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月七日,风清气爽,老战友云成携夫人及妹妹、妹夫,驾车从三亚途经上海,在上海短暂停留后到达武汉,会同河南老战友东生、方喜及夫人,带着浓浓的战友情,带着深切的期盼,带着诚挚的问候,与铁三师十二团仓库部分武汉战友相聚。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与高兴!武汉战友越培、友男、德金、敬东、仕富及本人(家盛)均携夫人参与了接待。对于久别重逢的战友,对于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h3><h3> </h3><h3> 老战友见面,我们期盼已久。毕竟大家分离已有四十三年了,彼此之间有聊不完的前尘往事,有说不尽的离情别绪,更有道不完的喜悦与沧桑。想当年,短暂的军旅生活,锻炼了我们的身体,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凝结了我们终生的战友情谊,形成了我们恰似劲松般坚忍不拔的军人气质。</h3><h3> </h3><h3> 岁月交替,年轮转换,四十三年光阴弹指即逝。我们迈着退伍军人成熟的步伐,带着梦想、带着期盼走向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迈过了沟沟坎坎,在不一样的岗位上、不一样的环境中,以军人敢于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正视一切、猎取强胜的独特气质,为祖国、社会和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当中,有的战友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尽放异彩;有的战友财运亨通,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崭露头角;有的战友尽享生活,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能够说,大家都在不一样的岗位上取得了不讳的成绩,并且都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我们彼此期盼和祝福的。</h3><h3> </h3><h3> 老战友本次相聚武汉,初衷是多聚几天,好好叙叙旧,好好看看湖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但云成战友只安排了三天时间。无耐,只好尊重客人的意见,经商议,我们安排了如下游览项目:市内,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游东湖景区、参观红楼、游首义广场、黄鹤楼、游木兰山、木兰湖;市外,长江两坝一峡一日游。但愿战友们满意和开心!</h3> <h3> 战友相聚合影留念</h3> <h3> 茫茫人海,有一种遇见,是倾心的喜欢;有一种情感,能盈满一怀的温暖!</h3> <h3> 湖北省博物馆</h3><h3>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br></h3><div> </div><div>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div><div><br></div><div>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1960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div> <h3> 东湖景区</h3><h3>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毛泽东一生钟爱东湖,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br></h3> <h3> 东湖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现为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其位于长江南岸,是由长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水患频繁。1899年至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在人工干预下,从此东湖及其周边的湖泊与长江分离。</h3> <h3> 武汉东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数百万人次,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2014年前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汉中心城区扩大,东湖退居武汉市江夏区的汤逊湖之后,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h3> <h3>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和珞洪区6个片区组成,楚风浓郁,楚韵精妙。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岛渚星罗,素有九十九湾之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东湖湖畔,成为一道绝佳的风景线。</h3> <h3> 黄鹤楼</h3><h3>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br></h3> <h3>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h3> <h3>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h3> <h3>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h3> <h3> 黄鹤楼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h3> <h3> 红楼</h3><div>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r></div><div><br></div><div> 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廷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里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div> <h3> 木兰山</h3><h3> 木兰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北部,是大别山南麓高峰之一,距武汉主城区约50公里,海拔582.1米,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木兰山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佛道两教圣地。同时入选古黄陂十景和木兰八景。</h3> <h3> 山上有木兰山古建筑群,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自前向后有南天门、二天门、回光殿、木兰将军坟、木兰殿、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阁、金顶等。</h3><div> 常年举办国际A级赛事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和木兰庙会、木兰山登山节。</div><div> 2005年9月木兰山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2014年11月,木兰山正式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div> <h3> 在旅途中,驻足一份真情,沉淀一份唯美,欣赏一带风景,如此快慰,如此心怡,如此安然;默默陪伴,温馨悠韵……</h3> <h3> 木兰湖</h3><h3> 木兰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境内,与荆楚名岳木兰山毗邻,距武汉市中心 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这里水丰鸟美,人杰地灵,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湖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被人们誉为荆楚明珠、武汉市的后花园,木兰八景之一。花木兰将军幼时在此饮马而得名。木兰将军庙和木兰墓矗立于木兰湖边。湖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57公里,有132个湖汊,23个岛屿,13个泉眼。木兰湖鸟岛长年栖息着各种鸟类10余万只,其中30%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春秋之季,鹭鸟在此交替云集,蔚蔚壮观。明代藩王博物馆和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位于木兰湖畔。木兰川内明末清初兴建的古民居民俗村——大余湾已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br></h3> <h3> 木兰有容纳四海的胸怀,有替父从军的大孝,在她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美德。</h3> <h3> 两坝一峡</h3><h3> 五月九日下午,我们在汉口火车站登上去宜昌的动车,开始了两坝一峡(三峡大坝、葛州坝、西陵峡)一日游的行程。两坝一峡一日游是长江沿线的经典旅游项目。作为母亲河,长江不仅哺育了炎黄儿女,也缔造了中华文明。青山秀水,奇峰怪石遍布整个流域,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屈原故里,王昭君故里均在其中。巴人悬棺等独特地域风俗充满神秘色彩。赤壁古战场,无数迁客骚人凭古悼今。有史以来,引得多少名篇佳作讴歌赞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极尽的抒情渲染,使得大江两岸更显流光溢彩,菲名远扬。如果把长江流域比作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一顶皇冠,三峡地带则是皇冠上最耀眼璀璨的那颗明珠。</h3> <h3> 三峡大坝</h3><h3>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h3><div><br></div> <h3>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3335m,坝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h3> <h3> 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2012年7月23日,三峡枢纽开启7个泄洪深孔泄洪。上游来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万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峡大坝入库流量达7.12万立方米/秒,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h3> <h3>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库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h3> <h3> 2015年12月,三峡大坝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h3> <h3> 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h3> <h3> 坛子岭</h3> <h3> 我站在大坝的最佳观测点——坛子岭,看着水库波澜不惊的水面,我不禁回想起了毛主席那豪迈的诗句:“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的,这位伟人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中国人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创举。</h3> <h3> 走进大自然,它会给你一个美丽的心情,深情的观望大自然,它会让你拥有一个缤纷的世界。</h3> <h3> 西陵峡</h3><div> 西陵峡风景区位于宜昌市西郊,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段——西陵峡的峡口处,东起葛洲坝,西至三峡大坝,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美称。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到宜昌旅游必去的一个景点。景区现在有快乐谷、三峡猴溪、野狼谷、三游洞、白马洞、龙泉洞、世外桃源等。欧阳修曾赞这里是“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这里无峰不雄,无滩不险,无洞不奇,无壑不幽,无瀑不秀,无一处不可以成诗,无一处不可以入画。</div> <h3> 我们登上游轮,站在船头,放眼四望,开始慢慢领略西陵峡的旖旎多姿。两岸青山绿树,重峦叠嶂,远观非常有层次感,轮廓感和水墨感。近观则郁郁葱葱,生气勃勃。轻微激起的波纹缕缕向远处传去,俯看水面,碧波荡漾,水面清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罗列有序的搭配在其中,一副生机盎然的水墨丹青。不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水路迂回曲折,江面或宽或窄,山势高低起伏,光线晦明变化,使得游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西陵峡那种变幻多姿,引人入胜的美。每过一个迂回,俨然翻阅帧帧精美的山水画册,一页胜一页精彩,一页较一页窒息。峰回路转,居然能体会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千顶山门次第开”的意境。一艘游船缓缓从对面驶来,古风古韵,黄顶红体绿底,也就是那鲜艳的色彩,犹如点睛的一笔,悄无声息地生动了这青山绿水的宁静,让你如梦方醒的从唯美的画卷游中回过神来。</h3> <h3> 葛洲坝 </h3><h3> 葛洲坝水利枢纽它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公里。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坝型为闸坝,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其中二江水电站安装2台17万千瓦和5台12.5万千瓦机组;大江水电站安装14台12.5万千瓦机组。年均发电量140亿千瓦时。首台17万千瓦机组于1981年7月30日投入运行。</h3> <h3> 葛洲坝工程具有发电、改善航道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单独运行时保证出力76.8万千瓦,年发电量157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保证出力可提高到158万~194万千瓦,年发电量可提高到161亿千瓦·时)。电站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输电线路并入华中电网,并通过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距离1000公里的上海输电120万千瓦。</h3> <h3> 库区回水110~180公里,使川江航运条件得到改善。水库总库容15.8亿立方米,由于受航运限制;2013年无调洪削峰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对三峡工程因调洪下泄不均匀流量起反调节作用,有反调节库容8500万立方米。</h3> <h3> 世间之美,除了用来回眸、缘聚,还应怀念与铭记。</h3> <h3> 两坝一峡,独占世界自然与人文景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东西文化的汇融,是观赏与体验的结合,是人们理想寄寓之所。</h3> <h3> 战友们,三天相聚已结束,让我们拾一抹心念,收藏于岁月,待经年回眸,那些相约走过心间的温馨,便是流年里最美的风景。不经意我们已被时光老人打磨成白发苍苍的老者,愿各位老者,春赏桃李争艳,夏观清荷弄影,共一叶知秋静美,品一窗飞雪素洁。快乐在岁月里叠加,幸福在霞光里绵延。</h3><h3> 期待下次再聚!</h3> <h3>摄 影:张云成及妹妹、郭家盛等</h3><h3>文 字:郭家盛</h3><h3> (部分图片、文字资料摘自网络)</h3><h3>编辑制作:郭家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