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提起教育,我们都自然地想到了学校,小学,中学,大学。</h3><div><br></div><div>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欣喜地来到了我们的“学校”,那就是我们的家,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div><div><br></div><div>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而在家。修身,教育的根,德行,道也。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道。</div> <h3>家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h3><div><br></div><div>说有个智慧的人培养孩子的三句话是:</div><div>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div><div><br></div><div>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div><div><br></div><div>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div><div><br></div><div>而同样的问题,却有人所说的三句话就截然不同:</div><div>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这就容易培养出没有责任心的孩子。</div><div><br></div><div>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这就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div><div><br></div><div>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这样的爱就有了条件。</div> <h3>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启发,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h3><div>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div><div><br></div><div>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div><div><br></div><div>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div><div><br></div><div>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div><div><br></div><div>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div><div><br></div><div>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div><div><br></div><div>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div><div><br></div><div>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div> <h3>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当孩子们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h3><div><br></div><div>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要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div><div><br></div><div>家长从念头开始就已经在影响着孩子了,尽管还没有开口,无形的磁场已经有所传递。父母能走多远,思想境界有多高,心量有多大,有多少正知正念,孩子才有可能走多远……</div> <h3>孩子,未来社会的主宰者,依现在的而推理,若未苦其心志,若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有朝一日会不会因为一碗米饭而血雨腥风。 如果这样的人是我们的父母或长辈,伴侣,孩子,同学,老师,领导,同事…如果各国的领导也是这样…那个时代后代们还有几许幸福的空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