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富能手彭承万

越洋

<h3>王岳君,汪皓,许六秀摄影报导</h3> <h3>前不久,听说步仙镇仙桥村有家老洒作坊,老板人豪爽,酒也酿得好。于是,我们几位摄友相邀前往探访。</h3><h3><br></h3> <h3>我们一行来到仙桥村,远远望见一栋土墙青瓦的老屋,门楣贴着一副对联:(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仙,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王。)刚近酒坊,一股醇厚浓烈的酒香便扑鼻而来。进得大门,只见一位中等个头,身板硬朗的老人,正忙碌在炉火正旺,热气蒸腾的大甑旁。洒坊右侧摆着一排贴有大红洒字的大缸,左侧湘房堆满了一袋袋酿酒的粮食,经人介绍,得知这位老人就是洒坊老板彭承万,今年已六十有五。他1996年去平江学习传统酿酒,至今已有22个年头。他现在每年酿2万多斤酒,已运销北京,深圳,福建,山东等七,八个省市,以及周边县市。</h3><h3>说起做洒,他便滔滔不绝,要做好洒,一定要选好料。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酿造,掺不得半点假,不是夸海口,这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说我的酒做的好喝,不上头。</h3><h3>他边与我们聊天,边有条不紊地将稻谷与高梁按比例配料,上甑,堆场下釉……在蒸粮间隙,他打开一坛刚放的热洒,请我们品尝。一位影友不禁脱口而出:(李白到此品佳酿,刘伶醉卧洒坛旁。</h3><h3>彭师付还告诉我们,当年,他因育有三个儿子,家里十分贫困。穷则思变,加上党的政策好,他除了酿酒,还承包了二十亩农田,养了三十七箱蜂蜜,每年要养十多头猪,还种过六年西瓜……三十多年来,他看过的农技方面的书箱堆起来有尺多高。他养蜂,蜂繁殖快产密,多质量好,他种西瓜,西瓜,沙甜产量高。他酿的酒,更门,走步仙桥上吹喇叭-~远近闻名……</h3><h3>聊起这些,他满怀感激地说;搭帮有个吃苦的贤内助。他的老伴叫朱嫦娥,几十年来,三个儿子,七个孙子,全靠她含辛茹苦一手带大,不之有养猪喂鸡喂鸭,种菜忙家务,都是她里里外外一把手。八年前哪怕身患重病,她从医院出来又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三十多年来,他和妻子一心扑在家庭致富上。再苦再累,他们也没有向村里乡里伸过一次手。要过一分钱。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儿子都忠厚老实勤奋吃苦走正道。他家也是由过去的一间土砖房,发展到如今的三栋小洋楼。村里乡里的干部都夸他们是步仙勒劳致富的好榜样。他深有感慨地说: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但不能走歪门邪道,只有勤劳致富才是放家的正道。三十多年来,酿酒,种田,养蜂,种瓜,打米,喂猪,确实辛苦,但党的政策好,只要肯做,日子就会一天更比一天好。</h3><h3>临别时,彭师付说;希望这几年把洒业规模做得更大一些,让一个儿子回乡接班。到时他就当当指导。间或手痒,就调个桌把洒解解馋。</h3><h3>望着他家新修的别墅式小洋楼和周边一栋栋一排排的新楼房,以及这里的青山绿水,有机蔬菜,和一年四季醉人的风景。我们不禁感慨,过去是农村人羡慕城里人,如今是城里人羡慕农村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