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之上-印度7天游记

承基衍庆

<h3>  莲花是印度的国花。在印度人的心目中,莲花代表着长寿、健康、荣誉和好运。</h3><h3> 在印度的国教印度教的寺庙基座上一般都雕刻有莲花的图案,视莲花为世之初,位之基。印度史诗记载,从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肚脐里长出了一朵莲花,上面坐着创造世界的另一主神凡天,然后凡天开始创造人类。</h3><h3> 莲花对始创于古印度的佛教来说同样重要。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世后就能下地走路,他走了七步,步步生莲。因此莲花就成了佛祖诞生的象征。</h3><h3> 印度7天,在北方的瓦拉纳西、克久拉霍、占西、阿格拉、斋浦尔和德里看到了许多古印度文明的遗存,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那些古迹、寺庙精美洁净,保存完好,与路途所见的脏乱粗俗有天壤之别,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亭亭玉立。</h3><h3> 阿弥陀佛,感谢那些文明的守护者,使我们得以目睹这些人间瑰宝。</h3><h3> 莲花之上,那些物化的历史痕迹,也许比文字记载的历史更生动鲜活,更能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h3> <h3>印度7天游记的菜单式目录,纲举目张,给你一个总体的印象</h3> <h3>用在泰姬陵和阿格拉拍的照片做一张海报,作为本篇的开始,娱乐一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y1-新德里、瓦拉纳西</h3> <h3>【新德里·国际机场】从上海浦东机场经香港转机到达印度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已是凌晨三点,海关入境检查的柜台背景墙上,从数百只铮亮的铜盘中伸展出9个不同的佛手印,每个掌心里都有一朵美妙的莲花图案,似乎在给入境者打招呼:欢迎光临😋</h3> <h3>【瓦拉纳西·机场和酒店】在新德里的酒店小憩之后,我们飞往瓦拉纳西,下午3点左右到达瓦拉纳西拉巴哈杜尔沙特利机场。酒店的锡克族人为我们拉开大门,这有点象征意义,印度游的大门就此打开。</h3><h3>瓦拉纳西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圣城,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似乎停止了脚步,你不用穿越,数千年的历史就鲜活地展现在你眼前。现代化的进程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城市的古老面貌和已经与之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一切都是古老的,独特的,原汁原味的和不可替代的</h3> <h3>【鹿野苑】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成佛之后第一次讲法的地方。自此,佛法传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宝初创完成。</h3><h3>公元12世纪,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土耳其人破坏殆尽,仅留下残存的达麦塔、阿育王石柱和许多大型佛教建筑的遗址,见证了佛教2000多年来在印度的兴衰存亡</h3> <h3>瓦拉纳西的大街小巷四处游荡着神牛。对印度教徒来说,牛是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坐骑,敬牛如敬神,每头牛背上似乎都乘坐着湿婆神,巡视着印度大地,牛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牛崇拜和牛保护成为印度教的核心教义。</h3><h3>照片中挂着花环的是印度特有的瘤牛,也是标准意义上的神牛</h3> <h3>【恒河·石阶】瓦拉纳西的三大看点,天祭、晨浴和火葬都和恒河边的石阶(Ghat)有关,在这个地方,每隔五、六十米就有一个石阶,延绵数公里。石阶面朝恒河,背靠古老而斑驳的建筑,蔚为壮观,在昏暗的灯光下,散发着历史的沧桑和神秘的气息。</h3><h3>泰戈尔在《河边台阶的述说》一诗中写道:</h3><h3>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h3> <h3>【恒河·天祭】恒河祭祀仪式是瓦拉纳西最著名的名片之一,每天晚上6点在Dasaseamed Ghat举行。天祭以宽阔的恒河、连绵的石阶和高大的古建筑群等实景为背景,由血统最纯正的婆罗门祭司主持,气势恢弘。祭司祷告时的语言和动作经过数百代的磨练,已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直击人心。置身其中,人们无不被其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这大概就是天祭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宗教意义与其他实景演出的不同之处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y2-瓦拉纳西、克久拉霍</h3> <h3>【恒河·清晨泛舟】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地来到恒河边,就是为了泛舟恒河,看恒河日出,以及晨曦中的两岸风光。</h3><h3>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根哥德里冰河,从印北高原顺势南下,一路蜿蜒流淌,最终进入孟加拉湾。</h3><h3>水往低处流,但恒河水经过瓦拉纳西时,却出现了一段由南向北,违背自然规律的转弯,印度人认为这是神的意志。因此,数千年来,这一段恒河水被人们称之为圣水,瓦拉纳西由此也成为印度人心中的圣城。</h3><h3>我们坐上小船,在恒河上缓缓前行,西岸的各色建筑呈现在我们眼前,雄伟壮观者有之,小巧玲珑者有之,破旧不堪者亦有之。或五颜六色,或金碧辉煌,延绵数里,蔚为壮观。大小各异,缤纷多彩的船只载着游客在恒河上游弋,成为一道靓丽、流动的风景线</h3> <h3>【恒河·火葬】当船行驶过一片烟雾缭绕的河岸时,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印度教徒向往的归宿之地玛尼卡尼卡(Manikarnike Ghat)河坛。</h3><h3>恒河边有很多火葬台,常年烟火不断,建在河段中部的玛尼卡尼卡规模最大也最热闹。小船缓缓飘过时,能感受到空中弥漫不散的灼热气息。</h3><h3>河坛水人来人往,躺在柴堆上的逝者渐渐被烈焰吞噬,旁边的家属们看上去丝毫未有亲人逝去时的悲哀,而是平静地观看这一过程。</h3><h3>导游解释说,印度教有轮回之说,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并不代表生命终结。他们相信逝者骨灰撒入恒河,灵魂在此得到升华,此生已获得圆满,生命得以轮回。</h3><h3>坦然地面对死亡,没有恐惧,没有悲伤。生与死这对极端的矛盾在恒河,这通向天堂的最后关口平稳过渡,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太不可思议了!这也许就是印度教的魅力吧</h3> <h3>【恒河·晨浴】恒河经久不息地流淌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印度人在恒河里沐浴,这是印度教徒一生中的重要时刻。他们不停地撩起河水往身上浇洒,将整个身子浸没在水中。他们不仅要洗去身上的污秽,还要洗涤灵魂的一切罪孽,纯净自己的心灵。</h3><h3>印度人不仅把恒河视为母亲河,更把它看作是通往天国的神圣水道。印度教徒把一生能来一次瓦拉纳西,喝一口恒河水,在恒河里洗一次澡,看作是人生大事。</h3><h3>这位老人在往塑料瓶里灌水,这珍贵的恒河水将被他带回千里之外的家乡,用这些圣水来点洒沐浴,祭天拜地。</h3><h3>无论那河水是否污染严重,是否细菌超标,是否有骨灰残渣,在印度人看来,那都不是事儿,圣洁的恒河水会给他们带来幸运和无穷的力量</h3> <h3>【恒河·苦行僧】清晨的恒河边人来人往,人群中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就是苦行僧。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有数千年的历史。</h3><h3>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为进行期、居家期、修行期和苦行期四个阶段。苦行僧们一般是在经历了学业、工作、成家立业,并在子女长大后,才离家出走,去当神的使者或仆从。</h3><h3>苦行僧并非全是穷人,其中有不少曾经的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甚至达官贵人,在进入苦行期后,一朝顿悟,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过起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h3><h3>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就是冥想修行。他们将自己的身体视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认为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通过将物质生活降到最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以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h3><h3>苦行僧在印度得到人们的尊重,被人们看作是来凡尘普度众生的&quot;神的使者&quot;,有些著名的苦行僧有非常多的追随者。</h3><h3>苦行僧分为青衣派和天衣派。青衣派一般穿黄色的棉布衣服,天衣派则裸体或用布条遮挡下身</h3> <h3>【克久拉霍·性庙群】中午,我们乘飞机离开瓦拉纳西前往克久拉霍。</h3><h3>克久拉霍是印度除泰姬陵外最著名的景点。克久拉霍性爱神庙以其优雅的印度-雅利安式庙宇建筑风格极其精美的雕塑闻名于世,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在印度的寺庙建筑艺术中,克久拉霍神庙群显得出类拔萃。1000年以前,在中印度昌德拉国王统治下,从公元950年开始的短短200年间,完成了克久拉霍85座神庙的建造,目前尚存22座。这些寺庙最突出的美学价值即是那些布满寺庙外墙的人体和性爱雕塑</h3> <h3>克久拉霍神庙群主要供奉湿婆神、毗湿奴神,其中西区庙群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也是克久拉霍最引以为豪的性爱宗教建筑的精华所在。</h3><h3>康达立耶马哈迪瓦庙(Kandariya Mahadev)是克久拉霍现存最大、最高、最宏伟的庙宇。它总共有84个较小的塔状屋顶簇拥着最大的高塔,就像群峰簇拥着主峰。最高的塔尖上有一个圆盘状的装饰,称作"阿马拉",被比作莲花,也寓意"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环",意味着大山之巅,通向天堂的路。</h3><h3>康达立耶马哈迪瓦庙的外墙上共有3个横向雕刻带,872个大小不同的人物雕塑。雕塑的内容是如此丰富,从宗教到世俗,从宫廷到市井,从战争到和平,大部分的内容都以人体和性爱的形式表达。许多雕塑表现了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段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代表了克久拉霍特有艺术的最高境界</h3> <h3>克久拉霍神庙的性爱雕塑对后人来说的确是一个谜团。为什么在一个敬神和宗教集会的地方会有如此密集和大胆的人体和性爱雕塑呢?有几种说法。一是引导人民多生儿育女,增加人口补充战争需要;二是古代对男孩进行性知识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三是为了测试皈依宗教者是否真诚及专心。</h3><h3>尽管如此,从印度历史来看,性观念的开放似乎只是一时一地的事情,在绝大多数时间和空间里,禁欲思潮占据着主流地位。克久拉霍神庙能够矗立千年而躲过历史上数次宗教清洗的劫难和其地理位置有关</h3> <h3>克久拉霍与印度所有的主要城市都距离遥远。昌德拉王朝迁都之后,克久拉霍逐渐被历史遗忘。到16世纪,克久拉霍似乎失去了所有的重要性,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h3><h3>这种长期被外界忽视的情况在客观上使克久拉霍神庙躲过了人为的伤害。直到1837年,一个英国士兵的偶然发现,才使沉睡了3个世纪的神庙群重见天日。</h3><h3>克久拉霍神庙群的境遇与柬埔寨吴哥窟出奇的相似。从建都造城、大规模建造寺庙和水利工程、祭祀供奉印度教主神毗湿奴和湿婆、遭到外敌入侵、被迫迁都、从极度繁荣到迅速衰落、直至被人们遗忘3-4个世纪后重新被发现、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克久拉霍神庙群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印度,并以宗教和艺术为形式告诉人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1000年前曾经有这么一段开放和辉煌的历史。这些残存的寺庙是那个年代对人性、生命、欢乐、创造力及人和造物主高度融合的证明。同时也成就了克久拉霍神庙群今天的门庭若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y3-占西、奥恰</h3> <h3>昨天离开克久拉霍,大巴车行5个小时,到达占西已是今天凌晨了。图为我们在占西住的酒店和酒店花园的景观</h3> <h3>【占西·女王与城堡】占西是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城市,在克久拉霍西北部约180公里。占西与印度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占西女王(图片上的画像)有关,她在1857年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最受爱戴的领导人,并与英国军队英勇战斗直至牺牲在战场上,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如今占西女王的城堡建筑就散落在我们入住酒店后面的贝德瓦河畔,虽然已遭废弃,却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规模和威严</h3> <h3>【奥恰古堡】奥恰这座始建于1531年的中世纪城市,是邦德拉王朝的首都,位于占西东南约16公里,保存了许多印度中世纪的建筑遗迹。奥恰因它美丽的城堡建筑群而出名,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h3>在奥恰古城里,最著名的有两座建于17世纪的宫殿:拉吉曼迪尔宫(Rajmandir Mahal)和贾汉吉尔宫(Gahangir Mahal)。贾汉吉尔宫被认为是印度国内唯美建筑的代表。在拉吉曼迪尔宫的三层露台上远眺,可以看到远处奥恰村中的拉姆拉贾(Ram Raja)神庙,神庙供奉的罗摩神即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男主人公,被印度教徒认为是毗湿奴神的化身</h3> <h3>【拉吉曼迪尔宫】是奥恰城堡群的第二大宫殿,历经沧桑的建筑显得古朴典雅,这里是当年邦德拉王朝的宫殿。宫殿的内墙和天花绘有色彩艳丽的精美壁画,内容主要是宫廷生活场景和印度神话故事以及飞禽走兽,花卉图案</h3> <h3>宫殿三层露台回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漂亮的棱堡,对内可以观看城堡内的各种动静,向外可以眺望城堡四周的景色。周边的城堡群、奥恰村中的拉姆拉贾神庙、绿色的田野和蓝色的贝德瓦河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h3> <h3>沿着宫殿里的古朴石阶拾级而上,游走在迷宫、隧道般的通道,穿越一下,体验中世纪印度皇族的生活。在城堡的底层、二层和三层留影</h3> <h3>在城堡的二层宫殿门口与好客的印度人合影</h3> <h3>【贾汉吉尔宫】是17世纪初邦德拉王国为了迎接莫卧儿王朝的贾汉吉尔皇帝而修建的,是融合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种风格的别具一格的城堡式纪念性建筑。</h3><h3>这个边长70米的正方形宫殿围着一个露天庭院,庭院中央有一个喷泉,四周是宫廷房间和三层露台。四边形的四个角上设有带圆顶的角棱堡,每条边的中央是一座纪念碑式的堡式建筑。悬挂式的阳台有宽阔的屋檐,顺着外墙延伸,栏杆上的花纹精致而优雅。对称的结构和细节设计使整个宫殿达到了平衡而非凡的华美效果。</h3><h3>尽管贾汉吉尔皇帝只来了6天,可城堡却建了整整6年,为后世留下了这绝美的建筑遗产</h3> <h3>右上角顺时针方向:</h3><h3>🕌贾汉吉尔宫大门、🕌宫殿外广场连廊</h3><h3>🕌宫殿外的苦行僧、🕌宫殿内建筑一隅</h3> <h3>在庭院内喷泉池前留影</h3> <h3>通往宫殿二层的楼梯,阳光下黄褐色的色彩和斑驳的沧桑感令人心醉神迷</h3> <h3>右下角为宫殿二层的阳台连廊,可以清晰地看到楼梯台阶通往二层以及二层的栏杆和阳台顶上的屋檐</h3> <h3>奥恰古堡虽然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却并没有像印度其他世界文化遗产那样被世人所关注。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摩肩接踵的穿行,幽秘隐匿的古堡,静谧神奇。</h3><h3>静静地坐在庭院一角的台阶上,仰望着阳光下泛着淡淡金色的、美轮美奂的庞大建筑群,零距离地感受这中世纪印度王朝的遗址,可以想象其昔日是何等的华丽和辉煌</h3> <h3>离开奥恰城堡,我们乘火车去阿格拉。图为占西火车站和沿途经过的车站。占西火车站候车的人们席地而坐,地上很干净。一路上有看到开着车门的火车,但没有见到很夸张的火车外吊着人的情况😋</h3><h3>到达阿格拉已是晚上10点左右,酒店隔壁的广场上有人在举办婚礼,好大的场面,好多的宾客和好漂亮的嫁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y4-阿格拉</h3> <h3>【阿格拉】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在亚穆纳河西岸。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这里一直是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所在地。在这里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屹立着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以及阿格拉城堡、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堡等三处历史遗迹,并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泰姬陵大门入口处</h3> <h3>身着盛装准备入内参观的游客</h3> <h3>【泰姬陵】有人说,不到泰姬陵就等于没有到过印度,由此可见泰姬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h3><h3>泰姬陵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代君主沙贾汗对结婚19年的皇后慕姆塔兹·玛哈尔临终前的承诺,要为她建造一座世间最美丽的陵墓。</h3><h3>两万多人参与建设,用了22年时间,一座举世无双的建筑呈现在人们眼前。</h3><h3>泰姬陵属于典型的穆斯林陵墓建筑,由前庭、正门楼、莫卧儿花园、陵墓主体以及两座清真寺组成。陵墓主殿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形的穹顶,四角各有圆柱形高塔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倾斜12度,以防止地震时不会向内倒塌损毁主殿。</h3><h3>主殿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大理石上雕刻着美丽的花纹与图案并镶嵌着各种颜色的宝石。走进陵墓正门,正中安放着国王和王后的石棺,人们屏息默立,被这绝世的爱情所感动,感叹这君临天下的帝王居然如此的柔情似水</h3> <h3>陵墓主殿两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红砂岩筑成,顶部是典雅的白色圆顶。兴建这两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泰姬陵建筑群在空间布局上的整体平衡,以达到对称之美。</h3><h3>泰姬陵集中了印度、波斯的建筑艺术特点,整个布局完美、和谐,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h3><h3>据说沙贾汗有意为自己在亚穆纳河对岸建一座以纯黑大理石为材料,与泰姬陵结构相同的陵墓,与之遥遥相对。可惜,他的儿子奥朗则布在其晚年篡权夺位,并将他囚禁在亚穆纳河对岸的阿格拉城堡内,沙贾汗只能隔河遥望泰姬陵。7年后沙贾汗被囚禁至死,被葬于泰姬陵内他爱妃的身旁,并留下了这凄美的爱情故事</h3> <h3>泰姬陵背后的故事已将这座绝美的建筑化作了爱情的符号,世界各地的人们不远万里前来感受这爱的气息并留下美好的瞬间</h3> <h3>沙贾汗倾全国之力建造的泰姬陵为现代的阿格拉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而他的流芳千古并不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而是作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一个信守诺言、为爱痴狂的男人</h3> <h3>【阿格拉堡】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约15公里。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代君主阿克巴大帝用了近8年时光,在1573年建成了这座雄伟的城堡,而后第五代君主沙贾汗又对其进行了改建。</h3><h3>阿格拉城堡占地约1.5平方公里,因系用红砂石筑成,故有"红堡"之称。全盛时期古堡内的建筑物多达500多座,但保留至今的已经不多了。</h3><h3>蔚蓝的天空映衬着高大的城墙和城门,在南亚强烈的阳光下显得特别红火。这是阿克巴大帝的杰作,融合了印度及中亚风格,粗旷大气,给人以高大雄壮,坚如磐石的感觉。</h3><h3>图片左上角顺时针方向:</h3><h3>🕌阿格拉街景:四处游荡的神牛</h3><h3>🕌城堡外观:红砂石建成的城堡绵延2.5公里,有宽阔的护城河和高大的城门</h3><h3>🕌进入城堡</h3><h3>🕌巍峨的城堡大门</h3><h3>🕌城墙上的半圆形箭楼,精美的设计和雕刻淡化了它的实用功能</h3> <h3>这里是阿克巴大帝为他的儿子,莫卧儿帝国第四代君主贾汉吉尔所建的贾汉吉尔宫的中庭。这里是印度古典式的矩形建筑布局,四周有二层小楼环绕,如同一个非常精致的四合院</h3> <h3>探头房檐的应用与印度雨季的多雨有关,住宅和宫殿的房檐都向前探出一大截,房檐下有数层石头桁架支撑,红砂石的柱子和支撑结构上布满了精美的雕刻</h3> <h3>精美的雕刻,叹为观止</h3> <h3>莫卧儿王朝的几个著名皇帝,在城堡里度过了充满传奇和荣耀的岁月,同时也在城堡建筑中融入了他们各自的爱好和风格。如阿克巴大帝建造城堡时为红砂岩,他儿子贾汉吉尔喜欢白色,在红砂石建筑上使用了一些石膏线条和装饰,而建造泰姬陵的沙贾汗则大量使用了白色的大理石,注重细腻的雕刻和装饰。于是,城堡里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装饰,集中反应了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宫廷建筑史和建筑风格</h3> <h3>从建筑风格来看,上图应该是贾汉吉尔时期的建筑,而下图红砂石和大理石混搭的建筑则应该是沙贾汗的作品了</h3> <h3>这是二层大理石连廊中的带有拱顶的亭子,柱子和天花上有精美的雕刻,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洁白的大理石已变成了琥珀色,显得格外沉静和温润</h3> <h3>茉莉宫是一处极其豪华的大理石宫殿,洁白的大理石经过精雕细琢,墙面上镶嵌着珍贵的彩色宝石,阳光透过镂空雕刻的窗户洒入宫殿内,也变得柔和起来,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h3><h3>然而,就是在这个可以远远望见亚穆纳河对岸泰姬陵的地方,沙贾汗被他的儿子奥朗则布轼兄篡位后囚禁于此,在凄苦之中远眺爱妃的陵墓而终老残生</h3> <h3>图片左上角顺时针方向:</h3><h3>🕌️茉莉宫:地面上是大理石雕刻的喷水池</h3><h3>🕌️精美的大理石八角亭:在此可远眺泰姬陵</h3><h3>🕌️茉莉宫外的大理石庭院:拱门处可观赏阿格拉城堡外的风景<br /></h3><h3>🕌️公众大厅:是帝王处理政府事务和聆听臣民谏言的地方</h3><h3>🕌️公众大厅外观和庭院</h3><h3>🕌️公众大厅前庭院里的欧式石棺:是镇压1875年印度雇佣兵兵变中阵亡的一位英国总督的陵墓。那次兵变中,阿格拉城堡成了战场,曾有的约500座建筑所剩无几</h3> <h3>皇权往往伴随着阴谋和血腥,雄伟华丽的宫殿也曾见证了帝王家令人唏嘘的儿子背叛兄弟残杀的悲伤。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的三位伟大帝王也在这里演绎了他们的爱恨情仇。</h3><h3>阿克巴最疼爱的儿子贾汉吉尔先勾结葡萄牙人自立为王,后又设下圈套谋害父亲的重臣,又企图夺位;贾汉吉尔即位5个月后他的长子在拉合尔举兵背叛,兵败后被贾汉吉尔弄瞎双眼并囚禁,出狱后却被弟弟沙贾汗毒死;而沙贾汗则晚年被儿子囚禁致死。伴随着刀光剑影的还有浪漫忧伤的爱情故事。这真是现实版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只是舞台更大,情节更精彩</h3> <h3>【法塔赫布尔西格里】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原意为"胜利城",位于阿格拉西南40公里处,由阿克巴大帝下令,建于1569年并成为莫卧儿帝国的都城,14年后因水源问题被废弃。</h3><h3>该遗址拥有众多颇具特色的寺庙和一座气势宏大装饰精美的皇宫。建筑主体为红砂石,镶嵌着白色大理石,上面雕刻着细密精致的花纹图案。城中的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可以容纳一万多名信徒。此外,这里还是圣人谢赫·沙利姆·奇斯蒂的陵墓所在地。</h3><h3>上图左面是城内一座五层楼阁,楼阁四面通透,登临其上,可俯瞰整个城堡及远山近水。右面的照片可以看出城内建筑典型的莫卧儿风格,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风格的融合,粗旷和纤巧的融合</h3> <h3>宫殿中央的大型水池是当年国王大臣欣赏歌舞表演的地方,国王的寝宫就在水池的后方。水池中的平台上有一个大型的棋盘,是国王和妻子下棋的地方,棋子是仆人们扮演的。</h3><h3>阿克巴大帝作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国王,他娶了读《古兰经》长大的穆斯林美女,又娶了读《吠陀经》长大的印度美女和读《圣经》长大的西方美女,并根据她们不同的信仰和爱好,分别为她们建造了不同风格的寝宫空间。这也许是作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宗教融合的改革者和创新者从自己做起的一种姿态吧😋</h3> <h3>造型别致,纤巧可爱的亭子</h3> <h3>皇宫中的建筑和精美细密的内部装饰,右上角是觐见宫内景。雕梁画栋的觐见宫四壁有一圈二层回廊,中央是一根印度教风格的海蛇图案柱头的石柱托起一个圆形平台,平台上有四条路桥通向宫殿四角,与二层回廊相连。皇帝的宝座就设在圆形平台上,他可以坐在上面,倾听群臣在下面议论国事。什么叫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这大概就是最好、最形象的解读了😋</h3> <h3>红色的光和影</h3> <h3>阳光照射下红砂岩的柱厅呈现出丰富的色彩</h3> <h3>阿克巴在此建城与他得到圣人送子之恩有关。当时阿克巴大帝一直没有子嗣,他向圣人祈求后第一位皇子出生。为了表示感激之情,阿克巴为圣人在此修建了一座清真寺,并在清真寺旁边建造了这座城堡并迁都于此。</h3><h3>尽管这座皇城只用了14年,却为世界留下了一座完整的印度莫卧儿时期的历史建筑博物馆</h3> <h3>我们在阿格拉住的国际5星酒店,大理石装饰,还有漂亮的花园,房间设施非常不错</h3> <h3>在酒店大堂休息厅抓拍的照片,被爱城阿格拉感染的年轻人</h3> <h3>酒店的大理石楼梯和墙面装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y5-斋普尔</h3> <h3>早晨9点从阿格拉出发乘大巴前往斋普尔,途中我们来到据说与泰姬陵齐名的月亮水井。</h3><h3>月亮水井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的艾芭奈丽村,是印度夏特王为了保存珍贵的雨水,于公元9世纪在沙漠中兴建的,已有1200年历史。</h3><h3>月亮水井是印度规模最大的一座阶梯井,整个水井呈正方形,深达30米,旁边的阶梯有13层,共3500个台阶,随着水井向下往内束起,整座建筑呈倒正四面体,人们称它为&quot;倒过来的金字塔&quot;。水井正面拱门回廊雕刻精致,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古老的地下宫殿,这里曾经是王室成员纳凉、沐浴的地方,据说井底的温度低于地面5摄氏度左右,但实际上它就是一座千年水井</h3> <h3>阶梯井是古印度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常见于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的干旱地区。在南亚次大陆,90%的降水集中在雨季的3个月里,其余的9个月则少有降水。所以人们就发明了提供了蓄水、纳凉等多种用途的阶梯井。阶梯井的设计目的是在蓄水的同时,可以让民众比较容易地接近水源,通常阶梯井底部会有闸门用以提升水位,在需要用水的季节将水位升至3~4层的位置</h3> <h3>月亮水井的阶梯在阳光中充满着几何美感,装饰效果真的令人惊叹</h3> <h3>原来可以沿着台阶下到井内,也看到过别人在井下拍的照片,非常漂亮,可惜据说是由于安全原因不能进入,令人遗憾</h3> <h3>文明古国的称号真不是随便给的,即使是一个水井,也能做得如此艺术,如此极致</h3> <h3>在月亮水井的旁边,有一座印度庙的遗址,据说有2000多年历史,现在整片遗址上只保留了一座供人祈福的神殿,神殿的围墙是被毁坏的石雕堆砌的,周围散落着雕刻精美的石块。这也就是在印度,在天朝,这些可都是不可移动文物,是进博物馆的东西啊</h3> <h3>【简塔·曼塔天文台】是斋普尔城建造者贾伊·辛格二世的杰作,1783年建成,是当时的星象家用来观测天象、预测事务的场所。</h3><h3>贾伊·辛格二世在斋普尔、德里和瓦拉纳西等地一共修建了五座天文台,简塔·曼塔是规模最大和保存最好的一座,目前尚有17种造型奇特的大理石和砖石砌造天文观测仪如日晷、经纬仪、子午线仪、预测月蚀的仪器、星盘、十二宫图等等,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天文台,这些观测仪器至今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h3><h3>简塔·曼塔天文台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图片上部顺时针方向:</h3><h3>🕌天文台中的萨穆拉日晷(Samrat Yantra),共有12座,每一座朝向不同的角度,象征12星座</h3><h3>🕌用来确定太阳和其他天体位置的贾伊·普拉克什日晷(Jai Prakash Yantral)</h3><h3>🕌背景的天文仪器叫查克拉日晷(Chakra Yantra)</h3><h3>🕌最大的萨穆拉日晷的外观犹如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阶梯可以通往顶端,其最高点准确地指向北方</h3><h3>🕌️我们在斋普尔的酒店,门口的锡克族人几乎是所有酒店的标配😋</h3> <h3>【斋普尔城市宫殿博物馆】城市皇宫位于斋普尔旧城中心,就在古天文台旁边。皇宫建于1782年,是印度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迹之一。皇宫由多个宫殿组成,单城门就有8个之多,宫内建筑奢华。</h3><h3>皇宫的正门是一座典型的莫卧儿式建筑,拱形的宫门内挂着红色的丝幔,左右两侧是对称的雕花门楼,门楼前各站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刻的大象,门口的卫兵穿着传统的红色大袍</h3> <h3>走进皇宫大门,是一个宽阔的中央庭院,庭院正中是一座粉红色的大厅,那是建于19世纪末的接见厅,是国民向君主表达意见或君主宣布大事的地方。庭院的左后方有一幢典雅的7层楼建筑,是王公家族居住的姆巴拉柯宫,目前有一部分被改建成博物馆,馆内收藏和展出当年斋普尔国王使用的精致物品和珍宝,分为军事用品馆、皇家用品馆、服装饰品馆等</h3> <h3>博物馆后面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名为"爱之庭"的小庭院,这里是昔日皇室举行舞会的场所,宫门上的楼台是唱歌的地方</h3> <h3>庭院四面有四扇雕饰精细的宫门,象征着一年四季的节气,其中最漂亮的孔雀门代表着雨季,也是游客争先恐后拍照留念的地方</h3> <h3>这位锡克族门卫的身后就是博物馆的入口。</h3><h3>古代的印度有许多小邦国,每个邦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城市宫殿博物馆就是斋普尔本地一位邦国国王的宫殿,如今仍然属于私人所有,国王依然住在里面,对外开放部分宫殿供人们参观,门票收入归国王所有。这些名义上的国王只有称号没有实权,但仍然拥有自己的财产,仍可举行象征性的阅兵仪式等活动,接受民众的欢呼和拥戴</h3> <h3>【斋普尔·比拉庙】是斋普尔最大的印度教庙宇,建于1988年,是比拉基金以象征性的1卢比向一位王公大师购置土地而建的。整座寺庙用大理石建造,圣洁而完美。</h3><h3>寺庙建筑内不能拍照,只能静静地观赏。大殿中供奉的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保护神毗湿奴和他的妻子财富女神拉克希米,神像是彩色的,衣着华丽,神态慈祥,看上去很美,平易近人的样子。空旷宁静的大殿内,信众和游客席地而坐,沉思默念,置身其中,不经意间就被这庄严肃穆平和安宁的气氛所感染</h3> <h3>黄昏的阳光洒落大地,圣洁的神庙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脱鞋进入神庙区域的规定,使整个神庙区域包括广场地面的大理石洁净如洗</h3> <h3>雄伟的宫殿建筑充满了现代感,细节处理上又包含了典型的古印度建筑元素。如大阶梯两旁的亭子和大殿门前立柱上的雕刻等,殿后的高塔简洁明快,但其整体造型与风格和克久拉霍性庙群的神庙风格如出一辙,这也许就是传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迷失自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y6-斋普尔</h3> <h3>【粉红之城和风之宫殿】斋普尔、德里和阿格拉被人们称为是印度旅游的"金三角",因为这里有很多古印度的历史遗存和世界文化遗产,能直观地感受文明古国的历史和现状。</h3><h3>斋普尔位于新德里西南250公里处,是拉贾斯坦邦的首府,印度著名的古城,还被称为"粉红之城"。</h3><h3>1727年,当时的斋普尔王公贾伊·辛格为了向莫卧儿王朝沙贾汗大帝致敬,按照旧德里红堡的式样,用红砂石建造了一座粉红色的宫殿。150年后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斋普尔王公为了迎接英格兰王子殿下的到来,颁布了一项把全城建筑物刷成粉红色的强制性法令,粉城之誉名至实归。</h3><h3>风之宫殿位于斋普尔市中心,通体殷红,名为宫殿,其实只是一座类似墙一样的建筑。墙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953扇窗户,站在宫殿里面每个角落,都可以感觉有风吹入。从镶嵌着雕刻图案的窗户中,王公贵族和王妃公主们可以俯瞰街景和庆典又不至于抛头露面。风宫的窗户上还镶嵌着许多玻璃,每当皓月当空,整座风宫闪闪发光犹如繁星万点,相映成趣,故而又被称为"月宫"</h3> <h3>【琥珀堡】位于斋普尔城郊的一座小山上,建于1592年,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城堡外有阿姆巴尔古堡和护城河护卫,城堡的围墙沿着山脊蜿蜒起伏,雄据在山上的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和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因而被称为琥珀堡。尽管年代久远,但古堡雄姿依旧</h3> <h3>抵达琥珀堡有三种方式,走路登山、乘吉普车和骑大象,我们选择了骑大象上,乘吉普车下的方式。印度象高大威猛,身披鲜艳的红毯,脑袋和鼻子上绘有漂亮的莲花图案。在当年,只有藩王才有骑大象登山的资格啊,坐在象背上,我们不禁也飘飘然起来,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上山的道路相对陡峭,沿着象道一路颠簸,约20分钟之后,象队从琥珀堡正门"狮子门"鱼贯而入,一个巨大的广场出现在我们眼前</h3> <h3>琥珀堡内设公众大厅、娱乐厅、胜利厅、镜厅、皇家园林以及藩王和后妃们的寝宫。各处建筑通过迷宫一样的走廊相连,导游告诉我们尽量不要走散,以防迷路。</h3><h3>图片右上角顺时针方向:</h3><h3>🕌骑大象上山的象道及城堡外观</h3><h3>🕌团友与游客交流</h3><h3>🕌️🕌️城堡底层广场</h3><h3>🕌城堡正殿,非常美丽精致的莫卧儿风格的宫殿</h3> <h3>图片左下角顺时针方向:</h3><h3>🕌️底层广场通往城堡二层的阶梯和门楼</h3><h3>🕌团友在城堡正殿大门前合影</h3><h3>🕌正殿大门旁的龛形平台,漂亮的图案装饰</h3><h3>🕌️正殿前留影</h3> <h3>宫殿的立面有精美的彩绘和几何图形的细格子窗棂,宫殿的大门叫迦尼萨门,也叫象顶门,门上有象头神的雕刻。象头神迦尼萨是湿婆神与雪山女神之子,在印度拥有许多信徒,被认为是印度的家庭守护神,在举行仪式、结婚、朝圣、出远门、拜师开学和开店办企业都会敬拜迦尼萨。象顶门被认为是可以与城市宫殿的孔雀门相媲美的宫殿大门</h3> <h3>左图顺时针方向:</h3><h3>🕌镜厅门口柱廊及广场</h3><h3>🕌️城堡一角</h3><h3>🕌️🕌️公众大厅,是藩王召见民众,听取建议的地方</h3> <h3>🕌️镜厅边的游客</h3><h3>🕌俯瞰城堡建筑,当年院子四周的房子住的是国王的12个嫔妃,最神秘的是这里有12条独立的秘密通道通往各个嫔妃的房间,国王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控一切,避免嫔妃之间的争风吃醋,可谓用心良苦</h3> <h3>琥珀堡里最著名的是1675年建的镜宫,宫墙和天花板上镶嵌着无数面小镜子和彩色宝石组成的华丽图案,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在宫殿内,只需点燃一盏烛光,无数片小镜子反射出的烛光犹如满天繁星,摇曳闪烁,漫天飞舞,非常奇妙</h3> <h3>上图顺时针方向:</h3><h3>🕌️镜宫外观,回廊和花园</h3><h3>🕌二层广场</h3><h3>🕌️三层回廊俯瞰城堡二层</h3><h3>🕌️城堡三层非常有特色的小宫殿,其屋顶造型和整体风格与正殿如出一辙</h3><h3>🕌三层一隅</h3> <h3>俯瞰城堡二层,镜宫和镜宫外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大花园,中间是大理石喷泉,四周是修剪成规则的几何图案的灌木植物。远处山巅上是阿姆巴尔古堡群</h3> <h3>在城堡中随处溜达,阳光下琥珀色丰富的层次感再加上伊斯兰风格的拱门立柱,简单的画面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沧桑感</h3> <h3>琥珀堡留给我们的惊喜不仅仅是象队和镜宫,还有那中世纪城堡的沧桑感中蕴含着的华贵与深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y7-新德里</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新德里是印度首都,位于该国西北部,恒河支流亚穆纳河西岸,河对岸是广阔的恒河平原。新德里是在古老的德里城的基础上由英国殖民者一手打造的,1931年成为首府,1947年印度独立后成为首都,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印度门,印度门以南为新德里,以北为老德里</h3> <h3>【甘地陵】位于新德里东郊亚穆纳河畔,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陵园呈凹形,中央是黑色的大理石陵墓,幕后安放着一盏长明灯,昼夜不熄,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刺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被认为是印度教中保护神毗湿奴的化身。</h3><h3>甘地被暗杀后,遗体在这里火化,骨灰分别撒在恒河和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三处海水会和的洋面上,这里是象征性的陵墓。</h3><h3>墓地出口处有一石碑,刻有甘地1925年所著《年轻的印度》一书中所列的"七大社会罪恶":</h3><h3>搞政治而不讲原则、积累财富而不付出劳动、追求享乐而不关心他人、拥有知识而没有品德、经商而不讲道德、研究科学而不讲人性、膜拜神灵而不做贡献。</h3><h3>看罢,环顾当今世界,不禁为甘地100年前的洞察力所折服而肃然起敬🙏🙏🙏</h3> <h3>上图左面顺时针方向:</h3><h3>🕌🕌【印度门】德里印度门位于新德里中心地带,当时由英国殖民政府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9万印度将士而建,外形酷似法国的凯旋门。印度门还是印度的城市地标,新旧德里的分界线,左边古城,右边新都,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被标注放大。一个城市,两个世界。</h3><h3>🕌️【莲花庙】又名巴哈伊寺,由大理石建造,外貌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以壮观美丽而著称。莲花庙建于1986年,是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庙。</h3><h3>🕌️【红堡】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贾汗为自己建造的王宫,全部用红砂石建成。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红堡成为军事要塞。当天红堡没开门,只能外观,有点遗憾。</h3><h3>🕌红堡外遇见的印度中学生,非常阳光</h3> <h3>【阿格拉森阶井】是新德里市中心康诺特广场的办公楼群间暗藏着的一座不为人知的阶井。这座极具氛围的神秘地下宫殿建于14世纪。阶井的建筑风格受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影响,每层两侧的墙壁上都排列着拱形壁龛,有103级阶梯通向井底的蓄水池,民众可以通过阶井取地下水饮用</h3> <h3>印度奇幻电影《我的个神啊》曾经在此取景,影片中宝莱坞著名影星阿米尔·汉饰演的外星人PK流落地球无家可归时就栖身在壁龛里。受电影的影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约会圣地,很多情侣坐在阶梯上谈情说爱</h3> <h3>【古特伯高塔】位于新德里近郊的梅特乌里村,由德里首位穆斯林领导人古德卜乌德汀艾巴克建于1193年,直到14世纪中叶才得以最后完工。古特伯塔是世界上最高的砖质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意义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文化融合的建筑物之一,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古特伯高塔用红砂石建成,塔身分5层,高72.5米,塔基直径14.3米,塔顶直径2.5米。高塔塔身镌刻着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文和各种花纹图案,塔内有397级台阶,在塔顶可以俯瞰德里全城,可惜禁止登塔</h3> <h3>古特伯高塔周围是一个遗址区域,包括古墓、伊斯兰大学、伊斯兰力量清真寺、著名的铁柱及阿雷米纳尔高塔等等,这些建筑没有古特伯高塔幸运,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已成为遗址</h3> <h3>尽管如此,遗址区域宏大的场面依然壮观</h3> <h3>断壁残垣仍不失昔日风采</h3> <h3>高大的拱门、漂亮的柱头和立柱依然矗立在遗址区域,就像圆明园遗址那样,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残缺的、另类的美</h3> <h3>这是我们在印度的最后一站,告别古特伯高塔,我们随即赶往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即将开始我们的雪山佛国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