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

惜福.培福

<h3>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h3><h3>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h3><h3>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h3><h3>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h3> <h3>黄山名气最大的恐怕就是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耐旱耐寒耐瘠薄。"高不盈丈、低仅数寸、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h3> <h3>此松名为"黑虎松",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雄健,虎气生威,故名"黑虎松"。😊</h3> <h3>此松名为"团结松",古松跟盘虬结,一松六干,相抱相依,枝叶茂密,团团簇簇,竞相生长,象征中华民族的大团结。😊</h3> <h3>此松名为"竖琴松",又名"辕门松"。主干挺直,侧干拱垂,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军中辕门。😊</h3> <h3>此松名为"蒲团松"。侧枝密集盘曲,针叶簇集冠顶。清人丁廷健诗咏:"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跌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h3> <h3>黄山松千姿百态,造型古雅奇特,犹如颗颗瑰丽的翠玉,镶嵌在秀丽的群峰之中,给黄山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h3> <h3>梦笔生花又名笔峰,坐落于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内。海拔1640米,孤峰耸立,"笔峰"高44.4米,主岩体厚仅3.8米。孤峰的上部1/3处横裂,裂缝以上部分渐园渐尖,形如蘸满浓墨的笔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笔杆。"笔尖"上长着一颗盘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犹如盛开的花,故得名。传说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h3> <h3>黄山西海大峡谷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称"白云谷",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15公里,为黄山最有名的峡谷之一。😊</h3> <h3>猴子观海,是黄山的一处奇石景观,位于北海景区狮子峰前,一石猴独居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云海。千百年来的相依相伴,猴子眼中的太平县城也几经变换,唯一不变的是灵猴对太平的守望和当地百姓"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h3> <h3>始信峰在黄山北海散花坞东,为36小峰之一,海拔1683米。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故俗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此峰与东南一峰中隔丈许,古时曾断木为桥,游人手扶"接引松"而渡。如今已建石桥,名为"渡仙桥",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桥畔。</h3><h3>最后一张半山腰上的松树可是非常有名的,当年邓爷爷到黄山就是在此松树前拍的照片。😊</h3> <h3>在清凉台上观日出是黄山绝佳之处,只是清凉台地方太小,大概也只能容纳十人左右拍摄照片,显得非常拥挤,如果清晨四点过后再去可能就没有位置了。有一对台湾老夫妇来的时候已经要赶上太阳冒头了,老先生激动的要挤进来拍照片,一不小心把手机掉进万丈深渊了,老俩口只能干瞪眼看日出了,而且把一路行走的记录也全部丢掉了。</h3> <h3>步仙桥位于北面的西海大峡谷,海拔1320米,是从北海进入钓桥景区和西海大峡谷的必经之地,建于1987年,为黄山名桥之一。桥身横贯在两个花岗岩石墙之间的两条大型节理构成的一线深谷之上。自步仙桥至光明顶沿途上能够观察到黄山花岗岩的第二、第三、第四次侵入岩体及界线,三次岩石分别为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细粒斑状花岗岩、细粒含斑花岗岩,桥坐落在第二次花岗岩上。</h3> <h3>来黄山不仅仅只是看到"四绝,三瀑",还可以看到很多花花草草和飞禽走兽的,就看自己的运气好不好了。黄山上鸟类最多的一个品种应该是棕噪鹛,随处可见,而且这种鸟不怕人的,还等着你给它喂食呢。</h3> <h3>在始信峰的半山腰松树林中看到两只黄山猴子在林中飞来飞去的,好不容易抓拍到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就当作是慢拍吧😄在去步仙桥的路上还偶遇到一只黄山的赤腹松鼠,很顽皮的在吃游客丢下的食物。😊</h3> <h3>黄山上最漂亮的花非杜娟莫属了,是黄山市的市花,安徽省的省花,在黄山海拔1200米以上均有分布,是黄山松的主要伴生树种。最后一张杜娟花的照片上飞进来了一只漂亮的黄山蝴蝶,可以把它称之为"采花大蝶"吧。😊</h3> <h3>黄山的光明顶和飞来石绝对称得上是黄山的两大名片。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就是取自这块飞来石,从而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第一奇石。飞来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此奇石从不同的角度看,却是不同的风景。从北海景区前往光明顶的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飞来石的全景,此景亦是《红楼梦》片头出现的场景。而站在西海景区远观飞来石,此石却更似一个仙桃,故又名"仙桃峰"。行至西海大峡谷中,再顺着视线向东边远眺飞来石,当有云海涌现的时候,此石更神似一只帆船在海中乘风破浪,故又有别称"一帆风顺"。</h3> <h3>鳌鱼峰位于黄山中部,因其形似张嘴待食的鳌鱼,故名。为黄山36小峰之首,海拔1780米。从正面看,峰背有一龟形大巧石,近卧几个蛋形小石,构成鳌鱼驼金龟、老鳌下蛋等景。而下了百步云梯,再向鳌鱼峰眺望,只见"鳌鱼"正张开大嘴,似要吞食前方螺狮状的圆石,构成"鳌鱼吃螺狮"奇景。</h3> <h3>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告别黄山的这一天,老天爷赏赐给我们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天气,能拍到这种场景的心情已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都在"咔嚓咔嚓"声中去体会吧。😊</h3> <h3>送客松树高3.3米,胸径47cm,冠幅9.2米x11米,古树虬干曲枝,枝叶侧生,形似揖送宾客。有诗赞:"卓立峰颠观沧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摇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曲终人散,告别了黄山,有太多留恋的东西,也有太多的遗憾,以后有机会一定还会再回来的。</h3><h3>黄山,再见! 再见,黄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