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张家川《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是东汉摩崖石刻,整体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没有界栏,高约130厘米,宽约110厘米。行文依照常规碑刻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字体为阴刻隶书。以单独隶书"汉"字为碑额,字径约6厘米。碑文字径约6厘米见方,计15行,每行约18字,共270余字。石刻崖面比较粗糙,中下部脱落严重,可以辨识的有114字。内容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字伯熹)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史实。这块石刻刊刻于东汉和平元年即公元150年,距今1860多年,比成县《西狭颂》早21年,与关陇古道、陇右文化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石刻书法运笔方折直行,篆书、楷书笔意浓厚。石刻整体呈现出方整雄浑、静穆虚和之美学风格,是东汉方正类隶书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书法研究价值。这一摩崖是研究东汉关陇古道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史实的重要文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此刻石内容诸家史书均无记载。2016年成为甘肃省省级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石刻全称《东汉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可简称《刘福功德颂》,因石刻地处关陇古道张家川恭门镇河峪村,当地又命名为《河峪颂》,与《西狭颂》摩崖或可并称为陇上汉二颂。</p> <p>石刻中记载的汉阳太守刘福、赵億等人,史书均无记载,对于正史补充有重要意义,张家川摩崖为研究汉代石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感性材料,尤其对汉代摩崖石刻文字演变以及形制流变有补充。为关陇古道交通史研究以及关陇古道的历史走向问题提供了佐证,同时,为秦人生活区域范围的划定和秦人东迁具体路线的研究确定了有力的文化依据;石刻建造年代为和平元年,为甘肃境内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之一。对这块石刻残存文字的解读,还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p> <p>张家川石刻对于汉代书法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汉代隶书成熟时期,它的书法风格却回归古隶体,这一现象值得深入解读。</p> <p class="ql-block">注,近日读到一篇文字,辛德勇言此刻为伪妄之物,又言张祀祈雨铭亦伪,待考。</p><p class="ql-block">此摩崖石刻2023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名碑刻,可知不伪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