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作者:吴明华</div><div>笔名:高山</div><div>插图:部分插图选自网络,致谢原作者</div><div>插曲:口哨音乐《你好吗》,作者演奏上传</div><div> 作者在江苏省市级居民社保经办机构工作,市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口哨协会会员,创作长篇小说《若梦》、杂文集《感悟生活》等多部文字作品,录制60余首口哨音乐作品</div> <p class="ql-block"> 难忘童年,相信每个人都会快乐着那一段特殊的时光;童年难忘,脑海中时常会浮现童年生活的一幕幕,思绪仿佛也回到那一段难忘的红尘时光。</p><p class="ql-block"> 文字是红尘使者,她是生命的载体和灵魂伴侣,记录着昨天、今天和明天,见证着生命之路的一步步成长。好想插上文字的翅膀,这样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再次回到童年生活的环境,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午后,金灿灿的暖阳照耀着,终于如愿插上文字的翅膀,思绪仿佛穿越过漫长的时光隧道,再一次回到童年难忘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童年家中有兄弟三个,自己排行老二,家人和邻居们都依序唤我老二。穿越时光隧道而来,不由得仔细打量眼前的这个老二,只见老二的个头不大、头发微黄,皮肤白皙、脸色蜡黄,深黑色的旧衣裤上补丁很多,宽宽的脑门下亮着一双清澈大眼睛,稚嫩的身躯蕴藏着一股执拗的劲头。</p><p class="ql-block"> 这个贫弱幼小的老二,真的就是多年前的自己吗?望着眼前的老二,我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丝的怜悯。</p> <p class="ql-block"> 跟着老二蹒跚的脚步,我一同迈进了儿时的家中。</p><p class="ql-block"> 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家,这是自己童年成长的地方。家中有内、外两个房间,隔着一道墙门。墙面微黑,光线较暗,屋顶悬着一根不停摇晃的电线灯泡,墙上贴着毛主席画像,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p><p class="ql-block"> 外房间是做饭和吃饭的地方,相当于现今的客厅和厨房。一张正方形的旧桌子居中摆放着,这是家里的餐桌、也是兄弟三个做作业的学桌。墙角处立着一个煤炭炉、一个旧碗柜和一只大水缸,透过玻璃窗的光束倒映在水缸泛动的波纹里。</p><p class="ql-block"> 内房间是卧室,一张旧式床靠墙摆放,墙角是长方体的五斗橱,还有一只木条钉成的鸡窝,老母鸡下蛋后的咕咕声不时从鸡窝里传出。两个房间大约二十多平米,却住着全家的4口人,老二的父亲被打成右派,还在遥远的农场里劳动改造。母亲在县毛巾厂上班,做挡车工和洗烫工,白班夜班三班倒,工作异常辛苦,每个月20几块钱的工资是全家的收入。兄弟三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一天比一天大。</p> <h3> 老二跑出家门,我也跟着尾随出屋。只见屋外的邻居一家紧挨着一家,有好几十户人家,几栋坐北朝南的青砖旧瓦房,如同长蛇一般首尾相连,老二家在第一栋瓦房的最东边。家属区的南边是一家集体企业,这是镇办胶鞋厂,工厂的烟囱冒着长烟,轰隆隆的机器声从空气中漫开,一道围墙将厂区和老二家所在的家属区分开。</h3><h3> 老二家的东边有小块空地,这是老二家的菜园子。菜地里金黄色的向日葵迎着骄阳绽放,玉米棒拖着紫色的长胡须,群群蜜蜂盘旋飞舞,老二的母亲平日在菜地种些蔬菜,贴补家中的生活。老二家的屋后有条小河,河水清清,树叶倒影,邻居们正在河边的码头上洗衣服。小河的对岸是大片农田和农舍,农田北边有一条更宽的大河,河水也更清澈,这是老二家和邻居们生活饮水的主要来源。</h3><div> 夕阳渐渐西沉,气温没有中午炎热,晚饭时间也快到了,老大、老二抬着水桶去北边的大河担水。蜿蜒的小路连着小树林,阳光透过密密的树荫射进来,树杈上的蝉声不断,小树林显得格外清凉静谧。兄弟俩一高一矮抬着水桶,老二在前面、老大在后头,水桶里的水不时摇晃着溢出。老大爱玩好动,大大的眼睛、圆圆的鼻孔,细长的胳膊、细长的双腿,看上去比同龄人高出许多;老二好安静、听母亲话,学习也刻苦。一路上,老大悄悄将扁担上的水桶不时地向前移动,脸上露出狡黠的笑,走在前面的老二丝毫没察觉。</div><div> 这艰苦的生活条件,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二会觉得苦吗?夏天没空调,电风扇也没有,冬天没电热毯,仅靠热水瓶捂脚,吃不好穿不好,电视汽车、手机网络更是一种奢望。看来,过好日子容易,而从好日子再返回到苦日子,难上加难。</div><div> 许是心灵相通的缘故吧,老二看见了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如同故人一般开心。一旁的老大看不到我,也听不到我的声音。看着老二担水的快乐样,我心疼问道:“老二,你觉得生活苦吗?”老二似乎并没有完全明白,笑道:“生活就这个样子,苦什么啊。只是,好想好想吃肉,妈妈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买肉了。”听老二这么说,我的眼圈微红。</div> <h3> 清晨,老二很早就起床,朗朗的读书声很快在屋内荡开。老大睡在床外口,老二睡床内侧,电灯的开关线一直栓在老大的枕边。老二每次起床都央求老大打开电灯,老大总眯着眼说再睡会儿吧,甚至抱怨道还让人睡觉不?明明已是早读时间了。</h3><div> 母亲上夜班都将家里的门反锁着,确保兄弟仨在家的安全。晚上,老三总要缠着老大和老二玩耍到深夜,老大、老二困了不理睬,老三就放开喉咙大声哭喊,老大无奈取些白砂糖哄着,老三吃完后继续哭喊,老大、老二干脆不再理睬,老三吼了半夜见无人搭理,只得自己关灯睡觉,老大、老二却躲在被窝里偷笑。母亲早上下夜班回家,开门不见了床上的兄弟仨,外门明明是反锁着,三个孩子都去了哪里,母亲惊慌中大声呼喊,兄弟仨却躲在床底用竹竿挑母亲的脚。看到这忍俊不禁的场景,我不由得会意一笑,童年的生活虽然苦,可快乐却时时涌现。</div><div> 老二跟着老大去附近的仓库捉麻雀,掀开仓库屋顶的瓦片,发现麻雀的幼崽张开稚嫩的小嘴,老二欣喜若狂地大叫,将掏出的麻雀幼崽和麻雀蛋藏进自己的背心,贴着暖暖的肚皮呵护。老二的叫声很快惊动仓库值班人,兄弟二人都被抓进了值班室,老二详细交代出姓名、学校、班级,值班人记录后独自回去睡大觉,将兄弟俩反锁在值班室。上课时间到了,老二害怕得大哭,老大领着老二翻过值班室的气窗逃回到学校。整个下午,老二在课堂上都心神不宁,窗外那个熟悉而可怕的身影再现,老二被班主任带进了办公室。在班主任和仓库值班人的面前,老二痛哭不已,麻雀的幼崽也在肚皮上吱吱地叫着,老二反复交代不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最后仓库值班人走了,老二被通知参加第二天体育场的万人审判大会。</div><div> 整夜、整夜,老二都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看着忧心忡忡的老二,我轻声问:“深夜了怎么还不睡?”老二惴惴不安道:“明天有万人审判大会,如果被抓起来批斗怎么办?如果被关进农场改造怎么办?”我轻轻一笑道:“别怕,这事与你无关的,就踏实睡吧。”老二将信将疑看着我,这时也传来老大惴惴不安的眼神。第二天清晨,老二与老大徒步赶往体育场,老二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零钱买来油条、面饼,两个人大口大口吃着。结果,万人审判大会与老二彻底无关,老二身上的零钱都花光了,悬着的心却终于落地。</div> <h3> 邻居家买了一台收录机,老二感到很惊奇,这小小的收录机如何能录下人的声音并且播放出来?老二仔细打量这个稀罕物,莫非是有人躲在里面唱歌、说话不成?邻居自豪地介绍起收录机的播放、录音功能,老二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神奇物,每天放学都兴致冲冲地跑到邻居家听歌,全然浸在美丽的音乐之中。</h3><div> 邻居家有许多小画书,那种连环画小人书,老二爱不释手,常去邻家借看,尤其对《三国演义》小画书兴致更浓。通过画页精美、寓教于乐的小画书,老二初步接触到古典名著、文学历史、战争英雄等艺术人物,眼界也大大开阔,对小画书渐渐转为痴迷,零钱几乎都花在小画书上,收藏量随之大增。老二周末总会带上小画书到电影院附近,将小画书整齐摆放在地摊上,坐等顾客前来翻看,顾客花一分钱可以看好几本。老二将赚来的钱再买小画书,如此良性循环,老二收藏的小画书越来越多,从中了解到的知识也日积月累。</div> <h3> 老二家附近有大片芦苇荡,芦苇荡连着成片蔬菜地,夏日绿意盎然,老二放学常跑去玩耍。</h3><h3> 这天下午,老二再次来到芦苇荡。挺拔的芦苇静立在湛蓝的水域中,长剑一般的苇叶绿如轻纺,苇杆细高,叶片发亮,足足有一人多高;溪水在芦苇间默默流动,蜿蜒向前,各种小动物在芦苇丛中安心栖息,微风轻拂处有鱼虾游弋、野鸭飞跃,荡起一圈圈涟漪。</h3><h3> 芦苇荡深处飞着一群鸟,椭圆的鸟窝扎在高高的苇杆上,显得格外注目,整片芦苇荡罩在蔚蓝的天空下,起伏的芦苇似绿色海洋一般壮观。芦苇荡连着大片蔬菜地,菜地里瓜果长势猛,蚕豆青亮饱满,番茄鲜红欲滴。</h3><h3> 鸟儿在芦苇荡里嗷嗷鸣叫,唤起老二浓浓的兴致。老二穿过密密的芦苇,找到一只架在芦苇杆上的鸟窝,仔细打量鸟窝的构造,轻抚窝里可爱的雏鸟,雏鸟以为是母鸟喂食,纷纷张开稚嫩的小嘴,逗得老二哈哈大笑,转而又闭嘴静声,生怕惊动这安睡的小精灵。老二想这鸟窝的构造也不复杂,自己何不照葫芦画瓢建一个?</h3><h3> 于是,老二翻出书包里备好的棉花团和麻雀蛋,垫起了脚跟在苇杆上搭建鸟窝。新鸟窝很快建成了,老二仔细端详新建的鸟窝,热切期待着飞鸟能在自己建的窝里安家,更期盼落户的飞鸟帮助孵化窝里的麻雀蛋。有了这一份新的期盼,老二心里美滋滋的,脸颊上溢出乐滋滋的笑。</h3><div><br></div> <h3> 夕阳将整个芦苇荡照得金色一片,蛙声、蝉声、鸟声四起。老二猫着腰穿过芦苇荡,来到清香诱人的蔬菜地。</h3><h3> 瞄一眼四周无人,老二顺势匍匐在蚕豆丛中,取出书包里的针线,从茎秆上摘下一把把蚕豆,娴熟地剥开豆角,再用针线窜起打一个结,将一串项链般的蚕豆套在脖子上。接着光顾红红的西红柿,从压弯的茎秆上摘下西红柿大口品尝,再将西红柿装满书包。见此情形,我问老二干什么呢?老二慌忙用手掩住嘴示意别出声。这时,远处突然传来菜农的大喊声,老二吓得拔腿就跑,书包里的西红柿滚落了一地。</h3><div> 老二回到家打开煤炭炉,手忙脚乱地煮蚕豆,一会有香气从锅里溢出,蚕豆全熟了。老二从锅里捞出蚕豆,将一串香喷喷的蚕豆套在脖子上,独自坐在墙角小凳上,轻轻地摘慢慢品,安抚逃跑时惊魂未定的心。夜深了,老二睡不着,有白天逃跑时的惊吓,也有对自己新鸟窝的缕缕牵挂。</div><div> 几天后,老二再次来到芦苇荡,仔细查看鸟窝的变化。结果,挂在芦苇杆上的鸟窝依然空荡荡,窝里的麻雀蛋也依旧。老二就纳闷了,同样是鸟窝,这鸟窝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哩?</div> <h3> 晚饭后,邻居们收起小餐桌,在屋前挥着蒲扇纳凉聊天。张家长、李家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为每天聊天的主题,有时邻居们也会讲些小故事。每当邻居们讲故事,老二就静坐一旁聚精会神地听。</h3><h3> 反特故事《绿色的尸体》吓得老二夜里都不敢睡,荤段子故事羞得老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让老二印象最深。老二的脑海常常浮现这样的画面,当祝英台的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坚持下轿祭拜,哭声一下卷起狂风,天地变暗,暴雨如注,梁山伯的坟墓被雷电劈开,悲恸欲绝的祝英台终身一跃,坟墓合二为一,天地放晴,一双彩蝶在坟墓上空曼舞。每每此时,老二总会感到深深遗憾,“为何梁山伯、祝英台不能在人间团聚?为何他们经历这么多的磨难?”爱的美丽种子,此刻已然在老二幼小的心灵里扎根。</h3><h3> 盛夏傍晚,老二经常跟着邻居去看露天电影,无论路程多远都必去。电影广场上,白色的幕布高高挂起,电影机竖在广场中央,放映员一丝不苟地换片,一束光柱射向白色的电影幕布,观众黑压压一片,将整个露天广场围得水泄不通。老二有时迟到了,就坐在电影幕布的背面观看,虽说人物的动作反向,电影情节依然一看明了。露天电影多是战争片、喜剧片、纪录片,也有戏剧片、京剧样板戏。看露天电影,俨然成了人们最主要的精神享受。</h3> <h3> 长时间不知肉味,老二腹中的油水少得可怜,有时梦中都在大块大块地吃肉。邻居周四家在小河边钓鱼,河面上的鱼浮子移动,周四当机立断举竿,鲜活的小鱼从水中钓起,老二兴奋地大叫,抢着将蹦跳的小鱼放入水盆,周四潇洒帅气的钓鱼动作,让老二深深折服。</h3><h3> 老二紧盯着鱼竿、鱼线、鱼浮,目光一刻不舍得移开。周四起身去厨房做饭,让老二帮着照看一下鱼竿,嘱咐鱼浮子一动就举竿,老二连连点头,早就盼望这一刻了。老二侥幸地从河中钓起一条小鱼,赶紧狂奔向周四报告,这是老二第一次钓到鱼,成功的喜悦激起了老二强烈的兴趣。老二上街买来鱼钩,取出家中撑蚊帐的竹竿,扛着鱼竿奔向附近的大河。忙碌一个下午,老二没钓到一条鱼,傍晚灰头土脸地回家。到家后,老二仍不甘心,再次荡到小河边,见有鱼虾水面上游动,老二坚定认为是下午钓鱼的地方选错了。</h3><div> 想到这儿,老二不再钓鱼了,干脆脱掉衣裤下河摸虾,终于捉到一条小虾,跑上岸回家煮虾汤。一条小虾煮了整整一锅汤,老二兴奋地吃虾,老大、老三也跟着开心喝虾汤,分享收获的喜悦。虾汤的味道美,老二牢牢记住这个味道。我一旁侧目微笑。</div> <h3> 麦田上空漫着诱人的麦香,成群结队的麻雀飞过麦田,纷纷落在田埂边。老大叫上老二打麻雀,二人蹲守麦田边,老大取出弹弓填上泥丸,这是事先用泥土揉搓晒干的小泥丸,专为打麻雀量身定做。随着弹弓泥丸的射出,一只只麻雀应声落地,老二快速将战利品装进竹篮,小半天竹篮满满的战利品。<br></h3><h3> 老大领着老二到河边,将麻雀拔毛剖腹洗净,回家打开煤炭炉煎炸。旺旺的炭火上飘出阵阵的香味,香喷喷的油炸麻雀早已让老二垂涎欲滴,老二大口大口地咀嚼着,一旁的老大提醒蘸着酱油吃,味道会更香。 </h3><h3> 国营大众饭店在市中心广场,夏天售卖各式各样冷饮,强烈刺激着老二的味蕾。隔着橱窗看去,柜台上摆满各式冷饮,凉面、凉粉、棒冰、赤豆汤、茶叶蛋应有尽有,老二不由想起几天前捡到五毛钱,来饭店大吃一顿,硬是将流出的口水往回咽。</h3><div> 关键时刻,老大来了。只见老大从口袋掏出一沓新钞票,在掌心甩出哗哗的诱惑声,这可是好几块钱的大票子。老大领老二到柜台边一样一样品尝,所有的冷饮都悉数吃个遍,离开饭店还捎上几个五香茶叶蛋。幸福快乐的时光缓缓流淌,过足嘴瘾后,老二想起问老大哪来这么多的钱?老大狡黠地说是奶奶给的,老二才放心吃光剩下的半个茶叶蛋。</div><div> 吃饱回到家,见母亲一脸严肃,老二心生不详的预感。老大被母亲推进里屋询问,家里的粮票哪里去了?老二坐在外屋惊恐一片,内屋传出老大的交代声,“拿家里粮票换钱了”,母亲的巴掌雨点般打在老大的屁股上,老二一惊一颤,俨然是打在了自己的屁股上,腹中的美食再没有那么香甜了。</div><div> </div> <h3> 穿越童年的行程即将结束,老二知道我真的要走了,不舍地盯着我的双眼,恋恋地拉着我的双手,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就这样互为生命的前半部、后半部,就以这种默默的方式告别着。<br></h3><h3> 归途中,我再度穿越了时光隧道,耳边风驰电掣,空气疾速流动,老二那不舍的眼神、伴着童年的时光,于心底一直挥之不去……</h3> <h3>吴明华/高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