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高晓松在《我为什么不买房》一文中讲述自己与世界相遇的乐趣,以及把不买房的钱拿来去走遍世界,看到的别样的风景。他是一个无房主义者,也坚信无房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不得不说,他有一位知书达理且眼光高远的母亲,才让他和妹妹在这世间自在独行。<br></h3><div><br></div><div>当然,他自己也足够超脱,不至于落入世俗的泥淖中无法自拔。</div><div><br></div><div>世俗的力量太强大,以至于我们一直想要逃离它。</div><div><br></div><div>逃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逃离父母、逃离工作、逃离原本的生活圈,好似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敌人,在斗不过它的时候,逃离,是唯一的选择。</div><div><br></div><div>但走的再远,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圈,却始终离不开那个原来的自己。精神的远游行走的再远,身体的窠臼仍旧存在于当下。</div><div><br></div><div>在路上,我看到太多逃离的灵魂。</div><div><br></div><div>他们或是公司职员,或是机关工作人员,或是自由职业者,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满满的故事,以及对未知的恐惧。游乐场上等待着玩刺激游戏的人排起了长队,平淡的生活让人们的内心渴望者这样暂时的深入骨髓的刺激。</div><div><br></div><div><br></div> <h3>布达拉宫的脚下西侧的不远处,有一排不高的房子,旅行社的招牌挂满了一排溜,五颜六色,倒是和布宫周围的氛围很契合,其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门。门上挂着与之不太相称但相溶为一体的布制招牌,黑底白字“酸奶坊”在奶白色的墙壁上悬挂着,以至于你站在很远的马路上,也可以看得见。</h3><div><br></div><div>酸奶坊的酸奶很好吃,酸奶坊的照片墙更有趣味。</div><div><br></div><div>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来店里,点一碗酸奶,要半碗糖,酸奶太酸,没有糖吃不下。然后就一张张去浏览照片,去看一句句留言。照片中多数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的团队照片,看来是店家精心挑选过的,不想给人留下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形单影只”的印象。但你要耐心的看留言,就会发现,这些埋藏在旅行者心中深深的孤独。孤独到在异乡通过一支笔,与天地,与精神独往来。</div><div><br></div><div>这样的孤独,与年龄无关,与阅历有关,与岁月有关,当然也与当下有关。</div><div><br></div><div>每当一个社会走到改革发展的中间期或者岔路口时,都需要思索着发展和变革,所有的变革,都需要付出该有的代价,不管是自愿还是无奈,当然,这种代价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看的见的比如矿产开采之后地上大小的洞,比如大气污染后不再蓝蓝的天,而看不见的,是人们内心状态的一种转变,从平和转为焦虑,每一个人的带来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还有没从传统的窠臼里没有拔出来的脚,所以人是矛盾的人,这世界也自然是矛盾的世界。相应的也催生了诸多的前所未有的与这个时代紧紧相依的名词:巨婴、阶层固化、妈宝、迭代……人们在焦虑中穿行,也在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制造者焦虑,没有了自处与思考的时间,一个个开始与自我的死磕,开始了与世界的对抗。</div><div><br></div><div>阿来曾经在多部作品中谈到了“物质主义”,其实我理解的意思是“消费主义”,与他尊奉的“自然主义”相反,物质主义更强调表面的享受,而忽视内心深处的需要。人的欲望和躯壳与自己的灵魂的距离越走越远。</div><div><br></div><div><br></div><div>他在《当我们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这本书里分享了一段自己的往事:当他尚且年轻的时候,在一次会议之前他突然决定说,与其坐着和一群陌生的人聊天,不如自己来一次远行。他在泸定把皮鞋丢了,买了一双胶鞋,开始沿着大渡河走,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这一路不是说去寻找什么,而是去寻找自己的道路,你说孤独不孤独,一个人走当然孤独。但正是这样的孤独,为后来绵延不绝的创作注入了不竭的力量,你看《蘑菇圈》,看《河上柏影》,看《空山》,看《大地的阶梯》,哪一部作品没有他当年走过的影子?</div><div><br></div><div>他在多年后谈及这段经历的时候,说道孤独很可怕。但我们看到,在孤独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创作的人。当一个人慢慢的在大自然中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身体与心灵逐渐归一之后,那种精神与天地往来的思考力回来了,整个人不再那么干瘪,也不再那么无力,反而是越加的饱满。</div><div><br></div><div>有一句话很触动人心:你以为你在上海、北京或者深圳的失眠、焦虑,到了拉萨的酒吧泡上一夜,就会至治愈?很多人的出行,是把自己暂时的焦虑放在一边,以为出行能够治疗内心的焦虑,其实不是,这样的出行,是放空自己,却没有很好的面对自己,始终将自己与世界对立,没有很好的做到“人在世间行,人是世间人”。</div><div><br></div><div>著名美学家蒋勋先生曾在多个场合分享自己年轻时期在欧洲留学时候的远足的经历。当你背起背包,在陌生的地方和城市独行的时候,一方面是走进了全新的世界,一方面是走进了自己的内心,所以这样的时候,看世界亦是看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人是世界的人,世界是人眼中的世界,眼光变了,世界变了,你也变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当你孤独焦虑时,不妨走进内心,让心中那个执拗的你,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