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徒四壁贫困拮据,疾风知劲草辩贤俗,朱买臣人穷志不短,富贵荣华视尘泥,单等朝廷开贤路,大丈夫终有报国期……”近日,“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章丘区2018年“一村一场戏”在章丘东山社区上演,走到近前,细细听来,原来是《朱买臣休妻》那一段。</h3> <h3> 朱买臣,何许人?据记载,朱买臣,汉朝会稽吴人,也就是江苏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三字经》中有“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之名句。“如负薪”说的就是,朱买臣靠卖柴讨生活,一边挑着柴,一边诵诗书,不以挑柴为苦,反以读书为乐。可是,他的妻子崔氏却不理解朱买臣的行为: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来,朱买臣谈说《春秋》,讲解《楚辞》,受到汉武帝重用,官至会稽太守。后因平定东越叛乱有功升官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h3> <h3> 我不知道,朱买臣在挽留妻子失败之时,内心到底如何。而我想到的是,朱买臣“负薪苦读”的勤奋精神至今值得弘扬学习。在今天,这个被电子读物充斥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品味浓浓书香的人还有多少?虽然已经鲜有担柴时读书的人,但是,13年里,在风吹雨打中刻苦读诗背诗,等餐时间的空隙,别人拿着手机玩王者、看直播,他却捧着《唐诗》诵读,13年后,在厚积薄发中站在央视舞台,参与诗词盛宴,一举夺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不正是面对生活的艰辛,仍然怡然自得读书学习的典范吗?雷海为获奖时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主持人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如孔子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h3> <h3> “苟能发奋自立,家塾可读,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也极为推崇朱买臣“负薪苦读”的精神。他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出生寒微,生活清贫,天赋不高。据说,小时候,有一天,他在家读《岳阳楼记》,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在朗读,不能背诵。这时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欲等曾国藩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来等去,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天赋虽然不高,成就却超过很多聪明人,根源便是曾国藩的勤劳和坚持。于是,曾国藩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了一代完人,一介君子。我们不得不佩服他那种勤奋好学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读书,改变了他的气质,正所谓“书味深者,面自粹润。”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因此,爱上读书,坚持读书,纵然物质上衣衫褴褛、捉襟见肘,精神上必定握瑜怀玉、千万富翁。</h3> <h3> “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最珍贵不过的,是沉静与坚持。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不平凡的光芒,而他们就是最好的激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