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早就准备好了厚厚一打餐巾纸。</h3><h3><br></h3><h3>因为太了解自己,泪点总是低到尘埃里,长出草来。怀疑看久了《红楼梦》,黛玉的眼泪都流进了我灵魂,只要稍受刺激,就从我的眼里汩汩而出……</h3><h3><br></h3><h3>鲁迅说,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很吵闹。我想说,那是因为他从未参加过我们的520高三毕业大典。与其说这是一场爱的集中表达,不如说是对高中琐碎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与其说这是一场依依不舍的将别离,不如说是刚刚跨过"成人门"学子的一次庄严的精神洗礼。</h3><h3><br></h3> <h3>没有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的高中生涯是不完整的。我们那时就没这么幸运,能有这么华丽丽的舞台表达我们对班主任的感恩之心。或许,我们那时,很多同学,压根就不知道怎么表达心中复杂的情愫。</h3><div><br></div><div>时隔多年,依然记得那个被我们私底下称作"希特勒"的高三班主任。早上6:00就在教室门口抓迟到,多少人曾被挡在教室门外恨恨地心不在焉地念着课本。晚上10:30查寝,一定要问清楚是否全到,如有外出上厕所的,一定要等到她们回来并且批评一顿,方肯离去,甚至第二天要在教室里很变态地规定,上厕所不得超过5分钟。</div><div><br></div><div>那时压力山大的我们可能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替他想一想:他对我们的责任心,他的勤勉自律,他同样的压力山大,他同样地渴望好好休息一场、大睡一觉。我们那时是否意识到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这种不离不弃、朝六晚十的陪伴是多么地不易和珍贵。也许,我们只觉得理所当然,挨骂难过时,还要恨恨地暗叫几声"希特勒"解解气。</div><div><br></div><div>听着台上台下的高三学子们大方勇敢地表达着对班主任的爱,却想起了我们那时的"恨",也想起了现在作为老师批评学生时,她们有时倔强的脸,感觉人世间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这"恨"和"倔强"里,核心便是相互的不理解,而这种互不理解,师生之间随时都可能发生,而彼此磨合、彼此和解可能是非常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也许,正因为如此不易,在这场饱含爱和理解的欢乐盛会里,才忍不住在某个时刻泪流满面……原来,一直包容我、等我长大的不只有爸妈,还有特别容易引起我们叛逆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div> <h3>由于时代的局限,也因为那时的觉悟跟不上青春的步伐,我们始终欠我们兢兢业业的班主任一句:我们爱您!!!</h3> <h3>再来看,刚刚迈过"成人门"的莘莘学子。高考后,就要各奔前程,翻开人生新的一页。我突然想到龙应台先生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h3><div><br></div><div>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草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环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div><div><br></div><div>龙先生寥寥数语道尽人生的无奈与残酷,但也点出了青春的独特无二。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既然只有少年期有,就更值得以特别的方式隆重地总结和记念一次。所以,今天无论穿得多么美都不过分。女生们漂亮的白色连衣裙和精致的妆容,男生们笔挺的西裤加白衣衬领带,都昭示着今天的你们和平时不一样,就是要有这么一天和平时不一样。</div> <h3>为什么仪式感总是被强调?因为我们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或许“节日”的意义也就在这里,这寻常的一天之所以被标记得不一样,是因为每走过一段路之后,我们也需要静下来、慢下来,回望走过的美好,补足当下的能量,带着希望重新出发。</h3><div><br></div><div>多年以后,当你们回望现在,就像今天已是中年的我看到闪闪发光的你,会不会像我一样百感交集、泪如泉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