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自律,校园拒绝手机;倡学风,理想回归课堂———兰溪一中学管中心

章 燕

<h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手机价格的越来越低,带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手机进入校园和课堂,方便了家长与孩子的联系,但却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与休息,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查得紧,一些学生便采用捉迷藏、打游击的方法来逃避。有的将手机放在家中,等过了一阵子又带到学校。有些学生的手机被老师收走后,就软磨硬泡,哭哭啼啼。家长来到后,先是答应以后不让孩子带手机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支持自己的孩子带手机,据说是为了联系方便。</h3> <h3>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盲目攀比;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h3> <h3>  近年来,各类考试中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多个县市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高考事件,在学校组织的测试中也出现学生投机取巧,用手机传送答案的事件。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正确引导,将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h3> <h3>  继网络之后,中学生玩手机QQ、微信等。它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渐变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取代了与人的直接交流,会使自己不会和别人沟通,形成孤僻的性格,不会尊重他人,沉迷于虚幻的世界,在现实中容易焦虑,影响身心健康。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一回家就回房间玩手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这阻碍了亲子之间良好的交流。</h3><div> 此外,网络直播渐渐跃入大众眼帘,并以迅雷之势快速蔓延开来。部分直播平台话题低俗,炒作无底线,青少年使用手机观看网络直播,对繁杂的网络信息缺乏辨认能力,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如近日央视新闻报道:“未成年人网络直播,平台热捧早孕网红,直播私奔网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需要创新。</div> <h3>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很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另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h3> <h3>  学生之间攀比现象频繁,助长不良风气,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据有关统计表明,学生使用手机的费用,每年最低也在300元以上。</h3> <h3>  手机功能齐全,且不断翻新,使学生对手机抱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些学生出现上课、午休还是晚上熄灯后,不分场合、时间打电话、发短信、打游戏、看小说、听音乐等情况,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休息。</h3> <h3>  高中学生正值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期,学校不提倡中学生追求生活的奢侈。鉴于我校已在学校宿舍安装电话及校园公用电话,我校规定学生不准携带手机入校园。如何对学生佩带手机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只堵不疏是不行的,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是不行的。</h3> <h3>  学校严格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任何地方携带使用手机,一经发现,将进行严格处理,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处分,由家长领回孩子在家反省,还要对相关班级进行量化扣分等处罚。</h3> <h3>  许多家长对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知之甚少,对学生用手机多数时间是发短信和玩游戏,他们也是半信半疑。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h3> <h3>  尊敬的家长,让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学生成才,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因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从源头上杜绝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学校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