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难写的父亲

吴斯洪

《窝囊的父亲》作者:子痴“这么多年了,每年都有这么几天特别想写一写我的父亲,然,"前后左右”,"上下百年"写"父亲"的诗词文章,不得了的多,疑似穷尽了史上所有的形容词,甚至洋文,读来甚是“赏心悦目",既陌生又熟悉。别人笔下的父亲,个个又伟岸又帅气,令我羡慕不已,我也恨不得对着喜马拉雅山喊上一声一一一父亲! 对比人们笔下的父亲,我的父亲真是窝囊极了,甚至渺小到不值得一提,因为他本就是个善良,谨言慎行、惜字如金的"忠厚老实”的人。他也只是一个四季脚穿草鞋 ,身上的衣服缝满布丁、深受"文革”其害、常常饿着肚子、不知道红烧肉是啥嗞味,却能把我们几姊妹拉扯长大的"贫穷的挑老二”。我也好想秀一秀我的父亲,可我搜尽自己所知道的文字,也无法去秀这个"土得掉渣"的爸爸,……”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一 </div><div><br></div><div> 读了子痴的这篇文章,深有同感,好多次想写一写我的父亲,写着写着就感到无法写下去啦,是的,所有形容父亲,父爱的形容词,即是陌生又熟悉,总觉得别人的父亲用什么形容词都不为过,可咱父亲用点什么词来形容呢?看了子痴的《窝囊的父亲》深受启发,我可以不用“高,大,尚”的词汇来写父亲,我可以“贬”嘛!原来我就想以朴实无华的词语来写写父亲,但是这样写总表现不出父亲的“伟大”,《窝囊的父亲》一文如醍醐灌顶,使我再次产生写写父亲的欲望, 二 那就来“贬贬”咱爸。我们把父亲叫伯伯,他于一九一二出生,一九九三年病逝,享年81岁。他们七姊妹,伯伯是老三,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大伯,二伯相继去世,他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从小就学会了做生意,贩茶,贩药材,往返于川陕,过老河口,经丹江到湖北,回来贩的是食盐,糖,布匹日杂百货等,三十岁前主要是做生意赚钱养家,四几年国民党抓壮丁,因我伯伯是家里挣钱的主要劳力,家里经济来源还要看靠我伯伯做生意,家里不能离开他,所以爷爷叫我幺叔去顶替当了壮丁,我幺叔,幺婶为此事,总认为是他们有恩于我伯伯,替我伯伯当了壮丁,和我伯伯呕了几十年的气,恩恩怨怨,争争吵吵,一直到老!这是洞河往事 </div><div> 二</div><div> 一九四九年,为躲抓壮丁,搬迁到洞河上游洄水湾,老老少少一家人就到洄水定居了,我伯伯当时以做鞭炮为业,做鞭炮是他一生的骄傲,那时逢年。过节,老人过生,小儿满月,搬家侨迁等等,都是用我伯伯做的各种鞭炮,他做的鞭炮享誉八道一条河,他出名了,就有了一个浑名“吴三炮”,“三”是指家中老三,“炮”指做炮子。我伯伯做得炮子那可是一绝,那时没有机器,从配火药,到成品,要花几十道工序,也算是吊起老壳玩的一个工作,是非常危险的。听老人说,在曹家坝我伯伯有个作坊,专制火药的,不小心引爆了火药,整个屋顶都轰开了,死伤不少的人。我爷爷奶奶都不敢在洄水住了,叫伯伯把他们送回了洞河,从此,我伯伯和妈妈就在洄水定居,前后生下我们五姊妹,老大两岁时害病夭折,老幺15岁因和同学在一起喝酒出事,剩下三姊妹,我姐,我哥。我就成了老幺。 </div><div> 三</div><h3> 我们三姊妹都出生于五十年代,伯伯肩负着养活妻儿老小的重担,经历了大跃进,计划经济,合作社,人民公社,粮食供应标准是大人24斤,小孩18斤,油四两,所有吃的用的,穿的喝的都是凭票供应。</h3> <h3>伯伯一一父亲,有好多故事,听我一一道来,</h3><h3> 肩挑背磨的父亲</h3><h3> 六十年代适逢国家饱受自然灾害的苦难,每个家庭也经历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的生活,我们那时都是小孩,啥都不懂,只知吃喝拉撒玩,伯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当时物价便宜,一个鸡蛋五分钱,猪肉六角三一斤,大米一角三分八一斤,面粉一角六一斤,包谷九分四一斤,菜油六角四分一斤,总之,国家计划经济统治下的物资都非常便宜,但便宜也要钱那,钱是每个家庭梦寐以求的,而户籍是居民户口的,那就更需要钱,是农村户口的有粮食,有菜,有老酒腊肉,居民就望光光,没有职业,没有经济来源,只指望当家的父亲,干什么呢?当时我们洄水是有路无车,有水无船,南来北往靠双脚,家乡人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政府解决,吃喝拉撒用都是靠外来,于是洄水就产生了一种神圣的职业一一挑佬儿也叫背佬儿,(解释一下,挑佬儿是用双肩,背佬儿用背部)我为啥称这种职业神圣,是因为整个洄水湾街道居民,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都以这个职业来养家乎口的,不容易呀!</h3><h3>有人把这种职业称作挑脚的或背脚的,啥概念呢?洄水湾下到洞河,上到界岭,官元,连接整个八道河,且都是羊肠小道,凸凹不平的,伯伯们他们是打一处,哼一声,往返于八道河的道上,往返一趟能挣多少钱你?现代人是想不到的,请你过细算一下,挑一脚干货是百斤百里1.58元,一脚稀货2.1元(干货指药材,茶,茧子,棕麻等,稀货指生漆,桐油,煤油,汽油,酒等物品)以当时的小路计算,洞河到洄水是60里,洄水到界岭90里,到官员80里,气力大的能背挑百斤往上,气力小的只有几十斤,可想而知能挣多少?就这样伯伯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肩挑背磨,风雨无阻挣点微薄的苦力钱,来供养妻子儿女,作父亲不易呀!</h3> <h3>  养儿育女好艰难呐,挣点钱太不易了。当时父辈们就指望这点花力气挣来的一点钱来养家糊口。我们当时也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学校一放假期,我们就跟着父亲们一块儿搬运,我记得我读初一的时候,我学着用背架子背货,开始很不习惯。,经常栽火鸡公。(就是倒栽葱)的确不易呀。!特别父辈们他们打一处哼一声,辛劳一辈子,扶养儿女成长。他们没有享到福。儿女们的孝道也没有敬上,现在想起。心中多有报愧!</h3><h3><br></h3><h3><br></h3><h3><br></h3><h3>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h3><div>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div><div>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div><div>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你们好好地过吧!</div><h3><br></h3><h3><br></h3><h3><br></h3><h3>(图片是当年父亲所用的挑脚工具,扁担和打处子)</h3> <h3> “吴三炮”重操旧业</h3><h3>“吴三炮”是我伯伯的浑名,因我父亲在旧社会就擅长做鞭炮而得名,文革后,百废待兴,文革废黜的东西,如过春节,贴对联,玩社火,穿时髦,等等旧习俗都恢复了。于是伯伯操起了旧业,做炮子,做炮子是他的拿手活儿,这需要自己配火药,工序繁杂,炒火硝,锤铁沫子,舂木炭,配制,筛药,装火引,包装,晾干,安捡等几十道工序,我们一家人都参入其中,妈妈装引信,装药,捆包,而我们打下手,做杂货活,我伯伯做的雷子炮那是震天响,花筒烧狮子是滚烫,够劲够野,有了花筒狮子就活了,看狮子的是人山人海,最热闹,最兴奋,一年就这么一回嘛。做炮子生意也红火,有时还要提前预订才有货,利润高,园河两岸都在我们这儿买炮子,伯伯做得花筒,炮子在整个八道河都有名,“吴炮匠”,“吴三炮”以此得名!特别在春节前后那直接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只要是一玩狮子,彩龙船,那炮子,花筒是供不应求,也是我们正挣钱的时候,经济来源有了保障,我们家的生活一下就改善提高了。</h3> 天灾人祸降临我伯伯头上<div>1968年连续暴雨,下得人心慌慌,我们家和当时卫生院紧挨着,是共墙的,因医院没有采取措施,使墙壁坍塌,把伯伯辛苦半年做的鞭炮全部毁掉,有五千多元的成品炮子,当时的五千多元那可是一个大数,为此,我伯伯大闹医院要求赔偿损失,未果,此后伯伯一蹶不振,天天酗酒闹事,从此,洄水湾出了个酒癫子,他喝酒不知味,一口一两不多,两口一喝闹事,不喝不行,开始在街上有酒的店里赊酒喝,一结账就是几百块,后来限制去赊酒,那就更闹事了,到处骂人,唱歌,给人家学毛主席著作,读《老三篇》,等等,出尽洋相,使我们后人有时很尴尬,更甚的是,他把自己屎尿装在坛坛罐罐,然后摸满全身,当时就成了街道臭不可闻的酒癫子,唉!无语!可能有人问,“你们后人干啥去了,怎么不照顾好老人?!”难言之隐,不是我们没有照顾,追其因,还是他的鞭炮被毁,损失了几千元,而大脑受到了严重刺激,借酒消愁,难以自拔,多方医治,都无效果,在姐姐(安康)那儿住了一段时间,曾走失三天,全家人包括亲戚出动,找遍安康城,最后在香溪洞农家找到。再就是,我二舅接伯伯到他们那儿去玩,仍然喝酒醉酒,说你不信,他喝醉了能和猪睡,满身泥浆。他曾经</div><div>还拦住县长诉说他的鞭炮受损没有得到赔偿,要县长给他解决。思虑至此,我伯伯因积成病,当时只知道他喝酒要醉,其实他心中装着外人看不懂的伤痛,他不喝酒还是清醒的,说话打广子都是条理清楚,老爷子读过私塾,有文化底子,可以说他们老弟兄他文化水平最高,文革反”封资修”是看不到长篇小说的,伯伯叫我给他找来《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大部头的小说,还专门给他备了一本《新华字典》以便查认不到的字,他视力也很好,从没有看到他戴眼镜,他记忆力强,凡是他看过的小说,他都能讲过大概,《老三遍》他都能背下来,清醒时就拿着《毛泽东选集五》和新华字典看,他很喜欢研究汉字,口算能力相当不错,一般人都算不过他,我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有可能会成为国家干部。他能把《增广闲文》倒背如流,人之初,性本善常挂在他口中,我是老师而自愧不如,经常教诲我们,《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太多了,唐诗宋词都能背一些。</div><div> </div> <h3><font color="#010101">酒,实在不知是好,还是不好的东西。可我知道,是父亲的最爰。父亲从不喝啤酒。不够味。一辈子,只和高度白酒结缘。不仅是喜喝,而是成瘾。只要和别人提到父亲,就和酒连上关系。曾记得看过一句:为什么喝酒?因为酒好喝。伯伯有句口头弹“酒是粮食精,越喝越精神”但我知道,于父亲,喝酒,就是单纯的喜欢而己。无它。这好比每日三餐,只为身体的需要,菜,总是要的,晕与素,倒是其次。小时,总搞不懂父亲为什么如此喜欢喝酒。当然,小时也恨父亲。</font>后来,学会了喝一点酒。人也渐大了。终于明白,父亲就这点爱好,</h3><h3> 现明了:再好的酒莱,一个人,永远喝不出味道。也许,喝酒只是一种托辞,想想,繁重,多事又操心,总该有些什么时间,这辈子父亲是不会戒酒的。在他弥留之际,不喝药,只要酒喝,这个“酒癫子”也算是“一壶老酒”啦!</h3><h3><br></h3><h3> 茶,也许,喝酒的人都喜欢喝茶。伯伯也不例外。他一个人一年要喝几十斤,他泡一缸一般人能喝几天,而且泡得好酽,苦得难入口,可伯伯喝起来滋滋有味,有时一个咪泓喝一大缸(搪瓷缸)茶和酒就是伯伯的两大爱好,</h3> <h3>父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家顶梁柱,用背脚挣点钱来养家糊口,贫家小户,尽管粗茶淡饭,但也达到温饱。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父亲偶尔买回一二斤肉,让母亲炖给我们吃。在我们狼吞虎咽之时,父亲光顾着看我们大快朵颐,自己却很少动筷子。每次残汤剩水,父亲和母亲却吃得那样舒坦。</h3><div> 我从小体弱多病,患有气管炎,经常感冒发烧咳嗽,父亲总是烧水、熬姜汤,煎药、催汗,几经折腾,已是通宵。他才顾上洗把脸,从缺吃少穿的年代走来,父亲历尽苦难却从未向命运屈服。他用一双勤劳的手,呵护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其实父亲就是我背后的强大的靠山。如果有一天父亲真的离开了我们,我的背后从此便没有了退路。<br></div><div>追忆父亲的点点滴滴,觉得父亲还是伟大,他从旧社会到成家立业,从洞河到洄水,都是以家为重,孝顺父母,热爱妻儿,任劳任怨,挑过脚,背过货,造过炸药,干过投机倒把,偷过税,买过黑食粮,但这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而为之,这就是我真实的父亲。父亲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div><div> 深感父爱之伟大之神圣,却遗憾未能报答养育之恩。酝酿许久,深情写下此文,文粗且糙,却是发自肺腑,句子虽乱,却是真情表露。无论优劣,我都要展示出来,以此寄托无限哀思。</div><div><br></div><div><br></div><div>附诗一首,献给父亲节</div><div><br></div><div>弯弯的洄水。</div><div>留下了父亲的足迹,</div><div>长长的八道河。</div><div>练就了你的坚强。</div><div>崎岖的山路。</div><div>彰显着你的胆识。</div><div>为了养家糊口。</div><div>你打一处哼一声</div><div>腰背依然挺直。</div><div>你的肩膀是那样的强硬。</div><div>扛起了为父为夫的重担。</div><div>你的腰背是那样的宽阔</div><div>背负着养儿育女的辛酸和慈爱。</div><div>你的铁肩铜腰是那样的伟岸。</div><div>你那长着老茧的双脚走遍八道河畔。</div><div>无论刮风下雨。</div><div>还是烈日暴晒。</div><div>无论天黑路滑,</div><div>还是凌冽寒风。</div><div>饿了,就啃一口干粮。</div><div>渴了,就喝一口凉水,</div><div>累了,就在沟边歇会儿。</div><div>困了,就倒在树荫下躺一会儿。</div><div>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div><div>你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div><div>肩挑背磨,风雨无阻,暑去寒来,负重往返</div><div>养育着一家妻儿老小。</div><div>你的爱像大山。</div><div>即是责任又是担当</div><div>思往事记忆依稀。</div><div>断隔阴阳两不知。</div><div>惟见遗容梦中喜。</div><div>想尽孝道也不能。</div><div>树欲静而风不止。</div><div>子欲养而亲不待。</div><div>撰文以慰天之灵。</div><div>父亲的爱大如山。</div><div>你将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div><div><br></div><div>姐姐感言:</div><div><br></div><div>父亲的一生可歌可泣,又可怜我们沒尽到孝,让后人后悔无机会弥补。</div><div><br></div><div><br></div><div>六月十七是父亲节,祝所有的父亲身体健康!</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是姐姐的点评</h3> <h3>张长伟老师的点评</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同学柴胜利点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廖本海老师的点评</font></h3> <h3>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的母爱会体现在子女的生活细节上,而沉默寡言的父爱更多地体现在子女的人生引导上。</h3> <div>作者:吴斯洪</div>1972年参加工作,2015年退休,工龄44年<div>怀旧心理严重,喜欢舞黑弄文,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玩,样样不精,宽容,礼让是我品质,广交朋友是我性格,助人为乐,行善积德是我佛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