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忆事-2018初中同学聚会后感

阿逵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如暴风骤雨般在中国大地肆虐。此时我刚进入小学三年级。幼年无知,随波逐流。学校原本是秋季招生,湖南郴州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停课闹革命,1968年的秋季没有招生和毕业升级。拖延到1970年春季,按照当时的最高指示“学制要缩短”,小学读了五年半和六年半的学生同期升入初中一年级。两个年级一起进一中就读,学生有十八个班之多。文革按军队建制我成了三营十五排(1971年林彪事件后沿用旧序号称97班)的一名学生。<div>  进入初中,同学们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文革时期搞政治挂帅,文化知识好坏并不重要。我的学习成绩本来就偏科,数理化还可以,政治,语文一窍不通,所以在当时不是一个好学生。而与我邻座的李于昆语文超好,作文更棒,所以自然而然他就是一个好学生,老师们都非常倚重他,感谢老师的编座,我与其邻座,让我受益匪浅。不过我也有一点数学成绩比他好,若感轻松。1983年我搞大学毕业论文时住在长沙市荣湾镇左家垅湖南师大艺术系的宿舍时看到一个人好像李于昆,那时同学之间没有联系不好确认。</div><div> 我们读初中没有开地理、历史课,这方面的书籍也没有,我已经是初中生了,还闹了一个笑话连我们居住的大地是个球形的都不知道。如此,意识到知识匮乏。文革前出版的书好多都收缴了,后来从汪义明同学那里借来几集《十万个为什么》(据说也属禁书)似懂非懂地阅读,于是丰富了科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知识。</div><div> 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学工,学农又学军”初一去高壁开荒搞劳动,每个学期去地区汽车修配厂学工,安排我学车工。也就是每天站着看工人师傅操作,下班前帮师傅打扫卫生而已。</div><div> 初二发课本多了两本《工业基础知识》书,说来应该是物理,化学书。文革时期说知识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那些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定律不能出现,力学部分只提惯性定律,不能讲牛顿第一定律,浮沉定律不说阿基米德定律等等。其实数学也如此,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的韦达定理就没有学到,1977年高考遇到这样的题,虽然做出来浪费我太多时间。</div><div> 1970年至1971年两年时间里经历了太多的政治事件,什么路线斗争啦、深挖洞、广积粮、回收废钢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早请示晚汇报,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林林总总,直到林彪事件发生才逐步减轻。46年过去了有点不堪回首的感觉。</div><div> 我们还是引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青少年,现在都已过花甲之年。那时的苦已经变成现在的甜,美好的生活还在等着我们这一代人。</div><div> 最后感谢教育过我的老师,以及帮助过我的同学们!</div><div> 这是我参加2018年5月10日郴州一中初97班同学聚会后,突然想起往事随手写几句,不妥之处请见谅。<br><div><br></div></div> <h3>郴州一中新校门</h3> <h3>男同学们在郴州一中学校门前与老师合影</h3> <h3>女同学们在郴州一中学校门前与老师合影</h3> <h3>2018郴州一中初97班同学聚会人员</h3> <h3>由于我在一中读书时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只好借用黄婉辉同学的旧照片回忆郴州一中老校门</h3> <h3>借用旧照片回忆郴州一中老校门</h3> <h3>看看文革时期激情燃烧的女学生</h3> <h3>1998年郴州一中初97班同学聚会合影</h3> <h3>2018年郴州一中初97班同学聚会合影</h3> <h3>我与李于昆同学1998年同学聚会时的合影。</h3> <h3>我与李于昆同学2018年同学聚会时合影</h3> <h3>2018年同学聚会我与文小波、李气军合影</h3> <h3>我与这次同学聚会的组织负责人李班合影</h3> <h3>聚会合影</h3> <h3>聚会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