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一外乡人在上海生活(2)</h3><h3> 在住宅小区每天都能遇到三五扎堆的幼儿,或在广场或在池畔或在游乐场。负责照看幼儿的外婆,奶奶身边,总会有怀抱孩子,推婴儿车的中年妇女。她们就是家政服务的一个工种:育儿嫂。</h3> <h3> 相信50岁以上的人都看过这《黄山来的姑娘》这部电影。李羚扮演的从安徽来北京打工的小保姆,给观众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曾获1984年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h3> <h3> 改革开放初期,家政服务还不被人们接受。保姆市场需求很大。北京市与安微贫困地区无为县劳动部门签定劳务协议,由当地政府组织向北京输送小保姆。北京家政介绍所再向雇主介绍……</h3> <h3><font color="#010101"> 巧遇一育儿嫂。安徽无为人。边走边简单聊几句,其就负责照料带孩子。做小时工不住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无为,名符其实的保姆大县。三十年间,输入家政劳务从未中断。三十年间一批批无为走出的姑娘-小保姆大部分返乡了。她们带回城市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带回致富的技能,以新的眼界和育儿知识,更新了传统养育教育下一代的方式,也带动了家乡发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还有一部分留下了。她们生儿育女,溶入了城市的生活……</font></h3> <h3> 程嫂。安微阜阳人。来上海打工20年。今年40多岁。有2个儿子。一个23岁在上海读大学,马上毕业了。还在供小儿子念书。以前刚来上海时没法打工。这不带自己2个儿子嘛!孩子太小。出来做家政当育儿嫂不到六年…</h3><h3> 算上这个娃,我带4个了。都是送幼儿园就不做了。这娃三个月我接手的。现在17个月了。来,叫爷爷。会说话。叫爷爷。孩子认生……</h3><h3> M:孩子父母是上海本地人吗?</h3><h3> 嫂:从新疆来的。毕业留在上海落户。有上海户口。对。上海新一代移民。住家保姆。月薪6000元。这个看雇主。家政育儿嫂这活一般都是6-7千。住家和不住家价钱在于洽谈商定。每周末可休息一天。</h3><h3> 程嫂的老公也在上海打工。买了两台大客车50座那种。搞旅游租车。十多年前夫妇二人在虹口那边买的二手房。60多米二室一厅老户型。花了6万多。现在翻三番都买不下来了。</h3> <h3> 阮嫂。安徽无为人。阮嫂做钟点工。上海家政每小时30元。一共打两份钟点工,这家带娃3个半小时。</h3><h3> 孩子多大你接手的?</h3><h3> 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我就上岗了。现在宝宝一岁多了。</h3><h3> 阮嫂有两女儿。大的23岁,小的也16。</h3> <h3> 程嫂一听,哟。你要孩子早哇。咱俩家情况一样。于是聊了起来,老乡见老乡……孩子奶奶在一旁根本插不上话。</h3> <h3>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安徽来的育儿嫂在小区打工数年,互相竟不相识。于是聊家乡聊子女聊生活。</h3> <h3> 阿拉象育儿嫂?哎哟。侬搞什么搞,不是育儿嫂,阿拉是外婆。侬找月嫂?侬女儿孩子生了没有?不找月嫂?打听月嫂的价钱?</h3><h3> 和侬讲,侬一般见不到啦。月嫂和育儿嫂不一样的,婴儿是不出来晒太阳的。侬晓得伐?价钱? 现在一般一万元左右吧。什么,东北都一万元啦,那上海还要多一点的啦。侬去家政打听一下好不啦……</h3><h3> 三年光景,上海月嫂的价格又涨了……</h3> <h3> 黄山来的小保姆进城做家政,一晃近40年了。如今小保姆走进了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家政服务分工也越来越细。除了月嫂、育儿嫂,还有做家务的钟点工,陪护老人保姆,医院护工,接送孩子……</h3> <h3> 而当年的"小保姆"-李羚也年近60。可以想象程嫂阮嫂她们到上海打工,当小保姆时年轻时的样子…-</h3> <h3> 程嫂。江西乐平人。汉庭快捷酒店员工,其胸章“保洁师"。今年己50多了。来上海七八年。老公给公司做搬运,干体力活。儿子在某企业上班。什么企业?就是给老板打工吗。</h3> <h3> 酒店保洁工有10多人。这活上海人是不愿干的。上岗的姐妹都是外地人。也有年轻点的。每月3000多工资。包吃住。请假扣工资。</h3><h3> 边说边干活。一刻也没停下来……</h3> <h3>宜家。浦东御桥附近。</h3> <h3> 理货员?不是。是"擦货员"。</h3><h3> 还有这工种?怎么称呼二位?</h3><h3> 梯下:她姓蒋,我姓汤。她是蒋介石的蒋,我是汤恩伯的汤。</h3><h3> 汤嫂学识不一般。竟然知道国民党守军上海守备区汤司令!汤嫂是安徽铜陵人。“老家离江苏南京比较近,距上海也不远"。问六尺巷,汤嫂说不在铜陵在宣城。又仔细回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让他三尺又何妨……对了,六尺巷在桐城!你记错了,我们老家铜陵,不是桐城……</h3> 梯上蒋嫂:我来上海打工20多年了。<div> 梯下汤嫂:我也来10多年了。 <div> 宜家月薪多少?LM伸出一巴掌。</div><div> 基本工资没那么多。LM伸出4个手指。汤嫂蒋嫂摇头仍说没有……不足4000元? </div><div> 想留在上海吗?</div><div> 不想。上海有什么好?人多花销大挣钱还少,再干几年回老家养老去。</div></div> <h3> 寇嫂。四川广元人。来上海也七八年了。宜家保洁员。和刚才梯上"擦货"的是一个工种。别听她们瞎说。保洁工。什么"擦货员",是和你逗着玩呢。</h3><h3> 寇嫂夫妇租上海人的旧房子。位置在上海农贸批发市场,外国语学校周边。15平米。月租1000元。</h3> <h3>"包好包子"早餐店。夫妻小店。老公忙做包子,媳妇在摊前销售……年初才开业。店名有创意。"包好包子"。好象是连锁加盟店。</h3> <h3> 与媳妇搭活。引起老公不满。"我们人手少,没功夫回答你……"</h3><h3> 一次失败的采访谈话。</h3> <h3> 废品收纳。安徽人。一再声称,我不是收废品的。我上门收废纸箱。这两者有区别吗?</h3> <h3> 小区广场。匆匆驶过的电动车单车。骑车的大嫂都是外地来沪的钟点工。</h3> <h3>小区单元门外。做钟点工的大嫂们电动单车。</h3> <h3> 陆家浜路。上海服装面料市场。在XX服装厂摊位。遇到的裁衣大嫂。竟然是咱沈阳老妹。尊重其隐私,故没采用她的照片。</h3> <h3> 隐去真名,不妨称其S嫂,她原来在沈阳包公交604路客车。好象当年有一段时间是中巴承运线路包给个人。中巴线路经营权又被政府收购赎回,于是养几台出租车……后来到上海谋生。给服装公司打工。在市场照看店面接订单。S嫂儿子现在国外……</h3> <h3> 连波路与芳华路口。遇见的大嫂原来在芳华路边一处门店外卖煎饼果子。最近街道成管整治占道。只好躲到连波路小巷口。</h3> <h3> 大嫂姓李。山东临沂人。来上海20多年。今年40出头。两个孩在家乡。大的19,小闺女12,还在念书。</h3><div> M:俺老家山东菏泽的。</div><div> 嫂:咦。老乡!</div><div> M:去年在芳华路见过你,还买过你摊的煎饼果子。怎么搬这地了?</div><div> 嫂:芳华路那边不让卖了。还得生活呀。</div><div> 大嫂的老公也姓李,夫妇二人都卖煎饼果子,老公在世纪大道那边摊煎饼叫卖。夫妻就住在连波路旧巷里。小房间月租1000元。</div> <h3> LM半小时后再回来买煎饼,煎饼果子摊的果子己售罄,只有脆饼可卷。虽不对口味但也来一份。4元/份。上海煎饼果子都这价。</h3><div> 山东临沂。煎饼大嫂。沂蒙山革命老区。三野在孟良崮围歼国民党王牌74师,山东老区大嫂摊煎饼做军鞋支前;渡江战役沂蒙老区民工跟随部队,又用小推车把部队送进了大上海……解放后70年代,周总理回延安掉泪了:我们党欠革命老区人民的 ……LM骑车回家这一路,脑海里不断跳出《沂蒙颂》红嫂之历史记忆……</div> <h3> 时代巨变,共产党人对老区人民的感情不曾变。承认城乡差别,面对大量进城务工的乡下人,如何解决在城市谋生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任重道远。</h3> <h3> 《嫂子颂》是电视剧《赵尚志》片尾曲。李娜原唱。是唱抗联战斗的白山黑水,唱养育东北人的黑土地-母亲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嫂子,借你一双巧手、借你一对大脚……"激昂的歌声穿越时空。可敬的煎饼嫂、保洁员、护工、月嫂、育儿嫂,所有进城务工的大嫂们,你们为上海这座大都市默默地付出着,你们用一双巧手妆扮着城市;你们用一副肩膀支撑着上海劳务市场的半边天。</font></h3> <h3> 算上自己两儿子,程嫂抚育了6个娃娃。程嫂为了谋生做育儿嫂,她喜欢孩子,愿意做陪伴宝宝的职业,享受宝宝长大的过程。 </h3><h3> 你带过的这些孩子长大后还会记得你吗?肯定……不会记得我了。程嫂逗怀中小宝宝,"快快长大,等宝宝娶媳妇,阿姨如果还活着,来喝宝宝喜酒。再给宝宝带孩子。好不好?!"</h3> <h3> 育儿嫂她们也许并没意识到,她们怀里依偎着的、肩膀上忱靠着的宝宝,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和希望!</h3><h3> 嫂子,憨憨的嫂子……</h3><h3> </h3><h3> <font color="#ed2308">更多文章,关注LM美篇 1607298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