代表着全厂六百左右青工的嘱托,去祝贺团代会的召开。他她们中有各条战线的佼佼者。胡伟毅就在其中。他来自于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聪敏好学,对枝术敢于革新,尤其对无线电操作情有独钟,按装修理半导体得心应手。热情相肋有口碑。在車间团的工作和枝革工作一肩</div><div>挑。和来自于东沟船厂的叶忠勇一拍即合。都有一颗枝革的红心。热衷于車间生产上的革新成功,得到了车间领导卢兆芳,吴小凤的青眯,备受关怀,也得到了杨品瑾、于国华同行的支持。更是我们培新青年的骄傲。二人先后被多次评为枝革标兵。交运局先进,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共为培新厂、汽修公司、交运局赢得荣誉。捧回了奖杯。也在自己的人生事业上、画上了輝煌的一页。哎!照片上站在最后一排的正是邵国强。他和史太岗,周明中是五車间的三兄弟,年龄相同,经历也有所相</div><div>同。都是来自于上海柴油机厂的无去向代训。还同赴安徽培新厂。更有意思还分配在同一車间。太多的相同是他们的荣幸。领导殷迠民,对他们也关怀有加。团的工作在他们手中也有声有色。掌声一片。但他们虽然性格不同,明中沉稳,寡言少语。国强老练,有板有眼。太岗健谈,办事果断。还有女将邵丽珍,又是性格开郎,脾气爽直。正好和明中互补。但他她们对团的工作热爱,却是相同的。恢复高考,太岗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陈明洁,刘以浦,胡行皓、沈伟良、戴迠</div> <h3>珍考进了上海各所大学。学业有成,前途辉煌。在太岗离培新厂第二天去上海工程枝术太学报到前夜。我和伟毅、太岗三人促膝长谈。一瓶熊猫白酒,一面盆煮熟的盐水花生。这是我们当天之夜相聚的真实写照。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浮现在眼前。太岗还和沈洪刚曾经同一宿舍居住过。还有过一段友谊。如今又同在厂团委携手工作。洪刚醇厚朴实,为人非常热情。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上海枝校毕业来培新厂,又和楊素英,陈妹华同窗好友。在当年的团干部中他她们三人是高学历了。比我们多读</h3><div>了几年书。毕业证书也是令人羡慕的。四車间团的工作是知识型和能干型相结合的班子。尉强一支筆,一张嘴。金迠中精明能干。文艺体育细胞更浓。球类欢喜,一手洋琴也敲击的很好。培新厂演出的《枫叶红了的时候》,风糜后方半壁江山。不但有金迠中的洋琴演奏,更有谢爱明的舞蹈表演。二車间团支部有谢爱明参与领导更有青春活力。李元海主要精力在团委,支部工作则有李迠华和谢爱明来部薯。二人配合默契,领导有方。李迠华生产型为主。青年突击队,他是队</div><div>长。枝术比武,他是参与领导者。他铜工手艺很好,从上海汽修十六厂分配而来。本职工作比较忙,所以团的工作,有谢爱明的主要负责,也是红红火火。团干部中女同胞虽不多,但个个能干,能说会道,是团的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王杭蓉脾气爽,性格活,讲话节奏快。办事就像她的性格,干脆!包迠宪虽身体不怎么好,但他对后勤团的工作,还是蛮力的。工作安排都负责有方。杨玉英长期工作在领导围,身居厂部办公大楼,与青年接触也不多,但她和周孝发、俞一鸣合作的还</div><div>是很愉快。政工团支部青年人並不多,和周德华的生产团支部,王重华的中学团支部。都同属厂的后方。同样青年人数相对要少很多。但青年人少故然是消极因素。但积极因素就是听从团委按排,团结兄弟团支部,利用自己部门的有利条件,积极参加工作。也做出了好的成绩。所以我意识到,我们这一届团委,在当年确实为培新厂创造了不少财富,革新设备、节约成本,突击战斗、提前完成生产指标,作出无私贡献。在厂政治处童鹤琴、毛杏英分管团委工作的这一时期。青年工作更是意气</div><div>风发斗志昂楊。适合青年兴趣的活动、也此去彼伏。接连不断。《新年迎春长跑》《迎春游艺》《乒乓比赛》《羽毛球比赛》《象棋友谊赛》《开展溜冰活动》《交谊舞兴趣玩乐》《书法美术邮票展览会》。也涌现出了一批活动积极分子。曹国芳在邮票展览会里杰出的邮票收藏,得到奖励。溜冰虽没有进行比赛,但花色溜冰也大有人在。优美的溜冰枝巧,总有陣陣喝彩声来欣赏。团委是我再学习的地方。也是我团结朋友,互帮互学的最佳机会。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div><div>的坎坎坷坷。三十多年的风雨人生。酸、甜、苦、辣。蹉跎岁月的人生旅途。都忘不了培新厂团委工作中的良好受益。忘不了挑灯夜战同甘共苦的同仁。更忘不了当年的朋友,如今英年早逝的李元海、李迠华两位青年才俊。你们在团的工作中已经留下了辛勤的汗水,培新青年不会忘记你们。培新职工不会忘记你们。携手工作过的人们更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音容笑貌,在我们培新人心中,不会泯灭!英年早逝的所有培新青年,我们如今已花甲之年,相聚时,又会想起你们当年在培新风彩!</div> <h3>《培新厂的一面红旗飘楊在二車间》一一徽洲培新之六:</h3><div>走进培新厂讲到二車间,真是无人不知,又无人不晓。它既是培新的主要部门。軍車制造,七一牌汽車开辟新天地。又是車辆的发动机维修安装调试,都出自車间工人的巧手之中。更主要是二車间总装组有市劳动模范蒋文涛的一面红旗,照红了整个培新大地。想当年,蒋文涛师傅的先进事迹,红遍了培新厂的各个角落。广播站连续播报,宏楊先进事实。当时的广播员是孙永生。他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字正腔圆,更有耐听性。各車间的版报,尤其结总装组的墙面上专栏蒋文涛师傅的彩照,更是夺人眼球。黑板报上的先进事迹读来朗朗上口。蒋师傅是总装组的生产班长。小人物却大影响。那年代能和他合影留念是一种奢望,能和他同一班组工作也是一种想望。能在他领导下每天工作更是一种期望。踏进总装组有一种自豪的倍感骄傲!車间领导也为蒋师傅存在而感到高兴!蒋文涛师傅这块金字招牌是培新厂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蒋师傅红遍培新大地。遗憾的是,我进入二車间总装组时,已不見蒋师傅的身影。人虽离开了,但班组墙上还留有先进班组的氛围。黑板上依然是班组的工作安排。因为有了蒋文涛师傅的可靠接班人。人称&lt;小长脚&gt;,戏称&lt;小蒋文涛的陈仁干&gt;。来担当重任,也是車间领导对他的信任。这面红旗不能倒。陈仁干担当班长,全盘接收中更深化班组的领导和运转。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辈出永向上。踏着脚步细逐磨,小组辉煌新篇章!</div> <h3>《培新厂的一面旗帜,难忘二車向》一一(徽洲培新之六连接前面)</h3><div>陈仁干車间同事叫他全名的人不多。只有陳妹华连名带性的叫法,已成习惯。其他同事一般都叫他阿干式者小长脚。但我们总装组都尊称他班长。有事找班长。一声班长一份情。仁干来自于上海汽修厂。我们的同龄人。人高马大,力大无穷。为人真实,待人热情。虽然话语不多,但朴实无华。实</div> <h3>实干巧干相结合是他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我和组里其他同事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仁干在工作中是多做事,少说话,不停忙碌,就像一部干活的机器。工作之余,对体育却情有独钟。篮球、排球,足球都是他的最爱。利用身材的有利因素,驰骋在足球场上。他的朋友也不少。都是他上海培训单位的同事、还有爱好球类的知己。更有酒杯中的共同爱好者。划拳饮酒也不会缺席,真是能文能武。文能班组管理,武能体育全能。总装组前有文涛精神,后有阿干经验。班组面貌始终煥然一新。别看总装组人员不多,但都是能工巧匠。車辆中的许多部件,都有班组人员的维修、安装。刹車总泵、传动轴,顶泵、液压油泵。方向机总成、避震器。还要总装发动机,钢板、前后轴。小组虽不大,在車间冷落的一边。但要担当工作的责任心却不小。还有辅肋工电焊、行車工的配合操作。电焊女工黄珍桂师傅。来自于上海汽修三厂。枝术塾练,工作认真。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配合其它工种一丝不苟。高温中身穿厚白帆布装。手中的火焰割刀温度近千度。但丝毫没有改变她工作的态度。天热、人热、心更热。高温何所惧,工作精神不会改变。尤其是传动軸的修复。既要部割头子,用火焰枪,又要焊轴管,烧电焊。枝术要求高。三只平面一直线,不能偏移。否则影响車辆行驶中的扭曲声。高温中的传动轴修复制完成,早已汗水浸湿了厚厚的工作服。福利条件又一般。老牛拖电扇,风在何处!盐汽水也无济于事,几只咸槛榄半包盐金枣。岩寺冷冻厂生产的棒冰。稍好点还有冰冻绿豆汤可以解署。对于稳坐办公室的管理人员绰绰有余。而对于一线操作工人,尤其象黄师傅一样的电焊,热炉工来说。那真是杯水車薪。无济于事。同样黄师傅在紫铜管的焊结中、也注重质量。加热要掌握一定的温度,温度要适当调节。才不会使铜管的断裂和变形。枝术要提高,还要带徒弟培养。表自江苏海门的顶替女工印林妹,就荣幸地成了黄师傅的关门徒弟。当年小印从农村来到工厂,一口海门话,吓退不少人。上海人听了似云里雾里。接触电焊机和氧气瓶还是新娘子上轿第一次。又听说一只氧气瓶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五百磅炸弹。一旦操作失误就要割刀皮带回火,引爆氧气瓶。真是想想也怕。面对面前挺立着高过人头的氧气瓶,小印真是束手无策。看了心就慌。操作起来手要抖,也是情理之中。这时黄师傅看了眼里,急在心里。想她小可怜。小印年龄比她女儿大不了多少。命运和她女儿也差不离多少。小小年纪就母女分离,背井离乡,远赴安徽。黄师傅也激动的泪流满面。当年自己离开故乡那一幕、始终萦回在脑际!同是天涯沦落人。视作女儿吧!给她一点慈母的爱!但工作中教要严。否则对她则是爱中的伤害!首先打开她怕操作爆炸的心结。从正面去说教。多讲预防的可靠性。打消她的顾虑。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氧气瓶既是铁老虎,又是纸老虎。人是决定的因素。其次多讲电焊工的重要性,和枝术要领。手把手地把她教会,使她枝术大有长进。把全身心都倾注在小印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难怪,小印逢人便说。我师傅和我妈一样,热情似火,慈祥可爱!我来到培新厂虽不能在妈的怀里撒娇,但可以在师傅的怀里奔放!</h3><div>同样行車工也要多方位服务,定编总装组,却要服务于局部二車间。吊装发动机、牙齿箱。前轴、后轴,前钢板,后钢板。泵筒。不是技术工,胜似枝能工。要凭经验,落点要准。钩子一偏,将会酿成大灾。好枝能的行車工,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经验。经验来自于实践。天热战高温,天冷斗风寒。工作忙时一半时间悬在上空。说难听一点,方便也难啊!行車工连杏花,何义新、仇红英,肖建瑛都是不错的人物。她们工作态度也是得到大家好评的。</div> <h3>《徽州培新之六》话说二車间总装组,连接前面:</h3><div>四位行車女工。杏花来自于上海服装枝校,和汽修行业不沾边的。真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点进了培新汽車厂。工种不存在对不对口。从一車间调配到二車间总装组,开行車吧!义新同属交运局的红汽校毕分而来。红汽校号称交运系统的小黄浦军校。培养干部的摇篮。她也从五車间,培新幼儿园进修一圈来到总装组。红荚是上海的产业大軍中的一员。建瑛跟随父母支内,来到了总装组。她们之间虽有年龄差别,但无智商差异。聪敏能干、手脚利索。脑子反映也快。不但工作责任性强,个人爱好的副业也不错。结绒线,勾帽子也得心应手。青春献给皖南山乡。人老珠黄重返故乡上海已吳落日余輝!常言道,妇女能顶半边天。说的好!我们总装组的九位女同胞,就能顶起我们总装组的半边江山。</div> <h3>常言道,妇女能顶半边天。此话不假。我们小组的九位女同胞真的顶起了我们、总装组的半边江山。而且还有多面手功能。红英开行車前,就是机械修理工。女机工和男机工一样,都能吃苦耐劳。曾经和马纪良搭档,总装車辆上的前軸。周茂英调试的刹车总泵,也有一定的质量。她也是好人马中闯进培新厂的好刀枪。汪美蓉则是本地的征地民工。走出农田,来到工厂后两眼一抹里,脑子里还残留着肥沃的土地什么都不会做。幸亏有我们来自于汽修三厂的老师傅楊拜庚的经验教授,学会了各类管路的安装。铜管的安装,说来容易做来难。铜管有脆性要弯成各种形状还要有喇叭口。没有技能无从着手。用力过头要断、用力不够难成形弯曲不当要瘪。看来一根不足一斤的铜管也大有枝术性。汪美蓉也是聪敏人,性格也活络。肯问、肯学肯钻研。名师出高徒吗!何况汪美蓉的老公叶宝华也是一位征地进来的汽車修理工。学习的机会多着呢!同时的征地民工还有凌美珠。小凌的性格有温柔,比较內向,工作主要是汽車方向机的修理和安装。工作踏实,对人和气。</h3> <h3>小凌微黑的肤色上,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脸带微笑,並不讨人厌烦,黑里微带俏。但她话语并不多,怕自己的徽洲方言夹杂普通话洋泾浜语言,难以和我们交流。还是埋头工作吧!和她搭档的是王祖耀师傅。王师付来自福迠大三线的上海知青。他妻子戴国珍是我厂四車间的统计员。夫妻二地分居可调在同一单位工作。王师傅年龄比我们大几岁,有所苍老,大三线工作环境风雨岁月,使他更加成熟。说话慢条斯理脾气也温和。是我们总装组唯一的共产党员。当时的共产党员既有荣誉性,又有责任性工作中又有动力性,同事中又有羡慕性。王师傅调进培新厂只是享受小三线政策中的一员。同样周富贵的老婆张美娣也是来自大三线的上海知青。政策改变了他她们的命运。当时只要一方是培新职工都能调进我厂工作。俗称随軍家属。周富贵在我们班组工作,但没固定岗位,哪里需要就是他的临时工作点。他的人生爱好烟,茶、酒。其次是踢足球。球场上满场飞。前锋、后卫守球门。经常摔得手和脚骨折。工作中不能负重。是車间的照顾对象。不计算工时,拿平均奖。流动机工正合他心愿。同时他也是流动演说家。三寸不烂之舌。是他的优势。上班一杯茶捧在手,一根烟叼在嘴,天南地北拉开了话题。他说的眉飞色舞,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茶杯一棒,走到其它班组去谈天说地了。调试组他最爱去。黄全华,黄永华二黄是他的朋友。又是上海厂的同事。爱好也相同。烟酒不分家吗!黄全华师傅他老婆韦荷芬就曾经是我拆車组的同事。微胖的身驱中气十足。脾气非常爽直,嗓门也大。也喜欢有说有笑是组里的一颗开心果。和人关系也蛮融切。干活手脚麻利,讲究速度。二位班长对她也有好感。班长陈阿狗、沈俊义。在上海就是汽修三厂的同事。共同支内小三线。如今又在同一培新厂二車间。共同管理拆車组。太多的共同,也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友谊。虽然性格有差异,对人还是真诚的。阿狗师傅脾气爆,肝火旺。胃火也旺。两把旺水烧得他粗口攻心。经常出言欠妥。老胃病,疼痛折磨他也难受。脸无四两肉,又是老烟民。一副洁白的牙齿已被烟熏发黄。精神状态也受影响。但尽管身体不佳,但管理还是到位的,方法欠妥,但出发点还是好的。自己也能以身作则。沈师傅却是白面书生模样,讲话语速也不快。待人也热情也能够勾通。工作上铁工活儿也干得漂亮一只小工具籍随身行李,走到哪,拎到哪敲、焊、气割样样熟练。我们碰到困难,他会热情相助。他也会关心我们组员的工作进度。被人尊称&lt;蔡大姐&gt;的蔡汝慧师付。一副慈祥的笑脸。寸寸普萨的心肠。对人非常热情从没见过蔡师付和人红过脸。两位班长也很辱敬她。同样受尊重的还有江明雨师傅的为人。江师傅负责二車间大修轮胎的维修和装配。枝术相当熟练。还利用自己的小聪敏、开动脑筋搞小改小革。补胎热加工机。就是江师傅独自枝革的。虽然比较土,但有实用价值对生产有益。减低了成本,提高了效能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江师傅在我们班组里有很好的人缘。他的学徒小胎工也得到处。不但工作上能减轻操作时间,而且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小胎工姓孙,但大家都不叫他名字。直呼小胎工。他也是征地民工在乡下就是杀猪的手上血湦味很重。有时杀好猪赶来上班,手上血腥气还是很重的班组丁荷、还会跟他开玩笑。小胎工脾气也很爆,但干活利索干完公活还要赶回家干田里的私活。公私兼顾两头忙。二位班长对他也是眼开眼闭只要领导不来查岗就混过去了。还好!我们工作有个特性。工作量集中。几个小时之后就可以自由了。坐在一起聊聊天。天冷孵太阳也有乐趣。身上暖洋洋的可舒服了。小胎工还能合群,性情好时还和大家共同闲聊。他一讲到市场新闻就眉飞色舞,唾目四浅。你们上海真是太聪敏了,什么办法都会想出来。什么手上涂清凉油,抹在鸡的眼睛上,硬说乡农卖病鸡,半价买了便宜货的活鸡!还有更优秀的办法。用橡皮筋套进鸭头颈上,使鸭买难过得无法伸直头,形状犹如瘟鸭。便宜卖给上海人。想想上海人真是英雄,连瘟的鸡鸭也敢吃。事实果真如此吗?只有上海人瞎子吃馄饨自己心里明白而巳。说到&lt;鸡&gt;,那上海人更是情有独钟</h3> <h3>听到如今的金鸡报晓,仿佛又回到了七十年代在皖南安徽培新鸡叫一片的那个时代。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餐桌上一只白斩鸡那必不可少的一陣陣鸡汤的飘香更让人垂涎三尺。深呼吸几下,那喷出来的鼻气也是一股股香气袭人。真是谈鸡色变不是如今的化学鸡。安徽山坡中散养的鸡,公鸡,母鸡、尤其结杂过的鸡乡农叫它什么蹲鸡。那蹲鸡非雌非雄长得又漂亮。而且肉嫩味鲜更受青睐。量少也难买。只能到离厂偏远的歙县、屯溪、甚至几十公里之外更远的水庫旁乡农的家里去买鸡。春节前夕,三村集体宿舍可闹猛了。三五成群结伴的快乐单身汉。骑着二十八寸的男式自行車。两旁挂着竹萝筐。上面罩只网线袋。一身短打自带干粮出发了。一陣車铃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天还没醒他们就离开了三村集体宿舍,一串铃声犹如敌后武工队进山寨。我和陈伟康、丁根康杨九成也曾经是这支进山大军中的参与者初进山中,看到的却是遍地放养的山鸡。扑腾腾地飞来飞去,好不热闹。但我们一进山,鸡就躲起来了。它们也一定预知自己的命运了。我们走进老乡家中谈价格。老乡见我们上海人也蛮好客的,招待也不错。我们带点上海制造商品和乡农交換。年纪稍大的乡农从来没走出过大山对上海货更是爱不释手。热情有加。招待水煮蛋。但我们吃不惯咸的。不像我们上海人是甜的。这就是不同籍贯的差异口味人还是客气的。散养的鸡满地跑,怎么捉呢?有办法,乡农拿一把米,地上一洒。咯!咯!咯!几声一叫,放飞的鸡听到軍号一样,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它们在吃食,抓它又有何难呢!我们点鸡,乡农抓鸡。一支烟功夫散养鸡就进了我们各自的萝筐,成了圈养鸡了。劳累了一天长徒跋涉,总算滿载而归,到厂已是日落西山了。虽然是大有收获,但望着眼前这一堆鸡该如何安置呢!放养!不行,到时成为别人餐桌上的美食也难说。圈养行吗?圈养在哪里呢?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了!圈养在集体宿舍里。反正已有一部份同事回上海棎亲了,空余寢室正适合养鸡。门板一档就是现成的养鸡场。食堂买来饭朝里面一倒足够鸡吃饱。几十只鸡享受在职工宿舍里自由自在。公鸡报晓声催人醒。整个集体宿舍区公鸡早巳叫成一片了。引起了一些中夜班同事的怨声载道。刚进入梦乡,就被公鸡报晓闹醒。有时也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我们岩寺街上也有自由市场。鸡鸭都有。天刚微亮,乡农就挑着鸡鸭筐设摊了,有些乡农从几公里外挑担而来。都想卖出个好价。有些乡农则乘机抬高鸡价,想大捞一把。自以为聪敏。但比起大城市来的上海知识青年,他们乡农只能干拜下风。你乡农想卖高价,好!我叫你半价卖给我,还要感谢我。你们乡农不是有规矩,瘟鸡鸭,病鸡鸭不吃的吗?那好,我们就人为制造出你筐里的瘟鸡鸭来。用什么办法呢?清凉油粘在鸡的两只眼睛上,再活络的鸡也受不了。跟瘟鸡的状态又有什么两样。同样橡皮筋勒在鸭头颈上,鸭那痛苦的模样,还会神气吗?那玩这小把戏的人是心里清楚的。再转身回来对乡农说这鸡不行了,快瘟了。乡农看鸡也病了、怕连累筐里其它鸡,只能半价成交。鸭子也是如此。但沒有纸能够包火的。时间长总有告密的人,自己的人容易出卖。但还好具体操作人不知道,只能说上海人聪敏绝顶。乡农一知半解。绝顶就是头发少露顶的人。这样上海人头上光亮的去买鸡鸭,就是乡农监督的目标。两只眼睛死顶着你,怕你们又做小动作。绝顶上海朋友真是哭笑不得,又有什么话可说呢!真是一粒鼠尿丢进一锅粥内,大家都没有食欲。一些上海人的所作所谓也影响到整个上海人的声誉。乡农骂我们上海人是吃的好、穿的好、走的早。这就是乡农迸发出来的心中愤恨。更有一些人,背着马桶包,带一把酒津过的大米,进山去用酒津米麻醉鸡后,放进马桶包后,第二天回上海后,就是餐桌上的佳肴。逢年过节回上海的专車上,鸡的数量要高于回上海人的数量。专車上鸡的叫声、人的话语声,汽车喇叭声,真是一曲绝美的交响乐,太刺激了。当时七十年代上海鸡的供应凭票的,没有活鸡,只有光鸡,更不要说结扎鸡了。可以说上海有三线厂的亲属,逢年过节餐桌上的白斩鸡就有我们供献的。有些奇闻,就是从我们班组的征地乡农小胎工口中获知的。小胎工和我師傅王全根也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师傅也是个犟脾气,不服輸,敢于挑战,敢于说不字的人。有枝术,有能力,能说会道但始终得不到重用。主要是他像一头牛,一路耕到底。不肯无原则回头,屈辱在领导前面。俯首甘为训服牛。走自己路吧!</h3> <h3>《话说培新厂二車间总装组》一一&lt;徽洲培新之六,连接前篇。</h3><div>师傅王全根来自于上海支内企业汽修三厂,脾气急躁,干活速度快,班组中主要维修按装传动軸的。枝术要求虽不高,但返修率不能高。主要步骤简单拆装,校试軸的平面度。焊接,万向带的使用。工作环节虽平凡。但車辆部件中也是不能缺少的零件。我们总装组也是担负零配件维修安装的部门。麻雀虽小五脏六肺都要齐全。小组其他人员也有几个。虽然具体操作工种不明确,但他们都同属修理工编制,有的上海培养期间就和汽车维修打交道。周德海七二届来自于上海汽修二厂,到培新厂后先在三車间做汽修工,总装前軸后軸。听说在三車间工作上有小老虎之称,年轻气盛干活一根筋,话不多,不善于交流,但干活就有使不完的劲。按装前軸,后轴,是体力活,困难时要揮动十几磅的鄉头来作业。有时三九严寒,冷风袭袭,他揮动鄉头作业,光着膀子也会蛮干。多次苦干加蛮干,把腰扭坏了。尽管得到了荣誉和赞赏,但年轻的身体却烙下了腰伤的痛苦。真是激情中的悲哀!调到我们总装组后却是一副病态。重活干不了。是小组的机动人员。什么工种都会摸几下。和钱志平搭档干临活。志平也是七二届的上海支内徒工、但他和汽修工无缘,是机床金加工。进培新厂直接在六車间工作。做車床。但他身体不理想,心脏时常出问题,車工有劳动强度,他难以持续干下去。调到我们班组也没有具体工种安排,奖金車间平均奖。不参加考核,基本上隶属照顾对象。但他虽然身体欠佳。体力活避免,但轻微工还是会主动多做。看到哪位师傅需要帮手。他们都很主动。大家也理解他们的心有余而力不作。德海和志平都有共同的爱好,对打乒乓球情有独钟,球艺还真不错。噢!原来他们在上海培训单位就是厂队乒乓球选手了。德海的横板握拍打的飘逸。双面贴胶,左右璇转。志平爱好乒乓球之外,还喜欢象棋的博奕。但遗憾的是年轻病故,过早地结束了人生的旅途。为他的英年早逝倍感悲哀!总装组有蒋文涛师傅全国劳模的光环照耀,一代代管理人员都踏着蒋的步伐在走。陳仁干做出了榜样,在总装组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接力棒交到了俞志贤手中了。俞师傅来自于上海汽修三厂。他不是机工本科。到培新厂后在厂检验科工作。管理人才的流动,跨部门来到了我们总装组担任生产组长。郑重地从老班长陳仁干手中接力棒地传递到手。当时他的心情五味杂陳。激情之余是耽心。这班组是培新厂的一面旗帜呀!如今我是旗手,要杠起这面大旗却是勇气和毅力同在啊!我记得俞师傅身教重于严教。以干为先。外行领导内行有难不错。但外行转化到内行,再领导内行共同语言不就一致了吗!避震器和倾卸車顶泵,是車辆中的重要部件,也是重体力活当时定量就有42斤。是机工工种的最高。可想而知劳动强度又有多高。其次要和机油,柴油,顶泵油打交道。油中揮发的化工毒素,只能用薄薄的口罩一只来阻隔。更主要还有枝术数据计算。俞师傅就每天和泵桶打交道。不但完成自己工作任务。对班组其他组员也关心有加。组员工作他要关心。生活锁事他要关怀,班组奖金分配他要关爱。实事求是他工作作风。勤恳努力是他工作精神。每天工作完毕把自己工作台打扫干净,下班之前,手中揮舞着一把大扫帚,每只工作台周边的垃圾都清扫干净,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组员也对他好评有加。亲切称他俞班长!文涛精神后继有人代代辈出。这是俞班长跨出的第一步!</div> <h3>《徽洲培新之六一一话说二車间》</h3><div>俞志贤担任生产组长,邀请我担任工会组长。工会工作反正我熟悉。无非就是政治宣传员和手中的一枝笔要产生作用。钢筆,粉笔,毛笔都难不到我,也是我的最爱。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出版学校的大墙报。历史也不短了。俞班长你真有眼力,挑选我当工会班长沒错。我们班组有全国劳模蒋文涛的光环,还有陈仁干班组中的人脉,如今又有我们二人的文武搭配。班组要不上厂部的先进榜也难。政治学习是当年的头等大事,也是班组工作中的灵魂。我们的口号是灵魂深处干革命。班组学习报刋社论,了解厂部动态,传达生产计划指标,班组生产竟度细则安排。每天早上班组学习结束,一天的工作在叽叽喳喳声中拉开了一天的帷幕!叽叽喳喳声演变成了叮叮珰珰的敲击声,鄉头的击打声,锯子的咔咔声,焊孤的吱吱声,呼呼行驶中的行車声,作业工人的吆喝声,七声八音交相呼应,汇成一曲绝美动听的交响乐曲。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犹如一幅幅輝煌的劳动画卷。一天工作完毕,还要简单的班组小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再接再历!我们总装组是常日班,每天下班,组员都能自觉参加班组例会。在当时,政治活动踴跃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参加。政治青工轮训热情参加,政治青工义务劳动努力参加。凡是和政治搭上边的各类活动,都是我们参加的首选。政治是统帅,政治是灵魂。我们青工对政治也非常关心,碰到有些事物,首先想到的这是政治号角的吹响。八O年的后山車间火灾,我厂一位组织科的党员杨同志,就倒在了去救火的途中。他没有倒在救火现场,而是倒在冲向火海的途中。被一辆解放牌汽車碾压时,手中还拎着一只灭火机。看到的人一片悲痛!太惨了,头都变型了。事情的过程耐人深思。那天是炎热的高温季节,酷暑逼人。战高温时刻。厂部为了缓解工人的劳动强度,安排了二小时的午休调剂身体。让职工静心在家休养午睡。在工人们休息中,厂内广播喇叭急切地响起了紧急通知。不好了!后山四車间着火了!着火可是大事啊。四車间是总装車间,不但有氧气,乙炔瓶,还有漆工组的化学材料,火情通知牵动了全厂职工的心,这政治动员令也喚醒了工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在三村的青年工人,冲出寝室拎起了灭火机,直奔后山火源車间。紧急呼喊中,也把刚进入梦乡的组织科杨同志惊醒了。他知情后擦一下如梦初醒的双眼,冲出家门,直奔厂区。他住在家属小区,从家属小区到厂区,还有一段距离要奔跑。他直奔厂区拎起灭火机,不顾一切直奔后山去救火。我们厂分前山,后山,中间有一条坡度連接。离厂部中心偏远叫后山。后山有二个车间,四车间和五車间。四車间是新車辆的总装車间,军車,七一牌汽車总装都出于四車间。以及培新大客車也是他们生产总装的豪华客車。五車间是翻砂,淬火,镀锌,木模辅助車间。有碱水炉的存在。四車间和五車间又是相邻。火警通知也把前山,后山集体宿舍的青年工人都喚醒了。他们二话不说直奔火烧现场。人多但没有人有效的组织。各跑各的道,速度上有差异。但自古华山一条道。我厂去后山也只有这么一条道路。一长串救火人员听说火警都往后山跑。各种穿着的都有。汗背心,老头衫,平脚裤,塑料拖鞋。想到啥,就往身上套。实在来不及穿衣,干脆光着膀子,真所谓是赤博上阵了。一长溜人群目标去后山救火。边跑边叫,后山着火了。随着不断的叫声,救火者越来越多。火情就是命令。看到人多去救火,有激情还要有速度,救火就是和时间赛跑,能减少损失是大家共同的愿望。驾驶员小范,情急之中想到了绝招。要快,就必须用汽車把救火者送上去。想到就做。他就直奔二車间发动一辆汽車开出車间大门。边开边招呼大家上車去后山。救火者陆续爬上了汽車。汽車加速行驶。当时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急!当車冲出前山进后山下坡时,险情发生了!车速快,下坡有惯性,当看到组织科杨同志拎着灭火机在車前下坡时,要想减速踏刹车时,不好!手刹,脚刹都失效。杨师付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葬身在他小范驾驶的車轮底下。真是悲哀!原来这是二車间一辆大修車。小范救火心切,肓目开车酿成大祸,更是他终身遗憾!救火现场四車间的许多青年工人都在車间棚顶上救火。可又有谁知。顶棚下面是五車间的一只大型碱水炉。一旦踏穿棚顶掉进碱水炉,那真是后果不堪设想。但当时那些救火青工,脑中一根筋,那就是救火心切!危险对他们来说已经考虑不到了。看,这就是我们培新青工的正能量。这也是和他们平时的政治学习密不可分。几十年过去了,但想想当时救火的情景,那培新人心中是永远的痛!</div> <h3>众人拾柴火焰高。培新厂的辉煌,有我们培新人的辛酸。培新人的历史回忆也必然有我们培新人来書写。尤其一些饱经风霜的耄耋老培新人,更见证了培新厂的艰难和輝煌。他她们对培新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人名更有深的情感。我了解到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身体有碍回不了培新厂去看一看。但他们有心愿看一看,当年培新厂所使用和熟悉地实物,也能触景生情,不忘初心。我们培新的小字辈应该读懂他们的心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原指望在小三线展馆中能见到培新厂的曾经,但他们都失望了,连一张小照片都没有,他们也回绝了干脆,没有当年培新厂的回忆题材,哪有我们今天去参观的价值。其它三线厂不能取代我们培新厂。曾记否。我们青春的蹉跎岁月在培新厂度过,生活的艰辛在培新厂磨炼,五味杂陳的酸甜苦辣在培新厂品尝。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培新厂消失。重拾记忆既有乐趣,也有伤痛。但三线馆丢失了培新厂,也抹去了培新人在三线人参观中的遗忘。培新人的叹息,必然会自我努力。我想我们培新人是只潜力股,人才辈出,组迠了培新聊天群,给培新人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今一片红火,雪球越滚越大,如今已饱和。迠群,爱群,护群是群友的心愿。(团干群,二車间聊天群)也迠群如今。我的美篇虽微不足道,有局限性但也是我们在培新厂的曾经。马爱萍说的好,(淳朴文字,珍芷实物,青春优美旋律,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也是纪念我们曾经的芳华岁月。)马爱萍也是我们七二届的同龄人。她说出了我们同龄人的心声。葛琪深有感概。(培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为大家留住了永久的宝贵记忆,人生的黄金年代是最值得留恋的。)对,流逝的岁月,留存的只有思念。葛琪的父母親都已年事已高,但记忆力还有所保存。蔡老太想起了同一班组的钱学洲师付,我都遗忘了。他她们都是培新厂的迠设者和创造者。老一辈更是培新厂的功臣。有些培新厂老前辈,闲聊之中一讲到培新厂的生活之路,真是眉飞色舞,神情气爽。黄珍桂师付,也是好刀,好枪,好马上海支内职工,她老公郭也是一位枝术干部。她对培新厂也有很深的感情,把自已的电焊枝术毫不保留地传给徒弟小印。每当我们电话聊天时,三句不离培新厂。仇红英师付,我们电聊时,也难忘培新情节。有些老一辈培新人把第二代都交给了培新厂的迠设事业。读书,工作也大有成就。我所知的邵惠民。他是我们后勤科长邵潮林和小卖部徐阿姨的儿子。</h3> <h3>2.惠民读书是在安徽培进中学读的,他喜欢舞文弄墨。当年报杂文函授学院,也是他的提议。我也钟情于筆,双双获得了学员证。他担任过小主人报记者,又获得了华東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科文凭。凭借自己的文筆,当了多家杂志的主编,在各种刋物上发表的文章也不少。作为人才被上海市公安局引进参与(人与車)杂志的选编,特批公务员编志。善写文章还出版了一夲(石庫门夜话)书。得到市委宣传部有些人的好评。如今已调配到北京新闻机构。惠民也是小三线第二代,他走自己的路,也达到了人生的輝煌,筆耕不辍,永往直前。他邀请我参加了一系列社会活动,他和上海劳模杨怀远,陶依嘉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是他重点采访的对象,小扁担精神永放光彩。在他父親六十岁的寿庆中,我见到了徐阿姨还是那样丰采,甜蜜的微笑永在脸上。事业有成的胡忠民,他是培新厂宣传科胡风回的儿子,也是小三线第二代。他曾经的蜡烛厂,也有过輝煌,他也是培新厂团委干部,下海经商走创业之路。走进蜡烛厂的陈列馆,各种蜡烛琳琅满目。大饱眼福,他送我的蜡烛还珍藏如今,如获至宝。他的蜡烛出口国外,杨中国之威。还记得俞云堂的儿子俞斌良。旅游公司的大巴还把我们四十四位培新人送进了故地培新天地,重走培新之路有他来引领。歙县,屯溪故地重游,宾馆住宿吃喝一切都热情照顾好。二O一O年五月我们四十四位培新人,阔别安徽二十四年,还是第一次重返培新故地。以七二届毕业生为主体,但也有一些年长者。大家对斌良的一路热情甚感辛慰。虽然培新厂已今非昔别伤痕累累,看了心冷不愿回首往事,但想到此行斌良旅游公司的安排和温暖。还是非常愉悦。俞春霖,他是俞瑞生的儿子,也是小三线的第二代,小俞不熟,但他父親老俞也有接触,他是党办主任,知识分子,待人和善热情。小俞我常听胡伟毅提起他。他们比较熟。伟毅也是在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导岗位上退休的。二O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我们培新七二届人八十四位踏上工作岗位四十周年大聚会,也邀请过俞春霖来参加,但他正好出差在外,擦肩而过。陳永明也是七二届的,他耒到了聚会现场。据我所知培新厂小三线的第二代,事业有成者也大有人在。医学博士,人民教师,国企官员,私企掌门人。小三线也可说是一个大熔炉,垂练出一批优质钢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