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作战日志》<br></b><b>率部参加援越抗美防空作战的回忆</b></h5><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8篇: 1965年10月17日</b></h1><div><br></div><div> 10时39分至12时01分,美机A-4B、F-4C、F-8A、A-1H、HO-16等共11批54架次攻击太原时过航于宋化、谅佳、克夫、外苏等地。我位于宋化之23团2、3营 (2营为57高炮),谅佳23团1营(57高炮)、609团14.5高机连,克夫628团4、6连,外苏627团4、6连均投入战斗。共击落敌机8架,击伤2架(23团击落7架,击伤2架)。我生俘美飞行员2名。</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全线大调整</b></h1><div><b><br></b></div><div> 我们从前一段的防空作战中,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美军对北越的轰炸行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攻击的范围和目标都有严格的限制。对北线是“抛开两头炸中间”,即向南暂时避开越南首府河内,向北与中越边境保持一定的距离,把空袭的重点基本限制在中段的克夫至谅山之间,其中宋化铁路桥又是重中之重。</div><div> 根据这一情况,总部为了攥紧拳头,更加有力的打击敌人,决心缩短战线,解除我师在北江、答求两地的防务,将主力集中部署于北线中段,主要掩护以宋化铁桥为重点的克夫至谅山铁路交通线。</div><div> 10月8日,我驻越使馆副武官袁云楼按照总部意见,先与越防空空军协商洽谈并达成一致,然后和越防司副参谋长阮近来到我师,商定防务调整的具体事宜。决定10月8日至10日,用3个晚上时间在全线调整部署: 607团从北江调整至谅山; 609团撤离宋化,转移至谅山休整; 627团撤出答求,1营进驻铺渭,2营进驻外苏; 628团任务不变,继续驻防克夫; 空军高炮23团调离谅山,1营接替609团1营驻防谅佳,2营、3营接替609团2营驻防宋化,团指挥所在宋化开设。</div><div> 609团接到撤离宋化的命令后,许多指战员失声痛哭,不愿离开宋化阵地,表示要为牺牲的烈士报仇,团首长和战友们在哪里牺牲,我们就要在哪里向敌人讨还血债。609团的领导反复做工作,一方面讲清转移不是撤退,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消灭敌人,报仇雪恨就要体现在坚决执行命令上; 另一方面,组织部队到老首长程玉山、李万安等烈士牺牲的现场举行告别活动,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再一次脱帽默哀, 有的捧走一包泥上,有的收藏一块弹片,最后带着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帝的刻骨仇恨,恋恋不舍的撤出了宋化这块被鲜血染红的阵地。</div> <h3><b>609团官兵在团首长牺牲的现场举行告别活动</b></h3> <h3> 宋化是敌人反复攻击的重点,是喋血拼杀的激烈战场,也是部队建立功勋的光荣阵地。我师各团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都希望承担重任,到最关键、最危险的地方痛击敌人、建功立业。我们经过慎重考虑,最终确定由23团担负掩护宋化铁路桥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把重任赋予23团,主要出于3点考虑: 1. 23团求战心切,战斗情绪高昂。该团自驻防谅山以来,天天跑战备,天天无空情,一个多月一仗未打。看到兄弟部队捷报频传,他们多次派人前去学习取经,在羡慕之中更增添了参加战斗的强烈愿望。2. 23团武器新,装备相对较好。该团新装备的57毫米高炮,射程远,威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让这一新型武器装备尽快投入实战,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更加有力的教训敌人。3. 23团是空军首批入越参战的高炮部队,是空军的唯一代表。因该团入越稍晚,前期将他们放在靠后的谅山“养精蓄锐”是必要的,现在“放虎出山”,将其作为生力军使用于重点部位,这既是对23团的信任,也是对空军部队的尊重与信任。<br></h3><div> 至10月11日,部队全线调整顺利完成。15日,师召开党委全体会议,总结前一阶段落实军委“8.30” 电报精神的情况,研究部署了下一步以打仗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广州军区炮兵刘占荣副司令员和大使馆袁云楼副武官参加了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指示。会议特别强调,要利用部署调整后战线缩短、相对稳定的有利条件,大力加强战场建设和经常性工作,为日后长期作战提供稳定的保障和持续的后劲。</div> <h3><b>1965年10月16日在有陇召开党委全会后合影留念。前排左3为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刘占荣,左5为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副武官袁云楼,左4为师长范振声,左2为师政委杜河堤,左6为师副政委张学众,左1为628团政委闫保金;二排左6为师政治部副主任张绍九,左1为23团政委王保奎,左2为23团团长秦胜云,左3为609团政委李汝清,左4为627团政委姜书勤;后排左4为师政治部副主任贾兆祥,左2为628团团长牛志寿,左5为607团政委张二元,左6为607团团长李际泽,左7为627团团长梁志义</b></h3> <h3> 这次会议后,司、政、后各部门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司令部为了提高指挥通信的可靠性,组织架设了师指挥所联通各团长达173杆程公里的高架线路。政治部利用战斗间隙,见缝插针开展争创“四好连队”和争当“五好战土”活动,调动了基层官民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后勤机关也因地制宜,组织都队搭建草、竹屋,让大家从住帐篷、车篷逐步转至简易住房; 指导各伙食单位养猪养鸡、磨豆腐、生豆芽,进行“五好食堂”评比,促进部队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伙食改善,使干部战士的体重由初入越时的普遍下降逐步转变为稳步上升。10月下旬,机关抽查了1个战斗连队110人的体重变化情况,体重上升的73人,保持稳定的18人,略有下降的仅剩下19人。<br></h3><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干里眼”与“顺风耳”</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10月17日清晨,总参向我师通报敌情:美军一艘航空母舰驶入北部湾海域,舰载敌机有向我攻击的可能,望迅即做好战斗准备。</div><div> 平时,我们对总参情报部门的工作知之不多,相互之间基本没有直接的往来,入越作战后,才从情报部门一次又一次的情报传递中,切身感受到总参情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情报人员的过人能力。如果把对空观察哨比作“千里眼”,总参的情报部门就是我们的“顺风耳”; 把对空观察哨视之为“近方图板”,总参的情报传递就如同指挥所的“远方图板”,它能为高炮部队提供了更大范围的敌情空情和更长时段的预警时间。</div><div> 美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主要依赖于两个作战平台: 一个是陆地的泰国空军基地,一个是海上的航空母舰。 敌机从泰国机场起飞,其起飞的时间、机型、架数等重要情报,一般都能通过我驻越使馆武官处用电话专线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我们; 敌航空母舰进入攻击海域的情况,通常由总参向我们直接通报。有效的情报保障,弥补了我师雷达探测装备的差距与不足,为我们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战斗准备时间。 </div><div> 驻越大使馆袁云楼副武官分管入越作战事务,并具体负责相关情报的搜集和传递工作。他曾在空军航空兵师任过参谋长,熟悉防空作战业务,深知时间对于防空作战的重要性。因此,在提供情报的过程中,他驾轻就熟,十分在行,经筛选处理后的情报均能做到及时、准确、实用。他还专门抽出时间,经常深入战斗一线,征求部队对情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情报传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认识,或许永远都不会知其姓名的情报人员,他们有的在隐蔽战线默默无闻的工作,有的冒着巨大风险战斗在敌人眼皮底下。如果说,入越部队在不公开的战争中是无名英雄的话,总参情报部门的同志就是无名英雄中的无名英雄!</div><div> 敌航母进入北部湾的情报向部队通报后,23团正在召开常委会,看到敌情通报,他们马上停止开会,指挥所和部队随之进入了战斗状态。</div><div> 23团所属的3个炮营中,有2个57炮营。57炮有效射高5000米,有效斜距离5500米,这两个数据各大于37高炮2000米。每个57炮连都配备有六型指挥仪,炮瞄雷达和发电供电用的油机,可以采用瞄准具法、指挥仪诸元、雷达诸元和综合诸元4种方式进行射击。连指挥员使用电发火装置控制开火,能使全连6门火炮齐打齐停。在油机供电的情况下,指挥仪通过随动系统引导全连火炮自动转移火力,瞄准追随目标,此时,6门火炮无需人工操作,在油机的轰鸣声中同步转动,场面甚为壮观。越南老乡见到后,形象的把57炮称为“电炮”,并到处传说中国军队的“电炮”如何如何厉害。</div><div> 从17日10时39分开始,美军舰载机11批54架,自东向西,过航北线的宋化、谅佳、克夫、外苏等地,对西线的太原实施攻击。过航机的高度、速度一般不变, 航向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23团装备的37高炮和57高炮而言,这是非常理想的射击条件。</div><div> 有总参的情报,再加上敌机的过航,让23团首战即获得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歼敌良机。</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23团首战击落敌机7架</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机会,并非谁都可以拥有,它只属于有准备的部队。</div><div> 经过充分战前准备的23团没有错过机会。在学习中央军委“8.30”电报精神的过程中,该团紧紧围绕“集火近战”这一关键问题谈认识、学传统、讲战例,把落脚点放在首战告捷,力争第一个点射击落敌机上。他们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制定出4条过硬措施:一是发扬勇敢战斗、 不怕牺牲的传统精神,为战术技术的运用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是以“快”和“准”为重点,不失时机的抓好针对性、适应性训练; 三是精心维护保养武器装备,使之始终保持“好、精、细”的良好状态; 四是抓好指挥协同,着重抓好按“电笛”的连指挥员,打“小旗”的班长和排长,管“瞄准”的一、二炮手。 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使23团把难得的歼敌机会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div><div> 17日10时41分,远方观察哨报告:正东方向,小型机4架。10时44分,位于谅佳的23团1营首先发现1批4架A-4B从正东方向临近,高度、速度、航向稳定。营长黄文明抓住这一有利机会,果断下令集火射击1、3架,全营先打第1架,尔后转火射击第3架。用雷达、仪器测距和瞄准,用电击发装置控制开火的57高炮,射弹散布小,弹丸威力大,发射时的声音整齐、清脆、节奏感强,极具震憾力,被我锁定的2架敌机在猛烈准确的炮火中均未漏网,双双被击落。这是我军新装备的57高炮在实战中首次“试刀”,并首次获得击落放机的战果。敌2名飞行员同时跳命逃命,其中1名带队长机飞行员,落地后急忙用无线电呼救。不久,敌人1架直升机从低空飞过来救援,恰好遇到我搜捕俘虏的铁道兵战士,在我冲锋枪的扫射下,直升机几次降低高度都不敢贸然着地,直到这名飞行员被我击伤俘获后,才无奈掉转机头,返回向主子报丧去了。</div><div> 1营在谅佳率先击落2架敌机,宋化的部队也因此受到鼓舞,士气大振。师团指挥所判断,从东面进袭太原的大批敌机完成攻击后,一定会从西面折返,遂令部队严密监视正西和西南、西北方向,发现敌机,集中火力射击。</div> <h3><b>23团的57炮连对空射击</b></h3> <h3> 10时56分,西北方向敌1批2架A-4B向我宋化阵地直行临近,3营9连迅速捕捉目标,并选择射击第1架,在其它连队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该连在3000米的距离上开火射击,一个长点射击落了这架敌机。紧接者,数批从太原返航的敌机陆续从西北方向临近,2营和3营的36门火炮加上十余挺高射机枪全部指向西北。团长秦胜云合理区分火力,37、57高炮和12.7高射机枪高低搭配、远近配合,组成立体火网,不一会儿,又击落了2架敌机,击伤1架。其中1架敌机的尾翼被打掉,一头栽在距我阵地不远处起火爆炸,企图跳伞逃命的2名飞行员,被该团后勤人员生俘。</h3> <h3><b>37高炮猛烈射击</b></h3> <h3> 11时23分,又有1批4架A-4B从西北方向临近,按照团指挥所的命令,2个营分别对第1、2架敌机集火射击。2营在稍远距离上先打掉了第1架; 3营也不甘示弱,把目标压缩至2200米时才开火射击,再将第2架敌机击落。另有1架敌机被散布的弹片击伤,拖着浓浓的黑烟逃向大海。<br></h3><div> 谅佳和宋化的战斗历时1小时22分,23团3个营共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 消耗57炮弹1559发,37炮弹346发,12.7高机弹1442发,平均击落1架敌机耗炮弹272发,高机弹206发; 俘敌飞行员5名,其中我师俘获了2名,另3名被友军抓获; 全团人员和武器装备安全无损。看到23团的战果,全师上下都很高兴,我们从中看到了23团的战斗力,看到了新型57高炮的强大威力,看到了不同火炮混合编组的互补优势,更为宋化再传捷报,为609团牺牲烈士报了一箭之仇而感到无比欣慰。 </div><div> 当日,入越后一直没怎么打上仗的627团也首开纪录,该团2营在外苏地区与克夫的628团2营共同击落了一架过航敌机。这架F-8A先被628团2营击伤,后被627团2营击落。敌机坠落后,一名美国黑人飞行员跳伞逃至山林中,被越南民兵俘获。至此,我师5个团中已有4个团(609团、627团、628团、23团)获得击落敌机的战果,9个炮营中也有8个营(609团1、2营,627团2营,628团1、2营,23团1、2、3营)击落了敌机。</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团结就是力量</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23团首战告捷后,受到军委总部的通令嘉奖和空军党委的通报表扬。我们也借此东风, 号召我师部队向23团学习。当时,全军正在开展向空军学习的活动,师为此提出,学习空军高炮23团就是学习空军的具体行动。这既是对全师官兵的普遍要求,也是对23团首战告捷的特殊鼓励。</div><div> 在学习宣扬23团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提醒他们戒骄成燥、再接再励,积极做好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这次战斗,23团打的都是过航机,打过航机与反轰炸作战有很大的不同。过航机一般具有高度、速度、航路“三不变”的特点,对我掩护部队基本不构成威胁。而专门轰炸我保卫目标的敌机,则往往采取多种战术手段, 既攻击我掩护目标,又对我掩护部队进行火力压制。所以,反轰炸作战较之于打过航机,射击的难度更大,官兵的心理负担也更重。为此,我们希望23团在打好首仗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主动加压,不断探索,进一步研究反轰炸作战的特点规律,把战备工作做的更加全面扎实。</div><div> 从23团配属我师之日起,我们就十分重视加强与配属部队的团结。师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加强与23团的团结,不仅仅是师团之间的事,而且是陆空两大军种团结抗敌的大事。团结好了,关系顺了,就能减少内耗,增强合力,形成协同作战的巨大力量。</div><div> 23团在入越作战期间,始终有空军工作组随团具体帮助指导,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在一视同仁的原则下,对某些方面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法。第一,在作战指挥上,多提醒提示,多提供保障,不干预其具体的指挥方式和程序。例如,及时传达上级的作战指示和敌情通报,介绍友邻部队的经验教训和注意事项,告知警戒雷达和观察哨获取的远近方空情。至于战斗怎么打、怎么组织、怎么指挥,则放手让该团自己决定,自行组织实施。第二,在日常工作中,多提原则性、指导性意见,不干涉团队的内部事务。凡是师组织大的活动,以及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布署,我们都请23团的同志参加,促进各部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但对他们内部的干部、人事、财务等敏感事务不插手、不干涉,完全由空军系统自己解决。第三,在评定荣誉时,多考虑配属部队的特点,不搞简单的“一刀切”。既坚持“一碗水”端平,又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发挥优长、立功创模的机会; 评功评奖时,宁可所属部队少得一点荣誉,也不能让配属部队受到冷落。除此之外,我们还反复教育机关和部队,有利于和23团搞好团结的事要多做,有利于团结的话要多说; 反之,则坚决不做不说。</div><div> 23团的同志对团结问题也格外重视,他们尊重师的领导,服从师的指挥,诚恳对待兄弟团队,经常向我们主动请示报告工作。住在该团的空军工作组虽然级别较高(组长是空军的一位副军长),但在处理关系上讲究分寸,摆位正确, 从不越位、设障、搞多中心,从不对我们的作战指挥说三道四,并一以贯之地支持23团自觉服从和接受师的领导,处处展现了空军部队谦虚谨慎的好传统、好作风。</div><div>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为期半年的援越抗美战斗中,我们与23团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的事,实现了共事一段时间,结下一段友谊的良好初衷。</div> <h3><b>《作战日志》作者:范振声</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