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延年益寿成为新的生活目标,注重养生和保健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如何加强锻炼、怎么节制饮食,不少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并且会积极尝试、身体力行。这些,自当如此。但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甚至比健身、重食等类还管用。什么?心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何谓“心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很简单,就四个字:“心理状态。”我理解,所谓“心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大脑中所留下的或好或坏的印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心态不同,结果迥异。乐观的心态,会使一个人积极地面对人生;悲观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消极地看待一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而言,虽然我们不能说心态好就一定健康,更不能说心态好就一定长寿,但如果说凡是健康长寿的没有不是心态好的,恐怕争议不大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心态好的人,什么事都能看得开、放得下。也正因如此,他的内心多数情况下是愉悦的,是开朗的,“欺软怕硬”的疾病不敢轻易找他的麻烦。这种人即使得了病,在医疗手段的配合下,也会大病化小、小病化了。因为他心胸豁达,药物进入他体内的通道是顺畅的,而不是被排斥、被抗拒的,药效容易发挥。即使绝症不幸登门入住,他也能理性对待。只要条件允许,他便想吃啥就吃啥,想咋玩儿就咋玩儿,尽可能了却毕生遗憾。甚至抱着“仰面擤鼻涕,弄到哪儿在哪儿”的态度。他明白,既然已时日不多,又何必自寻烦恼、加速死亡呢?越是这样,越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心态不好的人,往往是由于欲望太强,把不如意事看得过重,长期生活在闷闷不乐的情境之中。应当说,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但是,欲望不能超越可能的极限。如果把不可能视为可能,必然会受目标的最终未能达到所困扰。试想,长期受此困扰,他的心情能好吗?心情不好,能不影响食欲吗?食欲不振,还能拥有健康吗?我的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本来他得的不是绝症,但由于他心事太重,出现抑郁的症状,导致厌食,身体急剧消瘦、虚弱,很快失去了可供药物吸收的躯体和与病魔抗争的体能,时间不长便出乎人们意料地、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令人非常惋惜,教训十分沉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无论是谁,能有一个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大凡医术高明的医生,在给病人开方用药的同时,都非常重视患者心情的调节。这一点,就连看虚病的“香婆子”也懂得这个道理。你看她把一张烧纸折成容器状,在燃烧着的香火上方“讨药”,然后故弄玄虚地说“讨到了”,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让病人信以为真,误以为有,并相信服下这“神药”病就会好,以此来调节病人的心态。说白了,她就是送你一把开启良好心态的钥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呢?我想,有三点就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要明白这个主谁来做,不要被虚荣心乱了方寸。 心态这东西有个怪脾气,只任主人操控,不受外力摆布。有的人“财旺官亨”,有的人“福浅命薄”,然而前者并不定因此而乐观,后者并不定由是就沮丧。应该说,心态好坏跟钱多钱少、吃好吃赖、为官为民没多大关系,至少可以说不是一码事。外表风光的,内心不见得阳光;人瞅惨淡的,人家不一定暗淡。即使境况相同,也是因人而别,喜忧各异。心有阳光归功于自己,胸装暗淡怪不得旁人。心态好坏的命门掌握在自己手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的人之所以心态不好,跟他虚荣心太强有直接关系。他不凭信自己的感官,却老去设想他在别人眼里的图像,你说他累不累?有人曾问我什么叫幸福,我回答:“自个儿感觉妥,就是幸福。”十年前我曾抽暇捡过奇石,你捡到的自以为不错的石头,在有的人看来可能不以为然,甚至不排除有人在背地里直斥“狗屁不是”。但我想,撇开审美观有别不说,抛开事实上也许正如别人所说不怎么样不论,单凭自己感觉好,就值!追求自己感觉好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自己感觉好的时刻,就是享受幸福的时刻。关别人何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要砸碎僵化的“顺则恒顺、逆则恒逆”的思维定势,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有的人由于缺乏哲学常识,总是恒定地看待一切事物。处于顺势,总想着顺会无期,一旦逆来便难以接受;处于逆势,总以为逆将永驻,心灰意冷,垂头丧气。他不明白人的一生总会有顺有逆,顺后逆来,逆后顺至。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顺势时,在享受顺之喜悦的同时,不忘做逆来的准备,一旦逆至便不觉意外而坦然面对;逆势时,相信物极必反,定会有出头之日,便能从容应对眼前的困难而不懈奋斗。如此一来,不论逆或顺,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因曾经的期望破灭而悲观,又不为长期的丧气心焦而沉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要懂一点辩证法,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用逆向思维解开困惑。有一定哲学基础的人,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反之亦然。比如一个人,其优缺点是相辅相成的,你不能只接受人家这种性格所呈现出来的长处,却不能容纳这种性格所必然存在的短处,甚至硬把内外向性格两种人的优点加在一起去要求同一个人,这是不可取的,说得不客气一点,那叫“混账逻辑”。就像一块硬币的两面,谁能做到只要一面不要另一面?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再去看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就不那么“不顺眼”了,看着不再“不顺眼”,你这心情不就好多了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们应从中体悟作者那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心境。“心旷乾坤大,神怡宇宙新。”同样一件事情,由于认识角度不同,结果会大不一样。我从资料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盐,小儿子卖伞。遇到雨天她为大儿子的盐卖不出去苦恼,遇到晴天她为小儿子的伞卖不出去发愁,成天愁眉苦脸。后来有人建议她换个角度看问题:雨日为小儿子的伞卖得好欣慰,晴天为大儿子的盐销得多高兴。她这样一想,结果变整日发愁为成天高兴。这就是心态好与不好的魔力。背对太阳,什么时候看到的也是阴影;面向阳光,任何时候都会感觉亮堂。</span></p> <p class="ql-block">配照摄影:神龙</p><p class="ql-block">文字拙笔:袁公</p> <p class="ql-block"><b>袁公致读者</b></p><p class="ql-block"> 您的关注,是我出征的战鼓;</p><p class="ql-block"> 您的点赞,是我渴望的美餐;</p><p class="ql-block"> 您的评论,是我前进的指针;</p><p class="ql-block"> 您的分享,是我挺胸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