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我还能找到的自己最早的一张照片。我和父母、小弟还有老姨在白沟的合影。听父母说,当时四岁的我虽然不认识数字,但能记住扑克牌上的所有动物图案,随便拿走一张,我就能说出缺少哪种动物。</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是1986年夏天,崇官大哥在他家给我和我爹还有小弟拍摄的。一个多月后,我成为大围河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我的一年级启蒙老师是马志敏老师。</font></h3> <h3>一张三十年前的老奖状,我收获的第一份奖励。当时是全乡小学同年级学生大排名,所以盖文教室的章。大围河回族满族乡刚成立三年多,奖状上还有乡政府的落款,但美中不足的是,章没盖好。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老师是李淑英(李小五)老师,之后的三年级也是李老师教我。</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拍摄于1989年夏天,地点是二伯家的老房子,我们一家五口的全家福。当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印象中,当时的我在看完一本叫《藕塘关》的小人书,听过有关岳飞的评书后,写下自己的第一首诗:北抗金兵,岳飞真情。奸臣秦桧,陷害精忠。</font></h3> <h3>这是我还存留的小时候的物件,可能是在围河大集上买的,也可能来源于走街串巷的换泥娃娃的人之手。这些东西也快三十岁了。</h3> <h3>这张三年级的奖状只有文教室的章却没有乡政府的章了。</h3> <h3>小时候攒的画片《三国人物》。除了玩画片,也可以学到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寓教于乐,挺不错的。小学四年级的老师是张绣花老师。</h3> <h3>这是一整套封神榜人物画片的一部分,一张照片实在挤不下所有画片了。当时除了玩画片,我记得还玩过跳皮筋,跳山羊,跳房子。还有就是玩石头子,骨头子和瓶子盖,有时会借助乒乓球,有时不用。小男孩小女孩的游戏都一起玩。反观现在孩子们除了手机就是电脑,网络很宽很大,但孩子们的游戏却很窄很宅。</h3> <h3>照片大约拍摄于1990年,地点是我家老房,一家六口人的全家福。当时我上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是周立冬老师,数学老师是张绣花(张小翠,与四年级张老师不是同一个人)老师。</h3> <h3>五年级语文测验后,周老师总会给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发些笔或本之类的文具,我就是受益者之一。上面的小本子我存了两年没舍得用,到初中后当做语文笔记本了。下面的本子一直也没舍得用,存留至今,纸都泛黄了。就当是对去世多年的周老师的一种怀念吧!</h3> <h3>小学高年级时就有了爱看书的习惯,当然是从小人书开始起步的。现在还有几十本小人书,但大多都残缺不全,完整的只有几本了。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我写了一篇题为《感怀小人书》的小散文,在2012年5月22日发表于《廊坊日报》廊桥副刊。</h3> <h3>这张照片是我小时候的一张证件照,底版现在还有。非常感谢文安永庆婚纱摄影的老板纪永庆大哥用专业设备将照片底版做成照片的电子版。</h3> <h3>1991年暑假开学后我上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是马增民老师,数学老师是黄玉红老师。当时我喜欢语文课胜于数学课,课下也爱看有关文学历史方面的课外读物,或买或借,不亦乐乎。</h3> <h3>这是我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妈在白沟给我买的故事书,到现在也珍藏了二十多年了,在书柜最显眼的地方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毕竟小时候属于自己的课外书并不多。</h3> <h3>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给订的报纸《小学生学习报》,每周一期。这张报纸是1992年1月1日第一期,很有纪念意义。估计这份报纸早就停办了吧!</h3> <h3>半年的报纸,我只缺几期,我记得是当时放麦假回校后,学校没发,结果就成永远的缺憾了。报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连载故事《彼得.潘》。好像近几年外国将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小飞侠》。</h3> <h3>这张奖状盖的就是学校的章了。</h3> <h3>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照。不知道什么原因,不是一个班的所有学生拍合影,而是两个班学生按性别单独拍合影。</h3> <h3>无意中保存下来的小学升初中毕业考试准考证。考完试后,我就从大围河小学转到大围河中学上初中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