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5月19日周六</h3><h3><br /></h3><h3>第一部分:乘坐高铁流程</h3><h3><br /></h3><h3>三天前在支付宝上通过飞猪注册12306订票,1小时12分从上海到南京,共132.5元(约20美元)。</h3><h3><br /></h3><h3>5:50 醒来,收拾,装包,尤其带上雨伞,看天气南京一天都会下雨</h3><h3>6:40 背上N年没背的双肩包出发,乘坐十号线(中间换了一趟去虹桥火车站的)</h3><h3>7:10 到达虹桥火车站,出了地铁站,左顾右盼不知方向,于是问人。到了高铁区后,又问人确定出票处,然后排小队用身份证(第二代)在机器上打印出车票,出票迅速,估计不到十秒。</h3> <h3>7:20 火车站其实有不少餐厅,之前的担忧全无(对我这种不能饿的人来说),走进人气很旺的老盛昌点、等、吃小笼汤包后,坐电梯前往二楼火车站出发大厅。</h3> <h3>沿途看到更多餐馆的广告,在中国,吃饭真是一点儿不用发愁。</h3> <h3>7:35 偌大的候车厅去哪儿检票呢?必须问人,被告知检票口就写在车票上,真土。</h3> <h3>7:40 到了车票上的检票口4,继续问人确定4跟实际看到的4A是同一检票口。<br /></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所以第一次在虹桥坐高铁的关键词就一个字:问。</b></span></h3><h3>7:43 上车找到10车10D座位,没等五分钟,火车按时启动(7:46),开始了我的南京之行。</h3> <h3>火车上的洗手间居然备有一次性坐便纸,还有卫生纸和洗手液,习总的厕所革命颇有成效。车厢里还备有一次性杯子和热水。总之,把这些探究玩弄清楚回到座位上坐定,没来得及眨眼的功夫就到南京了(或可说:一眨眼的功夫不到就进站了)。</h3> <h3>出了南京火车站,转地铁站,稍微研究比较后,在机器上用微信/支付宝买地铁票。直接点要去的中山陵的站名下马坊(要中转的),票价才3元(真便宜!),蹦出一个很轻的钢币。到了入口,学别人的样子把钢币在指定的地方轻轻一放就放我进去了。这些程序对南京人估计早已司空见惯,但对我第一次使用这种一次性地铁币的人还是蛮新鲜的,故拍照留念。</h3> <h3>第二部分:游览南京</h3><h3><br /></h3><h3>出了下马坊,坐了一个10元的电瓶车,直接送达中山陵。一路上的风景很美,整个钟山被森林覆盖,树木郁郁葱葱,还有一大片漂亮的花园,再加上湖水荡漾,是个周末休闲爬山的好地方。还记得在康奈尔的时候听过一个讲座,讲的是当年孙中山去世以后,丧事筹备陵墓选址灵柩运送等诸多后事细节其实变成了党内军政要人争名夺利,象征权力的绝佳机会。今天终于能来到这里,追忆历史,拾阶而上一直爬到最高处---祭堂。</h3> <h3>不过更吸引我的是四周大理石上刻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在民生(人民的食衣住行)保证了之后,国父认为其次是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h3> <h3>在第九节,他又强调:"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对照当今中国,只能苦笑一声,当然必须承认孙中山作为更名副其实的"铁路之父"的宏伟蓝图,今天却是共产党帮他实现了。</h3> <h3>从中山陵下来因为是下坡,我就没再坐电瓶车,而是沿着修葺一新的林荫小道一溜烟走下来,路边两块钱买了一根国内的长黄瓜,那叫一个脆呀,一边嚼一边就到了停车场和公交车站。本来查的是坐地铁返回市里,没想到公交34路就可以直达南京博物院(中山门站),两个钢镚搞定。</h3><h3><br /></h3><h3>到了南京博物院就快中午12点了,必须先吃午饭才有体力继续下午的行程。于是先到对面一家叫"嘟嘟美食"的餐馆,一条鱼20元,总共加起来36元(才6美元),物美价廉,好吃极了,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饭量,全吃光了。</h3> <h3>博物馆里最有特色的确实是之前网上说的民国馆,整个馆所模仿民国时期的风格气息,走进去似乎时光倒转一百年,有老式汽车、理发馆、照相馆、旅馆、邮局、火车站、杂货铺,墙上贴着香烟广告和各种当年的招牌字样。馆内的工作人员也身着民国服装,如邮局的就坐在里边真像个收发邮件的,但他现在的工作是结算明信片纪念品。</h3> <h3>当然更吸引我眼球的还是大戏院的老电影画报。</h3> <h3>大地报社的对联:"公月旦评见闻悉备,执春秋笔褒贬无私"。还查了查什么是"月旦评"(百度百科: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h3> <h3>博物馆里度过最美的一段时光是在老茶馆里赶上听传统曲艺:一个是徐州琴书,一个是苏州评弹。一边品着茉莉大碗茶(第一次),尝着老南京小吃如意蒸儿糕,一边欣赏表演。</h3> <h3>尤其是徐州琴书,曲调婉转,诙谐有趣,我听的那段叫 《马前泼水》/《朱买臣休妻》(崔氏),好像就是覆水难收的故事,民间歌词的艺术,什么下大雪,乌鸦变成了白天鹅什么的。</h3> <h3>偌大的茶馆基本坐无虚人,而且很多是年轻人,真为此高兴。因为传统曲艺都要用方言来唱(徐州方言、苏州方言),如果有市场有观众,也会给很多年轻人下一代足够动力学习继承他们的方言母语。</h3> <h3>听了一个多小时的琴书和评弹,已经是下午3点半了,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因为这个不是原来行程里的,因此必须抓紧时间奔赴后面的景点。出了博物馆,继续用哥哥告我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高德地图" (在国内旅游强烈推荐这个app!</span>),发现仍然坐34号公交就能到达南京图书馆和总统府(两个是对面挨着的)。南京的交通的确非常方便!<br /></h3> <h3>总统府以为会走马观花,没想到两边的东花园和西花园,让我弥补了对苏州园林多年未再访的思念和留恋。这个亭子叫鸳鸯厅,远看丝似双亭并列,近看则单亭屹立。</h3> <h3>这假山、这石舫,还有这石子路,让我想起罗马历经两千年的马路。</h3> <h3>出了总统府,本来想骑上摩拜去探寻江南图书馆,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由清末两江总督端方于1907年创办的。但实在太累了,还是等公交吧。这时脑海里不由得想起曾经研究过的南京方言rap说唱《挤公交》,今天亲自感受了好几把。</h3><h3><br /></h3><h3>29号公交到达汉江路,看地图离我要去的鼓楼区龙蟠里9号确实很近。看着路边一个摩拜单车,不假思索就解码开锁,开始骑行南京。龙蟠里据说是诸葛亮发现的风水宝地,清朝桐城派的方苞家祠、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的惜阴书院,以及魏源故居都在这儿。小巷不长,约500米,骑自行车来回也就5分钟。但斯人已去,旧宅皆无,我好不容易找到龙蟠里9号,上面现在挂的是"江苏省文化厅"的牌子。</h3> <h3>正打算门口照个相离开,发现大门并没有关上,于是就推着自行车进去。没走几步,中间的房子走出一个人,显然是看门的把我喝住:政府要地,你怎么可能随便进入?于是在绝望中恳求,说这次来南京就是要探寻江南图书馆的旧址,进去看5分钟就出来(此处省略100字)。然后奇迹出现了,他居然答应了,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乐不颠地疾行进院,想追寻一点点历史的痕迹。好在后面的一座院子上写着是当年的惜阴书院的旧址,按照时间推理,这个书院应该也是后来江南图书馆的藏书之处。现在变成政府文化厅,倒也一脉相称,久远的历史就这样在影像的空间上层层叠加沉淀。</h3> <h3>出了龙蟠里,决定骑自行车向最后一站夫子庙奔去,看高德地图,骑行比坐公交和地铁都快,对我来说分秒必争。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来南京就骑车游逛,但就这样一手拿手机看地图,一手掌握刹把方向,再加上问人,20多分钟后来到了课堂上给学生讲过N次但自己却没有来过的南京夫子庙。</h3> <h3>大体跟上海的豫园和北京的王府井很像,但不一样的确实是它有夫子庙。花30元买张门票进去,这里俨然成了中国人求功名保平安希望孔老夫子能保佑考上个好大学的祈福之地,香火很旺,钟声也敲个不停(敲一声2元,一般人都会敲十下,十全十美)。在中国上过学的人到这里来一定都心有戚戚焉,太多同感了,原来两千年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为求功名,苦读圣贤书,死记硬背的光荣传统流传至今。当年考四书五经,猜题的概率很大,所以免不了考生会下功夫准备夹带。摆在这儿的这个整整齐齐小字抄写了两裤袜,冲这学习精神,也应该给个秀才什么的,真可惜了他下的这番苦功。</h3> <h3>Integrated Chinese 课本里写到这里"五颜六色",而五颜六色的地方就是秦淮河的游船和两岸的华灯映水了。的确很美,可惜这次没有时间悠然泛舟欣赏夜景了。下次来一定补上,再读上一段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h3> <h3>21:30 品尝完南京小吃鸭血豆腐汤和桂花粥,南京一行宣告结束。南京不愧是六朝古都,这还不算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和民国首都。<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天显然不够,至少需要安排两天</span>。</h3> <h3>21:50 从夫子庙坐地铁3号线直达南京南站。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在火车站就游刃有余。中国的火车检票真有意思,提前15分钟才检票,但当你下到站台,车居然还没有到,10:15分火车进站,其实这是票上打印的出发时间,但旅客竟如此有序有素,大约5分钟时间全部就进车厢了,真牛!</h3><h3><br /></h3><h3>11:15 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h3><h3><br /></h3><h3>11:30 赶上最后一班地铁 (本以为得打车回去,后知周五周六延长运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h3><h3><br /></h3><h3>11:50出交大地铁口,带了一整天的雨伞终于用上了,上海下了一整天。</h3><h3><br /></h3><h3>12:00 回到房间,整整18个小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