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打8年前开始欧洲游,我就一发不可收拾,隔几年就要到欧洲走一趟。2010年跟团去了法国、意大利、瑞士;2013年跟团去了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2016年在英国当地参团,游览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主要景点;2017年与9个朋友自驾游览了巴尔干半岛国家,加上匈牙利和奥地利的一些地方;今年4月,我又和几位发小组团自驾了德国、波兰、捷克、奥地利和荷兰等欧洲五国。我们从德国首都柏林为起点,经波兰的华沙---克拉科夫---捷克的布拉格---克鲁姆洛夫---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再回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菲森---海德堡—波恩—科隆---最终到达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全程约3000公里有余,历行19个日夜。总的来讲,一切还算顺利,可以用四句话来描述:</h3><h3> 道路:基本是一路畅通;</h3><h3> 天气:大都是风和日丽;</h3><h3> 景色:到处是山青水秀;</h3><h3> 心情:自然是愉悦欢畅。</h3><div>此次旅行的头一两天,我们游览了德國第一和第三大城市:柏林与慕尼黑。以下则是我对这两天的所见所闻的一些感受。</div> <h3>一、4月14日,地点:德国慕尼黑</h3><div> 由于买票时间不同,自驾团8人分成两路。我们这一路5人于北京时间4月14日凌晨2点,乘国航飞机飞抵慕尼黑,再从那转乘汉莎公司的航班去柏林。在慕尼黑有7、8个小时的转机等待时间。因为不想将大把的时间消耗在机场,所以我事先就安排好了慕尼黑半日游行程。一等办好了出关手续,我们就乘坐机场到市内的地铁1号线,奔去慕尼黑的市中心—慕尼黑老城。</div> <h3>我们在市中心的玛丽恩广场站下车。一出地铁,就能看到一座规模不大的广场。四周被一几座高大建筑所包围。其中著名的新市政厅大厦占据广场整个北面。</h3><div>慕尼黑新市政厅始建于1868年。修建了40年才得以完工。这座原本为宗黑色的新哥特式的宏伟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刷,呈现给游人的已是一座历经沧桑,瘢痕累累,甚至部分墙面好像被烟熏火燎过的古老建筑。我不明白德国人为什么不去重新粉刷一下它的外墙,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一些。或许他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外来人,还是入乡随俗吧。</div> <h3>作为新市政厅的一部分,高85米的钟楼上,矗立着全德最大,欧洲第五大的木偶报时钟。每天有三场报时音乐与木偶舞蹈表演。所表演的节目呈现了1568年威廉五世公爵的大婚和欢庆鼠疫结束时的城市历史场景。只要钟声一响,塔阁里的木偶就开始动作,骑马的、持剑的、提灯的、吹号的,共上下两层,排队簇拥而出,合着音乐节奏,载歌载舞,惟妙惟肖地再现出当年庆祝的场景。遗憾的是我只赶上了中午12点那场表演的尾声。只看到随着最后的钟声响起,小木偶鱼贯而入到塔阁中,站立不动。顿时,广场上掌声、笑声、喝彩之声混成一片。这时我才感觉到,早上还安静少人的玛丽恩广场,到了中午,已是人群顶沸,热闹无比。</h3> <h3>位于玛丽恩广场东部有一座漂亮而且看上去很新的建筑,起初我以为是一座教堂,后面查证后才知道她就是慕尼黑的老市政厅。她原建于1392年,比比邻的新市政厅早了几百年。由于原建筑已在二战中被全毁,直到70年代老市政厅才重建完工,所以看起来很新。</h3><h3>德国不仅是二次大战的加害国,同时又是受害国,在祸害世界同时,也祸害了自己。一想到这些,就禁不住要骂一句:该死的希特勒!</h3><h3><br></h3> <h3>由于游览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在广场做过多的停留,而是穿过老市政厅的门洞,进入了老城的小街小巷,没走多远就上了一条城市的主道。这条大道前方的尽头有一座好象城堡式的建筑耸立在小山包上。为了一探究竟,我们朝它走去。走了不远,就遇上了一条河,一幅碧水蓝天,红瓦绿树的美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同伴们不禁发出赞美之词,各个举起相机,拍个不停。后来经查证,才知道,这条河的名字叫伊萨尔河,是多瑙河的分支,南北走向,穿慕尼黑城而过。</h3> <h3>德国不愧是一个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的国家。我们在慕尼黑街头不但看到了老旧的有轨车,也看到了摩登的跑车。甚至,还看到一辆别有创意的躺骑单车。</h3> 在慕尼黑参观的最后一处,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家啤酒馆。这家店外观看上去很不起眼,门口毫无装饰。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几百年来,此店的来往过客中有不少名人,如:CC公主、歌德、莫扎特、列宁。但让它闻名天下的要算是希特勒。1923年,希特勒及党徒门在这里劫持了巴伐利亚领导人,发表了著名纳碎党的“25点纲领” 。这就是后来历史书中提到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事件。<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 <h3>皇家碑酒馆里面的装饰还算富丽堂皇。然而,排满一屋的長桌長椅,又令人想起了单位大食堂。这里,除了提供大扎鲜啤,还有著名的德国香肠可吃。我对西方食物本就兴趣索然,来这里的主要目地是想寻找一些历史的痕迹。特别是有关希特勒的记载。可最终一无所获。也许这正是德国人最忌讳的一事,不好去触踫。无奈,只好偷拍了小卖部正在读书的姑娘,以弥补遗憾。</h3> <h3>中饭后,我们结束了慕尼黑的半日游。乘地铁返回了机场,登上汉莎航空的飞机飞去了柏林。本着节省的原则,我们乘坐机场大巴进城,然后换乘地铁到达下塌的经济型酒店。该酒店虽然设施筒陋,但十分干净,床也很舒适。另外,最大的好处是离主要景点都不太远。傍晚时,我们在酒店与从巴黎飞来的另外三个团队成员汇合了。明日将正式开启欧州五国游的首站游一一柏林都市游。</h3> <h3>4月15日:地点:柏林</h3><div>柏林一德国首都。德国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中心,有居民约350万人,位于德国东北部。柏林作为世界大国之都,给我最初的印象只是中规中距。论古典,比不上伦敦;论宏伟比不上巴黎;论精致,比不上华盛顿;论大气,比不上北京,论规模比不上莫斯科。柏林也不属于旅游城市。如果不是自驾,跟团是很难光顾这座城市的。</div><div><br></div> <h3>柏林是一个政治事件多发的城市。我们在柏林的游览景点几乎都有深厚的背景故事。</h3><h3>游览的第一站是"东边画廊"。它其实是一段未拆除的柏林墙,在1989一1990年间,由来自21个国家的180名艺术人在墙上"涂鸭”所形成的。当时正是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的年代,多数画的主题是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人渴望民主、自由,竭立想摆脱专治体制枷锁的思潮。然而,"画廊”的招牌作却是一幅叫〈兄弟之吻〉的画。描绘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烈曰湼夫和前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之吻。我看不懂这幅画的意图说明什么,更奇怪它凭何当选"东边画廊”的招牌。事实上,它已作为"东边画廊”的广告,树立在柏林的街头。</h3><h3><br></h3><h3><br></h3><h3><br></h3> 我们游览的第二站是"查理检查站"。即当年东西柏林进出关口的美方检查站。德国统一后,东西柏林已成为一统,自然当年这些警卫森严的检查站变成了摆设。如今人们看到的检查站<div><div>不过是两路中间的一座小板房。比北京小区的门卫设施都不如。<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 <h3>在查理检查站仍可看到"美国大兵",但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与游人合影。游人带上军帽,听从大兵的口令,共同举手敬礼。拍照走人。当然游人得为此付上几欧元。有趣的是,揽活人穿着军官服,用流利地中文向我们推销这项生意。我们团队的两位成员和他成交了一笔生意。</h3><h3>看与大兵合影的小伙好威武,气势绝盖身边的两个大兵,我忍不住偷拍了一张。</h3> <h3>这群与美兵合影的老哥敬起礼来显得真帅。想必是当过兵的。只是不知是哪一阵营的兵。</h3> <h3>我们游览的第三站是著名的勃兰登堡门及周边景点。这座门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问建造的,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在我的眼里,这座柏林凯旋门远不及巴黎凯旋门显得气魄与恢弘。但它的年代更久远,历史更沉重。1806年,普法战争的得胜方一一法国军队从此门进入柏林,并拆卸了门顶上的雕象,作为战利品运回法国。二次大战末期,苏军也穿过此门,攻站了议会大厦,宣告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灭亡。冷战期间,勃兰登门被柏林墙挡住,作为禁区,东西柏林市民都无法接近。直到两德统一前夕一一1989年的最后一天才宣布开放。勃兰登门见证了大国兴衰的历史,见证了国家分裂与统一历程。所以说,此门的历史价值远大于她的艺术价值。</h3> <h3>从西穿过勃兰登堡门的右方不远就是著名的柏林国会大厦。这里曾是弹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小时候观看的苏联电影〈攻克柏林>中,苏军战士层层激战,终于将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的大圆顶上的情景至今难忘。如今,硝烟散尽,岁月静好,当年的"断壁残檐”已无迹可寻,曾经的亲历者多已作古。那场惨烈地,意义重大的战役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中去看了。</h3> <h3>从西穿过勃兰登堡门的左方不远,是柏林另一重要景观:"欧州被害犹太人纪念碑”。这是一座占地19000平方米,安放了2711块高高低低混凝土块的陵园。至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我们并不知晓,但能在市中心建起这一纪念地,就足以证明德国民族是一能够正视历史,勇于反思,敢于担当的优秀族群。</h3> <h3>我们的第四站去了著名的柏林博物馆岛。</h3><h3>柏林博物馆岛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是一座渠水环绕的人工岛。岛上有柏林旧博物馆、柏林新博物馆、帕加马博物馆、旧国家画廊和博德博物馆五个馆。1999年该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h3><div>博物馆岛上的5座博物馆各具特色,收藏了<br></div><div>很多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的艺术和文化史藏品。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是在博物馆岛的外围转了一下。(不过仍有两位团员前去参观了博德博物馆。)</div><div><br></div><div><br></div> <h3>在柏林博物馆岛附近,我们看到一个街头艺人用装了水的酒杯为乐器,演奏出了美妙的音乐。</h3> <h3>最后的一站是著名的柏林大教堂。这是一座建造于1894年~1905年,威廉二世皇帝时期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h3> <h3>在我所见过的欧州大教堂里,柏林大教堂的内饰风格显得朴实无华。但不失高大宏伟的特点。</h3> <h3>柏林大教堂也是皇家教堂,存放着数朝皇室家族的棺裹。在教堂第一层放着三座大金棺和图片显示的白石棺。分别属于威廉三世帝和二位候选帝及皇后。这座雕刻精美的石棺主人是谁?我尚不知晓。</h3> <h3>我们在最后爬上柏林大教堂的屋顶平台,从高处腑视柏林市容,柏林市景尽收眼底。</h3> <h3>最后一项游览项目是乘坐100路公车在柏林市内兜风。100路属于半观光车性质的双层大巴,走柏林的长安街"菩提树大街+六月十七日大街线,沿途经市内主要景点,如:国会大厦、柏林大教堂、洪堡大学,亚力山大广场,动物园等,收公交票钱。真不愧为一实惠的游览方式。</h3> <h3>我们团中那两位参观博物馆的团员,虽没参加游街,但在回酒店路上,遇到了马克斯与恩格斯的巨幅塑象,故拍照留恋。</h3><h3>我猜想这大概是东德留下的雕塑。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资本主义全面"复辟"的德国能仍然保留共产主义先驱者的雕象,这说明:德国社会的高度开放和包容性。人们有信仰的自由。</h3> <h3>4月16日:告别柏林,奔向华沙</h3><h3>一早,吃过早饭,我们就去位于亚历山大广场的Eourpcar租车公司提车,前往下一个国家一波兰。</h3><h3>再见了!伟大的城市柏林!我们还要继续前行,去华沙,去布拉格,去萨尔茨堡,去阿姆斯特丹。去见赏欧罗巴的缤纷多彩的春天美景,去拜访欧州大地上渊源深厚的名胜古迹。</h3>