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塍 路

王水法

<h3>  春夏时节,正是蔬菜的生长时期,一有时间,我都乐意去小区对面的菜地走走看看,每次走过那段窄窄的、弯弯的田塍路,都会唤起我对台湾校园歌曲的记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于是,面对此情此景,“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歌词写得好美,似乎乡间的田塍路是个浪漫的所在。可是在我的记忆中,田塍路很普通,只是路的一种形式而已。</h3> <h3>  说起路,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实田塍路只是田间地头的土埂,是田与田、地与地之间的界限。因为劳作的需要,农民总是从田塍上行走往来,它便成了路。我印象中的田塍路,大都路基瘫软,路面狭窄,歪歪扭扭,走起来十分别扭。尤其是挑栏粪、挑稻草、挑稻谷的时候,借着扁担的起伏,需要一路小跑,更是难以走稳。 </h3> <h3>  别看田塍路不起眼,甚至是羊肠小道,可农民对它却呵护有加。每当春耕播种来临的时候,农民就会用阔板锄头把田塍上的杂草一点一点地刨到田里,田塍像被剃了络腮胡的脸面。待田里的泥土被水漫过,大水牛拉着铁犁把泥土耕过、耖平以后,农民就用阔板锄头把细软的稀泥钓到田塍上,将稀泥均匀地抚平。装裱后的田塍,干涸以后,既可以预防渗水,又给农民行走提供了方便。</h3> <h3>  田塍的宽度,一般以走路人的多少而定,平时大家习惯走的道,路面会稍宽一些;日常人走的少的,路面会窄小一些。可不管怎样,农民在田塍两旁都会见缝插针,离家近一点的,便于管理和采摘的,就种点瓜果蔬菜;远一点的,又不好管理的,就点播些豆类作物。通常会施点农家肥,除铲除一两次杂草外,大都随其自然生长。记得小时候,祖母有时会差遣我去田塍上拔些豆枝杆,每次我都十分乐意。豆枝杆采回家后,我还会帮助大人剥豆荚,因为我知道用青豆现做的夹渣豆腐,是一道上等好菜,不但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青香,而且吃起来可口,味道可好了。</h3> <h3>  上初中的时候,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下来了。学校除了正常的寒暑假外,在上学期、下学期中途还要放一至两周的农忙假,要求我们去生产队劳动。就因为这,我们虽说是中学生,可每年的劳作时间一般都有3个多月,加上后来我们读高中时,又上的是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实际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就更少了。农忙的时候,有时只要能从田里上到田塍上,歇个力,坐一下,喝口水,也成了一种奢求。记得一次我们几个小后生在一丘田里割稻,由于路途远,中饭是由家里送来的,坐在田塍边、树阴底下,闻着可口的饭香,正想开怀大吃时,不曾想一条毛茸茸的虫子正慢悠悠地飘了下来,并且不偏不倚,正好落在饭碗里,于是我只好挖去那部分饭菜,才把余下的饭菜吃干净。由于处理的及时、利索,之后也没有什么不适。</h3> <h3>  过去,老家龙游北乡曾经有句谚语:“天晴象刀枪,天雨象油缸”,用来形容乡村的路况。可现如今,因为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发展,田塍路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路基不断取直,路面不断硬化、路况不断改善、走在乡村振兴的田塍路上,农民兄弟只有辛勤劳动之后归家的喜悦和对日后生活的向往。</h3><h3> 2018.5.2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