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作战日志》<br></b><b>率部参加援越抗美防空作战的回忆</b></h5><h5><b><br></b></h5><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div style="display: inline !important;"><b>第6篇: 1965年10月5日</b></div></b><br></div></h1><div><b><br></b></div><div> 10时58分至12时52分,美机A-4B、F-105、F-4C、F-8A、RF-101共21批68架次大规模轰炸宋化铁路桥和有陇公路桥,有陇609团1营及14.5高机连、627团14.5高机连,宋化609团2营、628团14.5高机连,谅桥628团2连进行了英勇战斗。共击落敌机9架,击伤3架。生俘美军F- 105中校飞行员1名。我亡战士2人,伤干部1人、战士11人。</div><div><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新的掩护重点</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如果说“8. 23”是敌人轰炸重点转向北线的标志,“9.20”对宋化的攻击就是其重心集中于北线中段的信号。美军战机空袭宋化时,又将矛头直接指向宋化铁路桥,企图通过炸毁短期难以修复的桥梁,达到长期中断我铁路干线的目的。一个北线中段,一个重要桥梁,一时间成为敌我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div><div> 10月1日下午,美军2架RF-101侦察机对宋化铁路桥实施低空侦察后,又对有陇境内的公路桥进行了全方位侦察,敌机从正东方向进入,以有陇桥为中心,向南再向西向北环绕飞行一周后离去。有陇也位于北线中段,南距河内83公里,东距宋化21公里。有陇桥全长80米,横跨东西走向的沧河,是1A号公路上的一座较大的桥梁。我们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后,判断敌人近期有可能攻击宋化铁路桥和有陇公路桥,同时阻断我铁路和公路交通干线,进而全面瘫痪越北的公、铁路运输通道。</div><div> 敌人新的攻击重点也是我们新的掩护重点。有陇公路桥虽不在北宁线上,不属我师的掩护任务,但在此作战有歼敌的机会,对全局十分有利。基于对敌情新的判断,我们一方面保持相当兵力,继续掩护先期确定的4个重点目标。另一方面,急调克夫的628团高机连加强宋化的609团2营; 调答求的609团1营和627团高机连到有陇设防,会同已在有陇的609团高机连共同掩护有陇公路桥的对空安全。</div><div> 10月1日晚,609团1营及2个团的高机连紧急动员,连夜转移机动至指定位置。这样,我们在宋化和有陇就集中了9个炮、枪连的兵力,其中3个小炮连加1个高机连保卫宋化桥; 3个小炮连加2个高机连保卫有陇桥。两个方向分别由609团团长程玉山、政委李万安和副团长王森、副政委李汝清统一指挥。为了加强领导,师分工张建中副师长带精干的指挥班子,协调指导宋化地区部队的对空作战; 师基本指挥所重点关注有陇方向的情况。</div><div> 10月2日,敌2架RF -101侦察机再次对宋化桥和有陇桥进行侦察,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对敌人攻击“两桥”企图的判断。</div><div> 部署调整到位,按说可以放松一下喘口气了,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丝毫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 我曾经指挥部队参加过抗美援朝和东南沿海的防空作战,那时也不能说没有压力,可远没有这个时候紧张,其主要原因是,越南战场多山多谷的起伏地形,比朝鲜和福建复杂得多。我们从“8.23”和“9.20”战斗中看到,敌机常以群山为遮蔽,利用其机动性能好的优势,穿山越谷,超低空飞行,使我警戒雷达很难远距离发现; 抵近攻击目标时,或者从大山背后,或者从两山之间骤然临空,部队反应稍有迟缓,敌机就在我高炮尚未开火前迅即投弹扫射,然后从阵地上空穿梭而过,离远消失。总之,这样的地形,非常便于敌机隐蔽进袭,而不利于我高炮部队防空作战。宋化和有陇就是这种典型的地形特征,“两桥” 都夹在群山之中,把火炮阵地摆在山头上,无法对穿山越谷的敌机实施有效射击; 现在置于相对平坦处,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敌机利用座座山头掩护,对我发起的突然攻击。在敌易攻、我难防的不利情况下,如果应对不当,结果必然是既打不下敌机,又保不住掩护目标,还会使部队蒙受重大损失。想到这些,我对即将来临的大战真有点不放心、不踏实。</div><div> 为了化弊为利,打好保卫“两桥”这一仗,我连续几天都下到609团,和程玉山团长共同分析情况,研究对策。让我感到满意的是,程玉山同志悟性好、点子多,能准确理解上级指示,拿出具体落实办法。例如,在解决“8秒钟打响”这个难题上,他在全团推出了一系列有创意的做法:提前判明敌机主攻方向,火炮、机枪平时就对着这个基本射向,敌机一旦在这个方向出现,可以减少炮、枪从其它方向转移过来的耗时; 依照敌机的巡航速度计算出秒速度,按射击预案定下开火距离,再将此作为基本诸元预先装定好,战时只需在预装的基础上稍做修正即可,而不必再费时从零位起装; 把不同方向明显的山头、烟囱、线杆和独立树、独立房作为方位物统一编号, 发现敌机来袭时,炮测手能以方位物为基准,快速指示和搜索目标; 把连队常用的指挥口令“瞄准第×架,速度2××”简化为“第×架,2××”,通过压缩4个字,争取1秒钟。他们绞尽脑汁,所想所做的一切,用争分夺秒来形容尚不足以准确表达,应该说是快中求快!秒秒必争!</div><div> 团的领导干部在想办法、谋打赢,基层官兵也心往一处想,积极参与战前的军事民主活动。10月3日,我到该团3连检查战备时,干部战士立即围拢过来,主动向我们建言献策。其中,指导员孙迎晓就连队阵地配置不当,影响发现和捕捉目标的问题讲了几条理由,有根有据,一听就是在行的话。我对他说,你讲的有道理,等我与你们团营首长交换意见后再答复你。结果,团营都赞同这一建议,当天就把3连调整到便于发现目标,便于发扬火力的新阵地。</div><div> 当我看到609团全团上下扎实、具体、细致的准备工作后,原本提起来的心才逐渐放了下来。</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有陇歼敌</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有陇公路桥位于师指挥所东面1公里左右,站在师临空指挥所,609团1营的战斗队形尽收眼底。该营1连位于桥西南600米处,2连位于桥南850米处,3连位于桥西北500米处,627团高机连位于桥东300米处,609团高机连仍在桥西1300米处,团营指挥所合并位于桥南900米处。</div><div> 10月5日清晨,大雾弥漫,预示着有陇当日是个好天气。秋季的越北地区,雾天较多,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云开雾散,晴空万里。敌机常利用这时的良好能见度,对点状和线状目标发起攻击。于是,我提醒有陇的部队: 前两天敌人没有动静,今天大雾过后可能会有空情,各级要加强对空观察,随时准备进行战斗。</div><div> 11时03分,远方观察哨报告敌情,部队立即进入一等。2分钟后,6架F-8A、8架A-4B从正北方向进入,然后转向西北离去。11时11分,第2批4架A-4B从东北方向临近,远距离投弹后即向正东方向离去。这两批敌机都不是主攻机,意在转移我注意力,并用投弹后形成的烟障干扰阵地的视线。1分钟后,第3批2架F-8A以300米的高度,利用山头和烟尘作掩护,突然从东北方向攻击有陇桥,因发现目标过晚,609团1营来不及射击,敌机就掠顶而过了。</div><div> 敌机已过航,炮还没打响,这正是我们战前所担忧的“剃光头”现象,我马上打电话询问原因。当时,609团副团长王森和1营营长赵福昌在指挥所指挥,王森报告: “敌机主攻方向不明。”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时我们在师指挥所观察到一批批敌机由正东方向进入我火力边缘后,先向南、再向西环绕飞行,很可能会利用西北方向两山之间的谷地实施攻击。从这个方向进袭,可获得与有陇桥成45度夹角的最佳轰炸航线。另外,敌机投弹后可直飞大海,既使被我炮火击中,借助惯性逃到海上也有一线生机。根据这一判断,我告诉王森: 西北是敌主攻方向,集中火力,猛烈射击!</div><div> 随着指挥员的口令,1营的火炮、机枪全部转向了西北。</div><div> 不出所料,从11时26分起第4批4架A-4B、第5批4架A-4B均从西北方向迎着我火炮指向,对有陇桥俯冲投弹。1营这两次都及时捕捉了目标,把炮弹打了出去,但由于是初始射击,心情紧张,不够沉着,因而没有获得战果。</div><div> 11时34分至11时56分,第6批4架F-105、第7批4架A-4B、第8批3架F-105仍先后从西北方向来袭。全营官兵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在集火近战中一举击落F-105和A-4B各1架。这是609团1营入越后首次击落敌机,各连阵地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跟随我师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夏建荣摄影师在战斗打响后,携带摄影器材就近上了1营1连阵地,他边摄影,边大声说:“同志们!我一定把你们打下敌机的实况向祖国人民汇报!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把战地拍摄的影像资料编辑成30余分钟的纪录片,在内部放映后受到中央和军委领导的好评。这其中,就有夏建荣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在这次战斗中拍到的珍贵镜头。</div><div> 12时15分,第9批4架A-4B再次从西北方向采用小角度下滑的方式攻击有陇桥,又被1营猛烈的炮火击落2架。半个多小时损失4架飞机后,后续攻击的敌机不得不避开西北方向,改由正北方向进入,航路捷径也逐渐增大,1营没有再勉强射击。</div><div> 14时46分,1架RF-101侦察机以200米的超低空,从东北方向突然临空,企图通过我阵地上空实施效果侦察。严阵以待的1营各个连队,迅速反应,快速射击,击伤了这架侦察机。至此,历时87分钟的有陇战斗胜利结束,609团1营一共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敌机投掷爆破弹70枚,有陇公路桥一个桥墩受损,不能通车,战斗中,我牺牲战士1人,伤干部1人、战士2人。</div><div> 牺牲的战士是627团高机连电话兵严苟旺同志,他在查修通信线路时遇敌轰炸,献出了年青宝贵的生命,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受伤的干部是609团3连连长缪国治。</div><div> 3连位于桥西北敌主攻方向和敌机投弹线上,位置重要且危险性大,敌机投弹产生的大量弹片、碎石和树桩不断砸向3连阵地,战斗激烈进行时,缪国治的右肩胛部被弹片击伤,鲜血直流。这时,该连指导员孙迎晓挺身而出,让连长包扎伤口,自己接过指挥旗,戴上副耳机,向阵地高呼: “连长负伤,听我指挥!”3连在指导员的指挥下,不顾弹片飞溅,继续进行战斗,圆满完成了对后续多批目标的射击。战后,大家高度评价孙迎晓同志接替指挥的举动,以至多少年后,这件事仍被连队官兵传为佳话。我听说,缪国治因负伤领到了14元的营养费,孙迎晓开玩笑说:我替你指挥战斗,你的营养费也应该让我分享一点。缪国治也不吝啬,把钱全部拿了出来, 让大家好好改善了一次生活。</div><div> 战争年代,我们各级政工干部不仅敢于喊“跟我上!”在需要的时候,也都有底气向部队喊出“听我指挥!”回顾我个人的经历,既当过营长、师长、军区炮兵司令,也当过营教导员、团政委、军区炮兵政委。在交叉任职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政工干部懂军事、会打仗、能指挥的好处很多: 首先,能以懂行的身份参与战场指挥,协助军事干部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组织战斗,并把政治工作紧密滲透于战斗实施的全过程。其次,有利于理解和支持军事指挥员; 反之,不懂装懂争权威,只会对军事指挥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其三,在军事干部因故不能指挥战斗时,可以及时接替,保持战斗指挥的连续性。其四,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战时才能得到上下各方的普遍尊重,树立起政工干部和政治工作的崇高威望。</div><div> 孙迎晓同志在有陇战斗中的表现,就是很有说服力的典型例子。回国后,他先是调任师政治部干事、科长,后被武汉军区机关选中,先后任过两任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和杨得志的秘书。以后,又回到高炮63师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div> <h3><b>有陇战斗中的609团1营</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宋化告捷</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在有陇战斗的同一时间,敌机也对宋化铁路桥发动了大规模空袭。609团2营在9.20战斗后,为迎战敌人新的攻击,重新调整了部署: 4连位于宋化铁桥西南600米处,5连位于桥西南400米处,6连位于桥西600米处,营战斗队形的中心在敌可能主要攻击的桥西南方向,距桥约400米。为了提高集火射击的效果,按照师的要求,他们缩小了炮连之间距离,适当扩大了火炮的间隔,基于对铁桥东北是敌另一主攻方向的判断,将配属的628团高机连置于桥东北500米处。团营指挥所依然合并指挥,位于桥西南1000米处。</div><div> 5日上午10时58分,部队根据远方观察哨的报告进入“一等”。10时59分,正北方向1架F-8A和12架A-4B向西南方向飞行,在距阵地1000米侧方通过; 11时19分,先后2批敌机在我火力范围边缘盘旋,企图引诱部队开火射击、暴露阵地位置。程玉山还是老主意,对佯动和射击条件不好的敌机,绝不轻易下令射击。</div><div> 11时37分,1架F-4C以500米高度从西南方向进入,这架敌机被有陇部队的炮火击伤,拉着黑烟向2营阵地直行临近。团长程玉山见射击条件有利,果断下达了集火射击的命令,严密伪装的火炮突然问开火,首个点射就把这架敌机打了个正着,坠落于宋化东南20公里处。11时58分,敌1批4架F-105以300米的高度,从正北方向沿狭长的山谷偷袭宋化桥,全营迅速捕捉目标,团指挥所适时下达了集火射击第1和第3架的命令,随着炮声响起,第1架敌机即刻被我密集的炮火击中,飞行员仓惶跳伞逃命; 其余敌机在惊恐中投弹,炸弹全部偏离宋化桥达500米以上。射击两批目标,批批都有战果,特别是击落了当时风靡全球的“鬼怪式”飞机F-4C和“雷公式”飞机F-105各1架,我们听到报告后都格外高兴。</div><div> 战斗紧张进行时,下到该营的师团首长和机关干部都扑下身子,挽起袖子,帮助各个枪、炮连搬运弹药、开启弹箱、擦拭炮弹、装压子弹,为战位上的同志端茶送水,并利用短暂的战斗间隙带头进行战场鼓动,以自身的表率行动为阵地官兵加油鼓劲。在弥漫的硝烟中,已经分不清谁是师团首长,谁是普通士兵,大家都为着一个共同的杀敌目标,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奋不顾身,勇敢战斗。</div><div> 12时07分,1批2架A-4B从正东方向进入,利用云层突然临空,向宋化桥俯冲投弹,可能慑于我防空炮火的威力,8枚炸弹也无一命中,2营因发现目标晚,没有勉强射击。12时38分,1批4架A-4B以500米的高度,从正东方向穿山越谷向宋化桥进袭,这次,全营没有半点迟缓,按团的命令再次集火射击1、3架,结果2架敌机都没逃脱,相继被击落坠毁于宋化东南和东北方向。12时46分,又有1批4架A-4B从正东方向进入,全营仍集火射击1、3架,其中1架被击伤,拖着黑烟向西南方向逃遁。</div> <h3><b>师政治部副主任贾兆祥(右1)在宋化战斗中帮助连队擦拭炮弹</b></h3> <h3> 14时34分,已进入“二等”的部队,接到东南远方观察哨的报告: “RF-101, 2架,航向宋化”,全营立即转入“一等”。妄图超低空进行效果观察的这批敌机刚一露头,6连和高机连就捕住目标,短兵相接、以快制快,几秒钟内即开火射击,1架RF-101侦察机瞬间被打得空中开花。宋化战斗继首次击落F-4C和F-105后,又首开击落RF-101的纪录。</h3><div> 历时69分钟的战斗刚结束,捷报就迅速传到师指挥所。宋化这一仗,一是打出了“集火近战”的威力。7批19架次敌机攻击宋化铁路桥,609团2营没有批批打、架架打,而是选择其中5批集火射击,批批不落空;先后集火射击8个架次,6次获得战果,击落敌机5架,击伤1架,并且全部是第1个点射命中目标。二是以小的消耗换取了大的胜利。战斗共消耗37炮弹743发,高机弹2016发,平均击落1架敌机耗37炮弹148发;击落击伤一起算,平均消耗炮弹仅124发,不足克夫首战耗弹1672发的十分之一。三是诠释了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辨证关系。由于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敌机不断被击落击伤,恐惧的敌人轰炸投弹全部失准,宋化铁路桥在7批敌机1个多小时的轮番攻击下安全无损。总之,10月5日宋化这一仗,是我师部队入越以来打得最成功、最精彩的一次防空作战的歼灭仗。</div><div> 609团2营还汇报了4连2炮手吴有芳的先进事迹。吴有芳1964年3月入伍,广东化州人,中共党员。在对第2批敌机射击时,一块重8两、长11公分、宽5公分的弹片击中他的左大腿,深度达5公分多,他顺手一摸,顾不上看,就用劲拔出弹片甩了出去,在流血不止、剧痛钻心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战斗,聚精会神地瞄准、击发。班长、排长及连队干部,以及在连队蹲点的团政治处主任王恭身都劝他下去休息治疗,他坚定的表示: 战斗不结束,决不下火线!直到对全部5个批次的敌机射击完毕,他才被战友们抬下战场。战后,吴有芳同志荣立二等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8大两”的感人事迹也被永久载入了部队的光荣史册。</div> <h3><b>“8大两”吴有芳</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609团一天击落9架敌机</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我们应该记住这天: 1965年10月5日,609团在保卫有陇和宋化“两桥”的对空战斗中,一共击落敌机9架,击伤2架。其中包括当时最具世界领先水平的F-4C战斗轰炸机1架、F-105战斗轰炸机2架、RF-101侦察机2架(击落击伤各1架)。这个成绩单,不仅越南防空部队从未有过,也刷新了我军37小高炮团单日歼灭敌机的最高纪录。</div><div> 这一天,628团2连还在谅桥击伤了1架敌机。</div><div> 10.5战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div><div> 第一,打击了美国空军的嚣张气焰。攻击几个线状目标,一天就折损飞机9架,还有3架被击伤,不能不说是个重大的损失。尤其是不可一世的“鬼怪式” 和“雷公式”战机被击落3架,低空性能极其优越、很少失手的RF-101侦察机也被击落击伤各1架,这对美国空军的震动相当之大。几天后,敌人对609团的疯狂报复,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国人在10月5日这一天确实被打痛了。F-4C和 F-105在当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日后的F-15、F-16 和当今的F-22、F-35,无情的事实让美国空军看到,任何先进的美国战机在越北的天空都难逃被中国防空部队击落的命运。</div><div> 第二,证明了“集火近战”的实战价值。一个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先进战法,既要用成功的经验证明,又要用失利的教训证明,不仅需要一两次战斗的证明, 还需要多次战斗的反复证明。从“8.23”到“9.20”,再到10月5日的两场战斗,实践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只要坚持‘集火近战” ,高射炮兵就能在防空作战中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不少指挥员凭自己的亲身感受,自信的说:“射击条件有利时,只要全营“集火近战”,敌机就肯定会一架接一架的往下掉。”有制胜的办法,就会有必胜的信心。全体指战员在“集火近战”这一坚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胜信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更加深入人心。</div><div> 第三,赢得了越南军民的充分信任。一天击落9架敌机,让越南民众欣喜万分,他们自发来到阵地送水、送饭、送水果,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军队打得好!有一位7旬老伯,早年当过法国殖民军,初次见到我军的37高炮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飞得很慢,这种炮都打不下飞机,现在又怎能打下飞得那么快的美国飞机呢?”10.5战斗中,被我击落的1架F-105飞机正好落在他家门口,这让过去不看好中国军队的越南老伯十分惊喜,赶紧拿出自己喂养多日的4只鸭子,让乡干部送给中国军队,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 越防空空军司令冯世才也来信说: “同志们英勇战斗的精神,高贵的道德品质,已成为越南军民学习的榜样; 同志们的成绩,也给战斗中的我们极大的鼓舞!”越防司还特制了象征10.5战斗胜利的F-105飞机模型送给我们,以表达越方对这场战斗的敬意。</div><div> 10月5日的战况上报后,军委总部领导都很高兴。总参和总政联名发来嘉奖电: <b>“63支队在最近的反空袭战斗中,发扬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英勇顽强、沉着应战、打得狠、打得好。取得了重大战果。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予嘉奖!” </b>广州军区也来电表彰慰问我师部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师的老上级福州军区炮兵在知悉609团的战绩后,尽管与我们已无隶属关系,仍充满感情地发来贺电,对我师暨609团取得的胜利表示由衷的高兴,并感谢我们为福州军区和福州军区炮兵争了光。</div><div> 各级的嘉勉,对部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成绩面前,要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和不骄不燥的作风。有一件事给我师及时敲了警钟。10.5战斗活捉了1名美国中校飞行员,名叫斯培尔,他驾驶的F-105飞机被我击落,跳伞后让609团后勤人员俘获。为防备他逃跑,上送师部时给他来了个五花大绑,我们见到后马上给其松绑,把他的手表、钢笔、首饰和黄金等私人物品,一律归还本人; 手枪、匕首和通信器材,按要求上交给上级有关部门。我和张锡璞参谋长打了点“小埋伏”,我留了一个中校飞行员的肩牌,(现珍藏于老部队旅史馆) 张锡璞留了一个供飞行员野战生存用的小工具。在俘虏松绑前,前来观看的机关人员和周围群众很多,一位热心的记者抓拍了一张照片,本意是想留住美国空中强盗被俘后的狼狈相。没想到照片传到北京,让总政领导看到后,马上来电批评我们虐待战俘,违反俘虏政策,并让政治机关就此作出深刻检查。大家一方面多少感到有点委屈; 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件事情认识到,在胜利面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从点滴入手防骄破满,时刻保持革命军人的消醒头脑。</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小小观察哨</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div> 宣传10.5战斗的胜利,有必要讲一讲我师的“秘密武器”------对空观察哨。</div><div>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科技实力雄厚,拥有诸多先进武器的发明权和专利权。由于发明原理出自于自身,所以反制先进武器的手段也自然比较多。例如,在对付我雷达搜索上, 美国空军就有攻击破坏、施放干扰、利用雷达盲区隐蔽飞行等多种办法。我师入越后的几次战斗,警戒雷达都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要么发现目标太晚,要么根本发现不了目标。高射炮兵对空作战,时间就是胜利!如果没有空情预警,就失去了必要的射击准备时间,这个仗也就基本没有办法打了。</div><div> 严酷的现实逼迫我们想方设法解决空情保障问题,对空观察哨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警戒雷达的重要补充; 同“集火近战”、“8秒钟打响”一样,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招。</div><div> 我师的对空观察哨最初起之于福建前线,总结完善于入越前的广西备战,在部队全面推开是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前面多次谈到,8.23和9.20战斗,分布于四面八方的远近方观察哨总是先于雷达发现敌机,师团指挥所和基层部队也都是根据观察哨的报告进入“一等”,尔后确定敌机的来袭方向,实施预有准备的对空战斗。10.5战斗也不例外,各观察哨按照师关于“远、快、准、全”的总要求,既远报空情、快报空情,又报准空情、报全空情,为一天击落敌机9架、击伤3架做出了特殊贡献。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609团6哨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div><div> 对空观察哨“远、快、准、全”的四字要求中,远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要素。发现目标越远,报告敌情越早,部队的射击准备时间就越充分。有一句成语叫登高望远,要想看得远,就要上高山。609团6哨出于这个考虑,把观察哨设置在一座可以一览众山、标高650米的高山顶上。为了把观通器材和帐篷、铺板等生活用具运到山顶,6哨的同志们没少吃苦。这座高山无路可走且坡陡险峻,遍布荆棘和怪石,全哨同志从中午13时出发,直至夜晚23时才安家完毕,整整用了10个小时。住山项用水是个大问题,在无法挑水上山的情况下,全哨集中使用水壶背水,往返一次就需2个多小时。每人每天只有1壶水的限量,先刷牙、后洗脸、再擦澡、最后还要用来洗脚。<br></div><div> 10.5战斗打响后,全哨同志坚守岗位,全神贯注,对通过的敌机,肉眼能看见的就报出机型、数量、航向,看不见的就报告曝音情况。无线电话员因大声复颂,嗓子哑了也顾不上喝水;侦察员不顾个人安危,索性把指挥镜架在工事外面,为的是扩大视界,增大搜索范围。这一天,敌机大都从东南方向来袭,位于保卫目标东南20公里处的6哨,对所有空情无一漏报、错报和少报,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军事技术,兑现了他们“把观察哨建成不漏情的雷达站,把自己锻炼成不出故障的活雷达”的诺言。</div><div> 609团2营在宋化战斗即将结束时,之所以能预有准备地击落那架狡猾难打的RF-101侦察机,就是得益于6哨及时准确的报告。我师在福建前线时,为打美蒋的RF-101可没少下功夫,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得手, 没想到这次在越南战场能够如愿以偿。多年的愿望今朝实现,609团6哨功不可没。战后,我们给6哨记了集体二等功,该哨还作为唯一的班级单位荣获越方授予的二级战功勋章。</div><div> 常言道,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同样,我们的“秘密武器”也是严格保密的,为的是确保观察哨的绝对安全。越军和苏联的导弹部队经常看到我师部队摇响警报,进入“一等”状态后,敌机就随之临空,因此他们一直猜测我们可能有什么新式的探测装备,不然为什么能够提前知道敌机来袭呢?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新式装备,有的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小观察哨。观察哨这个“秘密武器”虽然对外保密,但在我军内部则是完全开放的,入越作战结束后,我师把设置和使用远、近方观察哨的经验做法,全都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了后续入越部队。</div><div> 倘若没有看似不起眼的对空观察哨,部队就不可能做到“8秒钟打响”,捕不住目标,又打不响炮,“集火近战”的战法再好,也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我这个人不善写诗,但出于对观察哨的欣赏与肯定,还是特意写了一首战地小诗,赞颂我们的小小观察哨:</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高高山上一只鹰,百倍警惕视天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严守岗位永不懈,远快准全报敌情。</b></div> <h3><b>《作战日志》作者:范振声</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