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 2 ) ― 這裏有你的祖先嗎

萬仲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尋根問祖( 2 ) ― 這裏有你的祖先嗎</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從明朝軍籍探討臨川萬氏家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2 0 1 8 年 5 月七彩祥雲原創</div><div><br></div><div> 歷史上萬姓幷不是算很大的姓氏, 但在宋、 明時期萬氏家族還是出過一些名人, 比如德興縣整個宋朝年間萬氏家族就出了二十二位進士。 明朝朱氏家族统治2 7 6 年, 萬氏群體為這個朝代打拼的人物也不少, 還有一位附馬爺官至宗人府駙馬都尉, 以至最後全家多位自殺殉葬於朱家王朝而謝幕, 這是題外話, 本文主要認識來自臨川的這一支家族, 其實還有很多萬氏類似的家族探討研究。 前些天的尋根問祖― ― 臨川萬善探究全當作( 1 ) 吧。</div><div> 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檔案館編,2 0 0 1 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明朝檔案總匯》 ,下稱简称《總匯》 , 《總匯》從時間空間有很大局限性,明朝兩百多年, 資料也毀掉很多, 据介紹有很多都變成窗戶紙等, 許多年限都沒有, 主要崇禎年的資料居多, 但實屬珍貴。 本文以臨川萬氏一個平常家族在明朝時期對朱氏政權的貢獻和該家族身世加以探討, 《總匯》記載如下:</div><div> 歸德衛指揮僉事萬卷書始祖萬繼 代十 臨川縣人(一)</div><div> 萬卷書 指揮僉事〖6 2 冊 3 8 頁~ 3 9 頁(二六) 〗</div><div> 一辈萬继 缺</div><div> 二辈萬普 旧選簿查有永樂五年正月萬普係鎮遠衛亡故世襲指揮僉事萬繼嫡長男敬襲歸德衛世襲指揮僉事</div><div> 三辈萬安 旧選簿查有正統六年萬安系係歸德衛殘疾世襲指揮僉事萬普嫡長男</div><div> 四辈萬全 旧選簿查有天順元二年三月萬全年二十歲臨川縣人係歸德衛世襲指揮僉事萬安嫡長男</div><div> 五辈萬鉉 旧選簿查有成化十五年十二月萬鉉臨川縣人係歸德衛世襲指揮僉事萬全嫡長男</div><div> 六辈萬美 旧選簿查有弘治十三年十一月萬美年十六歲臨川縣人係歸德衛故世襲指揮僉事萬鉉嫡長男</div><div> 七辈萬善 旧選簿查有正德九年十二月萬善年二十六歲臨川縣人係直隸故絕指揮僉事萬美親弟照例襲授祖職指揮僉事</div><div> 八辈萬遷 旧選簿查有嘉靖六年四月萬遷臨川縣人係歸德衛故絕世襲指揮僉事萬善堂兄</div><div> 九辈萬言 旧選簿查有嘉靖十七年二月萬言年二十九歲臨川縣人係歸德衛指揮僉事今患疾在衛萬遷嫡長男</div><div> 十辈萬卷書 旧選簿查有嘉靖二十九年四月萬卷書臨川縣人係歸德衛故指揮僉事萬言嫡長男</div><div> 十一辈萬讚零 旧選簿查有嘉靖三十二年四月萬讚零臨川縣人係歸德衛故指揮僉事萬卷書親叔</div><div> 十二辈萬年勳萬暦三年二月萬年勳二十三歲臨川縣人係歸德衛故指揮僉事萬嫡長男</div><div> 十三辈萬基萬暦三十七年八月大選過歸德衛一員萬基年二十七歲係疾指揮僉事萬年勳嫡長男 比中一等 對訖</div><div> 十四辈萬年業萬暦十六年四月大選過歸德衛指揮僉事一員萬年業年四十八歲係故指揮僉事萬基親叔 比中二等 對訖</div><div> 十五辈萬敬崇禎十四年八月單本選過歸德衛指揮僉事一員萬敬年四十三歲係故指揮僉事萬年業堂侄 比中三等 對訖</div> <h3>  《總匯》六二冊《武職選簿》記錄臨川萬氏萬繼家族共計父子叔侄十五人,八代人從軍世襲官職, 含萬繼在內共計九代人。 時間跨度從永樂五年 (公元 1 4 0 7年)至崇禎十四年(公元 1 6 4 1 年) ,計二百三四年,加上萬繼的軍籍年限,估計就貫穿整個明代(推算) 。萬繼假設四十五歲~ 五十歲亡故,那應該生於元朝末年,約在元朝至正年左右(公元 1 3 5 7 年至 1 3 6 2 年之間) 。為什麼那樣推斷,因為那個時候人的壽命比現代人相對要短。</h3><div> 萬繼任鎮遠衛指揮僉事,亡故後由嫡長男萬普在永樂五年(公元 1 4 0 7 年)繼任;正統六年(公元 1 4 4 1 年)時,萬普嫡長男萬安,殘疾,接任指揮僉事;天順二年(公元 1 4 5 8 年)萬全二十歲萬安的嫡長男接任指揮僉事;成化十五年(公元 1 4 7 9 年)由萬全嫡長男萬鉉繼任;弘治十三年(公元 1 5 0 0 年)萬鉉嫡長男年僅十六歲萬美,接任已故萬鉉指揮僉事一職;正德九年(公元 1 5 1 4 年) ,萬善, 萬美的親弟弟, 二十六歲時接替已故絕兄長萬美直隸歸德衛指揮僉事職位;嘉靖六年(公元 1 5 2 7 年)萬遷接任已故絕堂弟萬善指揮僉事之職;嘉靖十七年(公元 1 5 3 8 年) ,萬言萬遷嫡長男二十九歲接任已患病在衛任指揮僉事職位;嘉靖二十九年(公元 1 5 5 0 年)萬卷書萬言嫡長男接任指揮僉事一職;嘉靖三十二年 (公元 1 5 5 3 年) 萬讚零是萬卷書的親叔叔, 接替已故萬卷書指揮僉事職位,萬卷書任職只有三年。萬暦三年(公元 1 5 7 5 年)萬讚零的嫡長男萬年勳二十三歲接任已故萬讚零職位。萬暦三十七年(公元 1 6 0 9 年) ,萬基二十九歲萬年勳嫡長男,比中一等,接任患疾萬年勳職位;萬暦四十六年(公元 1 6 1 8 年) ,由萬基親叔叔萬年業, 四十八歲, 比中二等, 任指揮僉事。 崇禎十四年 (公元 1 6 4 1年) ,萬敬四十三歲,已故萬年業的堂侄比中三等,襲任指揮僉事一職。</div><div> 此臨川萬氏一支的萬善與另外萬善 (進士) 似乎看沒有關繫, 因為父輩不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有萬言,萬言是遼陽前衛嘉靖年萬善進士嫡弟, (在尋根問祖― 臨川萬善探究一文有專述) ,但這一支人家是或與萬善家書中“ 在遼伯侄百十余人” 有關聯?是否重名?是否一家?暫時不能定論。</div><div> 明朝軍籍制度是一人從軍, 全家從軍, 暨全家吃軍糧, 這個制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維持政權、 屯邊保國還是很好的。 從臨川萬氏家族看, 這一大家也差不多死光,子替父,弟代兄,叔頂侄,只要家裏有男丁,不管老少, “ 頂替” 補齊,從十六歲的到四十八歲的。 一個衛的指揮僉事 (正四品) 軍職, 搞一個世襲的榮譽, 除非都指揮僉事以上不能世襲, 有上級部門從這些軍官中調用。 就得全家去付出, 也许這是无奈之举, 也许這也是一种谋生手段。 從明朝資料檔案記載臨川萬氏家族这一家人, 幾年時間就要換一個人頂上去, 儘忠儘责, 衛政權衛國家效力。這些人要麽患疾,要麽是殘,要麽已故絕等,而且年紀都不是很大。像萬鉉嫡長男萬美時年十六歲(公元 1 5 0 0 年)接任指揮僉事,至(公元 1 5 1 4 年)其胞弟萬善接替其故絕的萬美,萬美只活了三十歲。是生病?是戰死?不得而知。</div><div> 萬普最早應該是在鎮遠衛 (今貴州鎮遠縣, 原隸屬湖廣都司, 萬暦二十九年[1 6 0 1 ]年,因應平播之急,以鎮遠衛改隸貴州,三十一年 ,還隸湖廣。 )任指揮僉事一職, 這樣萬普應該是前軍都督府, 在外, 直隸九江衛湖廣都司的鎮遠偉衛任指揮僉事,而其後裔多在直隸歸德衛(今河南商丘)任職。</div><div> 但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是: 如此一大家族, 他们的子孙後代呢?今又在何方?在臨川萬氏家 (宗) 谱沒有發現沒有記載, 是沒有被發現?還是老譜被“ w g ” 燒毀掉了找不到, 這是一個疑問?不過本人認為這些年修的譜, 都是後人編輯攥寫的,要麽就是你抄來我抄去的,真正有家族老譜也不一定齊全,故此會有許多遺漏、繆誤和費解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入軍籍時的“ 官名” 與原籍贯譜名不一致,所以也對不上號,無法認祖歸宗,這些家族成員也就被無形中排除在外,甚是遗憾。其二這些人只三輩萬全才開始記載為臨川縣人, 其前三代都沒有記載, 這是什麽原因?原來造冊就沒有寫籍貫, 還是漏記不得而知, 那麽從萬全以後又知道寫臨川為原籍呢。單《彙總》裏面的人物同名同姓都很多,只是籍貫有所不同,也值得分析。 元末至明朝整個時期, 這一家都在外, 也許外出較早原因。 老百姓修家譜是明朝時期較為普及, 以前一般平頭百姓也無記載, 縱觀很多姓氏的家族譜都是明代開始記載的多,明代以前的人物、事件大多數似乎通用祖先也較為普遍,描述也相對要簡單。 除非有當大官的, 由官方寫的記載。 所以萬卷書家族離開原籍, 常年在外或沒有信息歸來到原籍, 正好這個時間節點, 原籍族譜沒有記載可能性很大。</div><div> 當然這只是一個有記載, 肯定還有許許多多沒有記載, 但是, 有些方志就记录的相对完整, 哪个衛去了几个人都清清楚楚, 因為本身 《彙總》 就也只是將保留下來的資料進行整理,涵蓋面有限, 那還有多少資料沒有保存下來的呢,誰又知道?明洪武初設立都司舆衛所制度以來, 二百多年, 多少人和事, 真是冰山一角。 《彙總》 是一本彌足珍貴的史料。 《彙總》 裏面還有其他萬氏家族和人物另文整理,作为尋根問祖( 3 ) ,择日推出。</div><div> 但是,從上述情況得到另一個啟示,所以修譜需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每一個時間段、時間點。明朝距今 6 3 0 多年,有些東西都理不清楚, 還要追溯到遠古受姓始祖, 要上追溯一倆千年, 理不清還更亂, 造成許多人為的爭論, 爭吵, 又有多大意义?本人認為有記載的以記載為主, 沒有記載也不就等於沒有, 過去信息量、 流通速度哪有今日之發達, 能記載的有今天這麽全面清楚?不要刻意去追求廣度與深度, 還有一說到過去的譜有些偏頗或繆誤就全部推翻否定, 這也是不嚴謹的, 有些畢竟俗成且難於梳理, 在沒有確鑿依據不要輕易改動,除非編修者在證據鏈能完全閉合情形之下,才能作此選擇。</div><div> 對於臨川萬氏家族遺漏的人物儘量發現和挖掘資料, 不管能不能與哪一支係對接,也要作為記載記錄下來,這是需要漫長時間,把那些人和事整理出來 這才是修譜的意义, 待後续有新的發現和資料再去閉合。 也給後人一點啟迪, 讓後人及有識之士去研究完善。</div><div>2 0 1 8 年 5 月 1 8 日雨夜修改於贛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