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1世纪,孩子如温室的花朵,除去学校生活,整日窝在家中,手机、电视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尽情享受声光科技带来“快乐”的同时,无形之中,他们缺失了很多东西。缺乏交流,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下降;缺少锻炼,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及身体素质下降;缺少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学生对生命与自然丧失了热情。这样的状况,长此以往,学生的性格会产生缺陷,严重的会发生畸变。为此,学校特开展“拙泥成趣”综合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与大自然、与土地、与土壤接触的机会,通过和泥块、揉泥团、上颜色等各个环节,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强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工艺。</h3><h3> 本次活动以教室、功能室、家庭、操场为活动基地,围绕 “拙泥成趣” 这个主题开展四项相关子活动:①寻“泥”成记;②议“泥”成乐;③塑“泥”成趣;④贩“泥”成德。</h3> <h3> <b>项目一:寻“泥”成记</b></h3><h3> 通过网上搜集,感受泥塑的神韵与魅力的同时,了解泥塑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及流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搜集整理信息以及合作交往能力。搜集到的信息,各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筛选,最后形成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的形式力求新颖、不拘一格,可以是手抄报、册子,也可以是美篇、PPT。</h3><h3></h3> <h3></h3><h3> <b>项目二:议“泥”为乐</b></h3><h3> 项目一结束,班主任教师组织本班学生依托小组制作完成的汇报材料开展“泥塑文化交流会”。班级小评委认真听取各组汇报,从内容、形式、汇报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小组汇报结束,教师进行汇总,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h3> <h3><br></h3><h3><b><br></b></h3> <h3><b> 项目三:塑“泥”成趣</b></h3><h3> 以美术教室为活动基地,围绕“塑泥成趣”这个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泥塑的创作,三至六年级活动形式有所不同:三年级人物泥模制作;四年级人物表现;五年级泥制印章;六年级盆罐制作。</h3><h3> 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制定相关的活动设计,从知识理论到亲手实践,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各班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组与组之间、班与班之间开展比赛,设单项奖和集体奖。</h3> <h3>三年级组:泥模</h3> <h3>四年级组:人物表现</h3> <h3>五年级组:泥制印章</h3> <h3>六年级组:盆罐制作</h3> <h3><b> 项目四:贩“泥”成德</b></h3><h3> 本项目通过再现生活场景(跳蚤市场),了解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懂得奉献爱心,培养学生审美、健美情趣及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本环节学校发放入场券给学生家长,诚邀各位家长参与。泥塑作品交易所得款项归校方所有,对本校及兄弟学校贫困生、社区孤寡老人进行爱心捐助。在此期间,我校一年级二班王文昊同学罹患白血病,巨额的医疗费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临时决定,将贩“泥”成德环节收入的所有钱款全部捐给王文昊同学。希望王文昊同学早日恢复健康,回到同学和老师们的身边。</h3> <h3> 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在沙河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三个年头。回望历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我们感觉这一次的活动最有爱心、最接地气、最具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落实三级课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以一首小诗致敬可爱的孩子、辛勤的园丁、豁达的家长、隽永的民族文化。</h3><h3> </h3><h3><b> 拙泥成趣(新韵)</b></h3><h3> 素泥乌涩应无趣,</h3><h3> 巧手揉捏造化奇。</h3><h3> 传统技工多隽永,</h3><h3> 精雕细刻万人迷。 </h3> <h3>活动策划:何旭星</h3><h3>方案设计:何旭星、王妍、李晓丽、王华、李玲娟</h3><h3>文 字:何旭星</h3><h3>图 片:沙河营小学教师</h3><h3>编 审:王增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