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4月19日,距离朝鲜交通事故不到一个月,丹东旅游局又恢复了去朝鲜旅游的事务工作,我们8个人如期登上了飞机,准点抵达大连乘大巴到了丹东,准备入朝。</h3> <h3>途经服务区,赞叹我们北方某一不算富裕的小城,却有着如此美好环境的服务设施。</h3> <h3>傍晚到达丹东入住酒店后,我们连忙踏着夕阳的余晖,来到鸭绿江畔的观光码头,一睹中朝友谊大桥的风采。</h3> <h3>中朝友谊桥,原名鸭绿江桥。它分为下桥和上桥两座。于1937年4月动工兴建,1943年5月竣工,全长940.8米,其中中方桥长569.9米。</h3><h3>下桥在1950年被美帝炸掉半截(六个墩子)。</h3><h3>1990年10月,根据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h3> <h3>鸭绿江上,横卧着的两座大铁桥,以居于江水的上下游分为上桥和下桥,这就是人所共知的中朝友谊桥和断桥。</h3><div> 中朝友谊桥也叫上桥:飞跨鸭绿江的丹东至新义州现行铁桥,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日本侵略者修建安奉复线铁路时设计修建的,于1943年通车。桥长946米,共12孔。朝方6孔是平弦连续桥梁,中方6孔为吊弦连续桥梁式复线铁路桥,可同时行驶上下行一对列车。大桥通车后,成为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资源的主要通道。抗战胜利后,大桥由当时的苏联红军接管。1947年6月,苏军撤离朝鲜时,将江桥分别移交给中朝两国政府共同管理。</div><div>断桥:也叫下桥。1909年(清宣统元年)由当时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在鸭绿江上所建的第一座铁路桥。整个工程使役中朝两国劳工51万人次,于1911年建成。当时是每日定时开放,供过往大型船只通过时使用,该桥建成后形成了贯穿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一条运输线。1943年上桥建成后该桥改为公路桥,桥中间是大车道,两边是人行道。左侧为去朝鲜的通道,右侧是来中国的通道。 </div><div>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鸭绿江大桥和其它桥一起共同承担起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持前线的运输任务。首批志愿军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奔赴前线。战争期间,大批作战物资、武器装备也都是通过鸭绿江大桥运至朝鲜。美军为切断我志愿军的兵力和物资后援,1950年10月调集大部分空中力量,开始对鸭绿江上沟通中朝两国重要交通要道的铁路、公路桥梁实施封锁。声称要“以最大的力量”摧毁在”满洲边界朝鲜一端的全部国际桥梁”和鸭绿江以东地区“所有交通工具、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11月8日至21日,美军出动轰炸机600余架次,对鸭绿江上所有桥梁以及朝鲜北部的村庄、军事设施和交通要道进行了地毯式轰炸。</div><div>朝鲜北部顷刻间化为废墟,鸭绿江沿岸一片火海。鸭绿江下桥也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8孔桥梁全部沉入江中,下桥彻底瘫痪。</div><div>上桥朝方一侧铁轨被炸,桥梁移位,桥面起火。安东铁路局组织200余人冲上江桥用装满沙石的沙袋修筑临时桥墩,上面搭建枕木桥垛,顶住受损底梁,使大桥得以修复。</div> <h3>鸭绿江对面新义州的新面貌</h3> <h3>我们在江边随意溜达观光。</h3> <h3>游客很多,丹东市民下班以后来到江边的也很多。</h3> <h3>夜幕渐渐降临了,大桥显得更为壮观。</h3> <h3>远远望去,桥头堡上“中朝友谊桥”五个大字非常清晰醒目。</h3> <h3>高大的舵盘</h3> <h3><font color="#010101">志愿军空军战士。</font></h3> <h3>江边和桥头各来一张合影。</h3> <h3>国内无论哪个城市,对绿化越来越重视了。</h3> <h3><font color="#010101">暮色苍茫中,中朝友谊桥屹立在鸭绿江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灯火阑珊,大桥依然。</font></h3> <h3>第二天清早,我们办完出关手续,在候车室等候一天只开一班去平壤的列车。</h3> <h3>在国内等候出关还可以忍受,等导游拿到活页签证就OK了,入境后在新义州停车时的朝方检查就严格多了。</h3> <h3>登上列车,想起了《抗美援朝之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列车驶过大桥,看到边上的断桥上中国游客人来人往,游客们在桥上观鸭绿江水,赏两岸风景。火车过了江心,看到断桥被炸的六个桥墩依然坚如磐石。遗憾的是车速快没拍到桥墩。</h3> <h3>列车通过“中朝友谊”过了鸭绿江…………(同伴资助发来了她拍的一段视频)</h3><h3>进入朝鲜乘坐朝鲜火车,回来乘坐国内沈阳铁路局的火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