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2018年5月8日—18日,陪夫人到贵州和湖南旅游。5月8号从天津直飞遵义。八天的贵州旅行结束后,顺路到湖南来了一次红色游,瞻仰了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故居并游览了橘子洲头。</font></h3> <h3>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h3><h3>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h3> <h3>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h3> <h3>出席遵义会议的人有秦邦宪、张闻天、 周恩来 、王稼祥、 毛泽东 、朱德6人是 政治局委员 ,刘少奇、陈云、彭德怀、邓发和何克全5人是政治局候补委员。这几个是有表决权的正式出席者。刘伯承、林彪、聂荣臻、杨尚昆、李富春、李卓然和董振堂等7人是军队代表,当时是扩大会议,所以他们属于列席会议。军事顾问李德也是列席人员。而伍修权是李德的翻译, 邓小平 是 会议记录 ,属于会议的工作人员。</h3> <h3>从遵义火车站乘坐K字头列车前往贵阳,大约150公里、1个半小时的路程中,火车钻隧道的时间大概占了一半的时间。</h3> <h3>天星桥景区,一片银链似的小瀑布从山岩的中间喷涌而出,落在山岩下的流水中。</h3> <h3>这里是天星桥的第一个景点“马尾瀑布”,从侧面看还真有点像马尾呢。</h3> <h3>过美女榕、侧身岩来到一片开阔的水面,水面的对过是一排仿古的平房,这就是高老庄,其实就是一餐饮服务中心。据说86年版的西游记中猪八戒娶亲的那场戏就是在此拍摄。</h3> <h3>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h3> <h3>徐霞客描写黄果树瀑布:“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在他所见的瀑布中,“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h3> <h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看过那部86老版的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的朋友,对这个旋律都不会陌生,是的,这就是那部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而这片尾曲所用的画面正好是唐僧师徒四人从这个陡坡塘宽阔的瀑布水流中蹦跳而过的场景。</h3> <h3>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h3> <h3>景区里到处盛开在鲜艳的花朵,正值三角梅怒放的时节。</h3> <h3>精品盆景园。</h3> <h3>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至今6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青岩、镇远、丙安、隆里)之一,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h3> <h3>青岩古镇文昌阁,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h3> <h3>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全长7公里,山水秀美精巧,景致古朴幽静,置身景区之中,游人立即能够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情怀和如梦如歌的韵律。</h3> <h3>小七孔风景区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景区移步换景,布局紧凑。有著名的七孔古桥、68级响水河瀑布、 拉雅瀑布、龟背山原始森林、野猪林漏斗森林、天钟洞、卧龙河生态长廊等景点,更有掩映在森林之中的鸳鸯湖。鸳鸯湖由大小两个天然湖泊相连而成,大小湖间有长约700米的“水上林荫”,两岸秀木枝蔓成棚。湖区浓荫四匝,水鸟相呼,境界幽绝。置身其间,有如仙境。</h3> <h3>飞云瀑布——瀑高近40米,宽20余米,驻足仰视,眼前浪花飞舞,脚下龙潭生烟,洪波恕号。到此一游能体验旅游点的风情万种,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倍感人生美好,生命充满激情。</h3> <h3>喀斯特奇特的森林奇观,喀斯特水上森林。不少树根因为激流的冲刷,裸露水面,奇形怪状,而这种林水交融,互为依存的奇景也是这里之所以能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之一。这里的喀斯特洼地森林,溪水潺潺,终年不涸。</h3> <h3>翠谷瀑布 这里群峰紧锁,群山苍翠欲滴,故名“翠谷”。翠谷瀑布悬于群山之腰,是小七孔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瀑高60多米,远看似条玉带悬于山间,近探水顺山势倾泻而下,浪花飞溅,水雾蒙蒙,犹如群龙下山,清新悦目。</h3> <h3>在狭窄山谷里有68级跌水瀑布,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h3> <h3>拉雅瀑布,落差30米,逼近观看,但见瀑首悬蓝天,旁缀白云,几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势如山倒,吼声似雷,颇为壮观。</h3><div>拉雅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酣畅和亲爽。</div> <h3>小七孔桥,又称响水河桥。这座桥高5.5米,长40米,宽2.5米,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这座桥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荔波通往广西南丹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桥畔原有一块“万古兴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的诗句,可见这座七孔拱桥在当时人们心中的重要性。</h3> <h3>从小七孔景区出来,经过近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西江苗寨。</h3> <h3>苗族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h3> <h3>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36公里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h3> <h3>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h3> <h3>晨光中层层叠叠的苗寨。</h3><div>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西江苗寨的房屋均是杉木结构,依山傍水,次第升高相连。有平房、楼房、半边吊脚楼房等式样,用青瓦或杉木皮盖顶。基脚用青石块、鹅卵石垒砌。木楼最大的五间,一般为三间搭一厢阁,均是三层楼。</div> <h3>余秋雨为西江苗寨的题词。</h3> <h3>清晨,苗族青年男女伴着悠扬动听的芦笙翩翩起舞。</h3> <h3>这是摆放于凯里民族文化宫的银制太阳鼓。</h3><h3>太阳鼓是苗族最神圣的祭器,苗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其深沉的鼓点和浑厚的鼓声,动人心弦,振颤灵魂,把人们带入遥远的古代和深邃的天际。</h3> <h3>贵州黔东南州首府凯里街景。</h3> <h3>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h3> <h3>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除央视本部1号演播厅主会场外,四个分会场之一就是这个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h3> <h3>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h3> <h3>肇兴侗寨的寨门</h3> <h3>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h3> <h3>仁团鼓楼</h3> <h3>黄昏时分登高眺望侗寨全景</h3> <h3>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h3> <h3>堂安侗寨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梯田,视野广阔。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h3> <h3>点缀于村落中的风雨桥本是为田间劳作的人们遮风挡雨的场所,但是最留恋它的还是未婚嫁的侗族青年男女。尤其是到了夏季,每当月白星稀,清风徐来的夜里,一群群侗族青年就汇集在风雨桥上。小伙子一边弹琵琶或者拉牛腿琴,一边向对面心爱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h3> <h3>从肇兴到堂安的路上,漫山遍野,除了森林,到处是风景入胜的梯田。春季,盛满泉水的梯田像一面面镜子,在日光的照射下,白茫茫一片;夏季,满山坡翠绿的秧苗绿油油一片。</h3> <h3>无论是哪个季节,这“万顷梯田”都会令人流连忘返。堂安梯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别处的梯田大都是泥土做的,而这里却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h3> <h3>岜沙(芭沙读音为bia sha,平声)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h3><div>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div> <h3>苗族的少男少女也和大都市的青年人一样,除了有演出任务,大都沉浸在网络世界里。</h3> <h3>岜沙人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十几、二十多米的火药枪,就是传统的土铳,这种老枪,大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成为重要的传家宝。</h3><h3>岜沙人的火枪是经过政府的特许。岜沙先人使用枪支是为了防止野兽和坏人的侵袭,现在则更多的是岜沙人对远古的思念和对信仰的执着 。</h3> <h3>岜沙人对树有着特殊的感情,每个岜沙的孩子出生后,父母都会为他种植一棵树,让树随着孩子成长。如果这棵树被风刮倒或是被人砍掉,他们会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人死之后,家人会用这棵生命之树为其制作棺材,埋葬的时候不是立一个墓碑,而是再种上一棵树缅怀已故的亲人。</h3> <h3>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h3> <h3>芦笙舞。岜沙人崇拜太阳神,每次集会踩芦笙,男女列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后退七步后才吹响芦笙起舞。</h3> <h3>岜沙人剃头用的工具是平时劳作用的镰刀,只见师傅把镰刀磨得锃亮,泛着寒光,师傅手法娴熟,刀起发落,瞬间四周光溜,只剩头顶一圈黑发。</h3> <h3>从江高铁车站前广场</h3> <h3>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h3> <h3>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h3> <h3>黔灵山公园是一座综合性的游览公园,建于1957年,位于贵阳市西北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而得名。公园幽静的山谷里建有动物园,清泉怪石,随处可见,有成群的灵猴和鸟类在此栖息,山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期遗迹。</h3> <h3>可能是口渴了,这只猴子想买瓶水,但不知道如何取出来。</h3> <h3>到1996年,黔灵山猴的族群发展到了200只。到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了500只以上,最大的猴群猕猴数量超过200只。</h3> <h3>母子情深</h3> <h3>1996年,黔灵山猴的族群发展到了200只。到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了500只以上,最大的猴群猕猴数量超过200只。</h3> <h3>公园门口的一座山上刻有董必武同志题写的“黔南第一山”</h3> <h3>结束了贵州八天的游览后,从贵阳乘机在六盘水经停(由于当日空军例行训练,空域繁忙致使航班在六盘水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后飞赴长沙。</h3> <h3>刘少奇故里景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占地面积1200多亩,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地展示、宣传、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收藏、保护、研究刘少奇文物的人物类纪念专馆。<br></h3> <h3>“刘少奇故里”牌楼,是1998年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之际投资建成的。门楼高12.4米,宽15米,呈山墙暴露式,颇具江南古建筑风格。</h3> <h3>刘少奇同志铜像是1988年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时落成的,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亲自揭幕。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h3><h3>铜像加底座共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这个数字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少奇同志享年71岁。</h3><h3><br></h3> <h3>湘潭是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晚清重臣曾国藩,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齐白石老先生是湘潭人。据说前国家总理朱镕基也出生在湘潭。</h3> <h3>在毛主席铜像广场后花园的一个三叉路口,矗立着一块大型石刻,左对着韶山峰,右对着滴水洞,石刻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公者千秋”,笔法雄浑遒劲,又不失潇洒飘逸,看之既有视觉上的震撼,也给人以思索和联想。</h3> <h3>这块碑9.9米长,1.83米高、基座0.76米高。9.9是主席去世月、日,1.83是主席身高,0.76是说主席逝世于1976年。</h3> <h3>距离“公者千秋”石碑不远处的一块景观石,远观极像中国的版图,近瞧还有两块象征台湾和海南岛的小石头。在这块石头另一面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沈鹏先生的石刻《中国出了个毛泽东》。</h3> <h3>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h3> <h3>怀着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我们随旅游团的队友,向毛主席敬献了花篮。</h3> <h3>当天,原中央领导人到韶山拜谒毛主席故居,参观群众被临时禁止入内,所以我们刚到故居入口时看到当时排队入内参观的时间约四个小时,幸运的是我们来的时候领导人已走高峰期已过,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能进入故居参观。</h3><h3>这是我第三次来瞻仰毛主席故居,前两次从没遇到今天这么多的人。</h3> <h3>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园,当天晚上宴请父老乡亲,这是长沙非遗馆中展示的毛主席宴客的菜肴模型。</h3> <h3>滴水洞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峡谷中。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h3> <h3>滴水洞的参观重点就是一号楼,毛泽东住过的别墅。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泽东曾隐居在这里,住了11天。</h3> <h3>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橘子洲则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h3> <h3>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1925年,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h3> <h3>【沁园春·长沙】</h3><h3> 毛泽东</h3><h3>(一九二五年)</h3><div>独立寒秋,</div><div>湘江北去,</div><div>橘子洲头。<br></div><div>看万山红遍,</div><div>层林尽染;</div><div>漫江碧透,</div><div>百舸争流。</div><div>鹰击长空,</div><div>鱼翔浅底,</div><div>万类霜天竞自由。</div><div>怅寥廓,</div><div>问苍茫大地,</div><div>谁主沉浮?</div><div>携来百侣曾游,</div><div>忆往昔,</div><div>峥嵘岁月稠。</div><div>恰同学少年,</div><div>风华正茂;</div><div>书生意气,</div><div>挥斥方遒。</div><div>指点江山,</div><div>激扬文字,</div><div>粪土当年万户侯。</div><div>曾记否,</div><div>到中流击水,</div><div>浪遏飞舟。</div> <h3>因为橘子洲头的毛泽东年轻时的雕像维修,所以为未得见,只能透过防护网依稀看到。</h3> <h3>11天的贵湘之旅,不仅在祖国秀美的山水之间愉悦了心情,也在红色宝地上接受了心灵的洗礼。</h3><h3>经过对旅途中的照片整理,选取了约百张(这也是美篇容量的上限)来记住这些难忘的美好瞬间。在整理照片的同时,还需要依靠百度搜索,认真了解相关的历史渊源和必要的知识,我感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h3><h3>我每次出游后都努力并认真地做一个美篇,一来是回味旅途中的每一个片段,二是为了给朋友们进行分享,更主要的是留下一段历史,留待将来老了的时候慢慢的回忆当年的美好时光。</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