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作战日志》<br></b><b>率部参加援越抗美防空作战的回忆</b></h5><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11篇: 1965年12月1日</b></div></b></h1><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5时至16时,美机F-105、F-4C、RF-101共11批38架次重点攻击了宋化,同时攻击了谅佳和温县铁路桥。宋化23团2、 3营(欠9连),谅佳23团1营(含9连),温县628团6连进行了战斗,击落敌机7架,击伤1架。628团6连创造了以28发37炮弹击落敌F-105 1架的典型战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总部工作组</b></h1><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1.6战斗结束后,军委炮兵黄登保副参谋长受总参和总政首长委托,率领由总参作战部、装备计划部和总政、空军、炮兵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于196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来到首批入越作战的两个高炮师,代表总部和军兵种首长慰问部队官兵,了解作战情况,并对高炮部队战时编制装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措施进行现场调研。</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1月23日,黄副参谋长一行先来到我们师视察调研,29日转赴西线作战的高炮61师。入越作战前夕,我和我师几个团长曾随黄副参谋长到总参作战部受领任务,尔后又一起入越勘察地形,相处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这次在越南再次见面,尽管距上次分别还不到四个月,但相互之间都感到分外亲切,有一种与亲人久别重逢的特殊感觉,因为这是出国作战以来第一次见到来自首都北京的总部工作组。黄副参谋长见到我们,就转达了总部和军兵种首长对我师全体官民的思念与问候!并对我师入越作战几个月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援越抗美的不公开性,使总部工作组不可能像抗美援朝那样,带来由著名演员领衔的文艺慰问团体,也不可能带来社会各界赠送的慰问信和慰问品。对此, 我们在前线作战的同志都能理解,都不在意, 只要能听到总部首长的声音,感受到全军将士的关心,也就心满意足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黄副参谋长视察部队期间,总参分管入越作战事务的李天佑副总长在一份关于入越高炮部队作战情况的报告上批示: “有这样多的高炮部队在越南作战,组织一批干部出国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建议炮司派一名适当的领导干部负责此项工作。”总参谋长罗瑞卿随后在报告上批示:“告炮司照办。”军委炮兵遵照这一指示,决定由匡裕民副司令员率13人工作组从1965年12月初开始,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到首批入越作战的高炮部队,对已进行的重要战斗作专题调研,进而总结可供后续入越作战部队借鉴的经验教训。这个工作组集中了全军高炮部队的骨干人才,包括解放军炮兵学院副院长王星、军委炮兵高炮处长姚苇洲,以及北京、沈阳、济南等大军区的高炮处长,个个都是精通高炮业务的行家里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匡裕民副司令员是开国中将,江西万安县人、他是我军高级将领中的一位“老炮兵”, 从1930年参加红军开始,就一直同炮兵打交道。红军时期,曾担任红一方面军总部唯一的炮兵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和延安炮校担任领导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先是担任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炮纵朱瑞司令员的得力助手。朱瑞同志在辽沈战役牺牲后,他接替朱瑞担任东野暨后来的四野、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期,他临危受命,入朝担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统一指挥志愿军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部队参加了一系列重大的战役战斗,在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炮兵作战经验。由这样一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炮兵首长率工作组来前线检查指导工作,我们都十分高兴。</div> <h3><b>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匡裕民(前排右2)率工作组来师视察。右1为政委杜河堤</b></h3> <h3> 炮兵学院王星副院长是我的老领导。抗战胜利后,我所在的教2旅1团(红一团)从陕甘宁边区挺进东北后,政委丁盛带部分人员参与组建热辽纵队第27旅(步兵162师的前身),团主力就是由时任团长的王星率领编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1师(后为142师)的。他后来任步兵142师参谋长时,我和杜河堤政委以及高炮61师王庆华师长都在该师的团级领导岗位上工作。142师改为高炮部队后,他任高炮62师首任师长,我和王庆华都是在他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防空作战。他对高炮部队很熟悉,对首批入越作战的两个高炮师的主要领导也很熟悉,由他协助匡副司令员入越视察部队,真是选对了人。我和杜政委与多年不见的老首长在越南战场重逢,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br></h3><div> 连续两个总部工作组,先后在我师停留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从师团领导机关到基层部队接待如此高规格的工作组,都没有感到厌烦,而是从中受到了教育和激励。那时的上级工作组一心为了部队,一切为了前线,对基层指导帮助很多,干扰添乱极少。两个总部工作组的所有调研活动,均以不干扰作战指挥、不影响战备工作为原则。不论是听取情况汇报,还是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都是见缝插针在战斗间隙进行。例如,师的几次综合情况汇报全部安排在师指挥所的山洞里,遇有空情就暂停汇报,工作组的首长就在现场观察并指导我们指挥作战,空情过后再接着听取汇报。总部工作组的作风很扎实,调察研究也很细致,每到一地都要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和各级干部乃至普通士兵一起研究探讨现代防空作战的规律性问题。对某些重要战斗的经验教训,他们采取专题调研的方式,反复进行论证,力求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出真正管用的实战经验。匡副司令员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 抽出时间给全师营以上干部作了一次生动的形势报告,其中代表工作组对我师入越四个月的作战经验,从对空作战、战地训练和阵地管理等三个方面作了总结概括,有根有据,具体实在,大家听后都感到很顶用、很解渴。</div><div> 工作组在调研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为部队当好表率,这一点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工作组的生活保障和安全防护,师团都很重视、很用心,尽力为之提供一个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安全的良好条件。但工作组的全体同志都严于律已,甘愿与部队同甘共苦,不提任何特殊要求,不要任何特殊照顾。匡副令员腿脚不好,仍坚持深入基层,多次下连队、上阵地,与基层官兵面对面的交流。遇到对空战斗,工作组的同志马上转变为战斗员,帮助连队擦炮弹、装引信、参与抢救伤员和战场鼓动,完全没有上级首长和领导机关的架子。在生活上,怎么安排就怎么办,没有额外要求。我记得他们唯一提出的一个想法,仅仅是希望多吃几次北方鲜见的水果杨桃,这在热带水果遍地的越南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工作组离开时,黄副参谋长一行按标准交纳了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和粮票,匡副司令员一行交纳了22天的伙食费和粮票。那个年代,个人不花公家的钱、机关不占部队的便宜是人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平时如此,战时也一样。上级首长的表率作用和机关的模范作用,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平常小事”影响着基层,感染着部队,进而形成了我军“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强凝聚力。</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逼真的假阵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总部工作组在我师期间,专门就609团和23团遇袭受损的情况作了调查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让假阵地更加逼真,切实做到隐真示假、以假乱真的意见建议对部队启发很大。</div><div> 10.7战斗后,各级在日渐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的基础上,普遍采取了“三套阵地”的防护措施,即每个指挥所和炮阵地均构筑了战斗阵地、预备阵地和假阵地,适时在这三套阵地之间实施“推磨式”转移。这次的战斗阵地,可能是下次的假阵地,预备阵地可能是下次的战斗阵地,假阵地可能是下次的预备阵地,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使之难以找到真正的攻击目标。但是, 我们以往设置的假阵地尚不够逼真,战斗打响后,处于静态的假阵地没有火炮身管的转动,没有火炮发射时扬起的烟尘,狡猾的敌人在短时间内就能识别真假。听取总部工作组的意见后,各部队认真反思以往的做法,召开各个层级的“诸葛亮会”,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在充分发扬军事民主的过程中产生了让假阵地“动起来” “活起来”,更加形象逼真的许多新点子、好办法。</div><div> 23团的行动更为自觉。11.16战斗遭受损失后,他们一方面迅速恢复炮四连和雷达连的战斗力。四连受损的火炮一时难以补充,团修理所就突击抢修,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修复任务,保证该连半数火炮能够遂行战斗任务。四连连长曹永诚在疾病尚来痊逾的情况下,提前出院回到战斗岗位,与副指导员一起调整健全组织,重振连队士气。四连排长任世民牺牲后,他的父母来信说 <b>“美国强盗夺去了我们儿子世民和许多人的生命,我们痛恨它,血债要用血来还。我们还有两个儿子和女儿,如果需要,我们一定把他们也送到前方去,跟美帝国主义拼到底。” </b>烈士的家书成了生动的教材,该连官兵决心用再战的胜利为牺牲的烈士复仇。另一方面适时调整团队在宋化和谅佳的战斗部署。宋化地区的2个炮营全部转移至保卫目标东南方向的预备阵地,放弃的原阵地摆放假人、假炮,设置为假阵地迷感敌人。谅佳的一营也采取了相同的欺骗措施。</div><div> 12月1日下午15时至16时,美机F-4C、F-105、RF-101共7批23架次,再次攻击宋化铁路桥和23团掩护部队,采用的手段依然是先压制我炮兵阵地,后炸我掩护目标。不过,这一次敌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23团还是23团,但战术手段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div><div> 15时02分,当第1批4架F-105临空时,团指挥所一边组织营连搜索目标,一边命令操控假阵地的人员按预案行动。在假阵地上的人员首先拉响事先拥绑好的集束手榴弹,模拟火炮发射时扬起的烟尘,然后在烟尘的掩护下逐个转动用竹木制作的假炮,对向敌机来袭的方向。活动的“火炮”和浓浓的烟尘果然迷惑了敌人,首批中计的4架敌机,2架一组,一字形鱼贯进入,低空投掷的炸弹全部指向了23团的假阵地。其中的2枚落在5连的假阵地上,巨大的气浪把假阵地上的该连副排长孙运金瞬间掀倒在地,溅起的泥土又将他全身掩埋。他苏醒过来后,奋力从泥土中站起来,全然不顾敌机空投炸弹随时可能在身边爆炸的巨大危险,继续投掷手榴弹,不停的转动假火炮,确保假阵地始终处于活动状态。这个年轻的同志,此时的壮举,真称得上是新时代的“英雄虎胆”。</div><div> 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我深刻地感悟到:以假乱真,让假阵地动起来等有效的制敌方法,既来自于基层官兵的聪明才智,又最终通过基层官兵的机智勇敢化为战场奇观,如果没有他们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再好的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相比之下,基层官兵才是真正的英雄,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最根本的力量源泉!</div><div> 在敌机对我假阵地疯狂扫射轰炸的时候,23团2、3营严密伪装的火炮开始发威。随着指挥员的口令,突然而至的密集炮火顿时把架架敌机团团围住。两个营在团的统一指挥下集火射击11次,一举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其中1架敌机的一侧机翼被削掉半截,栽到地面时一声巨响,残片四处飞溅。还有1架敌机的尾部被成串的炮弹当空切断,翻滚着坠落在阵地附近,敌中校飞行员跳伞时,因降落伞未能及时打开,整个人象秤砣一样从天而降,当场摔死在团指挥所旁边。在不远处施工的我铁道兵部队的官兵目击了这一大快人心的场景,纷纷拍手叫好,向23团表示祝贸!</div><div> 当天下午同一时间,3批10架敌机还攻击了谅佳23团1营的阵地。该营集火射击4次,2次获得战果,击落敌机2架。至此,23团在宋化和谅佳两地历时一个小时的对空战斗中,一共消耗57炮弹1921发、37炮弹818发、高机弹434发,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其中3架敌机被打得凌空开花。这对于11.16战斗遇袭受损,报仇心切的23团官兵来说,确实是十分的解气、提气。</div><div> 由于假阵地的欺骗战术奏效,敌人在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敌机当天在宋化投弹28枚,在谅佳投弹10枚,总共38枚炸弹竟无一命中我火炮阵地,我人员、装备全都安全无损。23团在此次反轰炸战斗中,实现了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双胜利,标志着该团对空作战能力从打好过航机向适应反轰炸的新跃升。我们为23团在战争实践中取得的可喜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28发炮弹击落敌机F-105</b></h1><div><b><br></b></div><div> 在12月1日的另一场温县战斗中,628团6连仅用28发37炮弹就击落了1架美军先进的F-105“雷公式”战机,创造了以极低消耗取得对空战斗胜利的典型战例。</div><div> 温县位于宋化和谅佳之间。11月16日,敌机1批4架首次对温县境内的铁路桥进行攻击,被掩护该桥的628团高机1连和高机2连击落了1架,铁路桥安全无损。这座铁桥高架于狭谷之上,长40米,高12米,如遭损毁短期内很难修复。师团判断敌人在首次攻击失利后很可能会再次来袭,遂于16日晚将628团2营从有陇地区调至温县,与原有的两个高机连共同担负温县铁路桥的对空掩护任务。5个连队统一由628 团2营指挥,营指挥所和3个小炮连位于铁桥东北方向,2个机枪连位于铁桥西南方向,6连位于桥东北900米处,居于整个战斗队形的中心位置。</div><div> 6连连长肖维昭是湖南人,个儿不高,娃娃脸,人很聪明能干。1958年参军入伍后,曾给团的领导当过警卫员。下到连队后肯学习、爱钻研,各方面进步很快,入越前提升为连长。该连在温县占领阵地的日子里,肖维昭和连队指导员密切配合,在认真抓好战前动员的同时,根据地形特点和敌机可能采取的战术手段,精心制定了以打敌机俯冲投弹拉起后短暂平飞阶段为重点的射击预案。在此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连队按照射击预案反复演练了对俯冲机射击的指挥、操作及各个战斗要素之间的协同动作。</div><div> 12月1日14时50分,敌机F-105 1批4架从西北方向的山口突然临空,4连和5连因发现目标晚没有射击,6连和2个高机连也因航路捷径过大没有急于射击。这次虽未打响炮,但把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激活了,为下次射击取得战果提前热了身。</div><div> 15时14分,图板在正南方向30公里处显示敌机1批5架向我保卫目标临近。628团2营指挥员当即下令向正南方向搜索目标,这批敌机在接近我火力范围边缘时转向正东方向离远。15时29分,西南方向1批3架F-105成一字队形直扑温县铁路桥,6连通过严密组织的阵地观察网率先在12000米处捕捉目标,为稳准操作创造了必要条件。敌机临近至10000米时,向阳光方向爬高至3000米,尔后一架接一架,采用内环俯冲的方式攻击铁路桥。鉴于打俯冲机不适合全营集火,营指挥员果断命令“各连抓住有利时机自行掌握射击”,适时把自主选择射击目标和掌握开火时机的权力下放给各个连队。4连和5连分别选择射击第1和第2架敌机,结果由于航路捷径太大,都没有打成。6连肖维昭连长见第1和第2架敌机俯冲时距离较远,唯有第3架敌机的俯冲点距阵地稍近,且航路捷径极小,逐下达了“瞄准第3架”的口令,全连6门单管37高炮先后在3000米左右的距离上捕捉并描准了这架敌机。</div><div> 对高射炮兵而言,打俯冲机难度远远大于打水平机。好在6连战前制定的射击预案与此时敌机的俯冲状况高度吻合,指挥员和战斗员按照预案,胸有成竹、沉着冷静。敌机低头俯冲不打,俯冲阶段不打,当敌机拉起机头企图下滑逃窜,下腹部向我阵地充分展开时,肖连长抓住这一最有利的时机。坚决果断的下达了“放”的口令。全连火炮在2200米的压缩距离上同时开火,打得猛,打得稳、打得准,一个长点射(每炮4至6发炮弹)即命中敌机下腹部和左机翼,这架美制F-105“雷公式”战机当即起火冒烟,坠落于温县东南方向23公里处的从林中。短短一分多钟的战斗。全连仅消耗37炮弹28发,其中4门炮各消耗5发弹,2门炮各消耗4发弹,就击落了1架美军最现代化的战机,我人员装备和保卫目标完好无损。</div> <h3><b>范振声师长(前中)与628团6连连长肖维绍(后排右2)及该连功臣代表合影</b></h3> <h3> 28发炮弹击落1架敌机,是我军防空作战史上的一个奇迹!我接到战报后,指示628团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飞机残骸,取回机上的标识牌。因为,越是堪称典范的战斗,越要有令人信服的过硬凭证,越不能有半点虚假的成分。628团遂指派6连副指导员带领搜寻小组,立即赶往敌机坠落现场。越北地区山高坡陡,从地图上量直线距离似乎并不太远,但实际走起来就完会不是一回事了。搜寻组的同志不负重望,他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耗时一天半,终于在战斗结束两天后扛回了敌F-105飞机的标识牌,为这场经典战斗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根据。</h3><div> 战后,我们给628团6连记了集体二等功,连长肖维昭也荣立了个人二等功。肖维昭同志回国后,先后担任营长、师教导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和副师长等职,1985年 “百万大裁军”时转业回到地方工作。</div> <h3><b>《作战日志》作者:范振声</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