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教研共同体与同心下马关“主题党日+教研共同体活动”共同磨课纪实(吴忠三中南湖校区会场)

吴忠三中 鲁永旺

<h3></h3><h3>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往日平静的吴忠三中南湖校区今天显得与众不同。除了井然有序的学生外,更多了一些行色匆匆,面色凝重的授课老师,还有满怀期待,眼里充满了无限渴望的听课的老师。这是由吴忠市教研室主办、吴忠三中党支部承办的“增强党员教师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主题党日+教研共同体”的共同磨课活动。此次活动是在按照“有效备课”的要求,由第五教研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党员、名优骨干教师与同心下马关中学推选的青年特岗教师组成备课团队,按照“团队研究——个人备课——个人授课——集体磨课——个人反思——完善教案”的程序开展“线上”或者“线下”共同备课活动,将团队优势转化为个人智慧,帮扶青年特岗教师掌握备课的基本要求,提高其研课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共同磨课”阶段。</h3><h3> <br></h3> <h3>  5月21日在吴忠三中南湖校区开展校际间共同“磨课”活动。要求由各教研共同体成员学校推选出的党员教师上“诊断课”并说课,汇报校际间备课、磨课的成效;组成校际磨课团队,评议教师的上课、说课情况,交流上好这一课的最佳方法,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方法和策略,最终生成一堂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有所获”的“好课”。在此基础上推选出“好课”到下马关中学“送课”,开展“共同展课”活动,引领下马关中学的课堂教学工作。</h3> <h3>  此次活动亮点颇多。首先是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重大。这次活动不仅贯彻落实了《吴忠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8年度推进教育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吴忠市教育工委关于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把教研共同体活动与党建工作、教育精准扶贫、名师工作室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还加强了第五教研共同体各成员学校与结对帮扶学校的党建、教学、教研交流,促进了共同体成员学校和帮扶结对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是参与面广。参与此次活动的不仅有第五教研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吴忠三中、金银滩复兴学校、郭家桥学校、扁担沟中心学校),还有同心下马关中学、田宏名师工作室。授课科目囊括除化学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十门学科;再者就是授课教师队伍年轻化。此次活动的要求之一就是承担活动的主体必须是青年(特岗)教师,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h3> <h3>  白忠明主任在此前的培训会上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强调坚持全课程渗透创新素养教育的理念,挖掘提炼课程教材中创新素养的培育点,探索创新素养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的渗透、整合。科学确立“三维”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达成。具体的做法:一是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开放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迁移、比较、归纳、推理、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发现。二是营造自主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所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有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观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三是减负增效,保证课间操、体育课的次数,摒弃“题海战术”,适当减轻课后作业量,避免重复机械性的复习,以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来促进知识的确认和记忆的巩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四是关注学生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容错”精神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习做事、学会生存。五是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学习新的技术、了解相关知识,感悟实践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多样性多面性,以及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的乐趣。六是注重跨学科教学活动,要以某科知识为主,综合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h3> <h3>  培训会的召开让我们了解了创新素养教育的实施目的、意义和要求,具体了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实施途径和办法,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正是有了前期的铺垫,这次的“磨课”活动异彩纷呈,亮点频频。</h3><h3> 杨颖老师工作只有三年,但对教学理念的解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课前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时,教师提出学生在校园活动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最近学校为丰富同学们的大课间活动,给大家提供了各种体育设施在一次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打乒乓球的积极性非常高,听说韩璐瑶和丁旭两位同学也参与其中并进行了12场对打,约定胜一场积3分,负一场积1分,韩璐瑶想要积分不少于31分,至少要胜几场?请大家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出课题;课堂上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探究新知,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为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鉴于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问题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引导学生与已有知识联系,减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难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实效,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h3> <h3>  王兰老师的亮点:1.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培育英才的神圣历史使命,其自身素质対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自治区语言文字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与教育信息化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与竞赛活动。该活动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的高度重视,把教师基本功训练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相结合,促进了全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力的推动了教师技能训练,达到了以技能训练提高教师专业基本素质的目标。王兰老师在引导学生赏析“阴阳割昏晓”中的“割”的妙处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旁边画了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面对太阳的一面与背阴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出来“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凸显了泰山的高大巍峨。2.课堂机智: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当你看到生日蛋糕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来体会“决眦”所表达的作者对泰山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景色的喜爱与赞叹。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使难以理解的词语变得浅显易懂。3. 保护学生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观点:《望岳》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王兰老师适时的插入了写作背景,作者作此诗时24岁,科举失利,但却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入仕的途径——漫游,遍访文人墨客,结交权贵雅士,以期自己有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思维开阔而活跃。王兰老师的问题设计既精简又明确,因为问题是能够激起孩子说话欲望的最直接的动力,如果老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云里雾里的,那么孩子在思考时就是云里雾里的。她以学生易接受易懂的方式将文本讲解给他们听,以此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产生共鸣;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轻松的状态,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对学习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h3> <h3>  王金虹老师的亮点: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泰山”的资料,“杜甫”的简介,带到课堂上以口头回答和上台分享的形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资料的搜集能力,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2.课堂上,在疏通诗歌大意时,采用对照课下注解同桌互译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在赏析诗句时,围绕“望”字,首先让学生找出写作者所“望”的诗句,然后独立思考并各抒己见,谈谈每一联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设置理解性默写作为随堂检测,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并利用展台展示写好的成果,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纠错,有效的实现了生、机互动。5.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减轻了作业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完成作业。</h3><h3> 这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教学同一内容,她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打开了我们的教学思路,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h3> <h3>  下午,各学科中心发言人组织研讨,评议教师的上课、说课情况,交流上好这节课的最佳方法,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方法和策略,最终生成一堂“教得有效”、学生“学有所获”的“好课”,为下一阶段的活动——送教下马关中学做好准备。</h3> <h3> 这次活动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h3><h3> 这次活动给教师构建了多重对话的平台,使他们之间产生智慧的碰撞。曾经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经常性的集体备课,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大家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h3><h3> 这次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对比,引发了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则要求教师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又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h3><h3> 此次活动优化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因为是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具有可比性,在评议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具体探讨某一类课型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对问题的探讨越深入,使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越深刻。</h3> <h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各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头参与备课、上课、说课、磨课等系列活动,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去影响、引导青年教师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青年教师作为这次活动的主体,勇挑重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她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创新素养教育因素,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研课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道路上,我们都在摸索,都在成长,让我们“且行且珍惜”,期待着下马关之行。</h3><h3>(撰稿:景海燕) </h3>

学生

教师

活动

素养

教学

教研

培养

知识

磨课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