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是否可能通过当地的文化去理解并接纳世界的道德观?如果可能包容我们之间的不同,那么这就是一个“全人类性的”特征(引自尼采)。去拥抱“异者”就成为了一个陌生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形式。</h3><div> 这次展览的标题《正经的外乡人》借用1987年著名英国流行歌手斯丁的一首歌。一首关于他自己作为外乡人独自生活在纽约的歌,发现微妙和也许不那么微妙的文化差异。</div><div> 《英国人在纽约》副歌部分不断重复的那句“我是一名正经的外乡人”,成为了这次展览概念的基本框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定义正经的外乡人?</div><div> 这次群展的艺术家们通过各种文化变异现象来巧妙地表现这次的主题。他们虽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把北京当作自己的家。“地域”的概念不再局限于我们传统理解意义上的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不经意间流露的文化滲透与碰撞,通过作品才是最好的明证。</div><div> 《正经的外乡人》提出了问题:我们如何真正理解和尊重外乡的文化并很好地融入其中 ?同时用什么方式和“他人”(或者说他乡人)发生关系呢?艺术家们用何种媒介或方法来表现这种文化或社会的异同呢?</div><div> 无论是在家乡还是他乡,艺术家们都可以选择离群索居,在社会里保持“外乡人”的状态,跨越人类学的范畴而保持新的角度和观点。正因如此展出的作品才会生动地带着“局外人”的新鲜感,同时保持全新的环球视角,也反映艺术家如何探索新的方式和日益庞大的都市世界发生关联。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有可能吗?</div> <h3>真正的老乡</h3> <h3>光和影的艺术</h3> <h3>明暗、虚实的交汇与变幻</h3> <h3>这个有创意,只是伊丽莎白有点坏了,也无所谓,今天是展览最后一天。</h3> <h3>耳朵,听力,是很重要滴!</h3> <h3>展厅外随手拍</h3> <h3>与老乡聊得甚欢,相约经常外出考察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